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排便仍一直有便意! 2現象出現 超過2週可能是大腸癌


圖文/常春月刊

你多久沒排便,還是大便較硬、較乾或是排便時會痛?「醫師,我大不出來怎麼辦?」有些人因為壓力大、飲食不正常導致兩天沒排便,或是糞便呈顆粒狀,這就是便秘嗎?其實不然!

超過3天以上沒排便  即屬有便祕現象

馬偕紀念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孫文俊提及,臨床上對便秘的定義,主要是以時間為指標,超過3天以上沒排便就是有便秘現象,至於糞便的形狀及軟硬度屬於臨床症狀,例如:便形像一顆顆的小雞便,可能與水份攝取不足有關,通常不會稱為便秘。

此外,有些人雖然每天排便,但卻一直有便意或覺得排不乾淨,這都歸類在「排便不順」,醫學上稱為「裡急後重」(tenesmus)。孫文俊強調,有這種現象者反而要提高警覺,因為大腸息肉或直腸腫瘤,也可能引發排便不順,若伴隨糞便形狀突然改變、出現便血等現象且持續2週,最好趕快就醫檢查。
 


便秘有5大主因 逾八成的輕症便秘者

除了受到先天性臟器結構的影響,孫文俊指出,便秘的5大主因包括:

1、飲食:水分及膳食纖維攝取不足
2、缺乏運動:運動能刺激腸道反射
3、藥物:有些藥物會間接影響排便,特別是精神科藥物
4、習慣性憋便:越常憋便、排便反射性會越差,易造成排便功能異常
5、腫瘤:直腸或左側低位大腸若有腫瘤阻塞,糞便量會越來越少。

食藥署提醒,便秘是良性病症,只要先從飲食和運動著手,多喝水、多吃蔬果,再配合每天運動,超過八成的輕症便秘者,都能獲得改善。
 


常用瀉藥或浣腸劑解決便秘困擾 長期下來恐有成癮風險

不過,有些追求「速成」的人,或容易有便秘困擾的年長者,往往會先用瀉藥或浣腸劑來解決便秘問題,卻忽略便利之下可能隱藏的風險。

孫文俊說明,長期使用浣腸劑恐會成癮,其插管頭形尖銳,若使用不當可能會造成直腸受傷或穿孔;有些瀉藥是刺激大腸收縮蠕動促進排便,所以服用越久,藥效就會越差。

孫文俊醫師指出,想要排便順暢,平時可以養成固定的排便時間,或在上廁所時,可腳踏10~15公分的小板凳或是以溫水沖洗肛門等方式,但有不適症狀,還是應到醫院尋求醫師診治,以利提供專業的建議。

延伸閱讀:

多吃蔬果還便秘? 服用6種藥物也可能讓你「嗯」不出來
長期靠瀉藥解便秘會成癮! 想順利嗯出來,要多做這3件事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跳舞」防失智最有效!陳亮恭:只做有氧運動不會長肌肉

「跳舞」防失智最有效!陳亮恭:只做有氧運動不會長肌肉

國內進入超高齡化社會,如何健康長壽、延緩老化成爲關鍵課題,許多人會從「運動」著手改善健康。高齡醫學權威醫師陳亮恭指出,要防範失智的運動原則和一般情況不同,必須是複雜、非重複型的運動,國際研究認為有效的運動是「跳舞」,但如果不喜歡跳舞,也有其他方法可遵循。另也提醒,運動要達到一定強度且每週時數需達150分鐘,若平常沒有空做,趁假日補足時數效果一樣好。

2025年05月07日 10:03

健保資料庫「退出權」8/12上路 可註記「不提供學術研究」

健保資料庫「退出權」8/12上路 可註記「不提供學術研究」

台灣健保30年以來已累積龐大醫療資料庫,常提供給學術研究進行研究,對此,憲法法庭2022年就宣判必須給民眾「退出權」,行政院今(15)日正式通過「全民健康保險資料管理條例」草案,衛福部表示,今年8月12日起,民眾就可以用書面申請方式使用「退出權」,要求不提供個人醫療資料給任何單位二次利用。

2025年05月15日 16:43

狂打手遊!25歲男「脖子竟長角」頭抬不起來 罹罕見垂頭症

狂打手遊!25歲男「脖子竟長角」頭抬不起來 罹罕見垂頭症

日本一名25歲男子因長期低頭玩手機遊戲,導致頸部肌肉嚴重退化,罹患罕見的「頭部下垂症候群」(Dropped Head Syndrome,俗稱垂頭症),造成他出現無法抬頭、吞嚥困難等症狀。對此,醫師提醒,過度使用智慧型手機,恐對身體健康造成危害,呼籲年輕族群應特別注意。

2025年05月15日 15:19

陳奕迅染新冠!台港疫情增 醫曝「傳染力更強」確診年齡層降

陳奕迅染新冠!台港疫情增 醫曝「傳染力更強」確診年齡層降

金曲歌王陳奕迅因罹患新冠肺炎,宣布取消演唱會,再度引發國人對新冠肺炎的關注。醫師指出,新冠疫情已連續幾周升溫,這一波感染症狀和以前差不多,但比較特別的是病毒棘蛋白有6個位點發生突變,會跟人體的細胞親和力增加,傳染力增強,感染年齡層也有明顯下降,最近10歲~30歲感染人數明顯增加。

2025年05月15日 14:59

高雄某高中爆水痘群聚!同班6生染疫 家長憂心炸鍋:不停課嗎

高雄某高中爆水痘群聚!同班6生染疫 家長憂心炸鍋:不停課嗎

高雄一所高中發生水痘群聚疫情,同個班級內就有6名學生感染,家長擔憂潛伏期長,但校方卻不願停課清消。校方對此表示,水痘為第四類傳染病,無須隔離,出現首例時已通報衛生局,提供該班級漂白水加強清潔,並請確診學生在家休養至水痘結痂,班級也啟動遠距教學,確保確診學生能掌握學習進度。

2025年05月15日 14:34

新冠病毒又進化!兒醫警告:幼童出現「1症狀」要快就醫

新冠病毒又進化!兒醫警告:幼童出現「1症狀」要快就醫

國內新冠疫情近期升溫,疾管署13日表示,5/4-5/10新冠門急診就診計9,978人次,今年新冠併發重症本土病例累計237例,其中43例死亡。對此,小兒科醫師王韋力說,若發現孩童出現「1症狀」,家長別輕忽,應儘快就醫,因為可能不是普通的感冒這麼簡單。

2025年05月15日 14:29

免費「五癌篩檢」對象擴大 4個月增加36萬人次受檢

免費「五癌篩檢」對象擴大 4個月增加36萬人次受檢

衛福部自114年起擴大推動免費「子宮頸癌、口腔癌、乳癌、大腸癌及肺癌」5大癌症篩檢,整合資源提供多元服務,協助民眾一次掌握應接受的篩檢項目,截至4月30日已提供232萬人次篩檢服務,相較去年同期196萬人次,增加36萬人次,鼓勵符合資格的民眾採取行動、定期篩檢,方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有效降低癌症威脅。

2025年05月15日 14:07

每次經過鹹酥雞就淪陷!營養師教「兩分鐘」破解聞到就想吃魔咒

每次經過鹹酥雞就淪陷!營養師教「兩分鐘」破解聞到就想吃魔咒

你是不是也有這種經驗,晚上出門運動、散步、跑個腿,結果才走兩步,就聞到路口傳來熟悉的味道,鹹酥雞炸鍋正在開炸,空氣中飄著胡椒與蒜香,整條街都在呼喚你:「來買雞排啊~要切不要切」,還有麵包店也不遑多讓,原本只是想路過,結果出來手上多了三顆菠蘿麵包,真的是「嘴巴說不要,手卻很誠實」。

2025年05月15日 14:00

小滿來了!濕氣重易水腫 養生這樣吃:清熱排濕

小滿來了!濕氣重易水腫 養生這樣吃:清熱排濕

2025年小滿節氣落在5月21日,是夏季第二個節氣,也是濕熱氣候正式來襲的起點。此時人體容易感到倦怠、腸胃不適、水腫等症狀,許多中醫師提醒應從飲食與日常作息雙管齊下,採取「清熱祛濕、健脾助運」的方式調養,才能順利度過悶熱潮濕的氣候挑戰。

2025年05月15日 12:08

一吃就吐胃口超差!女罹罕病「食道罷工」 食物全卡在食道

一吃就吐胃口超差!女罹罕病「食道罷工」 食物全卡在食道

高雄一名70歲陳姓婦人長年有胃食道逆流的困擾,近來病況加劇,不僅食慾不振,甚至一吃就吐,生活品質大受影響。婦人就醫檢查後,醫師診斷為罕見的食道運動功能障礙疾病,因食道下括約肌無法放鬆,導致吐剩的食物渣、液體全卡在食道,無法順利進入胃部,所幸經手術後終於能好好享用美食。

2025年05月15日 11:42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