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祺七七/產生尷尬情緒的不是出糗本身 而是心中的「想像觀眾」?



圖文/志祺七七

【為什麼人會有尷尬情緒?】


假設某天下班在捷運上戴耳機聽音樂,聽到一半才耳機沒插好,音樂都放出來了。旁邊其他乘客甚至忍不住偷笑出來,此時不免覺得一陣尷尬。為什麼會有尷尬這種感覺呢?到底為什麼人會有尷尬情緒?

尷尬這個詞,在心理學中最早是出現在「夢」的討論當中。

佛洛伊德在〈夢的解析〉中就提到,讓人產生尷尬情緒的夢境,常常是以夢到「自己裸體」的情境出現。在夢中我們意識到自己沒穿衣服受到眾人的注視,而且一時之間好害羞又逃離不了,因此產生了「尷尬」情緒。

有趣的是,我們小時候其實並不會因為裸體而覺得自己奇怪,裸體原本就是自然的本能;反而是等我們長大一點後,在大人的告誡下,我們才開始穿上衣服。但想要把衣服通通脫掉的裸體慾望,有時還是會夢中出現。但偏偏夢中還是有其他人在場,這時候我們就會產生尷尬情緒來壓抑想要裸體的慾望。

而在佛洛伊德的描述中,這種壓抑行為可能也跟社會規範有關。為了融入社會,我們會想辦法適應這些規範。也因此當我們出現違反常規的舉動而出現尷尬情緒,其實就是一個保護機制,告訴自己趕快回來正軌,不要太超過了。

▲尷尬其實是一種保護機制。(圖/youtube頻道志祺七七x圖文不符)


▲尷尬其實是一種保護機制。(圖/youtube頻道志祺七七x圖文不符)

【別人出糗,為何自己也尷尬?】

有時候明明是別人出糗,但我們不知道怎的自己也覺得一陣尷尬,這又是為什麼呢?這種看著別人出糗,我們自己也跟著尷尬的情形,叫做「共情尷尬」。

比方說看到朋友失戀,我們可能也會心情有點低落;而共情尷尬也有點類似,差別在於出糗的當事人不一定覺得自己出糗,也就是當事人「不一定有尷尬感受」。

【為什麼尷尬情緒讓人特別不自在?】

此外,「尷尬」比起其他類型的情緒,似乎特別會讓人覺得「不自在」。這又是為什麼呢?

德國的馬爾堡飛利浦大學研究發現,當我們處在尷尬情境時,會觸發大腦中的「痛苦」中樞,在大腦中產生類似疼痛的感受;同時大腦的次集體感覺皮質區和腦島背後側,也會讓我們產生生理反應,比如說臉紅、出汗、心跳加速等等。

這種讓人不自在的狀態,會讓神經傳遞物質「催產素」開始發揮作用,想要緩解這種不舒服的感受。催產素主要是被用來調節像是「恐懼」「焦慮」「羞怯」等等的負面社交情緒,比方說講錯話想逃離現場的感覺,就是催產素開始發會作用,想調節這種尷尬感受,保護自己免於承受更多的負面社交情緒。

【尷尬情緒跟「超我」的關係密不可分?】

由此可見,尷尬情緒其實是一連串大腦運作下的結果。但是每個人對於「尷尬」的敏感程度其實不太一樣。有一種說法是說,這個差異可能跟一個叫做「超我」有關。「超我」也是佛洛伊德所提出的概念,簡化來說,就是象徵著那些被我們內化到心中的社會規範和道德準則。

有時「超我」會變成「想像中的觀眾」,躲在旁邊監看著自己,避免自己有違反社會規範的行為出現。等到我們出糗的時候,大腦可能就會冒出聲音說「剛剛也太囧了吧!大家一定會笑我!」,這也是「超我」正在發揮觀眾功能,提醒自己不要再做這種尷尬的事了。

而「容易尷尬」的人,可能是有比較強的共感能力,能敏銳地意識到自己的行為對別人造成的情緒影響。但從「超我」的角度來看,他們可能是擁有一個「施虐型的超我」。通常有這種特性的人,小時候可能受到比較多來自父母、老師的指責和批判,導致他們從小到大幾乎都處在負面的自我評價中,難以接受自己的出糗,產生更強烈的尷尬情緒。

其次,如果小孩在一個父母性格相對拘謹、也不太表達情感的家庭中長大,可能也會在「感性」的場合,因為「超我」開始發揮作用,不想要自己有太感性的行為,結果一陣尷尬想逃走。



▲要避免尷尬,可以試著先認同自己尷尬的情緒。(圖/youtube頻道志祺七七x圖文不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