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輕忽中耳炎 常見問題一次解答

▲中耳炎(圖/劉得懿)

▲中耳炎。(圖/劉得懿)

作者:劉得懿 醫師

中耳炎是什麼?中耳和耳朵不一樣嗎?

答:醫學上我們把耳朵分成外耳、中耳、內耳。耳膜外面,抱括耳殼和外耳道,都是外耳;耳膜內部的空間叫作中耳。中耳和鼻咽以耳咽管相通,感冒的時候病菌容易從咽喉順著耳咽管感染中耳使中耳發炎,就是平常醫生講的中耳炎。中耳炎是感冒的其中一項併發症。

我家的一歲小朋友,最近會一直用手抓耳朵是什麼問題?

答:可能是中耳炎。中耳炎急性期會耳朵痛或是耳朵悶脹,有些時候會合併發燒,小小朋友不會講,只會以手拉扯耳朵來表示耳朵不舒服。大約只有1/3~1/2的中耳炎小朋友會有發燒的情況。

那些人特別容易得中耳炎?

答:由於小朋友解剖構造和免疫功能尚未發育成熟,因此學齡前兒童好發中耳炎,上小學後罹患中耳炎的機率就會大幅下降。若是兄弟姐妹有中耳炎病史、過敏性疾病患者、托兒所的學童、唇顎裂患者、第一次中耳炎發病年齡較小的病人、缺乏母乳哺餵的病人、暴露在菸害環境,比較容易得中耳炎。

什麼時候比較會得中耳炎?中耳炎多久會好呢?

答:中耳發炎後會造成中耳積水的後遺症,超過半數的病人一個月內積水會消退,九成的病人三個月內會消退。中耳炎可以視為是感冒的併發症,因此好發季節和感冒的期間相當。

小朋友反反覆覆得中耳炎,除了吃藥之外有別的治療方式嗎?

答:一般小朋友上小學後,得中耳炎的機會就會下降。若是中耳炎復發頻率高(半年發生三次或是一年內發生四次),可以考慮接受中耳通氣管置入手術以降低復發率。

中耳炎會影響聽力嗎?

答:急性中耳炎,會造成中耳化膿積水,會讓聽力暫時受影響,大多數的病人會自癒。如果中耳炎三個月後,積水沒有退,建議接受中耳通氣管置入手術,已改善聽力。中耳積水除了聽力受影響之外,並不會耳痛或是發燒,小朋友往往因為語言發展遲緩,檢查耳朵後才發現中耳積水的問題,不可不慎。

如何避免小朋友得到中耳炎?

答:戴口罩勤洗手減少感冒的機會、避免二手菸或是三手菸、避免過於擁擠的托育機構、餵母乳至少六個月、按時程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菌與流行性感冒疫菌。

中耳積水,和洗澡水跑進耳朵裡面有關係嗎?藥物治療有幫助嗎?

答:中耳積水的感覺,和洗澡水跑進耳朵的感覺類似,都是耳朵塞塞的感覺。洗澡水跑進耳朵,水是留在外耳道(耳膜外),而中耳炎是中耳腔積水(耳膜內),兩者發生的部位不同。藥物治療對於細菌感染引起的急性中耳炎是有效的,一般療程為七至十天;使用類固醇治療目前沒有定論,長期使用類固醇是不建議的;抗組織胺(治療過敏性鼻炎)則對於中耳積水的治療是沒有幫助的。結論:除了中耳炎的初期抗生素可以治療細菌感染之外,中耳積水是沒有特別的藥物可以治療的。

中耳積水,除了中耳通氣管置入手術之外,有其它的手術可以輔助嗎?

答:可以接受腺樣體切除手術。中耳和咽喉以耳咽管相連,腺樣體位於耳咽管在咽喉開口旁邊,腺樣體腫大會影響耳咽管的功能而造成中耳積水。腺樣體是淋巴組織,感冒的時候會發炎腫大連帶影響耳咽管的功能。腺樣體切除能降低中耳積水的發生率。X光檢查可以評估小朋友腺樣體肥大的嚴重度。

之前的醫生說我耳膜有破洞,是怎麼回事?

答:比較常見的原因是慢性中耳炎。可能是因為之前中耳有發炎,造成耳膜破損。外傷、耳咽管功能不良,也可能造成耳膜破損。

慢性中耳炎會影響聽力嗎?

答:聲音振動耳膜,透過中耳聽小骨傳至內耳,再透過神經傳遞訊號至大腦。中耳炎造成耳膜破損會影響聽力,長時間的中耳發炎會破壞中耳聽小骨也會影響聽力,中耳發炎影響到內耳也會造成耳朵神經受損影響聽力。手術治療可以修補耳膜重建聽小骨,但對於受損的神經是沒有幫助的。

耳膜破損建議手術修補嗎?

答:手術目的之一:減少中耳感染的機會。病菌會從受損的耳膜直接感染中耳,修補好耳膜可以減少中耳感染的發生率。手術目的之二:回復部份聽力。破損的耳膜或是受損的聽小骨都會影響聽力,手術可以回復部分的聽力。手術目的之三:清除病變。慢性中耳炎除了耳膜破損之外,中耳有時會殘留一些肉芽組織等慢性發炎的病變,手術中一併清除這些病變才能真正解決中耳反覆發炎的情況。

我被診斷慢性中耳炎已經很多年了,除了聽力差、容易感染之外,會有什麼其它的危險性或是併發症嗎?

答:中耳炎的併發症,是指感染狀況延展至中耳腔以外的地區,包括耳後的乳突、耳內的岩部、內耳迷路、顏面神經、腦、乙狀竇等。隨著藥物的發展與使用,中耳併發症已少見,但嚴重起來還是會有生命危險。

有沒有那些情況,我們應該更提高警覺,小心併發症呢?

答:急性感染持續超過兩個星期、兩週內中耳炎病症復發、慢性中耳炎急性惡化特別是有惡臭分泌物產生、治療期間發現惡臭的分泌物、嗜血桿菌或厭氧菌的感染。若是發生上述情況,要特別注意是否有中耳炎併發症的產生。

中耳炎與珍珠瘤有什麼關係?

答:耳咽管是連接中耳和咽喉的通道,負責維持中耳和咽喉之間壓力的平衡,若是耳咽管功能不良,會造成中耳呈現負壓,最後會使得外耳的角質堆積在一個囊狀的腫瘤叫作膽脂瘤(又叫作珍珠瘤)。若是初期穩定無感染的膽脂瘤,觀察追蹤即可,或是安排中耳通氣管置入手術以預防負壓造成疾病的進程;若是不穩定常感染的膽脂瘤,則應該考慮手術治療。

同場加映:耳朵痛又癢,關於急性外耳炎您該知道的事

搜尋附近的診所:耳鼻喉科(掛號、領藥最方便!) 超過68萬人追蹤,值得信賴的護線上!

分享給朋友:

推薦閱讀

吃飽「1動作」恐害便祕! 4原因讓你菜吃再多都拉不出來

吃飽「1動作」恐害便祕! 4原因讓你菜吃再多都拉不出來

假期過後都不敢站上體脂機了嗎?總是吃飽撐著、坐躺不動?當心「富貴病」上身!常見4大富貴病 你是哪一種?富貴病1:胃食道逆流 吃太飽、胃過脹,若飯後躺下,易讓胃酸逆流。 富貴病2:便祕 常呆坐不動會減弱消化道蠕動,易便秘。

2023年03月25日 17:13

加味菸預告「僅禁4口味、延長緩衝期」 民團轟國健署放水、圖利菸商

加味菸預告「僅禁4口味、延長緩衝期」 民團轟國健署放水、圖利菸商

《菸害防制法》新法才剛上路又惹議,針對「加味菸」,國民健康署日前預告「禁止菸品使用花香、果香、巧克力及薄荷口味的添加物」,但預告期僅7天,且自公告次日起18個月施行,遭到民間團體質疑放管理放水,僅規範4種口味,恐放任菸商添加其他口味。國民健康署則回應,預告期正在蒐集各界意見,一切還未拍板定案。

2023年03月25日 17:12

台中高中生疑遭霸凌輕生 家長怎防範?專家透露「注意3警訊」

台中高中生疑遭霸凌輕生 家長怎防範?專家透露「注意3警訊」

台中市某高中生疑似遭師長、教官霸凌導致輕生,引發社會各界關注。專家提醒,若孩子在學校遭到霸凌,不一定會和家長透露,提醒家長可以從孩子的服裝穿著、生活作息或飲食的改變等,都可能是個警訊,多份關心或許就可能阻止悲劇發生。

2023年03月25日 16:15

0422春日趴/你的愛地球指數有多少?環保好禮等你抽~

0422春日趴/你的愛地球指數有多少?環保好禮等你抽~

4/22是世界地球日,同時也是ETtoday好朋友春日趴!!快來參加「你的愛地球指數有多少?」測驗贈獎活動,一起增進知識,以具體的行動實踐愛地球!!即日起至4/22(六)只要參與測驗,就有機會獲得ETtoday限定環保好禮喔~眾多可愛的環保小物,助愛地球的你一臂之力!

2023年03月25日 15:39

快訊/新制後首見境外重症!男打5劑「自美返台當日發病」加護搶救中

快訊/新制後首見境外重症!男打5劑「自美返台當日發病」加護搶救中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5)日公布最新數據通報,昨日新增新冠併發症(中重症)105例本土、1例境外移入,另增25例死亡。指揮中心發言人羅一鈞表示,今日新增境外移入為輕症免隔離3月20日上路後首例,是一名70多歲男性,曾打5劑疫苗,從美國入境當天發病就醫,檢查雙側肺炎合併呼吸窘迫,新冠PCR陽性確診,收住加護病房。

2023年03月25日 14:12

網售「快速減肥藥」是假網站!食藥署:擅自輸入最重關10年、罰1億

網售「快速減肥藥」是假網站!食藥署:擅自輸入最重關10年、罰1億

網路減肥藥別亂買!食品藥物管理署一口氣公布3件膨風廣告網頁,都是涉嫌違規販售減肥藥品「羅氏鮮(Xenical)」,IP位置分別來自中國、美國,其產品非我國核准藥品,如果民眾輕信購買,恐涉及「輸入禁藥」,依法可處10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臺幣一億元以下罰金。

2023年03月25日 12:28

最辣議員也病了!單周16萬人狂拉肚子 醫點名2行為:最容易中鏢

最辣議員也病了!單周16萬人狂拉肚子 醫點名2行為:最容易中鏢

實況主Molly翎熹改名「顏色不分藍綠支持性專區顏色田慎節」成功當選嘉義市議員,她提倡成立性專區、南投性侵案等引發關注。她日前透露自己中了病毒性腸胃炎,疾病管制署月初曾監測,國內上腹瀉門急診曾在一周就診達到16.5萬人次,通報群聚則以諾羅為主。而醫師們也強調,病毒性腸胃炎有傳染性,可透過「糞口傳播」,建議在環境衛生要特別留意。

2023年03月25日 09:08

鬧蛋荒別慌!「1顆蛋=這8種食物」超多蛋白質 營養師認證

鬧蛋荒別慌!「1顆蛋=這8種食物」超多蛋白質 營養師認證

近期鬧蛋荒,不論是缺雞蛋或因為心理恐慌而搶購,都使得許多民眾買不到蛋。但是,真的非吃蛋不可嗎?劉怡里營養師指出蛋的營養和好處,並表示其實是可以改吃其他食物的!

2023年03月25日 08:52

結核病年奪400條人命!唱歌、吃飯「只要嘴開就傳染」 有6症狀當心

結核病年奪400條人命!唱歌、吃飯「只要嘴開就傳染」 有6症狀當心

今(3/24)日是世界結核病日,疾病管制署公布去年累計6600確診結核病,且有400多人死亡。專家指出,結核病可透過空氣與飛沫傳染,遭到感染的人只要嘴巴張開,沒有適當保護就有可能傳染出去,所以包含共食、親吻、在KTV唱歌都有可能傳播。提醒民眾,如果有咳嗽超過2周、體重減輕等6大疑似結核病症狀,應該就醫及早診斷。

2023年03月24日 22:03

每31分鐘1人罹大腸癌!「1種人不愛篩檢」 醫無奈吐原因

每31分鐘1人罹大腸癌!「1種人不愛篩檢」 醫無奈吐原因

根據衛福部國健署最新癌症登記資料顯示,109年大腸癌新診斷個案有1萬6,829人,連續15年蟬聯癌症發生人數之首,其中男性發生率為女性的1.5倍,據統計,國人平均約31分14秒就有一人罹患大腸癌;每年更有6,000多位患者死於大腸癌,影響國人健康甚鉅。

2023年03月24日 22:02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