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歲台中女孩海外求職之路 「天空越黑的時候,就越接近黎明」

▲XChange知識共享計畫。(圖/XChange)圖文/XChange


▲XChange知識共享計畫。(圖/XChange)

圖文/XChange

江佩璇 (Passion Chiang) — 2013年參與YEF培訓計畫,並獲選為海外參訪代表。曾任某東南亞跨國新創科技公司馬來西亞分公司,資深市場拓展經理,於今年5月搬 到曼谷,加入某美國上市OTA公司,擔任數位行銷分析師。

// 契機

2016年12月,我在一次出差行程中,因簽證問題無預警的被關進移民署的拘留所,爾後被遣返出境。我體驗了一根根鐵柵欄、不見天日的牢房,開放式的廁所,以及其他非法移工的情緒,參雜著沮喪、憤怒與無奈。平安回到台灣後,我度過了工作生涯裡,最低潮而無助的三個月。

每天起床就是狂哭,不太確定原因的歇斯底里地哭,難過的不僅僅是拒絕入境的章蓋在護照上,或是工作內容的巨大變動,而是我不知道該怎麼繼續充滿熱情的努力工作。我知道我做錯了事,但我明明不想當壞人的。我不停地回想,自己是在甚麼時間點、甚麼情境下接受這樣的安排,去承擔一份自己沒辦法承擔的責任。或許,人生和工作之間,就是有一條界線,而我跨過了它。

越接近農曆年,我越發焦慮,我不想讓爸媽看到那樣的自己、不想要他們擔心,因此我逼自己振作起來。既然懷疑自己與工作的連結,懷疑過去認知的價值觀,何不離開台灣,去看看世界是怎麼運行的。

// 26歲土生土長的台中女孩,海外求職之路

下定決心離開舒適圈、離開待了三年半的公司後,就開始積極尋找海外工作機會,並訂了一個相對高的薪資期待。生疏的英文口語表達能力,以及沒有海外學歷 (連交換也沒有) 讓我吃虧了不少。大多數面試我的主管,既沒有聽過我念的大學,也沒聽過我過去任職的公司。因此充足的準備、說一個好故事,以及在視訊鏡頭前表現自己正向的人格特質,就顯得格外重要。

我先列下所有面試官可能問的問題,並花一周的時間整理過去的故事與工作經驗,逐一用STAR 原則撰寫講稿。爾後的每一天,不斷朗讀各個版本的自我介紹、以及所有故事內容,並且不停優化用字和語調。

經過農曆新年假期密集的面試過後,我從二月底開始,陸續拿到了四個半的offers,分別駐點在香港、馬來西亞、泰國、北京和新加坡。在同時考量英文環境、生活品質、市場潛力和職位內容後,我選擇搬到馬來西亞,擔任廣告科技公司的市場開拓經理 (也就是媒體業務)。

//入職前三個月的惡夢

這是我第一次面對全英文的環境,我總是需要花更多的力氣去處理語言,閱讀資料的速度永遠比別人慢、開會需要更專注、簡報的內容需要一遍又一遍的練習 (初期甚至會錄下老闆簡報的方式,回家反覆聽)。在適應英文轟炸的同時,還要快速學習公司的產品及相關技術、研究新的市場環境、陌生開發客戶。更重要的是,認識並融入日系跨國公司的文化。

跨國支援這件事情,是最挑戰也是最有趣的地方。我的直屬主管在雅加達,專案業師(mentor) 在香港,廣告優化執行團隊在胡志明市,工程師團隊在東京及曼谷,技術支援團隊在新加坡及河內。身為各國業務團隊的manager,最大的任務就是讓散落世界各地的後勤單位,了解如何支援你所負責的市場,讓他們幫助你有效率的達成業績目標。

對內(公司內部)、對外(客戶端) 的文化衝突,都是在所難免的。一開始會很挫折,覺得自己一個人在馬來西亞孤軍奮戰,而其他國家的同事好像都不太想理我,或是對我很兇。向主管反映時,主管總是說:不懂就要問,你是manager,你應該要能獨立工作。

接著,我花了一些時間拜訪其他國家的辦公室,透過面對面溝通的方式,去了解其他人的做事方式與邏輯。我才發現同事們不是對我兇或有惡意,那其實是他們用英文的方式;也不是不想理我,而是不清楚馬來西亞的市場狀況、不知道我沒有相關技術背景知識。只能透過一次又一次的溝通,慢慢去建立信任與合作默契。

每周最緊張刺激的時刻就是,在跨國部門主管會議上,匯報自己國家的業績達成率及策略方向。而老闆需要在這一小時,充分理解各國現況,並作出相應的決策。同時,各國manager 也會針對其他國家的報告內容,提問或給予建議。必要時會組成跨國的專案小組,合作解決特定議題。一開始,既使我已經花了兩、三個小時,去準備一個只有5 分鐘的報告,在會議時仍然時常招架不住老闆的提問。

// 成長總在下過雨之後

幾個月的汗水、淚水過去,我在集團內半年一度的All Hands Meeting上,拿到了MVP,成為東南亞地區業績最高的BD。並且在隔年被提名為Best Manager。回首來看,真的覺得自己進步很多,那些曾經的徬徨、挫折、沮喪,最後都將會積累為甜蜜而豐厚的果實。

我親眼看見日本老闆們驚人的管理能力與執行力,才能在兩年的時間,進入十多個市場,搭建四百多人的團隊。公司的制度化、系統整合,以及文件管理,都帶了一點日本人的嚴謹,是我在其他新創公司少見的。以開會的制度為例,通常定期會議都會有一份會議指南,讓與會者清楚理解會議目的與事前需準備事項。會議中使用的業績預測表,與各國客戶管理系統同步,能更精準預測每月業績達成狀況。而會議記錄與專案管理協作系統、代辦事項、行事曆整合,由系統來追蹤會議結論的執行率。

此外,在跨國的廣告行銷產業,體驗多元與感受異文化也是一大收穫。過去學會的那些生硬的知識,都開始與我的工作 (以及業績 Lol)、生活習習相關。伊斯蘭教徒的封齋與開齋節,成了我拜訪客戶、送禮的好時機;印尼人口數不只是課本上死背的數字,它反映的是媒體現況與市場潛能;泰國潑水節不只出現在旅遊書,它著實改變上網人口的行為,同時也影響公司內部跨國專案的進度及人力分配。這些都是我在台灣工作,鮮少能有的體驗。

希望能將我這一年的故事,分享給正處於焦慮、徬徨階段的學弟妹們: 天空最黑的時候,就是黎明要來的時候了。 就像 YEF教我們的,勇敢跳出舒適圈,激發自己的潛能,學習面對錯誤、接受挑戰、克服挫折,不能保證一定會成功,但我們肯定會成長。
 


XChange

台灣最活躍的網路產業工作者社群,自 2016 年成立三年以來,持續推動實體互動式講座 #產業大聚 與 #海外工作同學會、產學串接專案 #數位內容大使、知識型長期職涯共筆 #Medium知識共享計畫,從線上到線下,凝聚網路圈海內外人才。核心成員近 100 人皆以業餘時間遠端協作,舉辦 30+ 場實體講座,影響人次 5000+,並於 2018 年末於上海、北京、東京、雅加達、新加坡成立 5 大海外分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