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瘦別高興的太早!大腸癌8徵兆曝 醫:有症狀都已中晚期

大腸,大腸癌,大腸癌篩檢。(圖/達志/示意圖)

▲醫師指出,有明顯徵兆的患者,通常都已是中晚期。(圖/達志/示意圖)

記者趙于婷/台北報導

大腸癌一直是國人最常見癌症,不少名人如豬哥亮、賀一航以及戲劇大師李國修等,都因此疾病過世。醫師指出,大腸癌早期並無症狀,臨床遇到有明顯症狀的病人,大多都已是中晚期,建議平時可留意「大便是否帶血或黏液、排便習慣改變、體重減輕」等8大症狀。

根據2019年癌症登記報告指出,新發癌症人數為12萬1,254人,較2018年增加5,123人。而大腸癌就佔了新發生癌症約1萬7千人,依然是第一名的癌症。統計發現,大腸癌多發生在50歲以上,男性的大腸癌發生率和死亡率是女性1.5倍。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消化內科主治醫師謝文斌指出,可怕的是大腸癌早期並無明顯疼痛感覺,主要常見症狀包括「大便中有血或黏液、排便習慣改變(一下子腹瀉,一下子便秘)、大便變細小、經常性腹瀉或便秘、體重減輕、貧血、裡急後重(排便排不乾淨)。」

謝文斌說,臨床遇到有明顯症狀的病人,很多都已經進展到中晚期,治療起來複雜且困難,且治療過程與結果對病人和家屬都是一個沉重負擔。

▲廁所,便秘,大便。(圖/記者周宸亘攝)

▲排便習慣改變是大腸癌早期徵兆之一。(圖/記者周宸亘攝)

事實上大腸癌是可以藉由定期篩檢來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根據統計,早期大腸癌如果妥善治療,存活率高達90%以上;而根據歐美國家經驗,每一至二年接受糞便潛血篩檢,約可降低18%至33%的大腸癌死亡率。目前主流的糞便潛血檢查(i-FOBT)是免疫法,就是檢驗糞便是否有血反應用,不需做飲食限制,相當簡單方便。

謝文斌說,如果糞便潛血檢查呈陽性,應進一步接受大腸鏡檢查,大腸鏡的好處是檢查過程若發現病兆或瘜肉,可以直接取樣做切片或將它切除,因為大腸癌主要是由大腸內的腺瘤瘜肉癌化所造成,因此如能早期發現腺瘤瘜肉並予以切除,可以減少大腸癌的發生。

除了篩檢之外,日常要多攝食蔬果等高纖維飲食與規律運動,國健署目前也有補助50~74歲民眾,每2年1次免費糞便潛血檢查,建議50~74歲民眾每2年至少做1次糞便潛血檢驗,有個人/家族瘜肉症或大腸癌病史的民眾,更建議直接接受全面的大腸鏡檢查,檢查年齡也要提早到40歲。

關鍵字: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