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曬乳怎麼選,對肌膚才不會造成負擔?(圖/達志示意圖)圖編:4057993
記者林妤柔/綜合報導
台灣天氣炎熱、紫外線強烈,因此防曬變成保護肌膚的關鍵步驟之一。但是防曬乳該怎麼用,對肌膚才不會造成負擔?皮膚科醫師周宛儀建議,除了下雨天不用防曬以外,其他白天時間防曬工作要做好。此外,防曬產品的效果並不是100%,早上10點到下午2點還是少出門為佳,平時也可以靠撐傘、戴帽子或穿有防曬係數UPF50以上的衣物,來維持防曬效果。
周宛儀表示,紫外線分為UVA、UVB與UVC三種不同波長,UVC一般在臭氧層就已經被擋下來;UVA佔了95%,波長較長,穿透力較高,可以到達真皮層,容易導致曬黑長斑或使肌膚老化產生皺紋;UVB佔了5%,雖然波長較短(到達表皮層),但能量較強,容易造成曬紅、曬傷。紫外線長期曝曬的結果,甚至可能會形成皮膚癌。
周宛儀指出,「防曬係數」SPF評估的是UVB,是指在塗抹防曬後,在人工或天然光源照射下,皮膚產生曬紅或曬傷現象時間的倍數,代表的是可以延後曬傷的時間;「持續曬黑係數」PPD或PA評估的是UVA,代表的則是延長曬黑的時間;「臨界波長」代表的是防曬廣度,超過380nm才稱得上進階級的產品,對UVA的防護才更足夠;「防曬均勻度」指的是UVA 對 UVB 的比例,星號越多表現越好。
▲若是室內工作,選擇SPF25-30、PA++即可。(圖/截自邱品齊醫師部落格)
那SPF要怎麼挑才對?周宛儀表示,如果是在室內工作為主,選擇SPF25-30、PA++即可,若是以長時間戶外為主的工作、運動或旅行,則建議使用SPF50、PA+++的產品,如果會下水則需使用標註非常抗水性(very water resistant)的防曬產品。
紫外線從日出到日落,不論晴天陰天,從戶外到透過玻璃的室內都存在,即使在陽光比較弱的冬天和陰天,仍舊對皮膚有傷害。周宛儀強調,所以除了下雨天不用防曬以外,其他白天時間防曬工作要做好,整年都不可以鬆懈,美國皮膚科醫學會甚至於提出從小朋友開始,每天早晨起床後的例行工作是「刷牙,洗臉,擦防曬」。
▲如果會下水,建議使用標註非常抗水性的防曬產品。(圖/記者謝承恩攝)
如果是肌膚出油量較大如痘痘肌,周宛儀建議盡量選擇清爽的劑型,太過油膩的防曬會塞毛孔,反而惡化痘痘,痘痘厲害時建議先不要擦防曬,用撐傘戴帽子等物理性遮蔽的方式防曬,穩定後再使用防曬產品。防曬的基底其實就是乳液,出油量較大的朋友其實不需要再額外多擦乳液保濕。一般防曬使用洗面乳就足以清潔,但如果是運動或防水型防曬,或是含潤色的底妝型防曬,則建議先卸妝後再洗臉。
對於不同膚質,也有不一樣的使用方式。周宛儀建議,一般膚質或有肝斑、曬斑體質的話,建議選擇較寬頻的防曬,UVA與UVB一起防護,效果更佳;敏感肌或酒糟膚質,則比較適合選擇較溫和的純物理性防曬。
此外,周宛儀也強調,擦了防曬,不代表皮膚已經是銅牆鐵壁,防曬產品的效果並不是100%,正午時分(早上10點到下午2點)還是少出門為佳,擦防曬搭配物理性遮蔽如撐傘、戴帽子或穿有防曬係數UPF50以上的衣物效果最佳。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