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起、睡前意義大不同!糖尿病衛教師解讀「血糖數字密碼」

▲▼瞭解血糖的數字密碼,教您如何測血糖!。(圖/林靜莉提供)

▲瞭解血糖的數字密碼,教您如何測血糖!。(圖/林靜莉提供)

文/林靜莉(振興醫院糖尿病門診衛教師)

非傳染性疾病所死亡的人數,佔了全球所有死亡人數的71%,縱觀WHO研究資料的統計,「糖尿病」始終位居其中。醫療衛生水準的提升,雖然讓全球人口平均壽命增加,但慢性病卻讓「不健康的存活年」(Disability-adjusted Life Year, DALY)也跟著延長,必需依賴旁人照顧以活到老,想來不是頤養天年的好選擇。

控制血糖,是為了降低糖尿病的併發症,根據歷時數十年、收集超過五千位的(UKPDS)英國前瞻性糖尿病研究結果,發現每降低1% 糖化血色素(HbA1c),能降低35%併發症發生的風險。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降低HbA1c的方法有四大項:飲食、運動、藥物及監測,在專業且有策略的協助下,前述方式分別可降低1~2%、0.66%、0.7~1%、0.3%;HbA1c是代表三個月的血糖平均數值,如同期中、期末這類大型考試;日常不同時段的血糖數值,就像各科隨堂考反映個別意義,以下為常見的監測時段及其代表意義:

(1)晨起:起床後馬上測;反映未進食8~10小時,或藥物控糖的效果。

(2)餐前:距離前次進食4小時;反映未進食4小時或藥物及前一餐影響。

(3)餐後:開始用餐後2小時;反映該餐食物或及藥物影響。

(4)睡前:預防半夜或晨起血糖過高或過低。

雖然不同時段的血糖各有其代表意義,不代表我們必須達成每天7~8次的監測才能有效控制血糖;其實配合控糖方式的監測就能夠有效率的達到控糖目標。

如何配合自我控糖方式執行監測?倘若您是尚未服血糖藥的病友建議先從同一餐的餐前餐後配對血糖開始監測,了解各餐對於血糖的影響,由餐間差異性最大或是血糖數值最高的那餐著手,改善最明顯。
服用控糖藥的病友,可以配合用藥當餐來執行餐前餐後的配對血糖,使用胰島素注射的病友,除了配對血糖外建議再增加空腹的血糖監測,才能更精準掌握治療後的血糖變化。

對於成人血糖,衛福部的建議是餐前80~130mg/dl、餐後<180mg/dl,65歲以上的健康長者餐前與成人相同,日常需協助的長者餐前目標會再寬鬆些大約是90~150mg/dl之間,倘若是完全依賴照護的長者則維持在100~180mg/dl即可,長者的餐後並沒有嚴格的建議數值,避免高低血糖狀況的發生。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