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考完還是會忘記 那幹嘛段考?

圖文/志祺七七

學測剩不到一百天,模擬考和段考接力出現的的考試組合餐,讓許多學生都吃不消。這次志祺七七的「學生頂嘴」系列,就要來聊聊段考制度。

為什麼學生需要段考呢?對於支持的人來說,像這種定期測驗可以確認一下自己知道什麼、不會什麼,也可以知道自己的學習狀況在大概落在哪個區間。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而且就心理學的角度來看,測驗的確有助於記憶,而記憶也是知識形成的必要條件之一。以選擇題來說,如果各個選項設計得夠好,也就是無法一眼就看出正確答案的選項設計,就可以讓學生藉由記憶的「提取歷程」來強化對課題的理解,其實有助於鞏固腦中的知識。

也因此,為了避免學生學了就忘,那就要定期要測驗一下。但反對的人認為,段考考題大多是一些「抄考背」的僵化考題,還會考些枝微末節的內容,意義不大,只是讓學生變成「解題工匠」。

▲▼短期記憶死記,考後學生也容易全忘光。(圖/志祺七七youtube)

▲短期記憶死記,考後學生也容易全忘光。(圖/志祺七七youtube)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以文科來說,現行的考題多為文意理解、註釋背誦、形音義測驗,換句話說,有一部分考題是靠短期記憶死記,但考後也容易「隨風飄」。換句話說,段考就只是在比誰可以在短時間內,記住最多內容而已,意義不大。

綜合支持和反對的理由可以發現,比起段考的存廢,其實考題的質量似乎更該被討論。前陣子彰化高商的國防科段考考題,就出現「校長是誰」、「主任教官是誰」的選擇題,引來正反評價。校方受訪時表示,這是為了減輕學生的準備壓力,才準備的送分題。但也有人認為,像這種無法促進學生思考的考題,很明顯是沒有經過審慎設計的「劣質考題」。

段考作為一種測驗工具,其實是在考題的設計上,的確有優劣之分,而且爛考題對於學生來說不只是無法提供思考,更是教育資源的浪費。

我們可以發現,近年來升學考試的考題內容多變,而且也會跟著社會脈動提出反思。也因此,校內的測驗評量的設計,也要能引導學生練習批判反思,提早適應未來升學考試的考題,盡可能避免「有背有分」的出題方式。

然而老師平常的工作不只是教學而已,還得處理各種行政雜事,要出一份經過仔細設計的段考考題,其實花的時間可能超過一週。這也造成部分老師在蠟燭兩頭燒的情況下,只能急就章的生出考題。甚至為了批改方便、課堂討論省時間,不得不出些能一眼看出標準答案的題型。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那比較好的考題長怎樣呢?志祺七七以103年國文學測舉例,下列四個選項中提到的的桃花,哪一個不是比喻美麗的女子?

▲志祺七七以103年國文學測舉例較好的測驗方式。(圖/志祺七七youtube)

正確答案是D。

這題之所以會是比較好的題型,主要是四個選項都不在過去三年的課文內容中,完全要仰賴句子前後文的意思對照,去推敲到底這個桃花是不是指「美麗女子」,完全就是看個人對修辭和文言文的掌握程度。

而志祺七七也提出較差的題型範例。從上面兩種設計程度不同的考題,我們可以發現一個只是測背誦能力的考題,其實無法真的測出學生的理解程度,而且得出的成績恐怕也都該打上問號。

然而有些老師和學生,會把劣質測驗工具測出的成績,當作真實的學習成果,這可能導致大家繼續用錯的方式,試圖想加強學生「成績表現不夠好」的地方。

事實上,評量工具有很多種,不只是紙筆測驗。

▲評量工具有很多種,不只是紙筆測驗。(圖/志祺七七youtube)

志祺七七認為台灣的教育環境,以「升學考試領導教學」,算是在當前教育體制下無可避免的處境,那面對這樣的狀況,提升考題的品質這點,毫無疑問是目前最重要的任務了。

與其一個學期衝三次段考,但考題質量都普普,不如好好設計考題,一個學期考「1~2次」就好。那作為配套,學校也可以和老師一起研擬出能提升考題質量的方式。

比如說減少老師處理行政庶務的工作量,讓老師更多設計考題的時間,考完後也有足夠的時間可以檢討考題,引導學生討論,比較能避免學生變成只追求正確答案的答題機器,回歸到測驗的初衷--「檢驗所學」。

▲避免學生變成只追求正確答案的答題機器,回歸到測驗的初衷。(圖/志祺七七yout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