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輕忽中耳炎 常見問題一次解答

▲中耳炎(圖/劉得懿)

▲中耳炎。(圖/劉得懿)

作者:劉得懿 醫師

中耳炎是什麼?中耳和耳朵不一樣嗎?

答:醫學上我們把耳朵分成外耳、中耳、內耳。耳膜外面,抱括耳殼和外耳道,都是外耳;耳膜內部的空間叫作中耳。中耳和鼻咽以耳咽管相通,感冒的時候病菌容易從咽喉順著耳咽管感染中耳使中耳發炎,就是平常醫生講的中耳炎。中耳炎是感冒的其中一項併發症。

我家的一歲小朋友,最近會一直用手抓耳朵是什麼問題?

答:可能是中耳炎。中耳炎急性期會耳朵痛或是耳朵悶脹,有些時候會合併發燒,小小朋友不會講,只會以手拉扯耳朵來表示耳朵不舒服。大約只有1/3~1/2的中耳炎小朋友會有發燒的情況。

那些人特別容易得中耳炎?

答:由於小朋友解剖構造和免疫功能尚未發育成熟,因此學齡前兒童好發中耳炎,上小學後罹患中耳炎的機率就會大幅下降。若是兄弟姐妹有中耳炎病史、過敏性疾病患者、托兒所的學童、唇顎裂患者、第一次中耳炎發病年齡較小的病人、缺乏母乳哺餵的病人、暴露在菸害環境,比較容易得中耳炎。

什麼時候比較會得中耳炎?中耳炎多久會好呢?

答:中耳發炎後會造成中耳積水的後遺症,超過半數的病人一個月內積水會消退,九成的病人三個月內會消退。中耳炎可以視為是感冒的併發症,因此好發季節和感冒的期間相當。

小朋友反反覆覆得中耳炎,除了吃藥之外有別的治療方式嗎?

答:一般小朋友上小學後,得中耳炎的機會就會下降。若是中耳炎復發頻率高(半年發生三次或是一年內發生四次),可以考慮接受中耳通氣管置入手術以降低復發率。

中耳炎會影響聽力嗎?

答:急性中耳炎,會造成中耳化膿積水,會讓聽力暫時受影響,大多數的病人會自癒。如果中耳炎三個月後,積水沒有退,建議接受中耳通氣管置入手術,已改善聽力。中耳積水除了聽力受影響之外,並不會耳痛或是發燒,小朋友往往因為語言發展遲緩,檢查耳朵後才發現中耳積水的問題,不可不慎。

如何避免小朋友得到中耳炎?

答:戴口罩勤洗手減少感冒的機會、避免二手菸或是三手菸、避免過於擁擠的托育機構、餵母乳至少六個月、按時程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菌與流行性感冒疫菌。

中耳積水,和洗澡水跑進耳朵裡面有關係嗎?藥物治療有幫助嗎?

答:中耳積水的感覺,和洗澡水跑進耳朵的感覺類似,都是耳朵塞塞的感覺。洗澡水跑進耳朵,水是留在外耳道(耳膜外),而中耳炎是中耳腔積水(耳膜內),兩者發生的部位不同。藥物治療對於細菌感染引起的急性中耳炎是有效的,一般療程為七至十天;使用類固醇治療目前沒有定論,長期使用類固醇是不建議的;抗組織胺(治療過敏性鼻炎)則對於中耳積水的治療是沒有幫助的。結論:除了中耳炎的初期抗生素可以治療細菌感染之外,中耳積水是沒有特別的藥物可以治療的。

中耳積水,除了中耳通氣管置入手術之外,有其它的手術可以輔助嗎?

答:可以接受腺樣體切除手術。中耳和咽喉以耳咽管相連,腺樣體位於耳咽管在咽喉開口旁邊,腺樣體腫大會影響耳咽管的功能而造成中耳積水。腺樣體是淋巴組織,感冒的時候會發炎腫大連帶影響耳咽管的功能。腺樣體切除能降低中耳積水的發生率。X光檢查可以評估小朋友腺樣體肥大的嚴重度。

之前的醫生說我耳膜有破洞,是怎麼回事?

答:比較常見的原因是慢性中耳炎。可能是因為之前中耳有發炎,造成耳膜破損。外傷、耳咽管功能不良,也可能造成耳膜破損。

慢性中耳炎會影響聽力嗎?

答:聲音振動耳膜,透過中耳聽小骨傳至內耳,再透過神經傳遞訊號至大腦。中耳炎造成耳膜破損會影響聽力,長時間的中耳發炎會破壞中耳聽小骨也會影響聽力,中耳發炎影響到內耳也會造成耳朵神經受損影響聽力。手術治療可以修補耳膜重建聽小骨,但對於受損的神經是沒有幫助的。

耳膜破損建議手術修補嗎?

答:手術目的之一:減少中耳感染的機會。病菌會從受損的耳膜直接感染中耳,修補好耳膜可以減少中耳感染的發生率。手術目的之二:回復部份聽力。破損的耳膜或是受損的聽小骨都會影響聽力,手術可以回復部分的聽力。手術目的之三:清除病變。慢性中耳炎除了耳膜破損之外,中耳有時會殘留一些肉芽組織等慢性發炎的病變,手術中一併清除這些病變才能真正解決中耳反覆發炎的情況。

我被診斷慢性中耳炎已經很多年了,除了聽力差、容易感染之外,會有什麼其它的危險性或是併發症嗎?

答:中耳炎的併發症,是指感染狀況延展至中耳腔以外的地區,包括耳後的乳突、耳內的岩部、內耳迷路、顏面神經、腦、乙狀竇等。隨著藥物的發展與使用,中耳併發症已少見,但嚴重起來還是會有生命危險。

有沒有那些情況,我們應該更提高警覺,小心併發症呢?

答:急性感染持續超過兩個星期、兩週內中耳炎病症復發、慢性中耳炎急性惡化特別是有惡臭分泌物產生、治療期間發現惡臭的分泌物、嗜血桿菌或厭氧菌的感染。若是發生上述情況,要特別注意是否有中耳炎併發症的產生。

中耳炎與珍珠瘤有什麼關係?

答:耳咽管是連接中耳和咽喉的通道,負責維持中耳和咽喉之間壓力的平衡,若是耳咽管功能不良,會造成中耳呈現負壓,最後會使得外耳的角質堆積在一個囊狀的腫瘤叫作膽脂瘤(又叫作珍珠瘤)。若是初期穩定無感染的膽脂瘤,觀察追蹤即可,或是安排中耳通氣管置入手術以預防負壓造成疾病的進程;若是不穩定常感染的膽脂瘤,則應該考慮手術治療。

同場加映:耳朵痛又癢,關於急性外耳炎您該知道的事

搜尋附近的診所:耳鼻喉科(掛號、領藥最方便!) 超過68萬人追蹤,值得信賴的護線上!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不要輕忽小痛!疼痛科權威孫維仁推「無痛老化」 倡太極拳養生

不要輕忽小痛!疼痛科權威孫維仁推「無痛老化」 倡太極拳養生

《ETtoday健康雲》與「東森栢馥功能醫學健康服務會館」今(28日)舉辦健康講座,主題為「破解常見痠痛困擾」,邀請疼痛醫學權威、台大醫學院麻醉科名譽教授孫維仁醫師擔任主講人,他呼籲民眾重視自己身上的各種痛,別覺得小痛就不當一回事,並應透過營養補充、太極拳等方式好好養生,才能「無痛老化」。

2025年08月28日 19:59

八仙塵爆助傷患止痛「無人成癮」 孫維仁:治病也要治痛

八仙塵爆助傷患止痛「無人成癮」 孫維仁:治病也要治痛

今年是八仙塵暴10周年,那場災難造成近500名年輕人燒燙傷,重傷患者換藥過程宛如酷刑,而孫維仁醫師身為台灣麻醉醫學專家,當時力倡「止痛等於生命支持」,推動急診開放嗎啡不限量,結果成功協助大量傷患獲得充分鎮痛,且無人因此成癮,他的努力不僅實際造福民眾,也締造台灣醫療重要突破。

2025年08月29日 10:04

打哈欠不只是想睡覺!醫曝警訊...小心是「4大疾病」信號

打哈欠不只是想睡覺!醫曝警訊...小心是「4大疾病」信號

高雄一名55歲退休警察日前前往超商探望友人時,突然在打哈欠後身體前傾倒地,當場猝死。事件引起社會關注,醫師黃軒提醒,雖然打哈欠是常見的生理反應,但若近期頻繁出現,且伴隨頭暈、胸悶、心悸或四肢無力等症狀,必須提高警覺,因為這可能是疾病的徵兆。

2025年08月29日 21:38

癌症患者忌諱「鬼月動手術!」 醫示警1事才可怕

癌症患者忌諱「鬼月動手術!」 醫示警1事才可怕

今年「鬼門開」的時間是8月23日晚間11時,許多人認為鬼月容易使不潔的邪祟入侵,因此忌諱在此時開刀。對此,泌尿科醫師呂謹亨就澄清,目前並沒有證據顯示農曆月份與手術成敗有直接關聯,「鬼月不可怕,延誤才可怕!」

2025年08月29日 20:39

再槓北市長照涵蓋率 呂建德:資源拿得多只贏離島不需檢討?

再槓北市長照涵蓋率 呂建德:資源拿得多只贏離島不需檢討?

台北市長蔣萬安因為補助款爭議槓上中央,衛福部次長呂建德昨批評北市長照布建敬陪末座,北市衛生局再拿數據反擊,稱長照成果更受國際評比認可,請衛福部收回指責。呂建德今(29)日再批「北市府拿那麼多錢和資源,長照需求服務涵蓋率只贏離島的連江跟金門,繳出這樣的成績不需要檢討嗎?」

2025年08月29日 18:51

高雄境外登革熱+1!30歲女越南頭痛發燒返台 確診前曾外出用餐

高雄境外登革熱+1!30歲女越南頭痛發燒返台 確診前曾外出用餐

高雄市今(29)日新增1例境外登革熱病例,個案是一名常住於越南的台灣30多歲女性,27日於北部就醫採檢,今日確診登革熱病毒第二型,由於個案從台北返回高雄期間曾到公共場所用餐,加上本土群聚疫情,恐有病毒傳播風險。而鼓山區先前發生本土登革熱社區群聚,至今仍維持8例,防疫團隊連日動員環境整頓,清出多達10.4公噸廢棄物,還得出動抓斗車協助清運。

2025年08月29日 16:29

「球黴菌症」個案激增!台大醫院確認13例都曾赴美 5症狀要注意

「球黴菌症」個案激增!台大醫院確認13例都曾赴美 5症狀要注意

赴美旅遊當心球黴菌症!台大醫院今(29)日公布境外移入球黴菌症個案大增,台大外科部主任陳晉興表示,球黴菌症過往在台灣病例相當罕見,然而最近短短3年多來就,台大就確認了13例個案,都有美國西部、南部旅遊史。疾管署指出,球黴菌症不會人傳人,多數無症狀或輕症表現,但過去還是有重症、死亡個案發生,因應境外移入個案增加,已經建立檢驗機制,也提醒高風險族群注意。

2025年08月29日 16:25

心跳僅30下! 震波碎石術助74歲婦人重獲新生

心跳僅30下! 震波碎石術助74歲婦人重獲新生

74歲郭姓婦人長期透析,近日因心跳過慢至東港安泰醫院就診,經檢查發現三條心臟血管嚴重鈣化阻塞,傳統心導管治療難度極高。心血管內科邱威智醫師團隊與家屬討論後,決定採用最新「血管內震波碎石術(IVL)」輔助治療。手術過程中,醫療團隊以震波擊碎血管鈣化,順利置入支架恢復血流,術後病人狀況良好,預計48小時後即可出院。

2025年08月29日 15:41

快訊/遭控奶粉含糖過高 亞培聲明:配方皆符合食藥署規定

快訊/遭控奶粉含糖過高 亞培聲明:配方皆符合食藥署規定

母嬰品牌「媽媽餵」影片指稱嬰兒配方奶粉含糖量高,引起爭議,媽媽餵道歉後卻又點名亞培、美強生的成長奶粉「100克有40到50克都是糖」。亞培今日發出聲明指出,目前在市場販售的亞培嬰幼兒配方,同時符合食藥署公布之說明,消費者敬請安心使用。

2025年08月29日 15:17

將卸任衛福部長 邱泰源:下一步回台大看診、教學

將卸任衛福部長 邱泰源:下一步回台大看診、教學

大罷免失利後內閣改組結果底定,衛生福利部長一職雖經小小波折,最終確認由健保署長石崇良接任。邱泰源今(29)日受訪透露個人下一步,將會回到台大,繼續貢獻,未來會看診、教學,與醫界的老朋友大家一起思考,如何讓年輕醫師有更好的工作環境、如何更好地照顧人民健康,這才是最重要的事。

2025年08月29日 14:27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