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健康

每日健康

每日健康新聞直擊,為你掌握生活必需健康新知

預防失智症 醫師提醒:改善12個危險因子可降低風險

王竣平醫師發文指出,隨著進入高齡化社會,失智症患者越來越多,不僅可能失去工作能力,嚴重還會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甚至常常有走失的長者,可能造成社會問題,其中主要危險因子包括:

2023年11月09日 10:26:00

揭秘「味精7大迷思」 吃完口渴不一定是它的錯

味精的學名是谷氨酸鈉(Monosodium Glutamate,簡稱MSG),是一種氨基酸的鈉鹽,幾十年來一直背負駡名,許多人認爲食用味精會導致脫髮。但味精真的對人體有害嗎?

2023年10月31日 16:17:00

小弟弟「硬」不起來? 泌尿科醫生圖解5原因

勃起功能障礙除了影響到「性」福外,也會影響心理健康。對此,泌尿科醫師高銘鴻表示,當男性無法維持足夠堅硬的勃起以進行性行為,就是患有勃起功能障礙,俗稱「陽痿」,並列出造成勃起功能障礙的5大原因,若有這類困擾,可以看看中了幾項,再就醫治療。

2023年09月14日 13:55:00

保健食品飯前吃還是飯後吃? 營養師「知識大全」一次讓你懂

適當補充營養品的確可以彌補飲食攝取的不足以及身體所缺乏的營養,避免營養失衡並有助於預防慢性疾病,不過營養師指出,若吃到不適合自己的保健食品,或是吃錯方法,不僅無法達到保健目的,更有可能對身體產生傷害。

2023年01月17日 17:16:00

尿有泡泡正常嗎? 醫示3撇步:辨識「蛋白尿」

泌尿科醫師表示,泡泡尿之所以會讓很多人望而生畏,是因為它可能與蛋白尿有關;而蛋白尿又可能是腎臟受損的徵兆;不過他表示,正常的尿液也可能出現泡泡!

2022年10月07日 10:32:00

一生都記不住一張臉 「臉盲症」疾病患者的5大徵兆

美國好萊塢巨星布萊德彼特(Brad Pitt)近日接受採訪時自曝患有「臉盲症」,因為在社交場合中,他很難記住和識別他人的面孔,讓人覺得他很冷漠,而且「目中無人」,爲此他感到非常困擾。

2022年08月03日 15:32:00

睡覺流口水是健康警訊? 醫揭秘「7大原因」

當你睡了一覺醒來,伸個懶腰後,此時居然發現你的枕頭濕了,甚至連唾液痕跡都在臉上風乾了,實在令人尷尬萬分。若是在自己家裏也就算了,想像你不小心在行駛的巴士上打瞌睡,醒來發現自己嘴巴大開、唾液從嘴角流下來,周圍的人好像在對著你竊竊私語,這時候大概恨不得找個洞把自己埋起來。

2022年07月19日 12:25:00

從鞋底磨損看腳部健康 醫指6種情況代表該換鞋了

鞋底磨損在所難免,不過其實磨損的鞋底中也藏有健康的線索,原力復健科診所院長侯鐘堡醫師表示,鞋底磨損的位置不同,代表著足部出力點不同,若時常有下肢痠痛的問題,建議也可以檢視穿鞋的習慣。

2022年07月06日 15:29:00

暑假是割包皮旺季 醫師顧芳瑜呼籲:給孩子思考的機會

每到暑假就會有不少家長帶家中的青少年,前往泌尿科進行「割包皮」手術的諮詢,泌尿科醫師「鳥科學先生」顧芳瑜表示,會有這樣的現象,原因在於許多人對於割包皮手術,還停留在刻板印象,過往傳統的手術方式,確實需較長的恢復期,事實上,近來割包皮的技術有長足的進展,無論是在恢復期、術後的疼痛、傷口的美觀程度等皆有顯著的進步。

2022年07月05日 15:05:00

泌尿醫師揭陰莖變小4原因 「太少用」也是其中之一

男性GG的尺寸向來都是男生們在意的事,大部份人認為陰莖的大小攸關尊嚴,都希望自己的小弟弟跟童話故事小木偶鼻子一樣,很輕易就能夠變大!

2022年06月15日 16:14:00

專攻上呼吸道!Omicron嚴重被低估 研究:兒童感染翻倍暴增

Omicron傳染能力太驚人?國際權威期刊《Nature》報導指出 ,新的一項美國全國性分析研究發現,美國1-4歲的兒童約有2/3曾感染SARS-CoV-2病毒,而Omicron大流行以來,兒童感染率上升明顯超過其他年齡層。

2022年05月19日 14:34:00

兒童該割包皮嗎? 醫生:小弟弟這樣照顧

粉專「鳥科學先生」就建議,讓孩童把「國中」當成一個分界點。泌尿科醫師施冠偉也說,小男生出生時,幾乎都是包莖的狀態,大多數的人會隨著時間慢慢的退下包皮,所以照顧上不需要強迫包莖退下,只需要做好清潔與觀察即可。

2022年05月11日 09:33:00

5種指甲健康密碼 醫師:出現橫白粗條紋需留意腎臟問題

指甲外觀不僅和指甲的健康狀況有關,身體是一整組的,出現疾病也會在各處留下蹤跡,包括指甲。大灣健全診所家醫科王威傑醫師提醒,平時可多觀察指甲狀況,以利發現異常盡早檢查,有些情況甚至與癌症、腎病變、心臟病有關。

2021年12月22日 18:42:00

恩愛時男友突掉假髮 醫師幽默回「愛他就幫他戴回去」

你有辦法接受在交往後才發現男友已經禿頭,甚至戴上假髮隱瞞自己的事實嗎?日前,一名網友詢問臉書粉專「好事多俱樂部」這個問題:「跟剛交往不久的男友親密連結到一半時,他的假髮突然掉下來,而且還是地中海型禿頭,該繼續還是停下來?」,貼文發出後引發網友熱烈討論。

2021年12月07日 18:28:00

莫名變瘦盡早檢查 醫師:5人就有1人和癌症有關

生活中偶爾會發現自己的體重不斷減輕、逐漸變瘦,原因可能是出自減重,也可能是生活調整,不過若是體重持續不明的減輕,恐怕要留意背後疾病的可能,因為這是許多疾病常有的初始症狀,甚至是唯一症狀,例如癌症。

2021年11月24日 16:26:00

甲狀腺疾病暗藏不孕關鍵 近10萬女性陷危機

一名35歲女性易焦慮、失眠、月經不順,原以為只是工作壓力大、生活緊張所致,殊不知因長期不孕問題就醫後,竟意外被診斷出卵巢功能低下,35歲卵巢年齡已達45歲!該名未來媽媽為了順利懷孕,長期以麻油、燒酒雞等方式調經、養體質,檢查後才發現不孕問題是甲狀腺疾病惹的禍。

2021年11月19日 09:11:00

天冷容易引發的6種疾病 醫:睡覺放件外套助防心肌梗塞

冬天天氣寒冷、潮濕,太陽露面的機會也不多,不論是身體或心理的疾病,風險都隨之提高。義大醫院家庭暨社區醫學部預防醫學科主任洪暐傑醫師提醒,冬季留意6種常見疾病,並留意生活中的細節,更有助確保健康。

2021年11月18日 09:11:00

偏頭痛狂吃止痛藥 醫師:小心「報復性頭痛」

坊間止痛藥種類眾多,不少民眾偏頭痛時會逕行購買止痛藥服用。鍾宜君醫師提醒,有些偏頭痛病人不願就醫,卻每天吃止痛藥,有可能反而引起「藥物過度使用頭痛」,導致頭痛症狀惡化,且有許多藥物過敏問題和頭痛藥有關。

2021年11月11日 10:35:00

睡覺躺平會背痛 醫推4招助改善

腰痛在日常相當常見,原因也相當多,其中有一種腰痛,是患者躺平時會痛,改成側躺後便不會,相當擾人睡眠。對此輝馥診所主治醫師許嘉麟指出常見相關原因及改善方式,有助避免狀況持續。

2021年11月03日 11:35:00

青壯族群也會高血脂 第一次發病恐就是「心肌梗塞」

近年,青壯年心血管事件意外頻傳。由於心血管疾病與高血脂息息相關,各年齡層都不應輕忽高血脂的潛在危險。亞東紀念醫院新陳代謝科李明蒼醫師表示,大多數人的血脂肪數值會隨著年齡上升,而年輕族群發生高血脂,多與家族史有重要關係,家中長輩患有膽固醇或心血管疾病者要提高警覺。

2021年10月14日 11:29:00

「主動脈剝離」致死率高的關鍵 醫生提醒3狀況速就醫

「小鬼」黃鴻升因「主動脈剝離」驟逝離開屆滿一年,近年來,青壯年因主動脈剝離等心血管意外猝逝頻傳,更突顯出血壓控制對於心臟健康的重要性,是各年齡層都應注意的健康議題。

2021年10月12日 16:43:00

常常關節痛是什麼問題? 3大關節炎症狀一次解析

關節發炎、疼痛是生活上常見的問題,許多人上了年紀會愈加明顯,不過未必如多數人所想的和退化有關,也多的是年紀輕輕就出現。

2021年10月10日 14:16:00

減肥停滯期如何突破? 營養師教「詐騙飲食法」

減肥最討厭遇到的就是停滯期,餐餐斤斤計較卻不見體重下降,讓人灰心。黃君聖SUNNY營養師建議,面對停滯期民眾除了要有耐心,也要能夠分辨「真的停滯期」,以免減重方法用錯瞎忙一場,甚至還賠上自己的健康。

2021年09月19日 16:24:00

洋蔥防癌、防三高、防骨鬆  營養師教2吃法更養生

洋蔥被視為天然的養生寶石,對於身體健康有非常多的益處,也有不少喜好洋蔥味道的民眾會直接生吃,嫚嫚營養師指出,生吃洋蔥確實更能攝取其中的營養,更有助於健康,且加進紅酒還可以提升養生的效果。

2021年09月12日 15:32:00

沒吃海鮮也會痛風?醫生點出5地雷 手搖飲也在其中

許多民眾痛風時常會覺得莫名其妙,明明就沒吃海鮮,怎麼會痛風?雖說海鮮是出名的「痛風食材」,甚至有業者因此推出「痛風鍋」幽默行銷,不過其實痛風並不是只有愛吃海鮮才會有,台南市立醫院家醫科盧泰潤醫師就指出了其他隱藏在生活中、相當常見但卻被忽略的痛風地雷,提醒多加留意。

2021年09月11日 15:33:00

防癌之王大蒜 營養師提醒4種人少吃

大蒜是不少料理當中的靈魂腳色,相信也有不少民眾聽說過吃大蒜有益身體健康,或者吃大蒜配香腸,除了對味也更對健康有利。嫚嫚營養師指出,大蒜確實對身體健康很有幫助,不過對身體的刺激也不小,提醒民眾適度攝取,對健康更加有利。

2021年09月09日 15:45:00

指甲出現條紋、白斑? 營養師指常見5情況從飲食改善

指甲的外表不僅影響外觀,也和健康息息相關,指甲健康出狀況看似小問題,實際上往往可能是身體所發出的警訊。

2021年08月30日 15:41:00

手指不明黑點小心皮膚癌 醫指5徵兆惡性高盡早檢查

日常生活中,許多人會發現自己的手指突然出現了黑點,不知是否為痣又或者是其他毛病,有些人緊張,有些人不在意。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皮膚科唐豪悅醫師表示,大多數手指出現的黑點並不用過度緊張,但若出現特殊情況,就建議盡早檢查,特別小心高度危險的黑色素皮膚癌。

2021年08月11日 09:19:00

疫情不敢就醫? 6成頭頸癌發現已晚期

台灣頭頸部腫瘤醫學會提醒,癌症進展快速,多數病患缺乏健康意識、擔心治療副作用而拖延治療,導致近6成患者確診已屬於局部晚期或遠端轉移,使治療更棘手。國內頭頸癌男性死亡年齡中位數為59歲,平均餘命與一般男性國人相比,相差約18歲,是最短命的癌症之一。

2021年08月03日 10:35:00

我有腦霧嗎?1分鐘自我檢測 醫:超過3項就符合

門診中,有越來越多患者來診時,抱怨著自己記憶力下降、做事情的效率變差、原本不會失誤的事居然連續失誤,這樣的狀況從年紀輕到年紀長的都有,年紀大的問我是不是失智症前兆,年紀輕的問我是不是老了?

2021年07月18日 15:37:00

喉嚨卡卡以為魚刺 男子就醫竟揪出「口咽癌」第四期

王俞鈞醫師分享,一位患者因喉嚨卡卡持續數月,原以為是魚刺卡在喉嚨裡,經內視鏡檢查後,發現左側舌根有腫塊,經過切片檢查後,確診為鱗狀上皮細胞癌,已是口咽癌第四期。由於口咽癌最常見症狀為頸部腫塊,且早期不易發現,若發現身體異狀,應儘早就醫檢查,才會有相對好的預後。

2021年04月22日 09:06:00

閃到腰是扭傷?腎臟病?癌症? 醫指3大情況速就醫

日常生活中不少人都有閃到腰的經驗,輕者幾天腰部無法正常活動,重者嚴重疼痛影響生活。然而,有時閃到腰未必僅僅是拉傷、扭傷的問題。

2021年04月21日 09:14:00

錢包比馬桶還髒 別和3貼身物放一起

你平常會把錢包放哪裡?和口罩、化妝品、護手霜、食物等物品放一起嗎?小心細菌爆棚。錢包、皮夾一般人普遍不會特別留意置放處,部分民眾知道上頭有細菌,但不知道的是細菌量有多誇張。

2021年04月20日 09:13:00

大便形狀也能看得出健康? 醫指7種型態4情況速就醫

排便的型態主要可從「布里斯托排便分類法」分類出7大型態,包括了「硬球狀」、「表面凹凸的長條狀」、「表面有裂痕的長條狀」、「表面光滑的長條狀」、「鬆軟的顆粒狀」、「軟泥狀」、「水狀」七種。七種排便型態若以簡單的分類,可歸納成三大類。前兩者為便祕型,中間兩者為正常型,後三者為腹瀉型。

2021年04月05日 09:22:00

氣溫變化大易發生心血管疾病 6大壞習慣更危險

春季氣候乍暖還寒,劇烈溫度變化易增加突發性心血管風險。去年以來不少名人如演員黃鴻升、再現劇團團長黃民安、凱渥男模張誌軒皆因心血管疾病猝逝。衛福部國民健康署提醒,8成心臟病與中風造成的過早死亡可以預防,而預防心血管疾病的王道就是從健康生活型態做起,以下為國健署提醒最易增加心血管風險的六大壞習慣:

2021年04月04日 09:22:00

你我無意間吃下的塑膠微粒 從食鹽到茶包恐都有

黃軒醫師指出,研究證實能藉由糞便排出體外的塑膠微粒,其顆粒比較大顆,細小的顆粒則能穿過肺、腸的上皮屏障,且直徑愈小吸收效率就愈高。小於10μm的塑膠微粒會從腸道進入淋巴、循環細統,更小的塑膠微粒甚至能夠進入大腦。

2021年03月24日 09:03:00

用嘴巴呼吸易生4問題 醫生:疾病、口臭找上門

用嘴巴呼吸,看起來是件再正常不過的事,但其實長期用嘴巴呼吸可能引起身體各種問題,不僅容易生病,也影響會外觀,而其背後原因往往不只是因為「習慣」而已。

2021年03月23日 09:17:00

鳳梨助抗氧化維持免疫力 營養師教2重點做創意料理

台灣水果世界聞名,在世界各地廣受好評,堪稱水果王國,其中鳳梨更是從中脫穎而出,可說是台灣最具代表性的水果之一,不僅口感酸中帶甜、果肉飽滿又多汁,其營養價值也相當豐富。

2021年03月11日 08:57:00

打呼易增心肌梗塞風險 醫教6招有助改善

打呼的問題以往許多人並不會積極改善,認為只是像放屁一樣是一種身體自然的機制。不過資訊發達的世代,相信很多人都聽過打呼和疾病息息相關的說法,最知名的就是睡眠呼吸中止症。

2021年03月10日 09:33:00

膽結石未妥善處理恐埋癌風險 3處長期疼痛要小心

台灣約15人之中有1人出現膽結石問題,雖然未必造成直接傷害,但膽結石長期囤積,可能引起急性膽囊炎,造成敗血症等併發症。而慢性膽囊炎也可能增加膽囊癌風險,高風險族群應該定期檢查,並控制飲食作息。

2021年02月22日 16:14:00

減肥不想吃白飯? 營養師:可換成地瓜等5食物

不論說到減肥或是肥胖,和體重、體態有關的食物,許多民眾常見把矛頭指向白飯,特別是近來盛行低醣、低碳飲食,白飯也變成「萬惡之源」。對此倪曼婷營養師為白飯喊冤,也提醒減肥是為了健康,但請不要因為減肥先失去了健康。

2021年02月21日 15:53:00

莫名手腳發麻感覺刺痛? 小心B12缺乏警訊

不時感覺手麻、腳麻或有針刺感,同時身體又有無力感等變化,大多數人可能會與血液循環不良作聯想,然而這些肢體末端的神經症狀,都可能是與缺乏維生素B12有關。

2021年01月26日 09:21:00

天冷泡湯注意6地雷 慢性病血管收縮易中風

國內旅遊人數持續增長,許多人會在假日選擇溫泉旅遊,用泡湯放鬆來暖和身體、舒解疲勞。不過,國建署提醒,天冷時泡湯時間不宜過長,也要避免溫差與姿勢變化造成突發性的意外。

2021年01月24日 17:34:00

南台灣肝癌盛行 出現6症狀速就醫

義大癌治療醫院內科部副部長暨胃腸肝膽科主任曾政豪表示,肝癌居國人好發癌症第4名,男性為女性2倍。以各縣市肝癌發生人數來看,高雄市以1640人居全台之冠,其次為新北市1550、台中市1236人、台南市1141人,顯示肝癌對南台灣國人健康威脅之鉅。

2021年01月12日 09:17:00

年紀輕卻僵直性脊椎炎上身 醫師:游泳能幫助改善

現代人因為多做少動,所以經常感到腰痠背痛,不免讓人緊張:「糟糕,該不會是僵直性脊椎炎?」。其實多數的背痛是因姿勢錯誤所引起。不過若是背痛出現了特殊的徵狀,或是出現在奇怪的時間點,又或是合併其他地方出現了相關症狀,就應多加留意,或許就該看看免疫風濕科了。

2021年01月12日 09:10:00

肩頸痠痛好不了? 醫教彈力帶伸展輕鬆鍛鍊背部肌肉

肩頸痠痛、腰痠背痛時,多數人會先以熱敷、按摩等方式進行改善,不過有時候這樣的方式卻未必能完全獲得緩解,甚至有時候只是得到一時的舒緩,過沒多久又開始痛了。

2020年12月06日 17:36:00

上班久坐易引腰酸背痛 醫教單跪姿伸展助改善

日常生活中不免出現各種疼痛,不管是肩頸痠痛或腰部疼痛等,除了普遍以熱敷做緩解疼痛處,也應盡早尋求醫師協助,找出疼痛的根源,因為疼痛處未必就是根源,可能另有他處。若只有對疼痛處做舒緩,在舒緩過後沒多久又會開始疼痛。

2020年12月01日 09:48:00

血糖超標血管遭殃 預防肢體中風醫師圖解

當血糖過高,全身血管就像是泡在糖水裡,會使血管壁發炎、受損,並引發血小板聚集而導致「動脈粥狀硬化」,使血管的管徑越來越狹窄。由於腿部的血管負責肌肉的血液供應,當動脈狹窄血液循環不足時,便會出現各種問題。

2020年12月01日 09:24:00

咳嗽、氣喘治不好? 出現這十大症狀當心「神經內分泌腫瘤」作怪

高雄市立小港醫院院長暨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腸胃內科教授郭昭宏院長指出,神經內分泌腫瘤是由內分泌顆粒分化成表皮的惡性腫瘤,能夠分泌許多不同的分泌物,在全身各個器官皆有可能生長。常見症狀包含咳嗽、氣喘,臉部潮紅、盜汗、腹瀉、腹痛,全身皮膚癢與反覆胃部潰瘍等十大症狀。

2020年11月18日 09:31:00

避免隔夜菜長細菌引中毒 營養師:食物溫熱時就該冷藏

日前就有媒體報導藝人的母親因為吃隔夜菜食物中毒,差點引發敗血症的消息引發關注。人們為了健康會遠離衛生不良的攤販,同樣的,自己準備的食物也應做好把關。營養師提醒,準備隔夜菜衛生觀念不能馬虎。

2020年11月03日 10:03:00

氣炸鍋油煙爆表? 毒物專家:不大可能但小心其他風險

近日坊間瘋傳「氣炸鍋可能有油煙爆表」的疑慮,據媒體報導研究指出使用氣炸鍋若沒有注意開窗等通風方式,油煙濃度恐怕將高出1500倍以上,在有開抽油煙機的情況下還是比煎香腸高出13倍之多,且可能會產出比PM2.5還要小的PM0.3和PM0.5的懸浮微粒。

2020年11月01日 13:15:00

168間歇性斷食真能瘦? 營養師籲特定族群勿亂試

黃君聖營養師說明,近年常見的「168斷食法」是將一日24小時區隔為不能進食的16個小時與可以進食的8小時,當攝取高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後,人體血糖上升,胰島細胞會分泌胰島素使血糖下降至趨於平穩。

2020年10月25日 15:21:00

滑手機易增落枕風險 中醫4招改善

落枕總是讓人非常不適,不但頭無法擺正相當擾人,動起來也相當不舒服,有時甚至會痛到舉步艱辛,一天下來更影響情緒,間接也影響生活品質。

2020年10月21日 17:38:00

站起來就頭暈?昏厥4大類型 醫提醒胸痛要盡早檢查

日常生活中常會遇到許多容易引起昏厥的情況,例如不少人在變換姿勢、從蹲下到站立時就會一陣暈;昏厥大多無傷大雅,避開環境因素、稍加休息即可,不過如果出現「不尋常」的情況就要特別留意,其可能導致死亡。

2020年10月09日 17:41:00

皮膚長痣是皮膚癌嗎? 醫教簡單3招自我檢測

日常生活中偶爾會發現身上突然長出了不明的「痣」,許多民眾不以為意,但也有許多民眾會有些緊張,不知道是否為皮膚癌,因為皮膚癌最典型的其中一個症狀就是長出不明的黑點。究竟要如何分辨?來看醫師簡單5步驟自我檢測!

2020年09月19日 11:03:00

月經失調常見4種人 中醫:穴位按摩+茶飲有助改善

不論是因為肥胖或減重維持體態的關係,或是因為生活壓力大,還是因為女性荷爾蒙分泌不正常,許多女性都有過月經失調的困擾。有些民眾是以血量異常表現,有些則是月經序亂、延遲等。然而這樣的情況會一在出現究竟是為什麼?是身體發出的警訊嗎?有該如何改善?來看中醫師怎麼說!

2020年09月17日 10:03:00

如何避免鬼壓床? 醫生建議5種方法改善

相信不少人多少都有過鬼壓床的經驗,眼睛睜開但身體完全無法動彈,想叫也叫不出聲音,甚至有人眼角餘光更會發現到有黑影在旁徘徊,每當發生這種情況時總會讓人嚇出一身冷汗,特別農曆七月鬼門開的時候。

2020年09月16日 12:03:00

痘痘不斷復活原來是粉瘤 醫師教你如何根治

「痘痘」某種程度上可說是一般民眾對於皮膚上出現突起物的統稱,最常被以此稱呼的就是青春痘,也就是所謂的痤瘡;另外還有一種比較常見、外觀和痘痘相似的粉瘤,也就是「同個位置會不斷一直長出來的痘痘」。

2020年09月12日 09:03:00

脖子、腋下的小肉芽是腫瘤? 醫師建議「讓專業的來」

脖子上或腋下莫名出現小肉芽,有些人甚至連鼠蹊部等其他部位皮膚也有出現,這是不少人有過的困擾。這樣的肉芽扯也扯不掉,剪掉還會痛,留著又影響外觀,且還擔心是不是健康問題亮起了紅燈。究竟這樣的肉芽到底是什麼?是否為健康警訊?又或是皮膚癌的徵兆?來看皮膚科醫師怎麼說!

2020年09月11日 11:03:00

美豬瘦肉精吃了會怎樣? 顏宗海詳解

台灣政府宣布將開放美豬進口,引起社會關注。民眾最擔心的議題不外乎進口美豬中所含的瘦肉精──萊克多巴胺,是否會對身體造成危害,而瘦肉精攝取量有沒有安全規範,民眾該如何避免攝取過量,哪些族群又需要特別注意,都是國人最關切的面向。

2020年09月10日 15:09:00

膽固醇有好壞之分 營養師教你怎麼吃

防範中風、心肌梗塞等心腦血管疾病,不少人相當重視降低膽固醇,但其實膽固醇是常見民眾對「血脂」的通稱,且膽固醇也有分好壞,並不是越低越好,好的膽固醇有利身體健康,壞的膽固醇則對身體有害,來看倪曼婷營養師怎麼說!

2020年07月23日 09:06:00

一天只能吃一顆蛋? 營養師告訴你真相

蛋的營養價值豐富,不過許多人認為蛋吃太多容易提升膽固醇,提高了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一天最多就吃一顆。不過其實已有研究發現蛋對膽固醇的影響,其實不如民眾所認知。究竟蛋有哪些營養?是否真會影響膽固醇?一天又可以吃幾顆?來看倪曼婷營養師怎麼說!

2020年07月22日 09:06:00

膽固醇也有好壞之分? 營養師4招升好降壞

防範中風、心肌梗塞等心腦血管疾病,不少人相當重視降低膽固醇,但其實膽固醇是常見民眾對「血脂」的通稱,且膽固醇也有分好壞,並不是越低越好,好的膽固醇有利身體健康,壞的膽固醇則對身體有害,來看倪曼婷營養師怎麼說!

2020年07月20日 14:42:00

蛋一天只能吃一顆? 專家破解迷思

蛋的營養價值豐富,不過許多人認為蛋吃太多容易提升膽固醇,提高了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一天最多就吃一顆。不過其實已有研究發現蛋對膽固醇的影響,其實不如民眾所認知。究竟蛋有哪些營養?是否真會影響膽固醇?一天又可以吃幾顆?來看倪曼婷營養師怎麼說!

2020年07月19日 14:42:00

食物發霉切掉就好? 營養師:這4種情況都不能吃

台灣氣候潮濕又常處於悶熱的狀態,常常會有一不注意食物就發霉的情況,許多民眾為了節省,看到發霉的食物會以切除發霉部位、高溫烹煮、烤、炸等方式處理後再吃,但營養師表示這樣的行為恐讓自己長期暴露在食物中毒、肝癌的高風險當中。

2020年07月18日 14:42:00

為什麼一直在復胖? 營養師籲飲食要均衡

台灣名列亞洲最胖國家,體重超標更是許多疾病的危險因子。許多人雖然有心減肥,卻往往中途就宣告失敗,而且容易愈減愈肥。營養師師提醒,錯誤減重完後會再度復胖,大多是因為追求快速又極端的減肥法。

2020年07月17日 15:02:00

攝護腺癌骨轉移「像被老鼠啃過」 3大特點要注意

許多民眾認為,攝護腺癌是較「溫和」的癌症,對生命安危影響不大,但醫師提醒,攝護腺癌若有骨轉移、內臟轉移加上格里森分數高,腫瘤就可能走向高風險的轉移性攝護腺癌。

2020年06月27日 09:03:00

2周改善異位性皮膚炎 生物製劑控制病情

高雄榮民總醫院皮膚科主任洪千惠醫師指出,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大多於幼童時發生症狀,然而近年來環境因子改變,約有四分之一的成人是在20歲之後發作,原因可能與基因遺傳和皮膚屏障功能缺失以及環境接觸過敏原相關。

2020年06月21日 09:03:00

身體4大毒素問題 醫教4招在家自己改善

夏天天氣炎熱,常常不用多作什麼事就讓人滿頭大汗,但許多民眾卻也有流不出汗來,或明明沒特別吃什麼食物,卻感到渾身搔癢不舒服、長痘痘的情況。要當心囉,這很有很能是體內毒素無法順利排出的警訊。

2020年06月20日 09:03:00

這些食物一起吃 醫:「協同作用」更能發揮營養價值

食物的營養攝取分成很多階段,例如從腸胃進入並消化後,靠著血液運送養分至身體各處等,不同的階段所需要的酵素、營養的參與也都不盡相同,若某酵素缺少便不利讓身體吸收養分,反之營養在相輔相乘的情況下,是有利達到強化效果的,也就是所謂的「協同作用」。

2020年06月19日 09:03:00

思覺失調症如何安心用藥 醫指3大重點

思覺失調症常因社會上不必要的刻板印象,常會無意間在患者身上貼上「社會問題」的標籤,在無形間增加了患者的壓力;另一方面患者用藥期間,在傳統的藥物治療上也常可能出現流口水等一般觀感較差的情況,總總情況都使得患者生活在陰影當中,不利於心理健康及康復。

2020年06月18日 09:03:00

腹瀉原因不明? 當心發炎性腸道疾病來攪局

其實很多人都有腹瀉的困擾,但卻不知道腹瀉可能潛藏許多嚴重的疾病,究竟要如何知道腹瀉是因為吃壞肚子所起?還是感染所致?又或是有其他的慢性疾病?來看李柏賢醫師怎麼說。

2020年06月17日 09:03:00

夏季易缺水釀尿道結石!醫教簡單喝水公式 6大族群更要注意

夏季氣候炎熱容易使得身體進入缺水的狀態,不僅容易發生中暑;缺水的狀態下血液循環變差,容易有心腦血管疾病的問題;身體缺水,尿液也不容易排出,在這種狀態下體內尿液的濃度就會逐漸增加,尿液中的礦物質就會不斷的累積,也容易有形成結石的問題。

2020年06月13日 09:03:00

維持免疫力 醫教「老觀念」才是重點

台大醫院林曉凌醫師表示,免疫力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就是清除來自外界對身體有害的物質,例如細菌、病毒等。但若免疫力過強時,過程當中就也有可能會傷害到自身體內的細胞。

2020年06月12日 09:03:00

中暑了怎麼辦?醫指6大風險族群 出現這些情況速就醫

隨著台灣氣候進入夏季氣溫不斷升高,中暑的風險也隨之提高。大多數中暑的民眾,起初都會感到不大舒服,如頭痛等不適,過久了才會意識到自己可能中暑了,此時通常也只會多做休息,等待身體好轉。但其實有些情況下中暑也是相當危險,對身體可能會帶來生命威脅的,不能大意。

2020年06月11日 09:03:00

夏季避免腸道感染5大重點 自己煮、外食族、外送族都要注意

腸胃炎等腸道感染疾病令人困擾,夏季又更是容易引起腸道感染疾病的高峰期,不論是自己準備的食物、外食,或者近年來開始流行的餐飲外送服務等,若稍有不注意吃下了不乾淨甚至受汙染的食物,都很容易引來腸道感染。

2020年06月10日 10:44:00

夏天也會中風、心肌梗塞? 醫:4大族群要注意

對於中風、心肌梗塞等心、腦血管疾病的認知,一般民眾多認為好發於天氣較寒冷的冬季,不過對此家醫科何松穎醫師表示,其實夏季也相當容易出現心、腦血管的問題,民眾千萬不能大意。

2020年06月09日 14:34:00

沒病卻老是頭痛?醫指4大常見引起疼痛的不良姿勢 2招改善

一般日常難免遇到跌打損傷造成疼痛,但現代人也經常出現明明沒有特別發生什麼事情,卻漸漸發現老是一下脖子痛,一下肩膀痠痛,一下又腰痛等等,這究竟是哪裡出了問題?又該如何改善?來看原力復健科侯鐘堡醫師怎麼說!

2020年06月09日 14:21:00

癌症如同身體慢性發炎? 醫指3關鍵避免身體變成「易癌體質」

台大醫院林曉凌醫師表示,身體的慢性疾病往往和慢性發炎有關,常見包括心血管疾病、代謝性疾病等,最嚴重的一種就是人人聞之色變的癌症。

2020年06月06日 15:07:00

胃藥分4大類 美女醫告訴你怎麼吃才對胃

國人工作步調繁忙,生活壓力相對緊湊,再加上三餐不定時,容易不時發生胃痛、胃炎症狀,且國人對西藥傷胃的觀念根深蒂固,自行服用胃藥的現象非常普遍。初步統計,健保署每年收到的制酸劑申報超過20億顆,經藥局販售的胃藥市場也有近4億元規模,換算成每人每年使用的胃藥量,高達100顆以上。

2020年06月06日 09:56:00

異位性皮膚炎新治療共識 中重度患者可用生物製劑

臺灣皮膚科醫學會發表「2020異位性皮膚炎治療共識」依照病人病灶嚴重程度分級而有不同治療規畫,同時也加入剛通過給付的生物製劑療法建議。

2020年06月03日 11:12:00

顏清標兄弟相繼罹患肝癌 醫:家族史、肥胖等都是常見風險因素

日前顏清標驚傳肝癌住院,在換肝手術順利完成後,顏清標三弟也傳出肝癌住院的消息,據綜合媒體指出,顏清標包含自己在內的7位兄弟姊妹中,就有4位罹患過肝癌。這樣的消息引起社會關注,也讓國人開始重新檢視肝癌和生活型態的關係。

2020年06月03日 09:18:00

腳麻沒感覺未必是血液循環問題 醫:久未改善速就醫

朱家宏醫師表示,說到腳麻的原因,不少人認為是腳底血液不循環所致,而大多數的人也通常多把各種問題歸向於血液不循環,但其實血液不循環只是其中一種原因,其他原因像是神經出現障礙也相當常見,也可能是因為慢性筋膜發炎所引起的「鈍痛」。

2020年06月01日 10:30:00

常常頭痛怎麼辦? 4種頭痛情況別拖盡速就醫

頭痛的原因相當多,其中像是在天氣發生變化的時候就會有頭痛的情況出現,這種情況就相當常見。

2020年05月29日 09:23:00

常見10種易增罹癌風險食物 營養師:紅肉攝取建議一週最多3次

癌症一直是眾人聞之色變的疾病之一,長年位居國人十大死因之首,除了不良生活習慣、壓力等因素外,最常見的影響因素便是飲食了。不良的飲食習慣長期下來容易對身體帶來各種負面影響,累積下來不容小覷,究竟有哪些飲食習慣容易招來癌症?來看孫語霙營養師怎麼說!

2020年04月14日 09:45:00

食物過期了就別吃 營養師:黃麴毒素易增肝癌風險

食品過了有效期限,多數人在看到過期後便會拋棄,以免吃壞肚子賠了健康;不過也有不少人認為,才過沒多久,或者一直都是冰在冰箱裡沒關係,為了節省照吃不誤。雖說節省是一種美德,但常吃過期的食物對身體的影響可不單單只有腹瀉而已,恐怕也可能引來癌症上身。

2020年04月10日 09:07:00

新冠肺炎年輕人不用怕? 重症科醫師舉3點「一樣危險」

國外有年輕人認為「這就是比較嚴重的流感而已,身為年輕人不必害怕。」然而真是如此嗎?究竟新冠肺炎影響有多廣?對於年輕人及老年人又有什麼樣的風險?康復後又可能會面臨什麼樣的問題?

2020年04月01日 09:13:00

中藥抗肺炎病毒? 中醫「黃耆白朮薄荷茶」提升保護力

中醫師指出,板藍根、金銀花、葛根湯等藥物雖有清熱解毒之用,但每個人體質不同,所處病症階段也不一樣,錯誤用藥恐適得其反,不建議民眾自行購買現成中藥作為預防性服用,有任何症狀應先諮詢中醫師看診。

2020年03月27日 14:49:00

24種常見症狀對應手部穴位 中醫師按法一次詳解

中醫的觀點手部可說是身體的全息圖,穴位相當多,各自對應身體各器官,適當的按摩對於身體健康調整相當有利。究竟手上有哪些穴位在出現哪些問題時可以按?又該怎麼按?來看台南市立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郭祐睿中醫師怎麼說!

2020年03月24日 09:58:00

眼袋、黑眼圈遲遲消不掉? 中醫:穴位按摩等4招有利消除

許多民眾即便是睡好睡滿、做足保養,也還是改變不了眼袋浮腫、黑眼圈加深的問題。究竟是哪個環節沒做到?又或是哪個NG行為沒改掉?要怎麼做才好?來看擅長中醫眼科的台南市立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郭祐睿中醫師怎麼說!

2020年03月11日 09:52:00

開學擔心孩子得新冠肺炎? 醫師黃軒詳解

在臺灣,開學了,很多台灣的父母親,都會為了自己小孩要上學,在這個新冠病毒COVID19疫情流行期間,開始焦慮和心慌,擔心小朋友上學得到感染?以下把目前世界上醫療的研究,和所有父母分享一下,期待減少父母的擔憂

2020年02月26日 16:34:00

右下腹疼痛、噁心想吐別大意 何松穎醫師:闌尾炎可治癒

闌尾是一個形狀像似蚯蚓的管狀附著物連結於盲腸,其有著比一般腸道還要更多的淋巴組織,而當發生闌尾淋巴組織增生等原因,就容易形成闌尾阻塞,進而造成發炎,也就是闌尾炎。闌尾雖然是人體內上最無用的器官,但卻也是全世界腹部開刀最常見的診斷原因,且嚴重可能致死。

2020年02月20日 09:59:00

吃營養品助抗流感新冠肺炎? 藥師:免疫力不是越強越好

近日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延燒,讓大家重新重視維持免疫力的課題。而除了良好的飲食習慣、生活作息、運動習慣之外,不少人也討論著營養品、保健食品是否真的對於新冠肺炎是有正面影響力。究竟是否真的有利防新冠肺炎?又該怎麼吃?又要怎麼挑才好?來看馬尚榮藥師怎麼說。

2020年02月14日 11:27:00

女性癌症「乳癌」 血腫科醫師教自我檢查

乳癌一直都是女性朋友所必須關注的問題,據衛福部指出乳癌為台灣女性癌症發生率排行第一的癌症,每年約有萬位婦女罹患乳癌,約有2000名婦女死於乳癌。

2020年02月14日 10:28:00

新冠肺炎無症狀感染者會傳染? 重症專科醫師破解迷思

武漢疫情持續延燒,民眾對身邊發燒、咳嗽症狀者,無不格外當心。同時,無症狀感染者是否具傳染力尚未可知,也是民眾普遍擔憂及瘋搶口罩的原因。

2020年02月13日 09:58:00

膝蓋老是喀喀響是退化? 許嘉麟醫師2招輕鬆保養

隨著年紀增長,身體機能也逐漸不如以往,許多人開始會有膝蓋無力、疼痛、走路起路甚至會喀喀作響,讓人擔心是否膝蓋關節開始出現問題。而膝蓋的健康也是不少人相當關注的保養項目,要如何保養?爬樓梯到底是傷膝蓋還是保養膝蓋?來看輝馥診所許嘉麟醫師怎麼說。

2020年02月12日 09:55:00

養身之計在於春 中醫:菊花茶、十宣穴等有助春季保養

中醫有道說養身之計在於春,身體的保養就要從春季開始做起,而春季時氣候潮濕且天氣變化相當不穩定,光從當中二十四節氣「雨水」(通常約為國曆02月18號前後)來看便可得知雖進入春季,但也還是個乍暖尚寒的季節,不僅感冒、流感、肺炎等細菌病毒容易孳生讓人生病。

2020年02月11日 10:00:00

香港腳塗小護士有用? 常見9招王威傑院長一次解析

大灣健全診所王威傑醫師指出,皮膚表皮具厚度且有阻隔效用,像塗抹雙氧水、碘酒只能在表皮作用,而香港腳黴菌「鑽」進皮膚中散布,在表皮完整之下,雙氧水要均勻進入皮膚消除黴菌,效果非常有限。至於常見的小護士軟膏雖然具有油性滲透力,但並無殺菌成份,只有潤滑與滋潤作用。

2020年02月10日 09:54:00

武漢肺炎如何防疫?要戴口罩嗎? 趙順榮藥師解惑

近日不只是武漢肺炎的問題持續延燒,也正值流感、感冒的高峰期,而防護這些飛沫感染的疾病所需戴的口罩,對小朋友而言又有阻礙呼吸的疑慮,在口罩戴與不戴之間又是門學問。究竟小朋友到底是不適何戴口罩?又該如何加以防範?來看趙順榮藥師怎麼說。

2020年02月07日 10:33:00

腹部悶痛、食不下嚥? 竟是晚期胃癌

經常覺得胃部悶痛、腹脹、食慾不佳?可別以為只是一般胃炎、胃潰瘍,小心也可能是胃癌的前兆!有患者一直服用成藥壓抑腸胃不適症狀,直到幾乎無法進食就醫檢查發現,竟已是胃癌晚期。醫師呼籲,腸胃道症狀不要隨便服用成藥,若症狀經常出現或越來越嚴重,建議就醫,必要時接受胃鏡檢查。

2020年02月05日 09:47:00

別再搶了!2/6口罩實名制憑健保卡買 戴口罩「一不三要」避免浪費

衛福部長陳時中今天(3日)於記者會指出,市面搶購口罩問題與供需不平衡、民眾搶購以及不必要的過度使用有關。基於上述原因啟動實名制購買制,呼籲民眾在戶外不需配戴口罩,優先讓有生病者有口罩可用。

2020年02月04日 09:52:00

更年期後出血是回春?是癌症? 醫師:3族群要留意

究竟更年期出血是身體那部分出了問題?對身體又會有什麼樣的影響?遇到了該怎麼辦?來看鍾馨診所的曾郁文婦科醫師怎麼說。

2020年02月03日 09:14:00

連假後覺得煩? 名醫3招破解收假症候群

收假症候群對我們的影響層面到底有多廣?當其出現時又該如何解除?來看精神科名醫楊聰才診所院長楊聰財醫師怎麼說。

2020年01月31日 10:16:00

武漢肺炎6大必知防疫知識 醫師一次解析

何松穎醫師表示,武漢肺炎即「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是由一種新型的冠狀病毒所造成的上呼吸道感染進而導致的肺炎併發症,首例於2020年12月8日發生在中國大陸湖北省武漢市

2020年01月25日 21:01:00

口罩怎麼戴? 醫生:沒戴好都是做白工

不論是身處何處,不論是交通所致、廢氣所致、受中國霧霾及季風所影響,空汙、PM2.5的防範都相當重要。究竟空氣品質對身體會帶來什麼樣的影響?僅會對呼吸道造成傷害嗎?又該如何防範?來看胸腔內科馮博皓醫師怎麼說。

2020年01月22日 09:53:00

高度近視、年紀大易得白內障? 防失明眼部保養從日常作起

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的器官也不斷的老化,眼部退化也是最常見的問題之一,如視力退化等,而視力退化往往也是讓許多人忽略了其他更為嚴重的眼部疾病的死角,如嚴重恐有失明危險的白內障,如何保養及防範便是個重要的課題。

2020年01月21日 09:27:00

過年大餐如何防範變胖危機 營養師教吃防年節發福

年節將至免不了要大吃一頓,前前後後再加上尾牙、春酒等,不少人又要開始擔心年後體脂肪漲得比薪水還快。這樣偶爾為之的享受大餐會對體重、健康有什麼樣的影響?年節大吃傷身,不吃又傷心,在大餐後又可以怎麼彌補?飯前或飯後喝綠茶或吃水果真的有用嗎?來看簡鈺樺營養師教你怎麼吃大餐也能顧健康。

2020年01月20日 09:25:00

天天吃花椰菜能預防癌症? 營養師:均衡飲食才是王道

生活中有相當多的食物都有利於身體健康,例如像是十字花科的花椰菜、秋葵、苦瓜等,也有許多人或許會選擇天天喝較容易取得的苦瓜水、秋葵水等藉此調控血糖,或天天吃花椰菜藉此達到防癌效果。不過這些吃法真的有用嗎?來看台灣營養基金會執行長吳映蓉營養師怎麼說。

2020年01月16日 09:26:00

一樣是糖尿病 狀況各不同

2020年01月14日 09:52:00

糖尿病睡覺時低血糖易直接昏迷? 醫師提醒這些都要注意

崇文診所陳仰霖醫師 表示,低血糖是一種典型的自律神經問題,會出現的症狀非常多種,常見的症狀如冒汗、無力、頭暈、胸口悶、心悸、手抖、肚子餓等,也有其他特殊的症狀,如血糖低的時候出現坐立難安、脾氣暴躁等情況,而這些症狀也未必全部都會出現,也可能只出現一些,頻率、程度也可能都不一樣。

2020年01月13日 09:49:00

隱藏癌王「小細胞肺癌」難活一年 化療合併免疫治療突破瓶頸

台灣臨床腫瘤醫學會理事長賴俊良表示,小細胞肺癌比非小細胞肺癌更險惡,平均存活期極少超過一年。過去20年間非小細胞肺癌的治療已有長足進展,小細胞肺癌的治療卻有如「原地踏步」,直到化學治療併用免疫治療的治療方法出現,有助於突破小細胞肺癌的防治瓶頸。

2020年01月08日 09:53:00

異位性皮膚炎影響超乎想像 醫師精闢剖析關鍵訊息

冬天到了,許多人晚上睡覺時常有皮膚搔癢難耐的困擾,翻來覆去、東抓西抓影響睡眠品質,間接也影響早上的生活作息。而這樣的問題究竟是因為冬季皮膚癢?還是其實是異位性皮膚炎在作祟?來看台北長庚醫院皮膚科/黃毓惠醫師怎麼說。

2020年01月07日 10:20:00

腰痠、會喘都是老化症狀? 小心泌尿道上皮癌找上門!

台灣進入高齡化的社會,許多症狀隨著年齡老化慢慢出現,如肌肉力量大不如前、爬個樓梯越爬越喘、出現各種疼痛、酸痛等。不過若將這些都視為身體老化必經過程,很有可能會忽略了其中潛藏的種種疾病,如癌症轉移。

2020年01月03日 09:29:00

出現血尿是泌尿道上皮癌? 醫生教你一招如何分辨

現代日常生活常會有接觸到有害物質的疑慮,如空氣汙染等,其受影響的恐不只是肺臟,連同負責排泄的器官等也都可能受到刺激,如輸尿管、腎臟、膀胱、上皮等。而這樣的刺激是否也有可能使這些細胞演變成癌症?當發現血尿的時候該怎麼辦?

2020年01月02日 09:59:00

糖尿病年齡下修 改善「糖胖症」掌握4大原則

彰化基督教醫院糖尿病健康e院教學部主任鄭畬方醫師表示,「糖胖症」是糖尿病和肥胖的合稱。調查發現,台灣人體重過重增加的比率逐漸減緩,但受到高油、高糖和高熱量等不健康飲食型態所影響,過重者的肥胖程度卻有逐漸惡化的趨勢。如果肥胖的問題長期不解決,未來罹患糖尿病的風險是一般人的4倍。

2019年12月27日 09:50:00

間歇性斷食法能減重瘦腰?  醫師宋晏仁:怎麼吃是關鍵

這種限制進食時間的「間歇性斷食」方法,並非單以斷食時間長短就能決定成效,還須考量飲食內容、時間、頻率等因素。如果屬於重度或病態肥胖,應先諮詢醫師飲食控制策略再執行。

2019年12月23日 14:58:00

愛吃炸雞飲料易脂肪肝? 醫籲檢查4原因:從飲食作起

台灣名列「亞洲最胖」地區,因肥胖而出現脂肪肝的人口也不在少數,尤其是含糖飲料、炸雞等飲食助長了脂肪疾病風險。良祐診所院長鍾尚分醫師指出,高糖與油炸飲食比例增加,導致脂肪肝問題漸趨嚴重。

2019年12月23日 09:28:00

糖尿病藥吃太久會洗腎? 醫師破謠言

良祐診所/鍾尚分醫師 表示,糖尿病的併發症分成3種,分別是「眼底病變」、「腎病變」及「神經病變」。雖不是所有的糖尿病患者都會走到要洗腎的地步,但產生腎病變的風險還是極高,所以患者一定要注意腎臟追蹤。

2019年12月19日 09:53:00

攝護腺癌3大特色 醫師:懶惰、貪錢、怕死

「攝護腺肥大」不治療會導致「攝護腺癌」?一旦罹患攝護腺癌,真的會像已故知名作家李敖的名言「為了大頭,苦了小頭」一樣,動了手術就注定「不舉」嗎?醫師表示,攝護腺癌大致分懶惰和勤勞兩派,治療策略也要隨惡性高低而有所調整!

2019年12月18日 09:53:00

糖尿病患者60%死於心血管、腦血管病變 改善血糖3要點要注意

翰生診所院長/楊永定醫師表示,糖尿病患者血液中的血糖較高,血管的內皮長期浸泡在高濃度的糖水中,就容易造成血管硬化,而人體各器官都仰賴血流供應,所以如果血管塞住就有可能產生各種危險。

2019年12月17日 09:26:00

不吃糖減少食量就能改善糖尿病? 小心營養不良引低血壓

陳煥文內科診所/陳煥文醫師 表示,糖尿病是一個胰島素分泌能力下降的一種疾病,所以雖然飲食上調整,不吃糖,對於血糖的改善是有幫助的,但是並不代表就能治癒糖尿病。

2019年12月16日 09:15:00

血尿又無痛是膀胱癌前兆? 醫師點出關鍵

近年甚至也有年輕患者因血尿上門求診,最終確診是泌尿道上皮癌。醫師提醒,泌尿道上皮癌最明顯的主訴徵兆就是血尿,如果發現無痛性血尿,務必及早就醫接受檢查。

2019年12月13日 10:07:00

小便10秒沒消是蛋白尿? 醫教這樣做挽救糖尿病腎臟病變

糖尿病是一種胰臟功能衰退的疾病,而血糖過高正是腎臟病變的主因之一。而腎臟中有一種名為「腎元」的最小單位,當血糖過高時會造成其內的血管細胞壞死,血管便失去支撐力,裡頭有用的物質就會滲透出來;並且容易造成出血,引起腎絲球病變。

2019年12月13日 09:21:00

空污傷身 無痛血尿是膀胱癌前兆?

逐年加重的空氣污染已對民眾健康造成嚴重威脅,更有研究指出,空氣污染會造成全身性發炎反應,近而升高膀胱癌在內的各種癌變風險。

2019年12月11日 10:05:00

糖尿病只顧血糖可以嗎? 醫師告訴你如何用藥護心血管又免低血糖

糖尿病患者只要注意血糖數值達標即可?血壓、血脂也會影響糖尿病的併發症甚至死亡率?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新陳代謝科醫師李國陽指出,第二型糖尿病患是心血管疾病高風險族群,而控制血糖的觀念也應該轉變,不可以為血糖愈低愈好,以致於有發生低血糖的風險。

2019年12月05日 09:18:00

老翁土龍藥酒補體力 無痛血尿檢查竟是「泌尿道上皮癌」

張先生當完兵後努力拚創業,養成每天抽菸3、4包的習慣,40多年來累積超過116萬支菸,且中年後為了補充體力,自製土龍藥酒於睡前飲用,但沒想到如今事業有成,卻因無痛性血尿發現罹患「泌尿道上皮癌」,幸好後來積極治療,並在接受免疫藥物療法下,找回希望,目前仍可開著「怪手」工地趴趴走。

2019年12月04日 09:21:00

HIV感染看牙被拒診? 感染科醫師:防護一視同仁

台灣愛滋病學會理事長、台大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洪健清表示,其實不只是牙科醫師,其他像是外科醫師、內科醫師等各科專科醫師都可能會有這樣的疑慮。擔心接觸或提供愛滋病等病毒感染者,可能會因此有機會被傳染。

2019年12月02日 09:09:00

攝護腺癌早晚期腫瘤惡性差異大 醫:複合治療控制病情

泌尿科醫師提醒,攝護腺癌分級複雜,必須考量病人的預期壽命,以及腫瘤本身的惡性程度,才能決定是否需要積極治療。

2019年11月28日 09:12:00

手指無力是急性中風徵兆 搶救黃金時間僅3小時

台北榮民總醫院神經內科鍾芷萍醫師指出,中風特徵多為突發性的神經學缺失,實際症狀可由「臨危不亂」口訣判別,包括「臨時手腳亂」、「微笑也困難」、「講話不清楚」,更重要的是在發生時「別亂快送醫」

2019年11月27日 09:15:00

洗腎久易變泌尿道上皮癌? 醫師點出3因素:飲水、草藥、重金屬

台北慈濟醫院腎臟內科主治醫師郭克林指出,來路不明的藥材草藥、飲食中接觸到的重金屬、腎臟長期發炎都與癌症風險相關,洗腎病人則因為製造尿液功能退化,容易累積毒素在膀胱中,排不乾淨的尿液長久刺激之下,也會升高癌症風險。

2019年11月27日 08:58:00

排尿困難是攝護腺肥大或腫瘤? 醫:先判斷高低風險

「少年噴過溪,老來滴到鞋」,隨著年紀增長,男性出現的排尿困難症狀,只是純粹的老化現象,或可能與其他泌尿道、攝護腺疾病有關?不過泌尿科醫師提醒,攝護腺肥大、攝護腺炎甚至攝護腺腫瘤,都可能會影響排尿,男性若對症狀有所疑慮,仍須經醫師檢查才能判斷。

2019年11月26日 09:21:00

攝護腺癌確診大多晚期 醫:逾50歲或家族史應篩檢

泌尿科醫師指出,美國預防醫學會的建議是根據全國大型篩檢之後的研究數據,台灣過去並未實行大型篩檢,許多中高齡男性對自身PSA偏高而不自知,不可因此忽略潛在的攝護腺病變甚至腫瘤風險。

2019年11月22日 10:02:00

秋葵水山苦瓜降血糖有效嗎 醫:食療前應與醫師討論

食療真的可以代替藥物降血糖嗎?中和班廷謝安慈診所謝安慈醫師表示,過去的研究確實發現,秋葵水有利減緩腸胃道對葡萄糖的吸收,有助使餐後血糖高峰期減緩;至於苦瓜常見山苦瓜萃取物主要標榜改善胰島素的敏感性,理論上有利於改善因胰島素敏感變差的第二型糖尿病。雖然醫師不反對以食療等輔助方式協助血糖穩定,但也呼籲切勿自行停藥只採取飲食療法,以免血糖失控,增加更多糖尿病併發症風險。

2019年11月22日 09:16:00

糖尿病傷腦易變老人癡呆 醫:用藥要注意

糖尿病不僅是一種與代謝有關的慢性病,更可能增加身體其他器官發生併發症的機率。《每日健康》糖尿記者針對糖尿病照護知識進行隨機街訪,發現民眾雖然對糖尿病可能影響失智風險有一定認知,但普遍以為高血糖較低血糖更容易傷害大腦。

2019年11月20日 09:42:00

莫名消瘦一動就喘 菜瓜布肺奪命快須防急性惡化

近年空氣品質受到重視,紫爆的威脅也日漸升溫,過敏與氣喘族群的呼吸道症狀也容易加劇。然而醫師提醒,持續性的呼吸道症狀,就要懷疑是否為「特發性肺纖維化」,由於急性惡化會導致肺功能嚴重下降,致死率也不容忽視,只要症狀超過三個月以上,最好及早接受胸腔內科檢查。

2019年11月18日 09:29:00

喝咖啡時間注意! 營養師:下午3點後別再喝

你平常會喝咖啡嗎?你都什麼時候喝呢?你知道嗎?喝咖啡對身體健康相當有幫助,而喝對時間對身體更加有利,不過在錯的時間喝恐怕會傷身體唷。

2019年11月17日 08:55:00

健康食品吃過量恐傷身? 醫教3原則吃更安心

為了讓身體更加健康,不少人除了保持良好的運動習慣、飲食習慣、生活習慣等,也會使用健康食品來做輔助。但健康食品並不適多吃多健康唷,過量的使用恐怕會對身體帶來負擔,補到後來變傷身!

2019年11月16日 08:55:00

炒菜先用水這樣炒更健康 營養師傳授4招健康用油法

不少人因為健康意識抬頭,都會開始選擇自行在家準備三餐,這是個非常不錯的選擇。不過除了食材,我們平常到底要怎麼吃油才能吃得健康吃得好呢?又要怎樣防範黑心油?來看營養師怎麼說!

2019年11月15日 09:14:00

肺阻塞喘咳痰像感冒 全球死因佔第三「戒菸是關鍵」

長期菸癮戒不掉,再加上空污日漸嚴重,國人面臨肺阻塞(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的危害不可小覷。

2019年11月15日 09:09:00

酪梨有利防癌降膽固醇 加上蘋果更助排毒

酪梨營養價值非常豐富,對於人體健康非常有幫助,且含有非常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對於防癌、降低血壓等非常有利。且也是許多減肥的民眾在吃瘦身沙拉中常出現的要角之一!

2019年11月14日 09:03:00

大蒜、洋蔥生吃助防癌 切塊後放10分鐘效果更加分

在我們生活各種美食當中,常常會見到洋蔥和大蒜,這兩個常見的食材不只是諸多美食相當重要的輔助腳色,它們其實都含有相當豐富的防癌營養。

2019年11月13日 09:23:00

飲食百搭法血糖不亂飆 用餐先吃菜等方式有利控血糖

不論是否有高血糖,控制血糖一直都會是我們健康生活所必需關注的。而用餐的時候到底該怎麼吃,才能幫助血糖穩定不亂飆呢?

2019年11月13日 09:08:00

60秒做出鳳梨奇異果汁 美白抗氧化一次完成

我們常吃的鳳梨營養成分相當高,而在眾多的營養當中就包含了蛋白酶以及酵素,它們能夠促進身體消化,而鳳梨所含豐富的維生素則對抗氧化相當有幫助,且還有助於肌膚美白。

2019年11月12日 09:25:00

腰痛與腎臟病變有關?腎結石易再發 醫:喝夠水少吃動物性蛋白

台北慈濟醫院腎臟內科主治醫師郭克林受訪指出,大部份的腰痛與腎臟無關,可能是腎臟外包膜處的肌肉、筋膜、皮膚的局部疼痛。如果是腎結石引起腰部疼痛通常相對強烈與明顯,病人甚至會描述「像殺豬一樣痛」,且會合併有血尿現象,當兩種症狀同時出現,就比較可能是腎結石造成。

2019年11月11日 10:04:00

一天4杯手搖飲喝到成癮!糖尿病年輕化 營養師籲限糖「一天50克」

11月為世界糖尿病日,台灣名列「亞洲第一胖」,不僅糖尿病人數突破200萬人,作息、運動、飲食不正常,都大大提升了國人糖尿病風險。

2019年11月07日 09:21:00

肺癌晚期用組合療法?免疫化療搭標靶雞尾酒策略 醫:效果更明顯

高雄長庚胸腔內科主治醫師王金洲指出,近年針對有抽菸史與肺癌家族史兩大高風險族群,推行「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之後,第四期病人減少近10%、第一期肺癌確診增加了10%。肺癌篩檢工具確實增加了可早期開刀的病人比例。

2019年11月07日 09:13:00

骨痛竟是攝護腺癌轉移? 高惡性攝護腺腫瘤如何治療

人口老化日漸增多,高齡疾病的發生率也逐年上揚。好發於中高齡男齡的攝護腺癌,由於病情進程緩慢,過去被認為屬於相對「溫和」的腫瘤,再加上發生平均年齡超過70歲,在不少民眾的認知中,攝護腺癌威脅性甚至不如其他老化疾病,但是,真的所有的攝護腺癌都屬於「不危險」的腫瘤嗎?

2019年11月06日 13:31:00

余苑綺腸癌擴散肝肺 醫師提7招防復發要點

台北榮總直腸外科/黃聖捷醫師表示,直腸癌的治癒機率很高,可高達90%,但不能因此而鬆懈,因為這並不代表癌細胞已經完全被清除;且當復發時,腫瘤尚小,其症狀雖有跡可循,但還是較難發現。

2019年11月04日 09:46:00

作息不良放任血壓高 當心中風機率飆高

中風是影響國人致殘、失能甚至奪命的的重大原因,衛福部國健署提醒,除了年齡是中風最大宗的危險因子,其實近九成的腦中風,與高血壓、運動量不足、血脂肪異常、抽煙、糖尿病等生活習慣有關。

2019年11月01日 09:15:00

打麻將也有利護腦 醫推5個簡單就能健腦的動作!

你常常會忘東忘西的嗎?想要健腦其實很簡單,就是多動腦。這樣講或許還是有點抽象,怎樣算是多動腦呢?今天邀請到了 神經科/甄瑞興醫師 來教大家平常如何簡單的健腦!

2019年10月28日 09:18:00

為什麼會被鬼壓床? 醫揭真相:這幾種人最容易遇上!

鬼壓床的真面目對於這種狀況,新光醫院睡眠中心主任 林嘉謨醫師 表示,這是屬於一種名叫「睡眠麻痺」的狀況。當人在「動眼期」醒過來的時候,由於眼睛已經張開,但肌肉還處於睡眠的狀態較為無力。而雖然肌肉會在短時間內慢慢醒過來,但對於這樣焦慮不安的情況下是非常漫長的,常會讓人與鬼怪產生聯想覺得被鬼壓床。

2019年10月23日 09:47:00

感冒、流感怎麼分辨? 醫師:出現這症狀速就醫!

許多流行疾病的症狀都和感冒非常相似,常見出現頭痛、咳嗽、發燒、流鼻水等,其中民眾最容易搞混的就是流感。

2019年10月16日 09:26:00

常外食三餐不定害便秘 喝優酪乳吃膳食纖維緩解

每日健康專訪胃腸肝膽專科曾嘉慶醫師,醫師建議要解決排便不順,喝優酪乳的確是可嘗試的方法,但引發便秘的因素不一而足,再加上消化道機能差異,改善程度也不盡相同。

2019年10月11日 09:19:00

喝酒全無好處? 歐洲年會新報告:適當可保護胰島素

酒精是不是對身體全無好處?糖尿病患者更應該滴酒不沾?去年國際權威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才刊登全球性資料庫研究宣稱,酒精每年導致超過280萬人死亡,即便小酌也不利於健康,建議人們完全禁酒。

2019年10月10日 09:03:00

肺癌晚期又肝轉移還有救嗎? 化療搭免疫加抗血管新生合併延命

癌症連居30年十大死因之首,其中又以肺癌存活率最低,且近年發生率逐步攀升,儼然成為台灣人健康的頭號殺手。由於肺癌早期沒有明顯症狀,約只有3成患者在發現時可開刀手術,大多數多是3B期或更晚期的腫瘤。

2019年10月07日 09:52:00

會過敏就是因為「過太好」 醫教8招逆轉

近幾年來過敏的人口有日趨增加的趨勢,其原因主要就是因為生活中的空氣汙染物增加、過敏原增,加如油煙、菸等,另外過度的乾淨也容易造成過敏。

2019年10月05日 09:19:00

洗腎恐致營養不良 當心致死風險提高 

洗腎中的你知道自己是否面臨營養不良問題嗎?根據健保署資料,台灣洗腎人口已衝破9萬大關,且每5個洗腎病友中便有2個面臨到營養不良問題。原來,洗腎病友的這種營養不良是來自於「蛋白質能量消耗症」所致。

2019年10月04日 09:41:00

想活到85歲? 研究:樂觀者壽命延長15%

內在情緒以及我們對生活的觀點,同時也可能決定壽命長短。新的研究就指出,樂觀的人確實比不樂觀的人活得更長久,且在越高齡者的身上效果越明顯。

2019年09月27日 09:11:00

卵巢癌女性無聲殺手 腹脹停經後出血恐已晚期

61歲的徐小姐就因褐色分泌物、疑似月經來潮的出血、流出羊水般液體自覺不對勁,卻一度被當作間質性膀胱炎或腸胃疾病,直到半年後才確診是晚期卵巢癌,癌細胞已擴散至腸道,甚至需要人工造口幫助排便。

2019年09月26日 10:52:00

台灣人酒精不耐世界第一 過量食道癌風險激增50倍

國際《循環》期刊的研究已指出,要攝取到能顯著保護心臟健康的白藜蘆醇份量,約需喝到1000瓶啤酒,喝酒對健康的利弊越來越分明。衛福部國健署即表示,飲酒的好處不但被致癌風險抵銷,再加上亞洲人特有的基因突變,飲酒與消化道疾病、癌症、心血管疾病都有相關,最好「滴酒不沾」才是保護健康的最佳策略

2019年09月25日 09:23:00

常常疲倦、流眼淚、流目油? 中醫:恐是肝功能異常

你常常身體疲倦或眼睛累的時候流目油、流眼淚嗎?在中醫的觀點上來看,可能是肝臟功能開始出現異常,要多注意囉!

2019年09月23日 09:12:00

子宮頸癌沒症狀只做抹片檢查夠嗎? 出血腳腫下面臭恐是警訊

蔣篤慧為台灣資深配音師,多變聲線陪伴不少人成長,卻因為子宮頸癌而不到50歲就過世。婦產科醫師指出,子宮頸癌可分為鱗狀細胞癌與腺癌,腺癌通常位置較深,可能無法透過抹片篩檢早期診斷,且惡性程度高。女性第一次性行為發生三年後應每年進行子宮頸抹片檢查,以利及早發現子宮頸癌前病變。

2019年09月20日 09:17:00

騎樓禁菸改抽電子菸反更毒? 醫師點破4大地雷:一樣致癌

雙北市隨著九月份開始實施「便利商店、咖啡廳騎樓禁菸」政策,不少人開始思考戒菸的問題,包括使用電子菸戒菸,然而這些方法真的有用嗎?什麼樣的戒菸方式才真的管用呢?今天邀請到了 國泰醫院呼吸胸腔內科主治醫師/吳錦桐醫師 來為大家講解。

2019年09月20日 09:10:00

打呼影響睡眠品質 中醫按3穴位有助改善

打呼是不少人甚至是枕邊人的困擾,常常影響睡眠品質,進而也影響生活及健康。對此黃奎祐中醫師表示,打呼其實可以透過穴位按摩做改善。

2019年09月18日 09:00:00

常睡到一半醒來就睡不著了? 中醫3招3穴位幫你改善

很多人都有過睡覺睡到一半醒來,卻再也睡不著的窘境,到了早上覺得疲倦,影響一整個行程的精神狀況。對此,黃奎祐中醫師表示,其實有很多方式可以解決這樣的問題。

2019年09月16日 16:34:00

月餅一顆=兩碗白飯!營養師教這樣吃 健康不發胖

中秋節到了,自然少不了逢時應景的中秋月餅!但又怕吃下了一堆熱量、糖等等有的沒的,導致節後發胖甚至影響健康?今天就來讓 程涵宇營養師 教大家怎麼吃月餅最健康!

2019年09月16日 09:27:00

不用走到一萬步? 研究:日行7500步降死亡率最多

如果每天運動量不夠,可以選擇改變通勤模式,或是提早一站下車走路。走路不啻是最簡易有效的養生方法,然而,是否真的需要走到每天10,000步才有效?每天走路量的多寡是否真會影響死亡率?新的國際研究表明,也許並不需要走到每天1萬步,但走路確實有助於降低死亡風險。

2019年09月12日 09:09:00

羅景聘醫師/為什麼補過了又蛀掉? 二次蛀牙怎麼辦?

為什麼有人補完牙仍然又蛀牙,甚至惡化成牙髓炎需要根管治療呢?殘酷的事實就是─補過的牙齒更容易蛀牙。治療蛀牙的方式就是補牙,二次蛀牙後當然也需要就醫,交由牙醫師檢查、判斷口腔的健康狀況,再選擇最適宜的處理方式,一般可分為銀粉、樹脂以及3D齒雕(陶瓷嵌體)三種。

2019年09月11日 09:08:00

幽門桿菌致胃癌接吻也會傳染? 醫師勸先改「反覆胃炎」習慣元兇

天天吃外食,腸胃越來越不舒服,拖到受不了才就醫檢查照胃鏡,一驗之下竟然有幽門桿菌感染,究竟該怎麼辦?近日有國內電視媒體報導指稱,胃部腫瘤患者有很高比例可能檢查出幽門螺旋桿菌,是否感染了幽門螺旋桿菌,就要擔心胃癌風險呢?

2019年09月04日 10:15:00

腎精不足害白髮變多半夜抽筋 中醫勸改掉久坐4傷腎習慣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台北分院黃奎祐中醫師指出,中醫認為腎藏精其華在髮,頭髮的光澤與灰白程度,反應了腎精的虧損與否。雖然人在歲月消逝中,腎精自然虧損會產生白髮,然而現代人的生活環境與壓力,易引發腎精提早虧損的狀態,如果沒有做好養腎的工夫,腎精不斷流逝,自然會加劇頭髮提早花白。

2019年09月03日 10:07:00

乳癌治療新趨勢 從加法治療到減法治療

乳癌是台灣女性發生率第一名的癌症,平均一天新增逾35名乳癌患者、超過5人死於乳癌。雖然近年乳癌治療已有長足進步,但醫師臨床發現,「仍有部分患者逃避治療,直到因轉移疼痛、甚或聞得到”臭臭的味道”,被兒女拉著來看病、才發現已是晚期乳癌。」

2019年09月02日 09:07:00

養狗保護心臟健康減少糖尿病 十分鐘大腦就有感

心臟疾病在十大死因中高居第二名,等於15歲以上每19人就有一人罹患心臟病,其中大多數更是心血管疾病。保護心臟健康除了健康飲食、運動和作息,新的國際研究也指出,對現代人而言豢養寵物尤其是養狗,具有明顯的健康好處,能減少心臟病與肥胖的風險。

2019年08月27日 14:42:00

洪素卿/晚期肺癌「混合治療」  可望讓標靶藥物更給力

台灣一年新增逾一萬三千名肺癌患者,其中超過六成發現時已經是晚期,最新癌症登記資料顯示,有四分之一的肺癌病人第一個治療就是標靶治療。研究顯示,將現有標靶藥物合併用於治療肺癌患者,可望延緩晚期肺癌使用標靶治療後疾病惡化的時間。

2019年08月27日 09:08:00

常失眠容易中風冠狀動脈病變? 瑞典研究:可能是遺傳害的

瑞典一項運用孟德爾隨機化技術的分析研究發現,失眠受到遺傳基因影響,而且與心血管疾病──特別是中風、冠狀動脈病變、心臟衰竭的風險增加明顯相關。

2019年08月21日 09:14:00

7成肺癌發現已晚期! 醫:出現這常見4大症狀要注意!

肺癌為台灣十大癌症之一,常見於癮君子,但近年出現不少沒有抽菸的人也得肺癌的案例,且往往發現肺癌時已經進入了晚期。到底該怎麼防範?肺癌進入了晚期該怎麼面對?

2019年08月19日 17:22:00

治肺癌難在抗藥性與腦轉移 雙標靶治療延長顱內無惡化期

從統計上來看,台灣約有3成肺癌患者具有EGFR基因突變,發生腦轉移的比例更接近7成。雖然基因突變的腫瘤可運用標靶藥物達到有效治療,但如何改善腫瘤的抗藥性,以及降低腫瘤顱內惡化風險,仍是亟須解決的治療瓶頸。

2019年08月19日 15:50:00

她腿痠到走不動狂按摩也無用 原因竟是長了「副甲狀腺腫瘤」

長期腳痠或走路疼痛,別以為是退化老毛病,女性可能更要注意是否有潛藏的甲狀腺問題。國泰醫院指出,一位63歲女患者十多年前罹患副甲狀腺亢進併發高血鈣, 曾接受外科手術切除但隔年又復發,血鈣長期處於12-13 mg/dl(正常為8.5-10 mg/dl)。

2019年08月13日 10:09:00

4大常見水腫原因 營養師一次破解

華醫生物科技顧問營養師 Ricky營養師 表示,人體有70%由水份所組成,而水份在一整天下來上升、下降的幅度非常大,所以當量體重的時候發現今天比昨天少了一公斤不用太開心,下降的恐怕只是水份或礦物質。

2019年07月31日 11:30:00

抗癌沒胃口? 營養師妙加這個促食慾

許多罹患癌症的患者會遇到飲食不濟的問題,常常會食不下嚥、吃不了這麼多東西、營養吸收也不好,然而罹癌時飲食營養卻往往是存活的關鍵!今天每日健康邀請到了 李錦秋營養師 要來教各位癌友或身邊有罹癌有飲食方面問題的親朋好友如何補充營養。

2019年07月31日 11:02:00

先吃肉還是先吃菜? 營養師:這樣吃最健康最好瘦

華醫生物科技顧問營養師 Ricky營養師 表示,不管是吃雞、豬、牛、魚、羊,任何的肉類都含有油脂,只要有肉就會有油脂,選擇油脂較少的部位就是我們瘦身的關鍵。

2019年07月31日 09:15:00

子宮肌瘤會自動消失? 婦癌醫師:更年期是關鍵

子宮肌瘤一直以來都是多數女性擔心的疾病之一,而許多人口耳相傳到更年期就會自動消失,真的是這樣嗎?會不會變成惡性?今天每日健康邀請到 婦癌科專家/雙和醫院婦產部主任 賴鴻政醫師 來為大家解惑。

2019年07月30日 12:20:00

男性更年期小心「表現不及格」 改善方式醫師一次講解

說到更年期,大家多以為是女性的老化過程。但你知道嗎?其實男性也有所謂的更年期,且對男性影響是非常全面的,包括生理、心理、性都會受到影響。

2019年07月30日 11:03:00

翻來翻去睡不著? 中醫師:貼布貼在這穴位一覺到天亮

現代生活壓力大,許多民眾都有失眠的困擾,數羊、喝點小酒、服用經醫師許可的安眠藥可能都還是在床上滾到天亮。今天每日健康邀請到了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 楊素卿中醫師 要來教大家解除失眠的小撇步!

2019年07月30日 10:03:00

別靠電子菸戒菸 醫:尼古丁飆20倍

國泰綜合醫院 內科部副部主任 邱銘煌醫師表示,其實電子菸在很多國家都被列為非法的產品,少數國家是有將其列為戒菸的輔助用品。

2019年07月30日 09:10:00

大笑、打噴嚏就會漏尿? 簡單1招「抬屁股」就可改善!

許多人都知道腰酸背痛、肩頸痠痛可以去看復健科,但你知道復健科能看的可不只這些「表面功夫」嗎?

2019年07月26日 17:27:00

黑糖比其他糖類健康? 營養師:小心變胖又致癌!

近年來黑糖常出現在各種美食,像是黑糖珍奶、黑糖蛋糕等等各種食物,一方面好吃,也一方面一直以來黑糖給大家的印象就是最健康的糖類,然而跟其他糖類如砂糖比較起來,黑糖真的比較營養嗎?

2019年07月26日 17:18:00

女性防癌必知 經血異常3大症狀

國泰醫院婦癌中心主任 何志明醫師 表示,一般子宮內膜增生要開始發展病變時,會進入到「囊狀增生」再到「單純性內膜增生」,其後到「複雜性內膜增生」後再到「非典型內膜增生」。一旦走到了非典型內膜增生,基本上就等於是子宮內膜癌的零期癌了。

2019年07月23日 12:04:00

你知道嗎 喝防彈咖啡其實不可能會瘦

防彈咖啡盛行,大家口耳相傳喝防彈咖啡就會瘦,因為裡面加入了大量的椰子油,有助提升飽足感,且椰子油對身體有益,是一種相當健康的油品。然而喝防彈咖啡真的就會瘦嗎?

2019年07月22日 15:19:00

水腫就是要多喝水 醫生教2招解除身體濕氣

詠生中醫診所 吳建東醫師 表示,有些人常常會出現水腫的情況,有時是站太久水腫、睡太久也水腫,這些都是「濕」的表現,表示那一區塊的血液循環不好,無法正常代謝。

2019年07月22日 14:54:00

吃水果減肥3風險沒瘦反傷身 營養師:這樣吃才健康

現代人不論是注重健康或體型,都開始重視減肥這項課題。而減肥方式百百種,要如何兼顧健康?水果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健康,這也讓許多人會選擇以水果代替正餐來做減肥。然而這樣做真的健康嗎?

2019年07月22日 08:58:00

大口吃肉就能減肥? 專業營養師告訴你生酮飲食的關鍵

網路上瘋傳生酮飲食及低碳飲食主要的主食就是肉類,讓不少人以為生酮飲食和低碳飲食的優點就是可以大口的吃肉。對此 華醫生物科技顧問營養師-Ricky營養師 表示這是錯的。

2019年07月19日 10:06:00

手麻找無原因? 醫生:2大常見NG姿勢快改掉

日前一名女性手感到痠麻,原以為3C產品使用過度,上網爬文查了一下後不以為意。沒想到10年後不只手逐漸無力,連整個右半身都開始出現問題,緊急就醫後才發現是「雙重壓迫症候群」。

2019年07月19日 09: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