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懷宗/預防失智症有新招 九大危險因素報你知

▲預防失智症有新招。(示意圖/Pixabay)


▲預防失智症有新招。(示意圖/Pixabay)

文/潘懷宗 博士

2019年4月18日由美國加州大學河濱分校心理學系雷諾(Chandra Reynolds)教授等人發表在《老年神經生物學》(Neurobiology of Aging)期刊的研究報告指出,體內若有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基因的患者在兒時就會產生影響,帶有E型載脂蛋白基因(Apolipoprotein E Gene, APOE)ε4對偶基因的兒童平均智商較其他兒童低,而且對女童的影響高於男童數倍。該基因不僅會導致成年期認知衰退的速度加劇,也可能會對大腦結構與智力產生影響。

醫學研究顯示,位於人類第19號染色體上的APOE基因,會增加日後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APOE基因有不同的對偶基因(alleles)型態,最常見的包含:APOE ε2、APOE ε3及APOE ε4,每個人都具有兩個APOE對偶基因,分別從父親及母親處得到,所以基因型共有 ε2/ε2、ε2/ε3、ε2/ε4、ε3/ε3、ε3/ε4及ε4/ε4六種組合。研究顯示具有一個APOE ε4對偶基因者,就會增加罹病風險,而擁有至少一個 APOE ε4對偶基因者,在所有人口中約佔 25~30%;當擁有一個ε4,日後罹病風險會較沒有ε4者高出一倍,若同時帶有2個ε4對偶基因者,約佔所有人口的2%左右,將來罹患阿茲海默症的機率則大幅增加3~5倍。



▲人類第19號染色體上的APOE基因,會增加日後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示意圖/Pixabay)

科學家對於APOE基因會不會在人類早年就影響大腦產生興趣,因此,研究人員分析共1,321名年齡介於6~18歲之科羅拉多收養/雙胞胎行為發展研究計畫(Colorado Adoption/Twin Study of Lifespan Behavioral Development)參與者的基因變異,此研究計畫起始於1975年,研究人員並在參與者7歲 、12歲和16歲時分別完成認知測試。

結果發現,具有APOE ε4對偶基因的兒童和青少年在智商測試中的得分最差,較平均降低1.91分。對於孩提時期智商小幅下降的影響,到晚年就會加大加劇。且帶有ε4/ε4的參與者比只有一個ε4對偶基因的參與者得分更低。

另外,女童受到APOE ε4對偶基因的影響比男童更為嚴重,攜帶APOE ε4對偶基因的女童,其智商的得分下降了3.41分,較攜帶APOE ε4對偶基因的男童下降0.33分,多了10倍。



▲每個人都具有兩個APOE對偶基因,分別從父親及母親處得到。(示意圖/Pixabay)

此外,2019年7月14日英國艾希特大學醫學院(University of Exeter Medical School )盧埃林(David Llewellyn)教授發表在《美國醫學會期刊》(JAMA)最新研究指出,即使家族內存在高風險遺傳基因,但只要堅持維持健康生活習慣,就能降低罹患失智症的風險。該研究長期追蹤英國近20萬名60歲以上成年人,比對日常生活的「健康程度」與失智症罹病比例的相關性後得出此結論。

研究人員自英國生物樣本庫(UK Biobank)內,蒐集共196,383名60歲以上成年人,從2006~2017年間的生活習慣紀錄,並將所有參與者依據基因風險程度分為高、中、低三類,其中高、低風險兩個族群佔了全部人數40%,每位參與者的生活方式健康與否,都會反映在相對應的分數上。

結果顯示,同樣具有高遺傳風險的族群中,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食用較少加工食品、攝取足量蔬果和魚肉、保持運動習慣、適量飲酒且不吸菸的參與者,罹患失智症比例僅有1.1%,而生活方式不健康者罹病機率則提高為1.8%。因此,健康的生活模式將大幅降低高遺傳風險族群的失智症罹病機率,達32%,相當有意義。



▲食用較少加工食品、攝取足量蔬果和魚肉。(示意圖/Pixabay)

世衛組織2019年5月14日發佈的最新失智症指南--「緩解認知能力衰退及失智症風險指引」(WHO’s Guidelines on risk reduction of cognitive decline and dementia )中就載明,可以藉由均衡飲食、保持規律的運動習慣、不吸菸、少喝酒、控制體重等良好生活習慣,維持正常血壓、血中膽固醇和血糖,來降低失智症的風險,此立論觀點與這篇研究報告的結論相互輝映。

根據2017年7月阿茲海默症國際會議(Alzheimer’s Associatio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中,由24位專家學者將研究結果發表於國際知名醫學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之研究報告指出,雖然截至目前阿茲海默症尚無有效的治療及預防方法,然而若是能自幼童時期開始,就培養良好生活習慣,並在一生中盡力降低9項導致失智症的風險,就可以有效避免35%失智症的發生機率。

失智症的九大危險因素中,第一名是中年聽力喪失(midlife hearing loss),約佔9%,第二名是教育程度偏低(low educational attainment),佔8%、第三名是吸菸,佔5%、第四名是沒有早期治療憂鬱症,佔4%,第五名是缺乏運動習慣,佔3%,第六名和第七名是社交隔離(social isolation)及高血壓,各佔2%,第八和第九名是肥胖和第二型糖尿病,都各佔1%。



▲缺乏運動習慣是失智症的九大危險因素中的一個。(示意圖/Pixabay)

在失智症的分類上,大致分為三類:退化性、血管性及其他原因引起之失智症,大部份患者皆屬於退化性失智症,其中以阿茲海默症占失智症比例的60~70%左右,是最常見的失智症。阿茲海默症最早是1906年由德國Alois Alzheimer醫師所發現,故以其名命名之。阿茲海默症是一種不可逆,緩慢而逐步退化的腦部疾病,特徵為腦部類澱粉樣蛋白斑塊(amyloid plaques)及神經纖維糾結(neurofibrillary tangles)的形成,導致腦部神經細胞間連結喪失及神經細胞死亡。

依據WHO最新統計調查發現,全世界約有5,000萬失智症患者,平均每3秒就增加1名失智症患者,並以每年新增1,000萬例快速成長,預估失智症患者總數2030年將達8,200萬,至2050年更將高達1.52億,而台灣目前則約有27萬名失智症患者。



▲台灣目前則約有27萬名失智症患者。(示意圖/Pixabay)

阿茲海默症的藥物治療有膽鹼酶抑制劑,主要是針對輕中度失智個案,有愛憶欣(Aricept)、憶思能 (Exelon)、利憶靈(Reminyl)等,以及 NMDA 受體拮抗劑,包含憶必佳(Ebixa)及威智(Witgen)等,都只能減緩患者心智功能退化的速度。另外,在過去20年內,根據科學新聞網站BioSpace報導,1998年至2017年期間,約有146次阿茲海默症新藥研發失敗。最近,2019年3月,英國Biogen製藥公司放棄了兩項阿茲海默症藥物aducanumab的後期階段試驗(late-stage trials),此藥物作用機轉是期望清除類澱粉樣蛋白斑塊。而今年1月,羅氏公司也宣布停止兩項第三期 (phase III)人體臨床試驗,羅氏的藥物則是想要預防斑塊的產生。

那該如何才能有效預防失智症的發生?從年輕時就要開始增加認知儲備量(cognitive reserve),維持好奇心,不間斷嘗試學習新的事物,讓頭腦處於活躍的狀態,像是學習新的語言、結交新的朋友、讀一本新書等,都可以增加和強化新的神經連結及新的神經突觸。此外,舉凡能夠刺激末稍神經的動作,都可以有效預防失智症,例如:搓麵糰、搓麻將、洗碗筷、洗杯盤、洗衣服都是很好的活動,藉由這些日常活動就可以輕鬆達到預防失智症的發生喔!



▲洗衣服也能預防失智症。(示意圖/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