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民投球之路坎坷 名醫點出關鍵原因在「腳」上!

記者胡治言/綜合報導

現代人運動很強調核心,有許多人還會直接將核心與「腹部」做聯結,覺得核心運動就是腹部運動,但實際上核心絕對不等同於腹部,它的重要程度遠高於此,日常生活中的各項動作更是離不開核心。所以我們請來台灣復健醫學會、周適偉診所的周醫師來談談,所謂的「核心」到底指的是什麼,同時用王建民來當例子,讓大家知道核心有多重要。另外周醫師也會談到一般復健運動與健身運動的差別,以及有時明明是強調手的運動,為何復健科醫師卻先幫你看腳,這一切都是有根據的。

▲周適偉醫師表示,人類所有動作的源頭其實都來自於脊椎的某一個點。(圖/記者謝婷婷攝)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周適偉醫師提到,人身上所有動作都是運動鏈運作的結果,而運動鏈的源頭就是身體上的某個核心,另一端則是動作的表現,核心的重要程度就如同定海神針般,這裡指的核心不只是「橫隔膜到骨盆底」之間,因為人身上包括刷牙、拿筷子的動作源頭,其實都來自於脊椎的某一個點,所以延伸來講,整條脊椎,包括了頸椎、胸椎、腰椎、薦椎、尾椎等,都算是人類的核心。上下肢運動鏈之間的關係則是一種運動控制,就像古時候找師父學武功,徒弟每天盡做些砍柴、挑水、蹲馬步、站樁的基礎動作,苦工做了多年,結果真正學拳的時間反而不多,一下就學完出師了,這其實就是在告訴大家核心及下盤的重要,要打好拳踢好腳就是要有好的核心基礎與下盤。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周適偉醫師提到,人身上所有動作與源頭都是運動鏈的一環。(圖/記者謝婷婷攝)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核心」的概念套用在復健上面,除了剛剛的下盤穩定度影響打拳外,周醫師還以投手王建民為例,提到當時他肩傷不斷,追朔歷史會發現他最早開始時是跑壘時扭到腳,所以周醫師認為他的腳傷對於肩傷有一定程度的影響,也就是剛剛提到的核心及下盤問題,馬步不好,拳就打不好,下盤不好,球就丟不好,若一個人全身問題很多,但又沒有特別痛的患處,通常周醫師會將下肢的診治優於上肢,因為下盤穩定性或動作不好上肢就不會好,這是應用運動醫學與科學中的運動控制理論,中醫醫理上也有上病下醫的做法。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王建民在2013年世界棒球經典賽中的投球英姿,資料照。(圖/記者徐文彬攝)

除了上病下醫外,還有所謂的「左病右治」,周醫師則以丟標槍的例子來解釋,一位標槍選手因為成績上不去而來求診,醫師發現他除了右手問題之外,左膝蓋也有點不舒服,但是選手原來認為左膝的問題只要練習時閃一下就好了,可在周醫師眼裡,這才是真正影響成績的源頭,因為像人走路一樣,右手出去時是你的左腳擺前,而擲標槍時也是如此,左膝的不舒服會導致穩定度不好,最後影響到右手的表現,就如同王建民一樣,只是每個人的情況都不同,也無法完全套用這個觀點,像是手摔傷了你總不能去治療腳一樣,有時還是先必須治療患處才行。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標槍手因為成績上不去而來求診,醫師問到最後才發現是左膝蓋問題,圖為示意圖,非當事人。(圖/pixabay)

至於一開始提到的復健與健身運動的差別,周醫師表示,復健科醫師是經由診斷,針對病患的傷痛診斷開立運動處方,而健身教練則是針對技術開立運動課表,讓人在沒有傷痛的情況下練的更強壯,周醫師就舉例,如果一個人在受傷前是跑10公里腳不會痛,現在只跑5公里就痛了,復健科醫師的責任就是重新把你送到跑10公里不會痛的位置,這樣的運動治療就是醫師針對診斷的內容下的處方,但若跑者想從10公里進到21公里時,這部份就變成是教練要努力的方向開立運動訓練的課表,如果再有傷痛,就再回來找醫師運動治療解決傷痛。

▲周適偉醫師用馬拉松選手為例,解釋復健科醫師與健身教練的差別,示意圖。(圖/記者潘泓鈺攝)

周適偉醫師也提到,其實同一種型式的運動在整個在運動光譜裡面是有連續性與共通性的,你在傷痛的時候去做,他就會叫做「復健運動」,當你已經沒有傷仍持續做的時候,甚至做的更多更強,這時候就會變成「健身運動」,所以用整個運動鏈來看,復健運動與健身運動有時候是很難有分割點的,因為看在其他人眼裡,動作是一樣的,只是實際上的強度、頻率、時間已經做了調整,只是型式是一樣的。

▲周適偉醫師表示,用整個運動鏈來看,復健運動與健身運動有時候是很難有分割點的。(圖/記者謝婷婷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