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屎要挖嗎?醫給答案 4情況=該清了

 

 圖、文/常春月刊

 

有耳鼻喉科醫師曾說,耳屎不用刻意去挖,然而關於「鼻屎」的部分,究竟該如何去清理呢?我們的鼻孔有沒有需要天天清理?若使用的方法不對,是否會引發身體其他部位的病症呢?

鼻屎怎麼來?

耳鼻喉科醫師江裕群說明,其實鼻屎跟耳屎一樣,對於人體而言都是「自我清理」作用後的產物。我們的鼻子每天會分泌1至2公升的鼻涕,這些鼻涕在鼻腔內扮演著自我清理的重要角色當鼻分泌物與空氣的灰塵混在一起成型,就變成俗稱的「鼻屎」。

鼻子需要天天清嗎?

至於到底需要多久清理一次鼻子呢?江裕群表示,關於清潔鼻子的頻率,其實是因個人需求而有差異,並沒有一定的標準。當鼻子覺得有點癢癢的、感覺有異物塞住、呼吸不是很順暢、有鼻塞的現象時,那麼就該去清清鼻子囉!

 

習慣性挖鼻孔 較易流鼻血

不過,江裕群指出,人體的鼻腔黏膜血管密度相當高,而分隔兩個鼻腔的「鼻中膈」前端,就有四組血管在這裡交會。這個血管匯集之處稱為「利特氏區」(Littles area),是我們用手指可以輕易觸及的表淺位置,也是流鼻血最常見的出血點。

習慣性的挖鼻孔,除了直接傷害鼻黏膜,更容易致使局部的血管增生,增生的血管由於較為脆弱,稍微刺激破裂,就會出現「流鼻血」的現象。

常暴露這些環境 鼻子要常清

另外,江裕群提及,如果長時間暴露於空氣品質較差的環境當中(例如營造業從業人員、摩托車騎士、沙塵暴來襲等),很容易會吸入滿是灰塵的髒空氣,那麼清理鼻子的次數,就應該要比平常多一些。

 

清理鼻屎  過度反造成傷害

定期清理鼻腔,有助於自我鼻腔的日常保養,除了可以除去髒污,還可減輕灰塵、粉塵所帶來的鼻部不適感。但若是清理的方式錯誤,則反而會造成細菌感染、毛囊發炎,甚至流鼻血、長鼻癤、鼻疔的現象,情況嚴重者還可能造成局部化膿性毛囊炎。因此,不當清理鼻屎,是很容易出現併發症。

鼻孔內側前端鼻毛生長的位置(鼻前庭),和我們的手指頭一樣,常常布滿著很多的細菌,兩個不怎麼乾淨的位置碰在一起(摳鼻子),鼻前庭就容易產生感染發炎的問題。

江裕群指出,早年抗生素不發達的時期,像這種鼻部的發炎,情況嚴重時,還可能會影響到腦部,甚至會危及生命的安全。這是因為鼻部靜脈的回流,與腦部的血管相連性高,細菌感染容易因此蔓延至腦,所以千萬不要輕忽鼻部發炎、長疔的問題,最好還是找專業的耳鼻喉科醫師,尋求專業的處理。

鼻毛需要修剪嗎?

除了清理鼻屎之外,鼻毛該不該修剪?江裕群提到,一個有趣的概念,很多人談到清理鼻毛時,都會用「拔」這個字眼,但實際上,鼻毛應該是用修剪的,而不是用拔的!清潔鼻毛的目的, 其實是以儀容上的美觀為首要,因為鼻毛的存在,是具有過濾髒空氣的作用,因此不宜修剪太深、太短。

而在修剪鼻毛時,必須使用專門的鼻毛剪刀(尖端是圓的安全剪刀),才不會造成意外發生。有些人誤以為鼻子發癢的原因,是因為鼻毛太長刺激到鼻腔,所以才會產生搔癢不適的症狀,於是就用剪刀將鼻毛愈修愈短;可是鼻毛剪短之 後,並沒有改善鼻子搔癢的感覺。

其實,臨床上發現,有鼻子過敏問題的患者,常常擤揉鼻子,通常鼻毛會比較稀疏,但是搔癢不適的症狀依然很嚴重,可見鼻毛太長和鼻子發癢這兩者並非相關。

延伸閱讀:
·鼻孔流鼻血要仰頭or低頭? 「正確止法」曝:一堆人都做錯
·流鼻血第一步塞衛生紙錯了 醫曝防範妙招...「愛吃2物」恐害血流不止

分享給朋友:

推薦閱讀

台大醫學系教授自揭曾遭性騷擾「舉證困難結案」 院方回應了

台大醫學系教授自揭曾遭性騷擾「舉證困難結案」 院方回應了

「#Me too」風波從政壇燒進醫界,台大醫學系教授黃韻如公開2022年寫給台大性平會全文,自揭17年前在醫院遭到性騷擾,卻因舉證困難結案經歷,批評醫院採取姑息主義,最終導致加害人逃過制裁,釀成更嚴重的悲劇。對此,台大醫院回應,黃教授案件當年有經過正式受理及調查並召開委員會審議,申訴評議決定書也有送交,「醫院沒有不處理」。

2023年06月05日 17:43

好市多切片起司發霉「長灰綠斑紋」! 衛生局衝現場拆3包結果曝

好市多切片起司發霉「長灰綠斑紋」! 衛生局衝現場拆3包結果曝

好市多食安問題連環爆!繼進口莓果被驗出A肝病毒,又有民眾發現購買的起司長出「灰綠斑紋」。對此,食藥署回應,新竹市衛生局今(5)日已派員至現場稽查,現場隨機拆封3包產品,並未查獲有發霉事宜,已通報總公司,並輔導業者加強食品溫度保存。

2023年06月05日 16:57

「抹布水煮麵」店家急歇業!衛生局曝裁罰關鍵:參考影片釐清案情

「抹布水煮麵」店家急歇業!衛生局曝裁罰關鍵:參考影片釐清案情

北投志明牛肉麵爆食安問題,有外送員po出店家「將抹布水擠入煮麵湯鍋內」的影片畫面。業者今日已正式承認錯誤,除了道歉之外,該分店也暫時歇業。而有關稽查和食安罰則方面,台北市衛生局食藥科科長陳怡婷表示,裁罰方面會以行政調查紀錄及證據為主,但會參考影片釐清案情,目前稽查科已在辦理中。

2023年06月05日 16:01

「不能就這樣算了!」判斷職場性騷擾 性別專家「3問」供自評

「不能就這樣算了!」判斷職場性騷擾 性別專家「3問」供自評

政壇、學界、媒體圈「#MeToo」風波延燒,不少受害者隱忍多年才發聲。性別專家表示,職場性騷擾是指一種在性與性別認同上的權力濫用,而導致妨礙或傷害職員完整的福祉、氣氛或機會的行為,若不確定自己的舉動是否已構成騷擾,可問自己3個問題,若答案都是否定的,就已經造成了性騷擾。

2023年06月05日 15:48

職場性騷擾「超過7成不敢說」!法規漏洞20年沒補⋯婦團聯合呼籲

職場性騷擾「超過7成不敢說」!法規漏洞20年沒補⋯婦團聯合呼籲

台灣政壇近來爆發性騷擾爭議,也掀起其他各領域「MeToo」運動,越來越多被害人勇於發聲;不過根據統計,有多達7成至8成的職場性騷擾案件成為「沈默黑數」,今(5)日婦女團體召開記者會提出有關《性別平等工作法》超過20年來的漏洞,讓許多受害者求助無門或不敢求助。

2023年06月05日 14:57

臉書「RISU社團」外流大量私密影像!專家教你「申訴下架」最佳方式

臉書「RISU社團」外流大量私密影像!專家教你「申訴下架」最佳方式

近日網路掀起抵制RISU運動,性影像犯罪引起廣大討論。衛福部保護司張秀鴛司長表示,近日社群網站外流社團案件,被害人若發現自己的性影像未經同意遭外流,建議不動聲色快速截圖保留證據,包括群組名稱、散播者的帳號名稱、影像被張貼的網址、網站名稱,並向「性影像處理中心」提出申訴。

2023年06月05日 13:36

忍一忍不會過!助婦女跨越更年期障礙20年 她獲南丁格爾績優奉獻獎

忍一忍不會過!助婦女跨越更年期障礙20年 她獲南丁格爾績優奉獻獎

更年期婦女85%會因荷爾蒙減少造成生理和心理不適症狀,慣用的策略總是「忍一忍就過」。林口長庚醫院的專科護理師李佩珊從二十多年前開始,透過多元策略關懷更年期婦女,服務過上萬名個案,備受婦女肯定,她並分析資料發表成果在國際著名期刊「Menopause」(2021),引起國際重視,於今年榮獲「第12屆南丁格爾績優奉獻獎」。

2023年06月05日 12:42

抹布水擰進煮麵鍋!北投知名牛肉麵今關門 衛生局稽查撲空

抹布水擰進煮麵鍋!北投知名牛肉麵今關門 衛生局稽查撲空

北投知名牛肉麵爆出食安疑慮,有外送員在等餐點時,看到店家將抹布水擠入煮麵的湯鍋內。台北市衛生局今派員前往稽查,但今天店家並未營業,稽查人員直接撲空。台北市衛生局食藥科科長陳怡婷表示,目前只能擇期再訪,之後也會做無預警稽查。

2023年06月05日 12:27

攝護腺癌樂觀面對!63歲男第4期轉移 多管齊下抗原指數正常

攝護腺癌樂觀面對!63歲男第4期轉移 多管齊下抗原指數正常

一位63歲病人三年前被診斷出攝護腺癌時已是第4A期,不但有淋巴轉移,腫瘤也侵犯到膀胱,經採用賀爾蒙療法(雄性素剝奪治療,ADT)五個月腫瘤變小後,以達文西機器手臂進行淋巴結廓清術與根除性攝護腺切除手術,再追加放射線治療與賀爾蒙療法,病人在接受三線治療下,至今攝護腺特定抗原指數(PSA)仍歸零,低於最低偵測值。

2023年06月05日 11:23

27歲男「眼皮長肉瘤」…醫驚:是菜花! 右眼也冒粉色花椰菜

27歲男「眼皮長肉瘤」…醫驚:是菜花! 右眼也冒粉色花椰菜

一名陳姓男子因眼皮長出一個肉瘤,以為是針眼,因此到眼科就醫檢查,沒想到醫師在他的左上眼瞼表皮發現肉芽,懷疑是菜花,再檢查右眼,發現也有一棵肉芽,且外觀很像花椰菜,經過切片檢查,確診菜花。

2023年06月05日 11:06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