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宗海/柯郭王結盟是否已「形同破局」?

▲(圖/翻攝自邵宗海臉書)●邵宗海/政治大學中山所教授兼所長、文化大學教授兼社科院院長、澳門理工學院名譽教授,抱持「只寫我相信而且有佐證的事實」理念寫作。 

要下一個結論說「柯文哲、郭台銘、與王金平的三方結盟」,在8月16日已經可以宣佈破局,實在很具冒險,而且尚有風險,因為18日三人會在桃園市體育館舉行的「世界佛教青年僧伽會」中見面,至今還沒進行,甚至連結論都沒出來,論述怎能如此武斷的表達?

更何況,一直在主導「三方結盟」的台北市長柯文哲,曾告知媒體說:「永遠不要猜測柯文哲的行為」,連他是最關鍵的人物都沒吐露「破局」二字,加上郭台銘與王金平二人也沒說過他們可能會缺席18日的會晤,外人怎麼能對這樣的一次歷史性會晤就可斷定彼此「情緣已盡」?

因此作者只能用「形同破局」一詞來形容目前事件的發展,也同時舉証了幾件重要的談話內容,來印證「三方結盟」的結果,恐怕屆時狀況不是外界本來期待的結論。

第一,會不會郭台銘的思考方式一直是「直軌前進,沒有轉彎」,而他所挑選的職務又只有「總統候選人」一個選擇?進而導致了其他本來有意在一番後推敲後,考慮是否可以結盟的柯王二人,最終發現自己原來只是配角的襯托,而且過程極可能不是大家經過密集討論後所達成「由誰來領銜出征」的方式。因此,是否大家都不再熱情,但鑑這次雖於不能結盟,但今後仍可能政治上的盟友,所以很可能就把這次事件暫時冷卻下來

第二,是柯文哲的態度先是猶疑不決,後是話說得太直,在「三方結盟」受到衝擊之後,當是更加不穩。柯文哲確有多次表達很在意台北市長能否將「做好做滿」的政治承諾最後兌現,也多次受訪時公開表露「落跑市長」是他的心魔。這樣的心態的確凸顯了與他先組黨、後再推動「三方結盟」之間,有了強涉的矛盾。甚至他與郭台銘已透露讓後者先領銜出征,雙方並有一點共識:那就是郭若當選,只做一任,柯文哲再直攻2024。這樣柯文哲也可為了2024年他可能的執政,現在先作人才訓練的準備。

但柯文哲卻三人見面前夕,接受了Pop Radio《POP撞新聞》的專訪,並透露出他已拒絕郭台銘提出「郭柯配」、副總統兼行政院長的建議。而且到了16日上午接受媒體採訪時再指出:政治是理念結合,大家有共同的想法,他不喜歡政治變分贓政治,這不是大家期待的台灣新政治。看起來,他之前是態度猶疑,現在則是直話直說,沒有一點「心存寬厚」的要把郭台銘與他之間的密室談話內客,稍帶保留。如果再說「三方結盟」的臍帶不會斷,委確令人難信。

第三,另一個癥結點是在王金平,他一直在積極爭取代表聯盟角逐總統,那麼在郭、王都堅持參選總統的情況下,三角結盟如要成局,勢必有一人要妥協。假使要王金平自行引退,但想幫任找一個下台階的藉口都很難。因此,若想要「三方結盟」能自然冷卻、或自然瓦解,可能是圓融的王院長,在不得罪任何一方的情況下最理想的結局。

其實,很多跡像在此之前,已見「三方結盟」有冷卻傾向,像8月14日柯郭王三方的「幕僚會」,竟然完全沒有觸及選舉或郭柯王合作議題,只討論18日的三人晤面活動時程,將怎麼來配合。而且這樣重要會議,也談不到半個小時,結論又是非常簡單而且空洞:「三個人有空會去,但活動結束後各有行程,所以各跑各的行程」。當然,18日會晤的場合因是一場莊嚴的宗教活動,活動現場不可能尚有其他舉止,所以即使活動的最重要焦點,三人都在現場參加,但那種「同場同框」已不具任何政治意義。再說白一點的話,這樣的會前會,內容貧乏不說,對三人晤面的那麼重大之事作如此冷淡處理,可說已見「合體、合作」的不樂觀期待。

事實上,郭台銘指定的發言人,也是永齡基金會執行長劉宥彤曾經直言:14日的「幕僚會談」,不會談彼此合作或誰代表參選,因為要進入「談合作」的階段還差太遠了。她也說:郭台銘到目前為止沒有參選的規畫,「只要為中華民國好,為民眾謀福祉,郭台銘都很願意去做」。而且,劉宥彤還特別提醒:「三位合體見面」,應會先對國家情勢交換意見,不會和選舉完全相關,因為現在談選舉還太早。

劉宥彤說:「現在談選舉還太早」,很有爭議的空間。是不是太早?當國民兩黨都已分別產生候選人之後,這個答案真的已不需再去爭辯。但比較注意的,是劉宥彤另一段談話,她說:郭台銘將不會再就「選舉話題」發表看法,當然也包括18日三人會晤場合在內,這是不是已先行暗示,「三方結盟」已「形同破局」?

熱門推薦》

►「柯郭王三方結盟」 看來是撥雲見日

►2020大選預測的「最大變數」

►看更多【邵宗海】專欄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讚!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雲論》提供公民發聲平台,歡迎能人志士、各方好手投稿,請點此投稿

邵宗海

邵宗海 邵宗海

政治大學中山所教授兼所長、文化大學教授兼社科院院長、澳門理工學院名譽教授,抱持「只寫我相信而且有佐證的事實」理念寫作。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