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成民眾對「特殊需求孩童」有歧視!近5成兒少在校不想同組

▲▼家扶基金會公布最新《友善共融:兒少相處問卷調查》,呼籲消除歧視,從理解、尊重、接納逐步做起。(圖/家扶基金會提供)

▲家扶基金會公布最新《友善共融:兒少相處問卷調查》,呼籲消除歧視,從理解、尊重、接納逐步做起。(圖/家扶基金會提供)

記者林育綾/台北報導

近來唐氏症患者買餐點事件引發爭議,過去也有關於特殊需求孩童的事件。家扶基金會公布最新調查,有4成民眾看到特殊孩童會露出「覺得這人好奇怪」的表情;而有3成兒少認為特殊需求兒少會造成別人困擾,2成認為會帶來麻煩,還有近5成在校不想同組;不過也有近9成的學生觀察到,很多人願意跟特殊孩童一起玩、交朋友。

家扶基金會公布最新《友善共融:兒少相處問卷調查》,調查顯示,3成兒少認為特殊需求兒少會造成別人困擾,甚至感到麻煩(20.8%)、害怕(17.8%),更有近半數不想與其同組活動。而這些偏見缺乏適時正確的溝通,同儕的相處反而對特殊需求兒少潛藏危機。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家扶基金會公布最新《友善共融:兒少相處問卷調查》,呼籲消除歧視,從理解、尊重、接納逐步做起。(圖/家扶基金會提供)

▲家扶持續投入早療、特力、兒童啟力等服務方案,致力建構兒少與其家長的支持網絡。(圖/家扶基金會提供)

輪椅女孩雪莉現身說法提到,曾因言語霸凌與歧視感受極大困擾,「曾經的我認為自己沒有資格活著,反正在大家眼裡我就是個怪物⋯⋯。直到高中老師開啟我與同學互動機會,碰到願意理解、對我無私付出的朋友們,我的人生因為他們的陪伴變得更加美好。」

許多孩子也察覺到特殊需求兒少在校困境,調查顯示,每4位就有1位認為特殊需求兒少受排擠,51.3%看過特殊需求兒少被取難聽外號、46.2%看過他們被欺負。

▲▼家扶基金會公布最新《友善共融:兒少相處問卷調查》,呼籲消除歧視,從理解、尊重、接納逐步做起。(圖/家扶基金會提供)

▲▼家扶基金會公布最新《友善共融:兒少相處問卷調查》。(圖/家扶基金會提供)

▲▼家扶基金會公布最新《友善共融:兒少相處問卷調查》,呼籲消除歧視,從理解、尊重、接納逐步做起。(圖/家扶基金會提供)

兒少代表聞英佐透露,以前曾因特殊需求同學的言語挑釁而起衝突,直到老師協助才慢慢認識、理解,進而調整與他們相處的方式。「我覺得有時候是因為不了解產生誤解,不是有意排擠,老師適當說明和溝通有助同學消除偏見。」

另外,調查顯示有8成5兒少願意與特殊需求兒少成為朋友,卻有近6成孩子看見他們並沒有什麼朋友。雪莉透露,希望大家把自己當成一般人,不用害怕冒犯,「要是好奇我的身體狀況,其實也可以說明擔心和想幫助的意願,或是在跟我變熟之後再慢慢了解,從自然情境中互動,主動邀約、分享東西都是蠻好的方式」。

▲▼家扶基金會公布最新《友善共融:兒少相處問卷調查》,呼籲消除歧視,從理解、尊重、接納逐步做起。(圖/家扶基金會提供)

▲▼家扶基金會公布最新《友善共融:兒少相處問卷調查》。(圖/家扶基金會提供)

▲▼家扶基金會公布最新《友善共融:兒少相處問卷調查》,呼籲消除歧視,從理解、尊重、接納逐步做起。(圖/家扶基金會提供)

▲▼家扶基金會公布最新《友善共融:兒少相處問卷調查》,呼籲消除歧視,從理解、尊重、接納逐步做起。(圖/家扶基金會提供)

▲▼家扶基金會公布最新《友善共融:兒少相處問卷調查》。(圖/家扶基金會提供)

▲▼家扶基金會公布最新《友善共融:兒少相處問卷調查》,呼籲消除歧視,從理解、尊重、接納逐步做起。(圖/家扶基金會提供)

心理師陳品皓認為,正向心理健康對每個孩子都很重要,尤其特殊需求兒少,更有賴大家營造正向、有彈性的相處模式,幫助他們找到自己的優勢、面對挫折的復原能力。

家扶基金會執行長周大堯表示,家扶持續投入早療、特力、兒童啟力等服務方案,致力建構兒少與其家長的支持網絡。然而消除歧視,需從理解、尊重、接納逐步做起,這次透過兒少視角,從孩子本身及其看見家長、學校、社會對特殊需求兒少的態度與行為,在共融的趨勢下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讀者迴響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