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不能叫武漢肺炎病毒? 專家:撞名17病毒...需考慮「3大命名原則」

▲ 病毒的命名需要審慎評估。圖為新型冠狀病毒。(圖/路透社)

實習記者羅明輝/綜合報導

在新冠肺炎(COVID-19),開始傳播的幾週後,它很快就陸續有了好幾個稱呼,像是武漢流感、武漢冠狀病毒、冠狀病毒、2019-nCoV及武漢海鮮市場肺炎病毒等。世界衛生組織(WHO)為新型肺炎正名的整個過程之所以花費好一段時間,是因為病毒的命名必須考量「3大原則」,再加上全球語言多達7111種,一不小心,名稱很可能就會踩雷,甚至引其外交危機。

根據BBC報導,病毒命名的正式程序是,當確認發現一種新病毒後,負責的科學家通常會提出一些命名的建議,然後將它們發送給國際病毒分類委員會(ICTV)來挑選合適的名稱「正名」。問題在於,全球語言約有7111種,包含數百萬個單字,實在很難找到一種完全不會引起反彈、爭議的名稱,如果堅持使用錯誤的名稱,很可能會對整個地區、整個族群汙名化,破壞一個產業,最嚴重甚至引發外交危機,因此命名過程必須個格外慎重。

▲ 病毒的命名須量到不同的族群文化。(示意圖/路透)

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病毒專家庫恩(Jens Kuhn)提到,「這是一件人們平時不會多想的複雜事情。命名很可能會以各種不同的角度激怒到特定的人群,即使生活中充斥著太多有爭議的事情,但一旦涉及到命名時,人們就是特別容易不滿。」

他說到,謹慎選擇名稱,是確保全球都能使用同一名字來稱呼病毒的最佳方法,理想的疾病名稱,必須考量三大原則。首先,它應該要是獨一無二的,像是新型冠狀病毒有個名稱「武漢冠狀病毒」,就存在著這樣的問題,因為目前已經存在了約17種名稱冠上「武漢」兩字的病毒,它們大多數對人類無害,如果把新冠肺炎病毒的名稱也加上武漢,可能會讓事情變得更加複雜,並增加研究的困難程度。

再來,名稱也應簡短易記。庫恩表示,「像是中東呼吸症候群(MERS)的名稱就不太好記,我常常搞混這幾個詞的排列順序,如果名稱太繁瑣了,一般民眾根本就不會想要這樣叫,所以我希望名稱都能簡潔明瞭,像麻疹(measles)這個名稱,就取得很棒。」

▲ 新冠病毒顯微鏡彩照 。(圖/NIAID Flickr)

至於最後一個原則,則是盡可能不要冒犯到任何人,這也是最重要的原則。庫恩指出,「大多數人不了解這些名稱,只是將它們視為一個辨別標籤,但這些名稱對於特定族群或許有著特殊的意義,可能是危險、負面的。像是HIV病毒(愛滋病毒)最初就被稱為GRID(同性戀相關免疫缺陷),這名稱不僅對特定族群有所冒犯,也會妨礙到疫情的控制情況。」

雖然以地理區域來命名比較不容易出現冒犯族群的情況,但也仍然存在著誤會。就像1918年一戰尾聲時,一種流感開始大爆發,明明全球都有疫情存在,但大部分國家擔心戰爭期間曝光資訊會影響士氣,紛紛壓下疫情消息,只有西班牙例外,很快就承認有病例存在,反而因此和疾病名稱綁在一起,這種流感最後以「西班牙流感」廣為人知。

因為疾病的命名不容易,也有人建議透過編號來命名,但庫恩認為,人類大腦不擅長記憶數字,用數字來命名的錯誤,相較文字語言命名的錯誤影響要更嚴重。畢竟單字拼錯還可能識別,但一個數字有錯,可能就會連結到完全不同的含義。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