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肩膀痠痛總是又按又搥 台大醫師2招教你放鬆「斜方肌」

記者胡治言/台北報導

現代人每天用手機、打電腦,長時間使用下來常導致肩頸痠痛,而我們肩膀有一塊肌肉叫做斜方肌,其實就是頭頸部痠痛第一名的部位,大家常常會在肩膀搥搥打打的地方就是斜方肌的位置。斜方肌的疼痛範圍其實非常廣,會延著筋膜往外傳(手臂)、往上傳(頭部)、往後傳(背部),台大醫院復健部兼任主治醫師,現任超越復健診所院長王薏茜就來教大家利用辦公室的桌椅做伸展,在上班時間空檔花個一分鐘,就可以讓斜方肌可以得到放鬆與舒展同時緩解疼痛。

▲肩膀痠痛總是又按又搥 台大醫師2招教你放鬆「斜方肌」。(圖/記者謝婷婷攝)

▲斜方肌是頭頸部痠痛第一名部份,大家平常會搥搥打打的地方其實就是斜方肌的部位。(圖/記者謝婷婷攝)

斜方肌(肩膀)的慢性緊縮與疼痛,通常都是因為在使用電腦時姿勢不良,像是椅子太高造成我們的腳沒有辦法很好的著地,導致我們將上半身所有重量都用手肘放在桌子上,這時會造成肩胛骨往上抬,進而造成斜方肌的問題。今天王薏茜醫師教大家利用辦公桌椅,只要簡單二步驟就可以緩解斜方肌的不適。

▲肩膀痠痛總是又按又搥 台大醫師2招教你放鬆「斜方肌」。(圖/記者謝婷婷攝)

▲如果大家還是不知道斜方肌位置,可以在試著捏肩膀部位有條頸帶,捏下去會痛的地方就是斜方肌。(圖/記者謝婷婷攝)

步驟一:斜方肌正側面

找辦公桌固定點拉筋,手勾著桌子另一端,儘量把身體伸展開來,接著把頭側倒,另一隻手把頭往下壓,這時會感覺斜方肌位置會有很強的拉力而且會痠,將這個動作維持一分鐘後再放掉。

▲肩膀痠痛總是又按又搥 台大醫師2招教你放鬆「斜方肌」。(圖/記者謝婷婷攝)

▲首先將手勾著辦公桌的另一端,然後把手儘量往離開伸身體的方向延伸。(圖/記者謝婷婷攝)

▲肩膀痠痛總是又按又搥 台大醫師2招教你放鬆「斜方肌」。(圖/記者謝婷婷攝)

▲接著把頭側倒,同時用另一隻手把頭往下壓。(圖/記者謝婷婷攝)

▲肩膀痠痛總是又按又搥 台大醫師2招教你放鬆「斜方肌」。(圖/記者謝婷婷攝)

▲頭往下壓後會感覺斜方肌位置會有很強的拉力而且會痠,保持一分鐘。(圖/記者謝婷婷攝)

步驟二:斜方肌後側面

找辦公桌固定點拉筋,手勾著桌子另一端,儘量把身體伸展開來,接著把頭側轉四十五度,接著手直接往鼻子的方向扶住、將頭頂往下拉,這時會感覺拉力在比較後面,還會有一點麻麻的微微的不舒服,同樣保持這個姿勢一分鐘。

▲肩膀痠痛總是又按又搥 台大醫師2招教你放鬆「斜方肌」。(圖/記者謝婷婷攝)

▲手同樣拉著桌子另一端,但頭轉四十五度看前面。(圖/記者謝婷婷攝)

▲肩膀痠痛總是又按又搥 台大醫師2招教你放鬆「斜方肌」。(圖/記者謝婷婷攝)

▲另一隻手手直接往鼻子的方向扶住、將頭頂往下拉。(圖/記者謝婷婷攝)

▲肩膀痠痛總是又按又搥 台大醫師2招教你放鬆「斜方肌」。(圖/記者謝婷婷攝)

▲步驟二的動作會感到拉力變成比較後面,同樣維持一分鐘。(圖/記者謝婷婷攝)

照著上述二個步驟做,相信斜方肌疼痛就會得到很好的緩解。但若辦公桌太大不適合拉筋,大家也可以利用椅子的邊緣做相同動作,只是做的時候身體要斜一點,一樣是正前方與正側面各做一分鐘,也能夠稍稍緩解斜方肌的不適。


▲肩膀痠痛總是又按又搥 台大醫師2招教你放鬆「斜方肌」。(圖/記者謝婷婷攝)

▲如果辦公桌太大手勾不到,其實可以利用椅子,同樣先將手勾住椅子的旁邊。(圖/記者謝婷婷攝)

▲肩膀痠痛總是又按又搥 台大醫師2招教你放鬆「斜方肌」。(圖/記者謝婷婷攝)

▲另一隻手同樣將頭往下拉,讓斜方肌的部位感受到拉力,維持一分鐘,記住身體也要帶點斜度,才能有足夠拉力。(圖/記者謝婷婷攝)

【相關新聞】

上班久坐肩頸痠痛好不了 台大醫師4招教你坐好坐滿

烏龜頸上身讓脖子緊繃痠痛 台大醫師2招讓你不再卡卡

肩膀痠痛總是又按又搥 台大醫師2招教你放鬆「斜方肌」

一分鐘伸展「三角肌」 台大醫師讓你坐著就能放鬆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率萬芳醫院深耕「在家住院」有成 劉燦宏拋「醫療人力荒」解方

率萬芳醫院深耕「在家住院」有成 劉燦宏拋「醫療人力荒」解方

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住院不易、照護人力吃緊成為醫療難題。對此,萬芳醫院院長劉燦宏指出,該院引領推動「急性在宅醫療」(HaH),病人可在家完成住院療程,至今已成功執行逾110例,在全台名列前茅;面對快速老化趨勢,國內應儘速研議擴大HaH適用範圍,方可打造永續的高齡照護體系。

2025年07月27日 09:23

從不罵人的暖男院長 劉燦宏談行醫初心:希望媽媽好起來

從不罵人的暖男院長 劉燦宏談行醫初心:希望媽媽好起來

從沒罵過人的暖男劉燦宏,行醫初心來自與母親的深情陪伴。他表示,兒時看媽媽因病坐上輪椅,國中便立志當醫師,希望能親手讓媽媽康復,雖然後來知道母親的病無法治癒,仍選擇投入復健醫學領域,盼用專業幫助更多像媽媽一樣行動不便的病人,盡量讓他們能站起來,可以更踏實過日子。

2025年07月27日 09:24

開學前孩子體重狂飆!研究揭睡太少垃圾食物吃更多 醫4招調作息

開學前孩子體重狂飆!研究揭睡太少垃圾食物吃更多 醫4招調作息

即將要開學了,放假期間不少孩子因為晚睡晚起、三餐不規律,甚至零食攝取增加,國際研究顯示,孩童平日睡眠減少48分鐘,垃圾食物吃更多。醫師示警,若這些習慣延續到開學,不僅影響專注力與情緒表現,還可能導致血糖波動與代謝異常,提醒家長可以從4面向來協助孩子收心、調整作息。

2025年08月23日 18:18

今迎「處暑」易腸胃不適、倦怠乏力 中醫曝4養生方式

今迎「處暑」易腸胃不適、倦怠乏力 中醫曝4養生方式

今天是24節氣中的「處暑」,標誌著由盛夏向初秋過渡的時節。白天仍有餘熱,日夜溫差漸大,濕熱與初秋涼氣交替,極易使人體出現調節不及的反應。中醫師指出,處暑常見消化不良、倦怠乏力、呼吸道不適等問題,提醒民眾可以透過穴道、中藥茶飲、藥浴調理等方式養生,減少季節交替的身體不適。

2025年08月23日 17:24

林口長庚開「月薪65萬」招病理科醫 院長低調證實人力荒

林口長庚開「月薪65萬」招病理科醫 院長低調證實人力荒

林口長庚徵才訊息招募病理科醫師,開出「月薪65萬」高薪引發討論,另一方面也顯示病理科出現人力荒的問題。林口長庚總院長陳建宗受訪證實此事,主要是因為醫學中心工作事務繁忙,部分病理科醫師想做單純醫療工作,而不太願意留在醫院。目前已經透過提高待遇、改善工作環境等方式,希望招募到最佳人才。

2025年08月23日 15:34

今年夏天已1718人熱傷害就醫 注意3症狀「室內也有風險」

今年夏天已1718人熱傷害就醫 注意3症狀「室內也有風險」

近來天氣炎熱,根據衛福部最新統計,今年夏天從6月至今因為熱傷害就醫已達1718人。國民健康署特別發布提醒慎防熱傷害,如果出現體溫升高、皮膚乾熱變紅、心跳加速等症狀,請儘快離開高溫環境,休息並補充水分,設法降溫。而室內並非沒有風險,尤其長輩若在家不出門也要保持涼爽、勤補水分。

2025年08月23日 12:23

雙和急診事件後「貼公告需主管同意」 工會批噤聲令將現寒蟬效應

雙和急診事件後「貼公告需主管同意」 工會批噤聲令將現寒蟬效應

雙和醫院上週有急診醫師張貼「急診目前護病比1:13,若不耐久可以到附近其他急診就醫」引發熱議,也讓衛福部長邱泰源喊會馬上去了解。網路上再傳出該院貼出公告「即日起禁止張貼未經主管審查通過之任何形式公告」,遭諷刺解決提出問題的人,北市醫師職業工會則批評「噤聲令」將現寒蟬效應。

2025年08月23日 11:00

紅殼蛋較營養? 日專家破解「蛋殼、蛋黃」顏色迷思

紅殼蛋較營養? 日專家破解「蛋殼、蛋黃」顏色迷思

紅殼蛋和白殼蛋的營養價值真的不同嗎?對此,日媒也援引專家的說法指出,紅殼蛋與白殼蛋在營養上並無差異,差別僅來自雞的品種與飼料種類,蛋黃顏色深淺也只是受飼料影響,與維生素或蛋白質含量無關。雞蛋本身是優秀的蛋白質與營養來源,選購時不必迷信蛋殼或蛋黃的顏色。

2025年08月23日 10:35

棉花棒分兩種「醫用」為醫材 國外攜入郵寄規範一次看

棉花棒分兩種「醫用」為醫材 國外攜入郵寄規範一次看

台南有民眾在淘寶上購買棉花棒遭地檢署裁罰引發熱議。食品藥物管理署今(23)日表示,棉花棒可分為2種,一般用於身體清潔的棉花棒不屬用醫療器材,另塗佈藥品或吸收傷口分泌物「醫用棉棒」則屬於醫材,需要符合法規,國外購入自用免申報不得超出200支,超出該數量則需提出專案申請,也呼籲民眾不要隨便網購來源不明的醫療器材,以免誤觸法規。

2025年08月23日 10:26

人妻生兩胎「暴肥20公斤」又口臭 專家揭關鍵:1招改善

人妻生兩胎「暴肥20公斤」又口臭 專家揭關鍵:1招改善

女生總是擔心自己的身材走樣變形,一名身高162公分的女子,在結婚前體重維持在約51公斤,但在4年間生下兩個孩子後,體重直線飆升至70公斤,不僅變胖,甚至還出現口臭問題,讓她備感困擾。對此,營養醫學專家劉博仁也指出背後原因,並透過建議對方透過飲食與生活型態改變,果然三個月後情況順利變好。

2025年08月23日 09:58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