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擺暝」登錄為國家級重要民俗!連江縣第1個獲殊榮無形文化資產

▲▼  「馬祖擺暝」登錄為國家級重要民俗。(圖/文化部提供)

▲ 「馬祖擺暝」登錄為國家級重要民俗。(圖/文化部提供)

記者林育綾/綜合報導

連江縣「馬祖擺暝」在去年8月獲文化部登錄為重要民俗,配合元宵擺暝習俗,文化部政務次長蕭宗煌於8日赴連江縣北竿鄉塘岐村,親送登錄認定證書。而這也是連江縣第一個獲此榮銜的無形文化資產,馬祖四鄉五島79座宮廟中,有68座辦理「馬祖擺暝」活動,是馬祖人最隆重的傳統祭典。

▲▼  「馬祖擺暝」登錄為國家級重要民俗。(圖/文化部提供)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化部蕭宗煌次長(左2)頒發重要民俗證書,由連江縣劉增應縣長(左3)代表接受,並由蕭王府周木興主委(左1)及水部尚書公王詩才主委(左4)共同見證。(圖/文化部提供)

蕭宗煌次長表示,目前全台共有21項國家級的重要民俗,「馬祖擺暝」是連江縣第一個獲此榮銜的無形文化資產。該習俗源自福州,指整夜的祭祀,與地方廟宇、元宵酬神緊密結合,馬祖四鄉五島79座宮廟中有68座舉行,是馬祖人最隆重的傳統祭典。在北竿、南竿、東引、莒光等地所呈現的祭典文化型態,除了保留豐富完整的傳統做法,也各具特色。

「馬祖擺暝」隨閩東原鄉地區移民傳至馬祖,並於在地傳承多年的風俗,已因地制宜形成獨有的地方文化,每逢擺暝辦理期間,眾多旅外鄉親返鄉,傾盡全縣之力參與遶境,聲勢浩大,至今仍保留傳統敬神儀式,充分展現民間生命力、自發力量與社群凝聚力。

▲▼  「馬祖擺暝」登錄為國家級重要民俗。(圖/文化部提供)

▲主辦方蕭王府「擺暝」,擺放供品祭祀酬神。(圖/文化部提供)

擺暝期間,從上彩暝掛燈、排祭,再到迎神遶境,神轎與陣頭巡遊街頭巷尾,最後以送喜、食福圓滿結束,過程中的鼓板樂、扛乩、祈夢等元素充分顯現敬天酬神、社群整合、祈福求安等文化意涵,展現各庄頭社群一體性及強烈認同感,也突顯在地居民的團結凝聚力與深厚的感情,這正是民俗文化資產最可貴也最值得珍惜之處。

▲▼  「馬祖擺暝」登錄為國家級重要民俗。(圖/文化部提供)

▲乩轎繞境,沿徒民眾上香祈福。(圖/文化部提供)

連江縣長劉增應表示,馬祖擺暝與馬祖鄉親息息相關,活動期間,男女老幼、離鄉背井出外打拼的遊子,都會共同參與擺暝文化祭,大家一起放下工作祈求,感恩過去一年的豐收,更為來年祈福。此次連江縣獲得國家重要民俗的殊榮,除了感謝文化部長期的協助,他也特別肯定縣內所有鄉親的共同努力,未來連江縣除了大家熟悉的自然景觀、生態環境外,也將藉由馬祖擺暝,讓全體國人共同認識馬祖獨特的文化。

文化資產局局長施國隆表示,自105年起,文化部已陸續完成4項重要民俗的登錄,在預算上、行動上實際支持無形文資保存維護工作。近3年多以來,文化資產局用於無形文化資產保存的預算連年成長,今(109)年度文資局更將投注2.8億元用於無形文化資產保存,是105年的2.3倍,顯示文化部對無形文資的重視。文化部將持續推動「馬祖擺暝」民俗活動及其他無形文化資產之保存維護,使台灣珍貴的地方文化特色永續傳承。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