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14顆綠卵要小心!荔枝椿象毒液讓人皮膚潰爛 10張圖教你如何自保

▲荔枝椿象之戶外應對指南懶人包。(圖/臺灣昆蟲同好會授權提供)

▲荔枝椿象之戶外應對指南懶人包。(圖/臺灣昆蟲同好會授權提供)

記者胡治言/綜合報導

荔枝椿象是近年危害荔枝、龍眼產業的重要害蟲,除了影響農產品外,人體若不幸被汁液噴到還會造成皮膚紅腫潰爛,臺灣昆蟲同好會特地製作圖卡,用簡單的方式告訴民眾,若在戶外遇到荔枝椿象時該如何自保與應對。

▲▼八卦山荔枝椿象蠢動,臺中農改場籲請民眾及早防治。(圖/記者唐詠絮翻攝)

▲荔枝椿象。(圖/記者唐詠絮翻攝)


4、5月是荔枝椿象繁殖期,全台各地也紛紛傳出椿象入侵災情,因其身上帶有的腐蝕性臭液還可能灼傷人體,導致民眾看到紅紅一片蟲就害怕。臺灣昆蟲同好會製作的圖卡也提到,荔枝椿象在受到刺激時會噴毒,像是按壓、碰撞蟲體、搖動他們停棲的枝條都可能造成椿象噴出毒液。

根據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所出版的《植物保護圖鑑》,荔枝椿象成蟲的外觀呈盾形,為黃褐色;卵的形狀為接近圓球體,直徑2.5~2.7公釐,常是14粒相聚成塊。初生的卵為淡綠色,再接近孵化時會由黃褐色、灰褐色轉至最後的紫紅色。

爆廢公社也有網友拍下蟲卵照,詢問該怎麼處理。荔枝椿象常常在紗窗或是潮濕衣服下產卵,所以在繁殖期時,就會常看見民眾發文說在衣物上看見整齊的蟲卵,所幸蟲卵沒有毒性,一般來說用衛生紙捏碎丟掉即可,而成蟲則是顏色相當鮮豔,牠們會在受到危險或驚嚇的時候,從腹部分泌腐蝕性的酸液,碰觸到肌膚會造成疼痛及潰爛的現象,噴射到眼睛甚至有失明的危險。

▲荔枝椿象卵。(圖/翻攝爆廢公社)

▲民眾拍攝下荔枝椿象蟲卵照。(圖/翻攝爆廢公社)

臺灣昆蟲同好會也建議大家若遇到荔枝椿象時,應該盡量避免接觸,若一定要擊殺的話可用鞋子或樹枝,原則上要讓肌膚遠離毒腺20公分以上,若是已經爬到身上了,就拿樹枝輕輕的撥走,或是讓牠爬上樹枝再移走,千萬不要用手按壓或是碰觸蟲體,若是家中環境或是衣物上有椿蟲卵就可拿衛生紙直接捏死,因其沒有毒液故不用怕受到傷害。

若不慎被荔枝椿象的毒液噴到也別慌張,先用大量清水沖洗患部,避免臭液因為接觸摩擦再擴散,通常數日後會自動痊癒,但若出現傷口潰爛、疼痛不退的情況就需盡速就醫治療。

▲荔枝椿象之戶外應對指南懶人包。(圖/臺灣昆蟲同好會授權提供)

▲荔枝椿象怎麼噴毒。(圖/臺灣昆蟲同好會授權提供)

▲荔枝椿象之戶外應對指南懶人包。(圖/臺灣昆蟲同好會授權提供)

▲荔枝椿象怎麼分辨。(圖/臺灣昆蟲同好會授權提供)

▲荔枝椿象之戶外應對指南懶人包。(圖/臺灣昆蟲同好會授權提供)

▲荔枝椿象怎麼分辨。(圖/臺灣昆蟲同好會授權提供)

▲荔枝椿象之戶外應對指南懶人包。(圖/臺灣昆蟲同好會授權提供)

▲荔枝椿象怎麼分辨。(圖/臺灣昆蟲同好會授權提供)

▲荔枝椿象之戶外應對指南懶人包。(圖/臺灣昆蟲同好會授權提供)

▲荔枝椿象什麼情況下會噴毒液?(圖/臺灣昆蟲同好會授權提供)


▲荔枝椿象之戶外應對指南懶人包。(圖/臺灣昆蟲同好會授權提供)

▲荔枝椿象爬上身時該怎麼辦?(圖/臺灣昆蟲同好會授權提供)


▲荔枝椿象之戶外應對指南懶人包。(圖/臺灣昆蟲同好會授權提供)

▲荔枝椿象怎麼應對才安全?(圖/臺灣昆蟲同好會授權提供)

▲荔枝椿象之戶外應對指南懶人包。(圖/臺灣昆蟲同好會授權提供)

▲荔枝椿象的卵直接用衛生紙捏死。(圖/臺灣昆蟲同好會授權提供)

▲荔枝椿象之戶外應對指南懶人包。(圖/臺灣昆蟲同好會授權提供)

▲若碰到荔枝椿象毒液,先用大量清水沖洗,若出現傷口潰爛、疼痛不退的情況就要盡速就醫。(圖/臺灣昆蟲同好會授權提供)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北醫打造「光譜兩端友善醫療」 施俊明:出院要比生病前更健康

北醫打造「光譜兩端友善醫療」 施俊明:出院要比生病前更健康

台灣快速邁入超高齡社會,許多醫院逐步強化高齡醫療,不過心臟內科專家、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北醫)院長施俊明認為,醫療體系對於「光譜的兩端」、也就是老人和兒童皆應提高貼心照護,並強調現代醫院的目標不應只有治病,而是「走進醫院治好病,走出醫院時,要比沒生病前更健康」。

2025年09月13日 09:23

北醫院長一家4醫師 施俊明曝密技:大姊課本劃滿重點

北醫院長一家4醫師 施俊明曝密技:大姊課本劃滿重點

國內不少校長級、院長級醫師出身醫生世家,家族多人行醫,而北醫院長施俊明的手足也都是醫師,但包含父母在內的整個家族並無其他醫師,對此他笑說,兄弟姊妹都能當醫生的關鍵在「大姊的課本」,因為書中所有重點都被大姊註明清楚,弟妹拿來複習格外受用,一家子的醫學路就這樣自然而然展開。

2025年09月13日 09:24

化療其實無法「治癒」癌症 醫:病人最好自己決定是否要做

化療其實無法「治癒」癌症 醫:病人最好自己決定是否要做

許多癌症病人在生命最後階段都經歷過化療,不少家屬會痛心問:「是不是化療害死我家人?」對此,土城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吳教恩在臉書分享,化療在晚期癌症中有不同定位,目的並非「治癒」,而是延緩惡化或緩解症狀,是否接受化療,最好由病人自己決定。

2025年09月18日 13:36

流感季提前來襲 診所醫1天驗出8例陽性:連我喉嚨都怪怪的

流感季提前來襲 診所醫1天驗出8例陽性:連我喉嚨都怪怪的

疾管署日前才剛提醒流感季提早報到,診所醫師馬上「體驗」到流感威力。耳鼻喉科醫師李典憲在臉書分享,流感患者最近明顯增加,門診一天下來竟驗出8人A型流感快篩陽性,藥局的克流感等抗病毒藥幾乎開完,夜診結束後,連自己「喉嚨都有點痛痛怪怪的」。

2025年09月18日 12:32

45歲男動陰莖增大術死亡 衛生局證實「診所7次違規」不排除停業

45歲男動陰莖增大術死亡 衛生局證實「診所7次違規」不排除停業

北市中山區錦州街安和美診所17日再爆醫療事故,45歲男病患砸40萬元做「陰莖增大術」,不料疑似麻醉不當,在手術結束後失去呼吸心跳。對此,台北市衛生局也證實,診所醫師過去已有七次違規紀錄,累計開罰新台幣27萬元,昨第八度前往稽查,又發現多項缺失,不排除處以停業處分。

2025年09月18日 11:44

每一條生命都珍貴!高醫病人安全週開跑 打造產兒安康防護網

每一條生命都珍貴!高醫病人安全週開跑 打造產兒安康防護網

為倡議世界衛生組織(WHO)推動的「世界病人安全日」,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也響應舉辦「病人安全週」,今年聚焦於為新生兒和兒童提供安全照護,呼籲病人安全意識應從孕育新生命的第一天開始,並一路延續至孩子成長的每一步,讓守護成為全民共識。

2025年09月18日 11:15

不是失智!他走路突變慢、忘記子女 醫示警:「1症狀」所致

不是失智!他走路突變慢、忘記子女 醫示警:「1症狀」所致

長輩動作變慢或是走不穩,可能不是失智,而是跌倒撞到頭導致「慢性硬腦膜下出血」,ICU醫師陳志金表示,「我們需要對跌倒的長輩多一點警覺,也需要多一點雞婆,多多關心周遭的人。」

2025年09月18日 11:10

台大院長推3方法解人力荒 醫直呼「反感」:勿以台大看天下

台大院長推3方法解人力荒 醫直呼「反感」:勿以台大看天下

台大醫院院長余忠仁上任後,針對醫護人力短缺提出3大解方,包括「開放外籍護左、高薪聘回流醫師和台大內急診醫師進駐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不過卻遭到聯醫醫師反感直言「勿以台大看天下」。他認為,這是相當不受尊重的安排,呼籲聯醫尊重自己的基層。

2025年09月18日 11:07

男陰莖增大「術後無監測」猝死 醫界:執刀醫多次改名疑鑽漏洞

男陰莖增大「術後無監測」猝死 醫界:執刀醫多次改名疑鑽漏洞

北市驚傳45歲男性在醫美診所接受「陰莖增大術」,疑麻醉不當,於術後死亡,操刀醫師為丁斌煌(原名丁立文、丁秉煌)。對此,有醫師指出,聽到姓「丁」馬上知道是哪位,他出事多次,且數度改名,敦促衛生機關加強防堵爭議醫師藉改名持續執業,也提醒民眾注意醫療院所有無完善的術後監測系統。

2025年09月18日 11:02

不吃早餐糖尿病風險高33% 專家建議「吃對時間」:不挨餓也能瘦

不吃早餐糖尿病風險高33% 專家建議「吃對時間」:不挨餓也能瘦

很多人早上趕上班上課,所以會不吃早餐。不過,營養師提醒,研究發現經常跳過早餐的人,糖尿病風險高 33%,就算體重一樣,風險還是高。另外,吃飯也要吃對時間,養成和生理時鐘同步的飲食習慣,不用刻意挨餓,也能幫助減重、顧代謝、降慢性病風險。

2025年09月18日 10:41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