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被你「棉花糖化」 即便無法百分百理解仍去愛

我們想讓你知道…「理解」這回事,並非單純取決於話語的準確性,而在於心意的真實性。比起不帶真心的「我愛你」,飽含真心的「棉花糖化」更能傳達愛意。

▲ 每個人的性格不同,生活方式和經驗也各不相同,對彼此來說,都是不折不扣的「他人」。(圖/翻攝unsplash)

● 全承煥(전승환)/書籍治療師、心靈策展人,在KakaoStory臉書Instagram經營「책 읽어주는 남자(讀書給你聽的男子)」

最近發生了一件很令我受傷的事。我為某件事獨自苦惱了一陣子,好不容易才向以為會理解我的熟人吐露,沒想到他的反應卻很冷淡。

「我還以為是什麼事,這又沒什麼大不了的,何必這麼痛苦?」

站在他的立場,必然是為了安慰我才說這句話,可是卻深深地傷了我的心。雖然我並沒有期望獲得解決方法,但至少希望他能對我痛苦的心情產生共鳴,可是他的反應卻讓我覺得,我這個人隨著這個煩惱都變得微不足道。

這種以為對方會理解我的心情,情況卻恰恰相反的經驗,想必不是我才有。碰到這種事情時,真的會很難過悲傷吧?也會覺得自己和其他人之間產生了很大的隔閡。當然,相反的情況想必也發生過,其他人也必然曾經因為我的不以為意,受到類似的傷害。

「理解人類」難如摘星 愛與理解都需要努力

想到這邊,我忍不住覺得要理解他人好難,因為就連與佛洛伊德、榮格並列為現代心理學巨匠的阿德勒(Alfred Adler),也曾在《認識人性》(Menschenkenntnis)開頭中如此吐露:

長久以來,我們都缺少了對人類的理解,導致彼此變得陌生。我們經常能見到慨歎不懂子女的父母,以及抱怨父母無法理解自己的子女……對於人類的理解,大部分人都很無知,卻又自以為很懂,憑藉著粗淺的知識就想教導他人。

這本書集結了阿德勒在奧地利維也納社區大學一整年的授課內容,並在書中提到「理解人類」猶如伸手摘星般困難。這是當然的了,因為每個人的性格不同,生活方式和經驗也各不相同,對彼此來說,都是不折不扣的「他人」。換句話說,為了理解他人,必須拋下自以為很懂人類的想法,並從了解「所有人都互不相同,要完全理解他人很困難」開始。

作家金衍洙也曾在短篇小說集《世界的盡頭我的女友》的〈作者的話〉說過類似的話。

我對於「能夠理解他人」這句話抱持著懷疑態度。我們大多都在誤解他人,我們不該說:「我懂你的心情」,而應該說:「就連你說的話我都聽不懂」。我在發現人類具有這種限制時感覺到了希望。只要我們不努力,就無法理解彼此。在這樣的世界上,存在著名為「愛」的東西。因此,既然愛著某人,我們就非努力不可,而為了他人努力的這個行為本身,就使我們人生有了不枉走過這一遭的價值。

理解他人是非常困難的,需要極大的努力,但或許,我們也為了理解某人而不斷愛著對方。正如金衍洙所言,愛與理解都需要努力,要是認為不必言說也會懂,心意就無法好好傳達出去,彼此也不可能理解對方。關係越是親密,彼此越是相愛,就越需要坦率與積極表達出來。當然,同時也要好好揣摩對方的心情。

關係親近未必相互理解 即便如此仍要彼此相愛

理解家人也是相同道理。儘管在同一個屋簷下共度長久的歲月,家人是與自己最為親近的關係,我們卻經常產生錯覺,認為就算不表現出來,家人也自然會理解。

記得小時候,某一天母親突然要我先暫時到朋友家住。雖然不懂其中原因,但我什麼也沒多想,開心地在朋友家住了將近一個月。直到時光飛逝,某天才突然從母親口中聽到事情原委。

「承煥啊,你還記得小時候爸爸病得很嚴重嗎?」

「嗯?我第一次聽說耶,有發生過這種事?」

見到我大感意外的樣子,母親對我說:「你十歲的時候,不是短暫去朋友家住了一陣子嗎?是因為當時爸爸不想讓你看到他生病的樣子,所以才要你去朋友家住一個月。」

剛開始聽到這件事時,我感到很慌張。不是啊,為什麼咧?讓兒子看到生病的樣子又不會怎麼樣。我不懂爸爸為什麼要這麼做,也對家人隱瞞這件事這麼久而生氣,結果母親對我說:「是因為爸爸很愛你,因為太愛你了,所以只想讓年幼的你記住爸爸強壯的英姿,不想讓你記得生病的樣子。」

我是在自己成為父親後,才深切體會到父親的心情。看到女兒的小臉,這才稍稍理解了過去不懂的心情。某些明白就像這樣,必須仰賴經驗。

▲ 就算無法完美理解某人,但只要帶著真心誠意持續靠近對方,為了多理解一些而付出努力,這樣的行為即是愛。(圖/Jochen van Wylick/取自免費圖庫Unsplash)

我曾把這種心情寫成了〈寫給女兒的一封信〉,可能是愛子心切的心情大家很容易代入,這篇文章引發了眾多共鳴。

那天之後,當我想在世界前下跪時,就會思索這句話。

「是因為愛,因為太愛你了。」

現在爸爸非常明白,爺爺和奶奶對爸爸說「我愛你」時所代表的意義,那是為爸爸著想的心。

女兒,爸爸想說的就是這個,無論發生什麼事,爺爺終究都是愛著爸爸的。

爸爸也是這樣,爸爸非常愛妳。

有時,「我愛妳」這句話可能無法輕易說出口,可能會表現得很笨拙,或者看起來很彆扭,但爸爸始終都帶著真心愛著妳。

就算世界看起來太過冰冷,以致於產生沒人理解自己的念頭,也希望妳別忘記,爸爸始終都愛著妳。

希望妳知道,爸爸無論何時都會挺妳,為妳加油。

希望妳能相信爸爸的承諾,即使力不從心,爸爸到最後都不會放開妳的手。

因為妳是擁有父親的愛的人,因為妳是因愛而生的孩子。

女兒,我愛妳。

彼此了解不足就會產生矛盾。無論是面對家人、朋友或戀人,都可能會為了無謂的自尊心而起口角,也會和學校或職場的前、後輩起衝突。就更大的層面來看,地區或國家之間也會因為誤解過深而引起嚴重紛爭。

大概有人會說:「這樣的誤會,時間久了不是會自然化解嗎?」但假如彼此不努力,誤會是不會輕易解開的。重點不在於我們要理解彼此很困難,而是「即便如此」也要為了彼此努力、付出愛。

我愛你 我被你「棉花糖化」

就算不可能百分之百理解,但也持續傾注關心、試著理解,這就是「愛」。關於這樣的愛與理解,艾倫.狄波頓的小說《我談的那場戀愛》(Essays in Love)中就出現了優美的一幕,是描寫男主角在機場對初次見面的珂蘿葉一見鍾情的模樣。

瞬間,我看見了放在珂蘿葉的手肘旁,隨餐附上的小小棉花糖。突然間,有件事變得明確了──與其說我愛珂蘿葉,不如說我被珂蘿葉「棉花糖化」了。我絕對無法得知,棉花糖究竟是發生了什麼事,竟然會突然和我對珂蘿葉的感情變得一致,但這句話有別於被過度濫用、耗損的「愛」,準確地掌握了我的心靈狀態的本質。更令人無法理解的是,我牽起珂蘿葉的手,告訴她我有非常重要的話要說。當我說出:「我被妳『棉花糖化』了。」她似乎完美地理解我說的話。她答道,這是她這輩子所聽過最為甜美的話。

「棉花糖化」的告白,以及理解這句告白是這輩子所聽過最為甜美的話,這終究顯示出「理解」這回事,並非單純取決於話語的準確性,而在於心意的真實性。比起不帶真心的「我愛你」,飽含真心的「棉花糖化」更能傳達愛意。就算無法完美理解某人,但只要帶著真心誠意持續靠近對方,為了多理解一些而付出努力,這樣的行為即是愛。

只要其中蘊含著愛,那麼說是「被草莓化」也好,「被咖啡化」也行。要是招來誤解怎麼辦呢?愛會在無懼誤解時,變得更加茁壯堅韌。因此,要是你愛著某人,別心懷恐懼或猶豫不決,不妨試著傳遞一句帶著真心的話吧,就在此刻。

▲ 全承煥(전승환)著,簡郁璇譯,《我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采實文化。(圖/采實文化提供)

熱門點閱》

►克羅埃西亞判禁止確診者投票違憲 可提告中選會不作為

►台積電前營運長蔣尚義加入鴻海 半導體人事掀波濤

►世界盃》森保一施展魔法 東瀛武士逆轉擊敗德意志戰車

►薛瑞元邏輯錯亂 戮力從公才是衛福部長該做的ABC

●本文獲出版社授權,摘自《我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