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全台首座地下美術館!北美館擴建案啟動 預計2027年竣工

▲▼北美館打造全台首座「地下美術館」,將結合花博公園景觀,兼顧藝術體驗與自然休憩。(示意圖/北美館提供)

▲北美館打造全台首座「地下美術館」,將結合花博公園景觀,兼顧藝術體驗與自然休憩。(示意圖/北美館提供)

記者林育綾/台北報導

台北市立美術館(北美館)擴建案啟動,將以「花博公園美術園區」為基地,施工範圍62,542平方公尺、總樓地板面積44,576平方公尺,為獨特的覆土式「地下美術館」,首開台灣博館界先河!未來新館地面為公園綠地,地下是新媒體與跨領域的展演空間,實踐「林中蘊藝,藝中觀林」之設計理念。

「台北藝術園區-台北市立美術館擴建統包工程」為北市政府積極推動的重大文化建設,緣起於台北市長柯文哲於2014年興建新美術館之承諾,今年5月11日經評選,已順利於5月20日決標,由劉培森建築師事務所與福清營造股份有限公司組成團隊所提出的計畫方案獲選。總經費52.34億、統包工程經費44.31億,以台北市政府所編列預算新建,委由工務局新建工程處代辦,預計於2027年竣工。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北美館成立於1983年,是台灣第一座現當代美術館,將於明年屆滿40週年。面臨當前藝術的發展演變、國內外美術館舍的競爭與挑戰,亟需研擬具前瞻性的美術館藍圖,除了解決展覽、教育及公眾服務等空間不足之現狀,更提出因應未來新類型藝術需求的空間。
 
該計畫以「花博公園美術園區」為基地,施工範圍62,542平方公尺、總樓地板面積44,576平方公尺,為獨特之覆土式地下美術館,首開台灣博館界先河;主建築設於地下層,輔以局部地上覆土建築,結合公園景觀,實踐「林中蘊藝,藝中觀林」之設計理念。未來新館地面為公園綠地,地下是新媒體與跨領域之展演空間,整體規劃兼顧藝術體驗與自然休憩。

建築師劉培森從美術館的未來性想像出發,指出具指標性意義的北美館,擴建案不僅是建築工程,更具有探問台灣美術館未來性為何的重要價值。而此案與公園的密切關聯,形成特殊地理環境條件,劉培森視「公園為藝術能量的延伸」,基於美術館與公園一體的規劃理念,將兩者看作「藝術」與「自然」的雙向垂直延伸及串流。

因此,除了將地面公園廣場規劃為戶外展演區域,拓展整體展示的藝術能量,而當民眾漫遊公園時,亦可隨時搭乘就近的電梯,垂直移動至地下展演空間,讓人們可以更輕鬆、自然地接觸藝術。
 
由於計畫的主量體設置於地下層為主,故著重施工的地質處理專業能力,福清營造股份有限公司具有相關隧道、橋樑與道路工程經驗,曾獲得「優良隧道工程獎」,另亦有多項工程榮獲公共工程金質獎與金安獎等。

而具有關鍵角色的公園景觀,團隊邀請日本景觀設計師宮城俊作擔任顧問,其著名作品如世界遺產平等院中鳳翔館的庭園設計,以及銀座區域最大的開放式屋頂花園(GINZA SIX)等,宮城俊作一向強調與自然環境相得益彰整體和諧的美,以及順應綠植與水的力量。 

劉培森形容,「美術館有如河畔邊的蓮藕,透過孔隙引入光源。」團隊針對藝術園區規劃了白天與晚上的不同視覺體驗,白天的太陽讓戶外公園沐浴在自然光下,並在建物、結構和樹木的錯落間,呈現出不同光影效果並漫射至地下美術館的公共空間。

而在夜間,原先提供日照至下方室內區域的透明結構量體,成為界定空間的視覺焦點光箱;另一方面,在兼顧園區整體的安全性之餘,戶外照明將進行分級,在最小限度影響自然的狀態下,提供柔性的光環境,同時保留大量夜晚的黑,為市民締造一個具有都市氛圍和自然品質的平衡體驗。
 
有關先前外界關切的交通動線,在團隊的計畫中,因考量中山北路之於台北市深具歷史文化的代表意涵,故將貨車出入口設置於北側新生北路三段;汽、機車地下停車場配置於基地的南側,出入口位於民族東路分岔口的單行道,預計將路寬8公尺拓寬至10公尺三線道,並沿基地內縮闢建2.4公尺的人行步道,降低民族東路交通負載量。

北美館表示,整體園區以景觀建築手法,期待成為台北都會北區的文化綠色廊帶,成為一處更友善、能與市民生活連結更為緊密的文化體驗場域。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關鍵字: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