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真的不能和小孩搞亂倫嗎? 理由又是什麼?

圖文/志祺七七

英國有一位 50 歲媽媽因為太寵愛自己的 16 歲兒子,竟然答應他的要求、和他發生好幾次性關係。這件事情曝光後,警方跟檢察官就介入調查,接著便進入司法程序,最後法官不只判決這位母親 6 個月徒刑、2 年緩刑,而且也教訓她說「你這個母親當得實在很失敗」。

Youtuber志祺表示這個新聞有一些困惑,那就是如果這個媽媽跟兒子都是出於自主意願、而且兩個人也都很開心,那我們有什麼好理由去禁止、甚至懲罰他們的行為呢?

在反對亂倫的論證當中有一個「允許亂倫會危害到小孩的自主發展」的說法。一般來說,我們都會反對成年人跟未成年人談戀愛、還有發生性行為,因為未成年人可能不具備足夠的自主能力,所以即使他們願意這麼做,但他們這時候的「自願」有可能不是他的真實意願。

▲▼ 志祺指出若開放亂倫,動機不良之父母可能會從小灌輸孩子不當的知識。(圖/志祺七七Youtube頻道)

▲▼ 志祺指出若開放亂倫,動機不良之父母可能會從小灌輸孩子不當的知識。(圖/志祺七七Youtube頻道)

▲▼ 志祺指出若開放亂倫,動機不良之父母可能會從小灌輸孩子不當的知識。(圖/志祺七七Youtube頻道)

另外,成年人往往擁有比較多的知識、經驗跟社會資源,所以他們比較有能力可以利用未成年人的盲目崇拜、對他們做出不當的剝削跟利用,而未成年人也很容易在這過程中埋下心靈上的嚴重創傷。所以基於這個理由,我們應該禁止家庭內的父母跟子女發生亂倫行為。

有些人會問那只要小孩長大後變成成年人,問題不就解決了嗎?只要禁止父母跟未成年的小孩發生亂倫就好,小孩子長大後如果還是自願這麼做,就沒理由反對了不是嗎?

然而這種說法雖然乍聽之下有道理,但其實真正的問題還是沒有被解決。我們都知道,小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受到父母非常大的影響,不管是父母的價值觀、理念、個性、或習慣,還是他們主動展現出來的種種「教育」行為,其實都會直接的影響到小孩的想法跟喜好。

因此如果社會全面開放亂倫,那麼某些懷著不良意圖的父母就有可能在小孩「未成年」的時候,教導他們一些偏頗的戀愛跟性知識,導致他們在成長過程中受到不當影響,讓他們在「成年」之後「成功地」順從父母,同意和父母發生性行為。

這時候他們的「願意」有可能不是「成熟自主的同意」,因為他們並沒有很完整的發展出自己的自主人格,而是受到了父母的不當誘導。換句話說,即便社會禁止父母跟「未成年」子女發生亂倫,但只要社會允許父母跟「成年」子女可以發生性關係,那麼這時就存在著一個誘因,好讓惡意的父母可以在小孩「未成年」的時候進行可怕的「洗腦教育」。

所以社會之所以要全面禁止亂倫,其實是一種「防禦機制」的概念,這是為了避免父母產生「不當動機」來妨害「未成年子女」的自我人格發展。這就是反對亂倫的「保護兒少論證」而且基於同樣的理由,這個論證同樣適用在「沒有血緣關係」的親子關係身上,因為就算小孩不是父母親生的,但他們一樣會被養父母的教育形塑出特定的人格跟價值觀。

▲反對亂倫的「保護兒少論證」說法。(圖/志祺七七Youtube頻道)

▲反對亂倫的「保護兒少論證」說法。(圖/志祺七七Youtube頻道)

縱使有些「亂倫案例」不會涉及到這個論證所擔心的問題,不過捍衛「保護兒少論證」的人可能會說,就算我們承認在某些「亂倫個案」中小孩子的自主性確實沒有受到不當侵犯,但是開放亂倫的風險還是太大,所以不應該這麼做。所以就算我們承認某些親子間的亂倫個案沒有問題,但為了做好把關,採取「一般性的禁止亂倫」還是比較好。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推動台灣高齡醫學整合照護 陳亮恭:希望每個人都被接住

推動台灣高齡醫學整合照護 陳亮恭:希望每個人都被接住

連續6年進入美國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榜單,並蟬聯國內醫師排名首位,台北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說,自己始終是為了「解決問題」而做研究,雖受國際肯定,也感受到「排山倒海」的壓力,希望未來能有更多不同體系醫師投入高齡醫學,讓這領域真的蓬勃起來,更能因應台灣人口快速老化的腳步。

2025年11月22日 10:03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入選美國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在台灣醫師排名前20傑,台北榮總精神部兒童青少年科主任陳牧宏卻不只是醫師、科學家,還是一名作家,曾多次獲文學獎,研究理念和文學謬思長期交織腦中,對於病人的治療,相較也多了更多溫度和生命觀察。

2025年11月15日 10:03

主管遭爆私用技工當廚娘 疾管署重啟調查:無涉霸凌、不予懲處

主管遭爆私用技工當廚娘 疾管署重啟調查:無涉霸凌、不予懲處

疾管署東區管制中心傳出簡姓主任長期讓特定女技工協助備餐,基層員工看不慣公器私用檢舉爆料。疾管署長羅一鈞今(26)日下午說明結果,當事人表示無霸凌情形,就主管人員行政管理欠妥部分,經考績委員會討論後決議「不予懲處」。

2025年11月26日 16:00

男遭步槍射擊臉骨粉碎 三總3D列印技術成功重建顱顏

男遭步槍射擊臉骨粉碎 三總3D列印技術成功重建顱顏

一名年輕男性遭步槍擊傷,造成臉骨粉碎、呼吸道阻塞,甚至腦部暴露,被緊急送至三軍總醫院搶救,經醫療團隊啟動跨科協作,展開高難度顱顏重建治療,透過3D列印輔助導航等技術,成功助患者在重創後找回外觀及生活功能。

2025年11月26日 15:21

壯年台男成愛滋大宗!醫示警「年輕化趨勢」:別以為口交就沒事

壯年台男成愛滋大宗!醫示警「年輕化趨勢」:別以為口交就沒事

12月1日是世界愛滋日,台中光田綜合醫院感染科醫師羅仕傑指出,儘管台灣近年HIV通報數整體下降,但值得注意的是,新增感染者仍以「25至39歲本國籍男性」為最大宗,且臨床觀察有年輕化趨勢,顯示年輕族群的防治意識仍需加強。

2025年11月26日 14:40

蘇丹紅化粧品遭疑「有8個月空窗」 食藥署允諾2周內查清

蘇丹紅化粧品遭疑「有8個月空窗」 食藥署允諾2周內查清

國內首度在化粧品當中檢出禁用色素蘇丹紅,朝野立委接質疑相關管理措施,包含食藥署去年7月推出化粧品登錄制,源頭不管恐成破口,還有質疑蘇丹紅警訊年初就有,食藥署直到10月底接獲資訊,中間8個月空窗恐怕還有更多問題原料。食藥署強調會於兩週內要求化粧品業者完成登錄、也清查輸入業者在過去8個月輸入多少與問題原料相同的產品。

2025年11月26日 14:35

男染流感「只吃成藥」變重症插管 醫:要把握48小時黃金治療期

男染流感「只吃成藥」變重症插管 醫:要把握48小時黃金治療期

本周天冷降溫,疾管署預估流感疫情到12月下旬恐再攀升。醫師說,高風險族群若於初期只靠成藥,往往錯過感染後48小時黃金治療期,如今已有更便利的治療方式,包括口服、吸入與「單次療程」等,只要及早就醫,降低重症及併發症風險的選擇更多。

2025年11月26日 13:11

病友團體喊「變美不該是場冒險」 支持衛福部嚴管醫美

病友團體喊「變美不該是場冒險」 支持衛福部嚴管醫美

醫美意外事故頻傳,衛福部預告《特管辦法》修正草案嚴管醫美,引發醫界正反兩方論戰。病友團體今(26)日表態支持修法,強調缺乏足夠的管理機制,不僅影響診所或當事人,也對整個社會造成連動效應;適度的監管並非增加障礙,而是提供明確的標準,讓專業是保障,讓消費者能放心。

2025年11月26日 12:50

海外醫美爆買潮升溫 八億攜手美韓國際原廠揭露「台灣醫美真正優勢」

海外醫美爆買潮升溫 八億攜手美韓國際原廠揭露「台灣醫美真正優勢」

深根台灣醫美超過四十年的「八億實業股份有限公司」長年以臨床教育、醫療專業與國際合作為核心,與國際原廠Cynosure Lutronic合作已逾二十年,雙方在臨床培訓與治療流程上持續深度合作,攜手推動跨國臨床知識的交流與共享。

2025年11月26日 12:00

衛福部堅持醫美嚴管修法「溯及既往」 石崇良:愛美不該送命

衛福部堅持醫美嚴管修法「溯及既往」 石崇良:愛美不該送命

為加強管理醫美亂象,衛福部近日預告《特管辦法》修正草案,要求執行醫美須接受一般醫學訓練(PGY)、醫美診所接受評鑑等,相關規劃引發醫界內戰,醫師公會帶頭反彈,而醫院協會等醫療專業團體則力挺衛福部。衛福部今(26)日下午邀集40多個醫界團體討論,衛福部長石崇良今早表態堅持「溯及既往」是公益大於私益,「人不應該因愛美枉送生命」,既然發現缺漏就應該補起來。

2025年11月26日 10:14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