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禿頭(姑路)怎麼辦? 請聽醫生這樣說

(圖/mamibuy)

▲嬰兒禿頭(姑路)怎麼辦?請聽醫生這樣說。(圖/mamibuy)

圖文/mamibuy

俗語說「生孤路,穿姑鞋;發孤齒,食姑米」,意思就是嬰兒禿頭或只長單顆牙,要找姑姑來送禮。那麼沒有姑姑的怎麼辦?其實頭髮長出來只是時間快慢問題,真正要小心的嬰幼兒禿頭原因是以下這五點!

什麼是姑路?

有沒有發現一些寶寶的後腦杓會有特定區域的頭髮消失,這種帶狀的禿髮,看起來像是一條從左耳開到右耳的馬路,老一輩的人都稱它叫作「姑路」或是「孤路」。

(圖/mamibuy)

寶寶姑路

「姑路」說法的習俗與解方,其實蘊含親情暖意,因為「姑」跟「孤」同音,所以很多嬰兒習俗都會跟姑姑牽扯上一些關係,像是「姑齒」指的是嬰兒一次只長一顆牙(一般長牙會兩顆對稱同時長),傳統習俗會請姑姑送禮。

而關於姑路這一習俗有兩種說法,一說是表示這個孩子生性孤獨,將來會遇到人際關係上的問題;另一說是這個孩子會特別受到姑姑疼愛。不管是哪一種說法,習俗上都會請姑姑買一雙鞋、帽子或衣服,送給這位小姪子,據說小孩收到姑姑送的禮物後,頭髮就會慢慢長出來囉!

姑路習俗,會請姑姑買衣鞋送姪子(圖/mamibuy)

而這個習俗的背後其實帶有親情間的溫暖,在過去農業社會,「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也象徵著出嫁的女兒不可隨便回娘家。而藉著買東西送姪子的理由,讓出嫁的女兒有回娘家的藉口,老一輩傳承下來的良善美意是不是非常溫暖人心呢!

寶寶姑路又沒有姑姑怎麼辦?

請深呼吸告訴自己,沒事的,慢慢會長出來,不要緊張!

基本上嬰兒禿髮現象在1歲以後會逐漸消失,即便沒有姑姑可以送鞋,頭髮還是會長出來的,爸媽們不用過度擔心喔!

嬰兒禿頭(姑路)的真正原因...

林口長庚兒童醫院林光麟主任表示,「姑路」在醫學上被稱為外傷性禿頭,嬰幼兒在發育過程,睡眠時間很長,因為頭部長期與床或枕頭接觸摩擦,特別是6個月到1歲的孩子,睡覺時常有快速轉頭的動作,更加速後腦落髮的現象。

嬰兒長不出頭髮的5種異常狀況,請多留意:

1. 嬰兒頭皮有紅色片狀現象。

2. 物理性傷害:如果是原本有頭髮,可能綁太緊的馬尾辮,會導致所謂的牽引性脫髮。

3. 不規則的缺塊掉髮:可能是你的寶寶會習慣性拔毛,請留意他的行為。

4. 俗稱鬼剃頭的圓禿:這種類型的脫髮通常會出現孤立、光滑、圓整的缺塊,像鬼剃頭,是因為皮膚內免疫系統發生問題所造成。

5. 其他醫療問題:如甲狀腺功能低下(甲狀腺疾病)或垂體功能減退症(一種減退腦下垂體),可能會導致在你的孩子的頭部脫髮。

一歲以前還有哪些寶寶禮俗?新手爸媽必看!

(圖/mamibuy)

資料參考:哺乳媽媽加油站

本文擷取自「嬰兒禿頭 (姑路) 怎麼辦?沒有姑姑送鞋別緊張,請聽醫生這樣說」,獲「MamiBuy媽咪拜」授權轉載,更多精采內容請上《媽咪拜-新手爸媽勸敗團》粉絲團;《MamiBuy媽咪拜》官方網站。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延伸閱讀】嬰兒呼吸道堵塞!快用哈姆立克法急救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跳舞」防失智最有效!陳亮恭:只做有氧運動不會長肌肉

「跳舞」防失智最有效!陳亮恭:只做有氧運動不會長肌肉

國內進入超高齡化社會,如何健康長壽、延緩老化成爲關鍵課題,許多人會從「運動」著手改善健康。高齡醫學權威醫師陳亮恭指出,要防範失智的運動原則和一般情況不同,必須是複雜、非重複型的運動,國際研究認為有效的運動是「跳舞」,但如果不喜歡跳舞,也有其他方法可遵循。另也提醒,運動要達到一定強度且每週時數需達150分鐘,若平常沒有空做,趁假日補足時數效果一樣好。

2025年05月07日 10:03

北市聯醫爆「醫檢師偷拍女患者更衣」 院方:已調離現職

北市聯醫爆「醫檢師偷拍女患者更衣」 院方:已調離現職

台北市聯合醫院仁愛院區爆發醫事人員偷拍,一名做心電圖檢驗的謝姓醫檢師趁女病患脫衣時偷拍,病人發現立刻報警。對此,院方表示,案發第一時間已報警處理,將該員調離現職,並針對其不當行為展開人事評議程序,經查證屬實,依規定予以記過停職處分。

2025年05月15日 18:56

獨/完美遺照!阿嬤無懼二次「正」鼻 醫師佩服:離開也要漂亮

獨/完美遺照!阿嬤無懼二次「正」鼻 醫師佩服:離開也要漂亮

年齡增長,追求美麗的心是否也隨之停歇?答案顯然是否定的。高雄市一位年逾八旬的長者,因爲早年矽膠隆鼻造成的困擾,毅然又重新接受手術,其動機竟是為了擁有一張「鼻子正的」遺照,展現銀髮族群對自我形象的重視,以及對生命終極關懷的獨特視角。

2025年05月15日 18:21

手術救命凝膠給付低挨批 健保同意多付6千「每年1400人受惠」

手術救命凝膠給付低挨批 健保同意多付6千「每年1400人受惠」

健保署5月起將「手術封合劑」納入健保給付,適用於主動脈剝離等危急心臟手術,但有醫師爆料其中一款「泰爾茂AQUABRID」因為給付價格太低,被健保「賜死」。對此。健保署今舉行共擬會討論決議核價,2cc從1萬1831點增加到1萬8千點,足足增加6000多點,5cc從2萬9577點增加到3萬2千點,預估1年有1,400名患者受惠。

2025年05月15日 18:01

「這些水果」種子藏劇毒!醫警告:長期吃會失智、喪命

「這些水果」種子藏劇毒!醫警告:長期吃會失智、喪命

水果一向給人有益健康的印象,但醫師提醒蘋果、梨子、桃子、梅子、櫻桃、杏桃這6種水果的種子含有氰苷,吃下後恐導致氰化物中毒,嚴重會使人抽筋、休克,甚至死亡。但個別種子的氰苷含量不高,成人大概需50顆、甚至100~200顆以上才會導致急性中毒。

2025年05月15日 17:37

健保資料庫「退出權」8/12上路 可註記「不提供學術研究」

健保資料庫「退出權」8/12上路 可註記「不提供學術研究」

台灣健保30年以來已累積龐大醫療資料庫,常提供給學術研究進行研究,對此,憲法法庭2022年就宣判必須給民眾「退出權」,行政院今(15)日正式通過「全民健康保險資料管理條例」草案,衛福部表示,今年8月12日起,民眾就可以用書面申請方式使用「退出權」,要求不提供個人醫療資料給任何單位二次利用。

2025年05月15日 16:43

狂打手遊!25歲男「脖子竟長角」頭抬不起來 罹罕見垂頭症

狂打手遊!25歲男「脖子竟長角」頭抬不起來 罹罕見垂頭症

日本一名25歲男子因長期低頭玩手機遊戲,導致頸部肌肉嚴重退化,罹患罕見的「頭部下垂症候群」(Dropped Head Syndrome,俗稱垂頭症),造成他出現無法抬頭、吞嚥困難等症狀。對此,醫師提醒,過度使用智慧型手機,恐對身體健康造成危害,呼籲年輕族群應特別注意。

2025年05月15日 15:19

陳奕迅染新冠!台港疫情增 醫曝「傳染力更強」確診年齡層降

陳奕迅染新冠!台港疫情增 醫曝「傳染力更強」確診年齡層降

金曲歌王陳奕迅因罹患新冠肺炎,宣布取消演唱會,再度引發國人對新冠肺炎的關注。醫師指出,新冠疫情已連續幾周升溫,這一波感染症狀和以前差不多,但比較特別的是病毒棘蛋白有6個位點發生突變,會跟人體的細胞親和力增加,傳染力增強,感染年齡層也有明顯下降,最近10歲~30歲感染人數明顯增加。

2025年05月15日 14:59

高雄某高中爆水痘群聚!同班6生染疫 家長憂心炸鍋:不停課嗎

高雄某高中爆水痘群聚!同班6生染疫 家長憂心炸鍋:不停課嗎

高雄一所高中發生水痘群聚疫情,同個班級內就有6名學生感染,家長擔憂潛伏期長,但校方卻不願停課清消。校方對此表示,水痘為第四類傳染病,無須隔離,出現首例時已通報衛生局,提供該班級漂白水加強清潔,並請確診學生在家休養至水痘結痂,班級也啟動遠距教學,確保確診學生能掌握學習進度。

2025年05月15日 14:34

新冠病毒又進化!兒醫警告:幼童出現「1症狀」要快就醫

新冠病毒又進化!兒醫警告:幼童出現「1症狀」要快就醫

國內新冠疫情近期升溫,疾管署13日表示,5/4-5/10新冠門急診就診計9,978人次,今年新冠併發重症本土病例累計237例,其中43例死亡。對此,小兒科醫師王韋力說,若發現孩童出現「1症狀」,家長別輕忽,應儘快就醫,因為可能不是普通的感冒這麼簡單。

2025年05月15日 14:29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