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習慣性頭歪 先天性頸斜復健復原率高

▲新生兒頭歪頸斜  把握黃金復健期       。(圖/記者翁伊森翻攝)

▲新生兒頭歪往固定方向看,先天性斜頸。(圖/記者翁伊森翻攝)

記者翁伊森/嘉義報導

大林慈濟產後護理之家日前發現發現一位入住的新生兒有異狀,帶著產婦向小兒科醫師求助,經診斷是先天性斜頸。小兒科王聖凱醫師指出,寶寶一歲前經由復健治療,大約有八至九成的預後良好,新手爸媽無需太過擔心。

王聖凱表示,這個寶寶的精神活力都不錯,四肢動作也很靈活,可以順利把傾斜的臉往前扳正,但放開手後,臉部仍慢慢轉向左邊。檢查中確認沒有其它特別的神經學異常,但在右邊脖子可摸到一個條狀的腫塊,即腫大的右側胸鎖乳突肌,研判為「先天肌肉性斜頸症」後,轉給復健科醫師協助寶寶復健。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王聖凱說,先天性斜頸原因至今仍不清楚,可能因為胎位不正,或在生產過程中受外力產生拉扯,使得胎兒肌肉拉傷。而受傷的肌肉部位便會纖維化,形成疤痕使肌肉變短變緊。位於脖子兩邊的胸鎖乳突肌負責頭的左右轉動及側傾,若單側肌肉緊縮,會造成寶寶的臉轉向對側,而且頭側傾至緊縮肌肉同側,有些個案可在胸鎖乳突肌上摸到腫塊或纖維化組織,這些症狀通常發生在嬰兒剛出生時或出生後幾天。

王聖凱指出,肌肉性斜頸的治療乃是利用熱敷或超音波熱療,使肌肉放鬆,接著再給予肌肉按摩及加上頸部被動伸展運動,以延長胸鎖乳突肌。而家長可在醫師的指導後在家幫寶寶做頸部被動伸展運動。王聖凱呼籲,嬰兒肌肉性斜頸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不僅療效好,而且可以避免併發症。在一歲以前治療,約有八至九成患者預後良好。而若一歲以上斜頸仍未改善,通常需要開刀治療。

►我沒有遲到,是時間遲到了!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