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勞是把看不見的刀!  41張圖卡告訴你「過度努力」的可怕

▲ 預防過勞懶人包。(圖/林長揚授權提供)

▲ 預防過勞懶人包。(圖/林長揚授權提供)

記者胡治言/綜合報導

你有持續失眠、不想工作、食慾不振、無法快樂等等症狀嗎?小心,你的身體可能已經過勞了。現代社會競爭激烈,上班族工作時間越來越長,上司、同儕、後進給予的壓力讓人無法放鬆,不斷的努力維持好表現,但長期過度努力容易讓人忽略身心發出的警訊,最終可能就此罹患憂鬱症而走上無法反悔的路。對此,簡報達人林長揚製作了「預防過勞懶人包」,羅列了十大心法,讓你好好面對過勞這把「看不見的刀」。

▲ 預防過勞懶人包。(圖/林長揚授權提供)

▲ 預防過勞懶人包。(圖/林長揚授權提供)

簡報達人林長揚製作「預防過勞懶人包」在臉書引發瘋傳,他用41張圖卡完整完整描述十大心法,像是不要參加「不幸比賽」、「做不到≠不夠努力」、「突然落淚是心靈的SOS」等等,用簡單易懂的方式的告訴民眾,過勞這把看不見的刀是怎樣讓人踏上絕路的,也告訴大家工作上的位置都是可以被取代的,但家人、夢想、人生才是真正重要的東西,而這些都無法取代,也才是每個人該重視的事情。

▲ 預防過勞懶人包。(圖/林長揚授權提供)

▲ 預防過勞懶人包。(圖/林長揚授權提供)

一個人如果長期處在過度壓力下,系統會無法正常運作,表面上看起來正常,但其實已逐漸對外在刺激產生疲乏,同時身體開始產生病理變化,如高血壓、心臟病等,如果仍然沒有警覺、壓力持續累積,最後這套系統反應紊亂、崩解,無法應付任何危機,細胞也快速老化、免疫力降低,健康惡化,甚至造成死亡。

所以林長揚提醒大家,過勞這把隱形的刀總是緩慢侵入,所造成的心理傷害是肉眼看不見的,甚至影響身體,卻有很多人不知道該逃跑,而經常對自己說「我還可以(撐)的人」,其實正是過勞的危險族群,應該好好面對和預防,而這些不是叫你不要努力,而是要你擺脫奴性,讓自己朝著正確的努力方向前進。

▲ 預防過勞懶人包。(圖/林長揚授權提供)

▲ 預防過勞懶人包。(圖/林長揚授權提供)


預防過勞十大心法:

1、不要參加不幸比賽
2、壓力會讓你失去視野
3、過勞是看不見的刀子
4、喜歡不是承受痛苦的原因
5、做不到≠不夠努力
6、突然落淚是心靈的SOS
7、請自己握著方向盤
8、釐清努力的終點有什麼
9、自己的意志才有忍耐的價值
10、真正無法取代的事物是?

圖卡授權來源:林長揚

▲ 預防過勞懶人包。(圖/林長揚授權提供)

▲ 預防過勞懶人包。(圖/林長揚授權提供)

▲ 預防過勞懶人包。(圖/林長揚授權提供)

▲ 預防過勞懶人包。(圖/林長揚授權提供)

▲ 預防過勞懶人包。(圖/林長揚授權提供)

▲ 預防過勞懶人包。(圖/林長揚授權提供)

▲ 預防過勞懶人包。(圖/林長揚授權提供)

▲ 預防過勞懶人包。(圖/林長揚授權提供)

▲ 預防過勞懶人包。(圖/林長揚授權提供)

▲ 預防過勞懶人包。(圖/林長揚授權提供)

▲ 預防過勞懶人包。(圖/林長揚授權提供)

▲ 預防過勞懶人包。(圖/林長揚授權提供)

▲ 預防過勞懶人包。(圖/林長揚授權提供)

▲ 預防過勞懶人包。(圖/林長揚授權提供)

▲ 預防過勞懶人包。(圖/林長揚授權提供)

▲ 預防過勞懶人包。(圖/林長揚授權提供)

▲ 預防過勞懶人包。(圖/林長揚授權提供)

▲ 預防過勞懶人包。(圖/林長揚授權提供)▲ 預防過勞懶人包。(圖/林長揚授權提供)

▲ 預防過勞懶人包。(圖/林長揚授權提供)

▲ 預防過勞懶人包。(圖/林長揚授權提供)

▲ 預防過勞懶人包。(圖/林長揚授權提供)

▲ 預防過勞懶人包。(圖/林長揚授權提供)

▲ 預防過勞懶人包。(圖/林長揚授權提供)

▲ 預防過勞懶人包。(圖/林長揚授權提供)

▲ 預防過勞懶人包。(圖/林長揚授權提供)

▲ 預防過勞懶人包。(圖/林長揚授權提供)

▲ 預防過勞懶人包。(圖/林長揚授權提供)

▲ 預防過勞懶人包。(圖/林長揚授權提供)

▲ 預防過勞懶人包。(圖/林長揚授權提供)

▲ 預防過勞懶人包。(圖/林長揚授權提供)

▲ 預防過勞懶人包。(圖/林長揚授權提供)

▲ 預防過勞懶人包。(圖/林長揚授權提供)

▲ 預防過勞懶人包。(圖/林長揚授權提供)

▲ 預防過勞懶人包。(圖/林長揚授權提供)

▲ 預防過勞懶人包。(圖/林長揚授權提供)

▲ 預防過勞懶人包。(圖/林長揚授權提供)

▲ 預防過勞懶人包。(圖/林長揚授權提供)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北醫打造「光譜兩端友善醫療」 施俊明:出院要比生病前更健康

北醫打造「光譜兩端友善醫療」 施俊明:出院要比生病前更健康

台灣快速邁入超高齡社會,許多醫院逐步強化高齡醫療,不過心臟內科專家、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北醫)院長施俊明認為,醫療體系對於「光譜的兩端」、也就是老人和兒童皆應提高貼心照護,並強調現代醫院的目標不應只有治病,而是「走進醫院治好病,走出醫院時,要比沒生病前更健康」。

2025年09月13日 09:23

北醫院長一家4醫師 施俊明曝密技:大姊課本劃滿重點

北醫院長一家4醫師 施俊明曝密技:大姊課本劃滿重點

國內不少校長級、院長級醫師出身醫生世家,家族多人行醫,而北醫院長施俊明的手足也都是醫師,但包含父母在內的整個家族並無其他醫師,對此他笑說,兄弟姊妹都能當醫生的關鍵在「大姊的課本」,因為書中所有重點都被大姊註明清楚,弟妹拿來複習格外受用,一家子的醫學路就這樣自然而然展開。

2025年09月13日 09:24

全台首隻醫療輔助犬「歐巴」今天退休了 北榮護理師收養

全台首隻醫療輔助犬「歐巴」今天退休了 北榮護理師收養

「歐巴」是全台灣第一隻駐點於醫院的輔助治療犬,已在台北榮總陪伴病人超過六年,是醫院裡最受歡迎的特別員工。隨著歐巴年齡增長,之前就預計在今年退休。北榮今天特地在院內替歐巴舉辦退休儀式,強調牠永遠是北榮的榮譽員工,醫院會持續陪伴牠過退休生活,而歐巴退休後,會由照顧牠的護理師繼續收養。

2025年09月16日 16:57

8歲女童脖子長年流膿發臭 醫揪「鰓裂囊腫」:胚胎遺留病灶

8歲女童脖子長年流膿發臭 醫揪「鰓裂囊腫」:胚胎遺留病灶

一名8歲女童自小右側頸部就有一個小洞,偶爾流出分泌物,家長原以為只是單純皮膚膿包,僅帶孩子至一般診所治療,卻未見改善。近日分泌物轉為黃濁並散發惡臭,伴隨疼痛,緊急就醫才確診為「第二對鰓裂囊腫」,醫療團隊隨即安排住院手術,成功切除病灶。

2025年09月16日 16:21

睡不著怎麼辦?美國專家大推478呼吸法 助快速入眠還能舒緩焦慮

睡不著怎麼辦?美國專家大推478呼吸法 助快速入眠還能舒緩焦慮

在社群平台上掀起討論熱潮的「4-7-8呼吸法」,不少網友實測後狂讚「比數羊還快睡著」、「做幾次就直接斷片」,只要簡單三個步驟,就能幫助身心快速放鬆,對長期被焦慮、壓力困住的現代人來說,是一種天然又便利的方法。源出自瑜伽的調息法,後來由美國亞利桑那大學整合醫學中心創辦人威爾博士推廣。

2025年09月16日 15:56

流感疫情提早「本周進入流行期」 單周就醫破10萬人次

流感疫情提早「本周進入流行期」 單周就醫破10萬人次

流感疫情提早報到!疾病管制署最新監測顯示,上周流感門急診就醫突破10萬人次,已經逼近流行閾值,副署長曾淑慧表示, 預期本周就會進入流行期,提醒高風險民眾務必趕在10月1日公費流感及新冠疫苗開打時,就按時接種「左流右新」,才能及早獲得足夠保護力。

2025年09月16日 15:42

瘧疾境外移入增4例!印尼、印度、東非染病 今年病例創19年新高

瘧疾境外移入增4例!印尼、印度、東非染病 今年病例創19年新高

疾病管制署今(16)日公布國內新增4例境外移入瘧疾病例,為年齡介於40多歲至60多歲男性。其中2例本國籍赴印尼旅遊染病,另2名外國籍個案分別曾經到東非多國旅遊,以及長年居住印度。疾管署監測今年瘧疾病例數已累計20例,均為境外移入病例,為近19年(2007-2025年)同期最高,提醒民眾赴流行地區注意。

2025年09月16日 15:07

快訊/腸病毒增1死!嬰出生7天發病隔日亡「疫情10月進流行期」

快訊/腸病毒增1死!嬰出生7天發病隔日亡「疫情10月進流行期」

疾病管制署今(16)日公布國內新增1例新生兒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病例,為北部未滿月男嬰,出生後第7天出現低體溫至急診就醫,發現有黃疸、肝指數上升、血小板低下及代謝性酸中毒等疑似敗血症徵候,並收治加護病房治療,經治療症狀未改善,次日不幸死亡。經通報檢驗後確認為腸病毒伊科病毒11型感染併發重症。

2025年09月16日 14:04

醫曝「肩頸痠痛」常見4大原因 可按3穴位舒緩

醫曝「肩頸痠痛」常見4大原因 可按3穴位舒緩

肩頸痠痛已成為現代人的通病,中醫師指出,現代常見原因包括「長期姿勢不良、壓力和睡眠障礙、急性肌肉損傷、頸椎退化」,除了可以穴位按摩舒緩之外,也可常做拉筋伸展舒緩肩頸不適。

2025年09月16日 13:40

守護母嬰!慈濟醫分享全人照護實務 曝「子癲前症」致命危險

守護母嬰!慈濟醫分享全人照護實務 曝「子癲前症」致命危險

花蓮慈院日前舉辦「花東孕產婦與兒童醫療區域整合照護計畫在職教育訓練」,以實務經驗照護的分享,強化「子癇前症」等高風險妊娠的識別及處理能力,落實更優質的全人照顧方式,守護花東地區的母嬰。

2025年09月16日 11:34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