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少自殺通報5年增3.7倍!2成一週內曾想不開、5成憂鬱不求助

▲家扶基金會在國際兒童人權日前夕公布「兒少心情問卷~2021兒少對自我心情認識和抒發方式調查」,探討兒少心理健康現況。(圖/家扶基金會)

▲家扶基金會在國際兒童人權日前夕公布「兒少心情問卷」,探討兒少心理健康現況。(圖/家扶基金會提供,下同)

記者林育綾/台北報導

家扶基金會公布「兒少心情問卷」發現近2成兒少一周內有半數時間陷入負面情緒,甚至出現想不開的念頭,而有近5成憂鬱時不願求助任何管道;另衛福部統計,近5年兒少自殺通報人次增加3.7倍。但兒少要在校接受諮商,須經家長同意,社服團體期望政府能修改輔導法,讓老師在醫療資源轉介上更順暢,有效接住孩子。

▲▼家扶基金會在國際兒童人權日前夕公布「兒少心情問卷~2021兒少對自我心情認識和抒發方式調查」,探討兒少心理健康現況。(圖/家扶基金會)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家扶基金會公布「兒少心情問卷~2021兒少對自我心情認識和抒發方式調查」,探討兒少心理健康現況。

國際兒童人權日將到來,家扶基金會公布「兒少心情問卷~2021兒少對自我心情認識和抒發方式調查」,針對7歲到18歲學齡兒少進行,調查發現,近2成兒少近一周有半數時間處在負面情緒中,包含易怒、難過、疲累及失眠,甚至是想不開。調查進一步發現,孩子負面情緒來源前三名,分別為課業與生涯(76.8%)、人際關係(54.4%)、可運用時間(28.0%)。

▲▼家扶基金會在國際兒童人權日前夕公布「兒少心情問卷~2021兒少對自我心情認識和抒發方式調查」,探討兒少心理健康現況。(圖/家扶基金會)

▲家扶基金會公布「兒少心情問卷」,探討負面情緒來源。

另根據衛福部統計,近5年兒少自殺通報人次增加3.7倍,2018年起憂鬱傾向、罹患憂鬱症或其他精神疾病,躍升兒少自殺原因首位。諮商心理師全聯會常務理事胡延薇提醒,「這些情緒感受都是兒少憂鬱症診斷準則之一,如在2周中同時出現超過5項或更多,是患有憂鬱症的疑慮。」

▲▼家扶基金會在國際兒童人權日前夕公布「兒少心情問卷~2021兒少對自我心情認識和抒發方式調查」,探討兒少心理健康現況。(圖/家扶基金會)

▲近2成兒少近一周有半數時間處在負面情緒中。

調查也顯示,近7成兒少對憂鬱症不瞭解,雖然約有半數心情不好或憂鬱時,會跟同學朋友或家長傾訴,但還有49.8%的兒少不會向專業管道求助,這可能導致有憂鬱傾向的孩子無法及時獲得必要協助。而曾接受過學校輔導或心理諮商的兒少,有77.4%認為專業介入對他們有幫助。

為了保障兒少心理健康,家扶基金會建議建立校園定期心理健檢機制,從國小開始,學生每學期定期進行心理健康檢查,對於有需要心理支持的兒少主動追蹤、適時關懷。

▲▼家扶基金會在國際兒童人權日前夕公布「兒少心情問卷~2021兒少對自我心情認識和抒發方式調查」,探討兒少心理健康現況。(圖/家扶基金會)

▲▼近5年兒少自殺通報人次增加3.7倍,2018年起憂鬱傾向、罹患憂鬱症或其他精神疾病,躍升兒少自殺原因首位。

▲▼家扶基金會在國際兒童人權日前夕公布「兒少心情問卷~2021兒少對自我心情認識和抒發方式調查」,探討兒少心理健康現況。(圖/家扶基金會)

兒少代表聞英佐表示,現在學生學習方式多,不像以前只要專心準備考試就好,多元入學管道帶來不一樣的心理壓力,「所以我覺得這個機制是可以的,前提是學校有必要向學生明確說明心理健檢之方法及目的,避免兒少因資訊不對等或是害怕後續的麻煩,而不敢如實填答。另外,學校做完心理健檢後,也應確實關心評估後認為有需要輔導資源介入之兒少,落實三級預防的介入性輔導,提升學生心理健康」。

雖然校園定期心理健康健檢制度,能及時接住有憂鬱之困擾卻被忽略的孩子,但遇到家長不同意或不重視孩子就醫與諮商的需求,或孩子有諮商意願,卻要求不讓家長知道,而無法取得家長同意諮商,都可能阻礙了孩子及時接受專業服務。

胡延薇指出,在學校輔導老師、諮商心理師等實務上,「目前確實兒少在未經家長同意下,無法提供治療或諮商,若制度無法調整,將忽視兒少心理健康醫療自主權將帶來風險。建議政府先從學生輔導法著手,讓老師在醫療資源轉介上更順暢,有效幫助孩子」。

調查顯示,8成兒少認為憂鬱症要看醫生,68.6%覺得自己可以決定就醫與否,但兒少心理健康醫療自主權在台灣現行情況,明顯與聯合國兒童權利委員會的觀點不一致,家扶呼籲政府應正視問題。

▲家扶基金會在國際兒童人權日前夕公布「兒少心情問卷~2021兒少對自我心情認識和抒發方式調查」,探討兒少心理健康現況。(圖/家扶基金會)

▲歌手謝震廷也分享自己以淚洗面到19歲。

其中歌手謝震廷也分享自己的經驗,國中時參加選秀節目,遇到變聲期,比賽止步8強,那時擔心無法繼續唱歌而感到失落、恐慌,校園生活與原生家庭也發生劇變,家庭暴力、校園霸凌的問題接踵而來。

他說,「有多強的光,就有多深的陰影」是詮釋當年窘況最好的一句話,當時以淚洗面的生活持續到19歲,經紀人才帶他就醫確診憂鬱症,經過醫生專業諮詢以及藥物的配合治療,才逐漸好轉。「我認為憂鬱症需要治療,才能正確就醫避免病情耽誤,希望大家勇敢求救,尋求專業協助!」

有鑑於憂鬱等精神疾病已成為兒少自殺主因,孩子心理健康問題亟需社會大眾一起關注,家扶基金會社會資源處林秀鳳處長表示,每個孩子及小小生命本來就需要我們用心呵護、關懷與尊重,台灣已進入人口負成長時代,兒少更需我們一起寶貝。傾聽心聲、引導紓解情緒、定期心理健檢、專業與醫療及時介入,都是防治兒少自殺憾事的重要環節。

藉此,家扶呼籲包含兒少表意權、生存與發展權、健康權、福利與受保護權等人權的重視能落實。」重視兒少身心健康,家扶基金會提出Give Me Five, That’s 「RIGHT」,邀民眾一起關心兒少心事、杜絕自殺憾事。

1、Respect:傾聽與關懷心事。
2、Improve:重視心理健康醫療自主權。
3、Guide:輔導與專業及時介入。
4、Help:鼓勵與協助求助。
5、Track:定期心理健檢與追蹤。

● 《ETtoday新聞雲》提醒您,請給自己機會:
自殺防治諮詢安心專線:1925;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