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勞是把看不見的刀!  41張圖卡告訴你「過度努力」的可怕

▲ 預防過勞懶人包。(圖/林長揚授權提供)

▲ 預防過勞懶人包。(圖/林長揚授權提供)

記者胡治言/綜合報導

你有持續失眠、不想工作、食慾不振、無法快樂等等症狀嗎?小心,你的身體可能已經過勞了。現代社會競爭激烈,上班族工作時間越來越長,上司、同儕、後進給予的壓力讓人無法放鬆,不斷的努力維持好表現,但長期過度努力容易讓人忽略身心發出的警訊,最終可能就此罹患憂鬱症而走上無法反悔的路。對此,簡報達人林長揚製作了「預防過勞懶人包」,羅列了十大心法,讓你好好面對過勞這把「看不見的刀」。

▲ 預防過勞懶人包。(圖/林長揚授權提供)

▲ 預防過勞懶人包。(圖/林長揚授權提供)

簡報達人林長揚製作「預防過勞懶人包」在臉書引發瘋傳,他用41張圖卡完整完整描述十大心法,像是不要參加「不幸比賽」、「做不到≠不夠努力」、「突然落淚是心靈的SOS」等等,用簡單易懂的方式的告訴民眾,過勞這把看不見的刀是怎樣讓人踏上絕路的,也告訴大家工作上的位置都是可以被取代的,但家人、夢想、人生才是真正重要的東西,而這些都無法取代,也才是每個人該重視的事情。

▲ 預防過勞懶人包。(圖/林長揚授權提供)

▲ 預防過勞懶人包。(圖/林長揚授權提供)

一個人如果長期處在過度壓力下,系統會無法正常運作,表面上看起來正常,但其實已逐漸對外在刺激產生疲乏,同時身體開始產生病理變化,如高血壓、心臟病等,如果仍然沒有警覺、壓力持續累積,最後這套系統反應紊亂、崩解,無法應付任何危機,細胞也快速老化、免疫力降低,健康惡化,甚至造成死亡。

所以林長揚提醒大家,過勞這把隱形的刀總是緩慢侵入,所造成的心理傷害是肉眼看不見的,甚至影響身體,卻有很多人不知道該逃跑,而經常對自己說「我還可以(撐)的人」,其實正是過勞的危險族群,應該好好面對和預防,而這些不是叫你不要努力,而是要你擺脫奴性,讓自己朝著正確的努力方向前進。

▲ 預防過勞懶人包。(圖/林長揚授權提供)

▲ 預防過勞懶人包。(圖/林長揚授權提供)


預防過勞十大心法:

1、不要參加不幸比賽
2、壓力會讓你失去視野
3、過勞是看不見的刀子
4、喜歡不是承受痛苦的原因
5、做不到≠不夠努力
6、突然落淚是心靈的SOS
7、請自己握著方向盤
8、釐清努力的終點有什麼
9、自己的意志才有忍耐的價值
10、真正無法取代的事物是?

圖卡授權來源:林長揚

▲ 預防過勞懶人包。(圖/林長揚授權提供)

▲ 預防過勞懶人包。(圖/林長揚授權提供)

▲ 預防過勞懶人包。(圖/林長揚授權提供)

▲ 預防過勞懶人包。(圖/林長揚授權提供)

▲ 預防過勞懶人包。(圖/林長揚授權提供)

▲ 預防過勞懶人包。(圖/林長揚授權提供)

▲ 預防過勞懶人包。(圖/林長揚授權提供)

▲ 預防過勞懶人包。(圖/林長揚授權提供)

▲ 預防過勞懶人包。(圖/林長揚授權提供)

▲ 預防過勞懶人包。(圖/林長揚授權提供)

▲ 預防過勞懶人包。(圖/林長揚授權提供)

▲ 預防過勞懶人包。(圖/林長揚授權提供)

▲ 預防過勞懶人包。(圖/林長揚授權提供)

▲ 預防過勞懶人包。(圖/林長揚授權提供)

▲ 預防過勞懶人包。(圖/林長揚授權提供)

▲ 預防過勞懶人包。(圖/林長揚授權提供)

▲ 預防過勞懶人包。(圖/林長揚授權提供)

▲ 預防過勞懶人包。(圖/林長揚授權提供)▲ 預防過勞懶人包。(圖/林長揚授權提供)

▲ 預防過勞懶人包。(圖/林長揚授權提供)

▲ 預防過勞懶人包。(圖/林長揚授權提供)

▲ 預防過勞懶人包。(圖/林長揚授權提供)

▲ 預防過勞懶人包。(圖/林長揚授權提供)

▲ 預防過勞懶人包。(圖/林長揚授權提供)

▲ 預防過勞懶人包。(圖/林長揚授權提供)

▲ 預防過勞懶人包。(圖/林長揚授權提供)

▲ 預防過勞懶人包。(圖/林長揚授權提供)

▲ 預防過勞懶人包。(圖/林長揚授權提供)

▲ 預防過勞懶人包。(圖/林長揚授權提供)

▲ 預防過勞懶人包。(圖/林長揚授權提供)

▲ 預防過勞懶人包。(圖/林長揚授權提供)

▲ 預防過勞懶人包。(圖/林長揚授權提供)

▲ 預防過勞懶人包。(圖/林長揚授權提供)

▲ 預防過勞懶人包。(圖/林長揚授權提供)

▲ 預防過勞懶人包。(圖/林長揚授權提供)

▲ 預防過勞懶人包。(圖/林長揚授權提供)

▲ 預防過勞懶人包。(圖/林長揚授權提供)

▲ 預防過勞懶人包。(圖/林長揚授權提供)

分享給朋友:

推薦閱讀

激情沒了!12星座情人「死會還偷搞曖昧」 這3人超危險

激情沒了!12星座情人「死會還偷搞曖昧」 這3人超危險

曖昧的感覺對某些人來說是很愉快的,但是已經有固定交往的情人之後,有些人還是喜歡享受這種感受,就會背著情人和別的異性偷偷來一點小小的曖昧,也是一種偷吃行為可能發生的前兆,一起來看看哪些星座的人容易這樣吧!

2023年06月01日 07:00

6月新制懶人包!90萬人可領1200 電費「月均多479元」

6月新制懶人包!90萬人可領1200 電費「月均多479元」

多項民生新制今(6/1)起上路了!小心不少政策攸關荷包,如:夏月電價調整、駕訓班的費用也將下限提高到1萬元;另外還有不少好康可以拿,凡符合資格者,500元青春動滋券及1200元的文化成年禮金就能帶回家。《ETtoday新聞雲》整理出6月最新「9大新制」懶人包,帶你一次掌握。

2023年06月01日 06:00

喝酒傷肝「還會長痔瘡」! 醫證實:3原因害風險增

喝酒傷肝「還會長痔瘡」! 醫證實:3原因害風險增

酒可以說是親朋好友聚會時,炒熱氣氛的幫手之一。不過,大家都曉得飲酒的危害不少,醫師也說,除了導致肝臟受損,還可能增加罹患痔瘡的機率,像是血液回流差、肝硬化或是高血壓等情況,都是從而讓痔瘡風險上升的誘因,因此飲酒一定要適量。

2023年05月31日 21:23

急診醫張文瀚接任馬偕醫院總院長!盼擦亮招牌 親揭首要任務

急診醫張文瀚接任馬偕醫院總院長!盼擦亮招牌 親揭首要任務

馬偕紀念醫院今(31)日舉行第21任總院院長授職暨就任感恩禮拜,新任總院長由急診醫學部資深主治醫師張文瀚接任。張文瀚表示,會以最大努力與謙卑態度率領馬偕團隊,接任後第一件事情就是要成立「文化推展委員會」,建立更深的馬偕博士文化;另也勉勵馬偕人必須團結,所有問題都可迎刃而解,共同擦亮馬偕招牌。

2023年05月31日 20:59

他泡「1中藥材」當茶喝!血鉀超標了 營養師嘆:嚴重恐死亡

他泡「1中藥材」當茶喝!血鉀超標了 營養師嘆:嚴重恐死亡

飲食習慣深深影響著身體狀況,尤其有疾病的患者更要留意。營養師提到,有兩位病人的案例都在在顯示了「吃」之於健康的重要性。一名罹患糖尿病的病人因為血鉀超標被召回醫院,詢問了一下最近吃了什麼,患者說,原本都會泡茶,但後來改泡「決明子」,讓營養師驚呼,若造成高血鉀,嚴重會喪命。

2023年05月31日 20:47

突想吃甜食!醫大推5穴位「食慾秒沒了」 還能消水腫

突想吃甜食!醫大推5穴位「食慾秒沒了」 還能消水腫

每到下午總抵擋不了同事相約訂下午茶的魔力,想來點甜食犒賞忙了大半天的自己。中醫師王大元指出,中醫認為甘味令人「滿」,並非指吃甜食感到滿足,而是甜蜜過量反造成腸胃壅滿不通,甚至胃火旺盛,大多數人只是嘴饞想吃零食,而非真的餓。每當有這種「症頭」,他推薦可按壓耳朵5穴位,能有效降低食慾,甜食控不妨試試。

2023年05月31日 19:28

快訊/好市多冷凍A肝莓遭重罰!食藥署:晚間已收到改善報告書

快訊/好市多冷凍A肝莓遭重罰!食藥署:晚間已收到改善報告書

好市多冷凍莓果A肝問題還未落幕,在冷凍藍莓之後,草莓也檢出同樣問題。食藥署今表示,草莓檢出A肝一事,高雄市衛生局以開罰450萬。另食藥署要求的5/31前要繳交「改善報告書」,食藥署表示,已於晚間收到好市多調查檢討報告,後續將召開專家會議。

2023年05月31日 19:25

夏天不感冒3招! 中醫師:電風扇別朝身體吹

夏天不感冒3招! 中醫師:電風扇別朝身體吹

夏天雖然炎熱,但室內外溫差大,著涼的人並不少見。醫師指出,在夏季預防感冒有3個方式可試試看,包括常開除濕機,因為台灣屬於亞熱帶氣候,環境濕度常常高於75%,在中醫觀點看來,若太過潮濕會影響呼吸系統,導致慢性鼻過敏等;另外建議電風扇要放遠吹、有時開冷氣較不會感冒。

2023年05月31日 17:34

防疫再鬆綁!新冠通報時效即起放寬至72小時 6月免隔條件擬擴大

防疫再鬆綁!新冠通報時效即起放寬至72小時 6月免隔條件擬擴大

新冠肺炎進入第四波,疾管署公布過去兩周通報新冠中重症(併發症)個案每天都有200多例,而近期有醫師反應,指揮中心解編後,電子通報改為紙本,流程太過繁瑣。疾病管制署今(31)日宣布,為減輕醫療端行政負擔,今日起通報時效由24小時調整放寬為72小時;另針對確診個案的免隔離治療條件,擬於6月討論放寬。

2023年05月31日 16:57

BNT疫苗採購討論「再延到7月」 莫德納明宣布和中研院合作

BNT疫苗採購討論「再延到7月」 莫德納明宣布和中研院合作

衛福部日前透露BNT原廠最快5月會來台灣接洽合作計畫,但今衛福部次長王必勝證實,BNT公司主動聯繫,要延到7月再接洽討論,這也是第二次延期,原本預計3月,後來延後到5月,這次則是到7月,對方也未正式說明原因。

2023年05月31日 16:45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