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癌關鍵在瘜肉!台灣超過5成年輕人都有 竟與愛喝果汁有關

平時多以五穀雜糧如芝麻、小麥等食物取代精緻澱粉,不僅可補充能量,也能攝取纖維質。(圖/報系資料照)

▲平時多以五穀雜糧如芝麻、小麥等食物取代精緻澱粉,不僅可補充能量,也能攝取纖維質。(圖/CTWANT提供,下同)

圖、文/CTWANT

「大腸癌的關鍵就在於大腸瘜肉!」亞東醫院放射腫瘤科主任同時也是防癌教育基金會董事長及台灣癌症墓金會顧問的熊佩韋表示,台灣癌症基金會曾公佈30~39歲民眾接受大腸鏡檢查竟然發現50%以上都有大腸瘜肉。長瘜肉不一定以後一定會得到癌症,因為依病理切片化驗結果,常見3類型分別是增生性瘜肉、發炎性息肉及腺瘤性息肉,前兩者為良性很少癌變,但腺瘤性癌肉若逐漸長大,則10年後可能惡化成大腸癌。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熊佩韋說,大腸瘜肉的發生率愈來愈高、而年齡層卻愈來愈低,主要是因為飲食西化,吃太多高油脂食物或燒烤炸物、特別是紅肉或加工肉品、蔬菜水果攝取量不足、缺乏纖維質,久坐、熬夜、少運動等因素導致腸道內環境改變,因此大腸的黏膜常期受致癌物刺激就會產生大腸瘜肉,增加罹癌危險。

紅肉的脂肪含量較高,多食容易在腸內形成致癌物。(圖/黃威彬攝)

▲紅肉的脂肪含量較高,多食容易在腸內形成致癌物。

王盈堤營養師建議採取「5個代替」調整飲食,包括全穀類代替精緻澱粉、以黃豆及其製品代替部分紅肉、多樣蔬菜代替單一來源蔬菜、新鮮水果代替果汁、以開水代替飲料。

營養師王盈堤指出,平時多從不同蔬果中攝取纖維質,能降低產生大腸瘜肉的風險,但不建議多喝果汁,以避免攝入過多糖分。(圖/本人提供)

▲營養師王盈堤指出,平時多從不同蔬果中攝取纖維質,能降低產生大腸瘜肉的風險,但不建議多喝果汁,以避免攝入過多糖分。

「以早餐為例,還是可以吃雞腿排三明治,但把白吐司改成全麥吐司,再喝一杯無糖豆漿,搭配一盒生菜沙拉與水果,這樣就能攝取到足夠的纖維質。」王盈堤建議攝取各種不同的蔬菜,才能補充更多不同的營養。其中果汁常常被認為是「健康飲料」,但事實上果汁往往糖分過多,很容易一下就轉換成脂肪,也會增加患有大腸瘜肉的機率,建議直接吃水果,而口渴時,還是喝白開水最健康。此外,良好的生活作息、固定運動習慣,也都有助於腸道蠕動順暢,可以降低大腸瘜肉的發生機率。 (待續)

常吃高熱量、高油脂的食物,會使致癌物質長期刺激大腸黏膜,而長出瘜肉。(圖/林勝發攝)

▲常吃高熱量、高油脂的食物,會使致癌物質長期刺激大腸黏膜,而長出瘜肉。

延伸閱讀
癌神來我家4/新鮮大便需「熱騰騰」外送! 半數民眾異常仍不複檢
房仲作家槓建商3/親簽不敵蓋章 建管處審查標準不一成糾紛推手
回歸難淡定 金秀賢數燈泡消除緊張

關鍵字: 周刊王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