4顆「隱形成本」炸彈 你的工作原來是這樣沒有的

▲▼台大校園徵才,科技業 。(圖/記者周康玉攝)

▲每到畢業季就有許多公司至校園徵才 。(圖/記者周康玉攝)

文/沈道廷

看到很多勞工抱怨「公司福利降低」、或是「瑣事越來越多」,唯很少人能意識到,不過短短幾年,台灣市場變化巨大卻如溫水煮青蛙,太多以前不存在的「隱形成本」最近確實大爆發、各行各業幾乎無一倖免;讓許多原本經營不錯的品牌企業紛紛變成「慘澹經營」、至於更多本來就已經很慘的商家「轉盈為虧」乾脆收起來不幹。

無論你是員工或老闆,了解清楚下面四顆隱藏炸彈,就算不幸掛了,至少也不會死得不明不白。

一、消費者流量把持在國外大平台手上,廣告成本或平台抽成以倍數提高,資本不夠厚的企業苦不堪言。

以前只要請到一個有腦袋的小編,粉絲團就算不下廣告也能夠很有流量;
以前只要老闆自己好好經營無名小站部落格也就可以達到漂亮的營收;
以前只要老闆勤奮的到社群論壇撰寫心得老王賣瓜,也能在Y拍一年銷售數百萬業績;
以前只要民宿經營者時常分享漂亮的照片,淡旺季也會有固定的房客完全不擔心。

現在貼文若沒砸錢買推廣,十數萬粉絲的大型粉絲的粉絲團、搞不好自然觸及不到五千點讚不到百人根本悲劇,就是逼你買廣告,偏偏廣告費用在競價之下瘋狂飆高,高到很多小編一天投放的金額就超過他當月薪水,完全不成比例、小資廠商難以負擔。

現在商業社群論壇不只是自然流量大幅降低,老闆想去寫文章分享產品,如果沒有繳給站方保護費,就等著文章被刪、帳號被砍光,然後看著有繳高額保護費的競爭對手們,更明顯的置入行銷文章卻能活得好好的,連管理員都幫你放首頁推薦,但別想太多,這個費用一般廠商根本付不起的。

現在經營旅館民宿的,一大半的客戶得靠國際訂房大平台來支撐,營收被狠狠抽個20%也不奇怪,甚至之前某些跨國平台還沒有在台正式開始繳稅,直接變成廠商的恐怖黑帳、營收越高黑帳越多,更弔詭的是如果自願合法納稅,境外稅還得再支付一筆費用。

總之就是整體廣告費現在貴到靠北,甚至可以說根本就是資本戰才玩得起,就算你現在聽到某行銷大神鑽系統漏洞廣告效果超棒,顆顆,沒幾個月系統改版,抱歉又沒效啦!

很大比例的錢都送給國外大平台,帳面營收高但搞不好扣除平台費發現根本沒多賺、商家還得自己負擔跨境的稅金成本,偏偏這個部分,除了會計人員以外,員工們通常完全看不到的。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現在經營旅館民宿的,一大半的客戶得靠國際訂房大平台來支撐。(示意圖/記者陳建竹攝)

二、線上支付變成主流,初期建置成本高且還要被抽總營收,淨利瞬間下滑。

行動支付帶來超大的便利,連我現在都覺得出門不用帶錢包、只要一支手機走天下這才叫做人生。

今年開始各家超商、一堆店家都被迫加入行動支付戰局,就連一些攤商都貼出「歡迎使用5大支付工具消費」,只是你不知道,支付平台之前很多都是獨立的,新店家要加入得要支付高額初期建置費用,加起來成本可觀。

傳統上我們以為,商家加入行動支付給予消費者便利,就可以吸引更多消費者上門、甚至願意花更多錢,但現在的市場已經不是這樣,實際上是「你家沒支援,那以後都去別家比較方便」會導致直接流失消費者,更甭提讓他們花更多錢。

你以為這樣就算了嗎? 當然不是,接著才是惡夢的開始。

一旦小資商家開啟了這扇門,背後就是無止盡的「抽%談判」,行動支付說穿了就是變相的信用卡刷卡機,小店家申請這種收款服務每一筆被額外收2.5~4.5%手續費都是很正常的,白話來說,以前大家用現金的年代,收100元就是100元,但現在帳面收100元可能實際拿到只有95元,還可能被卡一段時間才撥款。

如果加上大家最愛的「12期0利率無息分期付款」就更刺激了,店家可能還要額外吞掉5%~10%的利息費用;

什麼? 你嫌這樣賺得太辛苦不想提供這種分期刷卡服務? 可以,那消費者就通通跑去別家買同樣的東西,如此而已。

說穿了,金流公司更像是你家老闆的股東、其實更像是債主,每月總營收先抽完一手,再交到老闆手中,當然,這些跟支付公司、信用卡公司談判的抽成,多數員工雖然每天都在用支付消費,但骨子裡根本不清楚到底被抽走多少。

▲線上支付盛行,也侵蝕店家淨利。(圖/記者洪聖壹攝)

三、營所稅與勞健保費用持續調整,人事成本逐年增加。

最近五年法規的變化,每個老闆肯定都心知肚明我不想贅述,為了填補勞健保的無底洞,我相信接下來還會更兇猛。

台灣越來越多企業正走像日本那樣大量採用「非典型雇傭」或「派遣模式」,很多正式員工都沒有意識到,自己所實際到手的薪水背後,還有一部分其實是依照法規必須「丟到水中」所以沒真正你手上的。

四、國際大財團打資本戰,採取瘋狂補貼行銷策略導致長期養成的市價格與消費習慣快速攪爛。

過去你用心經營的市場、細心培養出來的忠實消費者,極有可能一個財團祭出「完全免費」甚至「不只免費還貼你錢」的策略時,多數市場會在很短的時間突變到難以想像的地步。

「騰訊過後,寸草不生;小米過後,片甲不留」

傳統上台灣兢兢業業的品牌商家,專注於經營好自己的市場,很少會去碰觸國際資本這一塊,根本無法應付近年來瘋狂的「補貼式行銷」,偏偏這種遊戲不是中小企業玩得起的,越來越多領域都被這樣搞,既有的產業生態鏈整個破局。

看很多憤青喜歡嘴砲:「這都是因為中小企業不爭氣!老闆厲害的話怎麼會那麼快就失去市場? 肯定是不夠有遠見、思想僵化、肯定是商業模式太弱才會被國際對手打趴!」

在我看來,台灣的中小企業多數都是非常具有彈性,只是面對這種資本戰、特別是有國家背後扶持的巨型資本,根本可以用「虐殺」兩個字來形容,這就像是你叫羽量級兒童女子摔角國手、對戰世界重量級冠軍拳王,不用打也知道結果,嘴巴上人人都是超級商業顧問,你叫那些抱怨特多的傢伙出個具體突圍策略看看,恐怕屁都放不出來。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為何帳面營收飆高,淨利暴跌?】

光是以上1+2+3+4的隱藏成本,我可以誇張的預估,增加的成本支出可能比幾年前多出佔據總營收的20~30%以上都不為過。

白話來說,很多之前稅後淨利就沒有抓超過20%的產業或商家,現在就是虧錢ING,就算本來經營得不錯的產業,也因為成本暴增營收下滑到歷史新低點,很少公司會在這種情況下擴編人力、增加成本,若不想大舉裁員或歇業,也只好就現有的資源找尋生路,期待能撐過景氣寒冬。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這就是為什麼,很多員工紛紛感覺到,自己要經手的事情越來越多、甚至有些其他的新工作項目要學習十八般武藝,好像都跟幾年前一開始進入公司時老闆說的工作範圍有差距、覺得自己被凹了忿忿不平!

也許這真的不是「幾年前老闆沒跟你講清楚」的問題,而是時代變遷太快,今年的市場需求已經跟當時天差地遠,而明年恐怕又會跟今年完全不同。

▲工作內容越來越多,這真的不是「幾年前老闆沒跟你講清楚」的問題,而是時代變遷太快。(圖/本報資料照)

最後,請別誤會

以上的分享並不是要任何人體諒你的老闆、講幹話說什麼共體時艱,只是希望各位年輕朋友們,有越多人能一起面對台灣位於全球化資本世代的產業困境,無論當下身為員工或是老闆,這樣的浪潮都會更加劇烈的影響各行各業的每一個人。

無論你的身分、無論你的領域,這無疑都是我們這一代注定得要去解開的答案,你可以選擇繼續抱怨公司對你不好、不久之後看著公司「不意外」的收攤而你失業重新找工作,或是現在致力於提高思考層次,努力充實自我、找尋突破的具體出路,那麼,不久的將來你的身價必將完全不同。

全文已獲沈道廷授權,全文在此:請點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