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科技新突破!北醫大研發AI系統「3分鐘揪肺癌病灶」

▲▼AI輔助病理科醫師診斷(紅色熱區為AI預測的癌症的區塊。(圖/臺北醫學大學提供)

▲AI輔助病理科醫師診斷(紅色熱區為AI預測的癌症的區塊。(圖/臺北醫學大學提供)

記者洪巧藍/台北報導

醫療領域運用AI技術又有新的突破!臺北醫學大學研究團隊今(26)日發表研究成果,運用北醫附醫、萬芳及雙和等三家附屬醫院近20年來的肺部腫瘤組織病理玻片,建立龐大數位影像資料庫,並開發「肺部腫瘤全玻片病理影像辨識系統」3~5分鐘就可以判讀病灶,診斷準確率高達95%。

這項由北醫大與雲象科技公司合作開發的人工智慧(AI)系統,以國研院國網中心於前瞻基礎建設計畫所建置的臺灣杉二號超級電腦,開發出領先全球的肺部腫瘤不須言人工標註的全玻片病理影像辨識系統,可輕易區分肺腫瘤病理切片是良性或惡性。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北醫大副校長陳震宇指出,這篇研究論文今年2月19日已刊登在全球知名醫學期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研究團隊將北醫附醫、萬芳及雙和等三家附屬醫院近20年來的肺部腫瘤組織之病理玻片,掃描整理成數位影像檔,建立龐大的資料庫,進一步促成病理數化位。

第一作者、北醫大醫學院副院長陳志榮表示,這些病理玻片是經X光、核磁共振或電腦斷層等檢查後,經醫師穿刺或開刀取出的肺部腫瘤組織所製成,統計逾九千張,全部掃描成數位影像檔,由多位病理專科醫師一張張標註出病灶及非病灶區域,再交由AI的不斷學習修正後,這套系統的診斷準確率高達95%左右。

陳志榮表示,透過AI先辨識判讀患者的病理切片,有如先為醫師進行重點摘要整理,因為AI已先找出病灶並區分腫瘤的屬性,病理科醫師只要針對有問題的區域進一步判讀,就能確認診斷,不僅減少人為判斷錯誤的機率,更能大幅縮短時間。若以每位病患8~15張病理切片計算,傳統僅由病理科醫師執行的判讀時間約10~15分鐘,利用這套系統只需三分之一、約3~5分鐘即可完成。

根據衛生福利部最新統計資料顯示,2019年國人癌症死亡率為每十萬人口212.9人,其中肺癌排名十大癌症死亡率之首。2020年底,肺癌更躍居全球死亡率最高的惡性腫瘤,在在顯示肺癌已成為危害人類健康的最大殺手。有鑑於臺灣的肺癌發生率逐年增加,早期症狀又不太明顯,陳志榮認為若能及早診斷,及時治療,應可挽救更多人命。

關鍵字: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