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不」好難怎麼辦?專家研析三類被溝通對象 讓你優雅Say No不傷情

我們想讓你知道…說「不」其實不難, 難在如何優雅又不得罪人的說「不」。

▲《做對四件事,成為商業溝通高手》。(圖/時報出版提供)

《做對四件事,成為商業溝通高手》/關家莉

當面對這個困擾時,我們應該先問自己,為何害怕說「不」?是擔心對方生氣?害怕中斷彼此的的溝通?

還是對方生氣了,對你有什麼負面影響?是情緒上的不舒服?還是實質上的損失?

輔仁大學兼任副教授關家莉老師出版《做對四件事,成為商業溝通高手》(時報出版)提到,先分析自己說「不」之後的利弊得失,如果利大於弊,接下來就要思考如何說「不」。

▲輔仁大學兼任副教授關家莉。(圖/時報出版提供)

說「不」其實不難, 難在如何優雅又不得罪人的說「不」。

被溝通對象不論是消費者、客戶、主管、同事,甚至是部屬,他們提出的要求通常可以分為三大類:

一種是隨性提出,例如,女生買東西時,常常隨口問店家是否可以打折;午餐時間到了,同事問你要不要一起吃午餐,這類要求如果被拒絕,對方不會太在意。

第二種是提出要求的人,心裡也覺得被接受的可能性只有一半,抱著碰運氣的心態問問,例如,買車的時候,汽車銷售員已經提供很優惠的折扣了,買車的人還是想再拗一下,問問能否再便宜一點或是送保險。

▲關家莉老師認為,說「不」其實不難, 難在如何優雅又不得罪人的說「不」。(圖/pakutaso)

在辦公室,老闆明明知道你手上的工作已經爆滿,但因為你的工作品質最讓他放心,所以想找你救火幫忙,這個時候說「不」需要態度溫和、立場堅定,並且提出有說服力的證據,讓對方理解你的困難與誠意。

第三種是最困難的情況,提出要求的人立場很堅定,他的溝通目標就是要說服你。

碰到這樣的狀況時先別慌,先了解一下對方的背後動機,他有什麼困難嗎?他真正的目的是什麼?再了解他是否有備案和他的底線。

接下來找出雙方最接近的共通點,和這個共通點對他的價值,然後用他聽得懂的方式,提出你的建議。

舉例來說,如果老闆找你救火,不容許你說不。

你可以先自我分析一下你答應救火和完成手上的工作,哪一項對公司、對老闆比較好。

接下來再思考,如果你不接這個救火的工作,可行的備案是什麼?

▲當你不得不向老闆說「不」時,或許你可以先思考一下拒絕老闆後的「可行」備案。(圖/翻攝自pixabay)

或是你為了這個救火的工作,放下手上其他的事情,對公司有什麼不利的影響,和如何降低這個不利影響。

想清楚後,再用老闆「聽得懂」的方式跟他「報告和討論」,讓他自己看到你說「不」對他的好處。

許多專家教我們先肯定對方的想法,再提出自己的建議,在英文裡的用法是:「Yes, but⋯⋯」,這是一個好的策略。

但若是對方知道自己提出的要求不盡情理,或是他熟知「Yes, but⋯⋯」的策略,這樣的情況下就盡量避免用「Yes,but⋯⋯」。

每個人都有自己熟悉或喜歡的溝通方式,我們可以用他喜歡的方式跟他溝通,如果他是一個喜歡單刀直入的人,可以直接把你的困難和建議告訴他。

如果他是個敏感的人,或許不要直接拒絕,先爭取緩衝時間,一方面讓自己有時間思考多一些方案,也讓雙方可以更理性溝通,甚至可以透過第三方協助溝通。

▲每個人都有自己熟悉或喜歡的溝通方式。(圖/翻攝unsplash,pexels)

說「不」的關鍵技巧在於,不要亂了方寸。

人都有情緒,聽到對方提出一個讓我們無法接受的要求或建議時,很常見「膝蓋式的反應(Knee jerk reflex)」。

不管在言語上或是表情上,都會出現「不,這太離譜了!」或是「喔!不可能!」這類的反應,但這樣的反應都會阻礙接下來的溝通。

所以聽到對方提出「不盡人情」的要求或建議時,請先深呼吸,讓自己冷靜一下,接下來趕快了解提出要求的人的動機、目的、困難、底線和溝通偏好。

再找出自己可以協助的部分,雙方最接近的共通點。

以對方喜歡和聽得懂的溝通方式,保持情緒的穩定,態度溫和,立場堅定;不只說「不」,還要提出自己的想法與建議。

熱門點閱》

► 李沃牆/散戶狂買GameStop打垮對沖基金 人人買台積電能使外資認輸嗎?

► 吳崑玉/少康中興與國瑜翻身 那些老人們政治意淫有完沒完?

► 王志鵬/「潛艦國造」?海軍高層師心自用 葬送台灣發展潛艦先機

► 晶片換疫苗?前外貿協會副董:勿任意介入合約生產 以免毀護國神山

► 單厚之/台灣人均所得三萬美元 如今未購得疫苗有道理?

► 外頭利多消息你相信?別急出手!畢竟有錢可賺 為何告訴你?

● 本文轉載自《做對四件事,成為商業溝通高手》一書,原始標題為〈做對四件事,成為商業溝通高手》拒絕也要懂方法!學會說「不」,拒絕請託又不傷感情…〉,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