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則中醫師/難發現、預後差的「胰臟癌」 並不是完全束手無策

▲胰臟癌。(圖/問8線上健康諮詢提供)

▲胰臟癌。(圖/問8線上健康諮詢提供)

文:周則中 衛生福利部台北醫院外科醫師

認識胰臟癌

胰臟癌是目前預後最差的癌症之一。先別氣餒,除了早期發現,這邊會讓大家認識目前的醫學科技我們怎麼對付這個棘手的敵人。

胰臟癌的症狀

▲胰臟癌的症狀。(圖/問8線上健康諮詢提供)

▲胰臟癌的症狀。(圖/問8線上健康諮詢提供)

胰臟位在人的中心位置的腹腔深處,平時乖乖地默默擔當著消化、血糖調控的重要角色。這也是為什麼大多數的胰臟癌發現的時候都已經很嚴重。

大多胰臟癌都是以「膽道阻塞」的症狀先表現出來,膽道阻塞的症狀包括:黃疸、上腹痛、噁心、大便灰白等。

關於黃疸與膽道阻塞可以參考

【周則中醫師】成人黃疸的症狀與治療

【周則中醫師】認識「膽」與「膽管」的差異,以及相關檢查項目


胰臟癌的高危險族群

▲胰臟癌高危險群。(圖/問8線上健康諮詢提供)

▲胰臟癌高危險群。(圖/問8線上健康諮詢提供)

八成左右的胰臟癌是管腺癌(ductal adenocarcinoma)。管腺癌也就是從胰臟的外分泌腺長出來的壞東西。為什麼腺體會變壞?很抱歉,目前醫學上還沒有定論。可以確定的是有些人比較容易得胰臟癌:

家族史 大約佔所有胰臟癌的15%,如果親戚有兩個以上罹患胰臟癌,您應該要注意。

基因突變 最著名的就是BRCA1、2。

珀茨-傑格斯症候群(Peutz-Jeghers syndrome; PJS) 有此病的朋友罹患所有消化道腫瘤的比例都會比別人高。

慢性胰臟疾病 例如:慢性免疫胰臟炎、糖尿病、酒精性胰臟炎等。

其他因素例如:年老(70歲以上)、吸菸、肥胖,都是胰臟癌的危險因子。

胰臟癌診斷方式

腹部超音波永遠是第一線篩檢最好用的武器。在超音波下如果看到胰臟腫塊與擴張的膽道,醫師就會安排「打藥電腦斷層」(CT scan with contrast)了。

直接用打藥電腦斷層去評估能不能手術,如果有的話最好可以用正子造影/電腦斷層(PET/CT) 更準。

需不需要做膽道攝影?

有阻塞性黃疸當然可以做「經內視鏡逆行性膽胰管攝影術」(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ERCP) 或是「磁共振膽胰管造影術」(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MRCP)來看看阻塞的位置。

如果發現有腫瘤的話,ERCP可以對腫瘤採樣,但採樣對診斷並不必要。ERCP主要是用來解決阻塞性黃疸的問題,例如放置引流管或支架。

什麼情況需要採樣?

當腫瘤不能切的時候,就要以採樣來確認診斷。考慮手術切除前,我們還要先排除「慢性胰臟發炎」或是「自體免疫胰臟炎」的可能性。

我們這時候就會詳細的詢問您的飲酒史、疾病史以及抽免疫球蛋白G4(IgG4; 這是人體中的免疫球蛋白,主要是用來排除自體免疫胰臟炎)。

能不能用抽血就早期診斷呢?

在診斷的過程中我們會輔以Carbohydrate antigen(CA)19-9的指數。在胰臟癌的患者中,CA 19-9可能會高,但是高到多高不知道,有些人甚至要高不高的。

最討厭的是,有些良性的問題,例如:總膽管膽石阻塞,也會造成CA 19-9高起來。有時候甚至比惡性情況的還高!

胰臟癌治療方式

▲胰臟癌的治療方式。(圖/問8線上健康諮詢提供)

▲胰臟癌的治療方式。(圖/問8線上健康諮詢提供)

由於胰臟癌造成膽道阻塞的症狀時大多已經蔓延到周遭構造,罹患胰臟癌的患者大約只有20%左右有機會以手術切除。

什麼情況無法切除?當影像上看到腫瘤已經吃到大血管(例如肝動脈、上腸繫膜動脈),或是腹腔內有局部轉移,或是遠端轉移的情況。這些都不適合手術。

若是無法手術的情況,在身體條件許可下,我們可以先用化學治療,再看看能不能手術,但是目前這種療法還沒有共識。

如果檢查的結果是可以手術的,標準治療方式就是「胰十二指腸切除術」(pancreaticoduodenectomy,即Whipple procedure),切掉之後如果病理報告是惡性的,兩個月之後建議開始做化療FOLFIRINOX*6到12次。

但是!就算是使用最敏感的PET/CT也可能會漏掉腹腔內的小轉移。

由於Whipple procedure的危險性很高,建議手術時可以先用內視鏡進去看看,發現腹腔內有轉移就不用開了。

如果患者因為各種原因沒辦法馬上手術,可以先用「經皮下穿肝膽道引流術」(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ography; PTC)把淤積的膽汁做外引流,或是前面提到的ERCP來放支架做內引流紓解黃疸。特別是在已經併發膽管炎的患者身上,不少醫師會優先選擇引流。

最近因為腸胃道支架的進步,有越來越多有阻塞的患者選擇用金屬腸胃道支架來做緩和(palliative)療法,能顯著改善症狀。可以諮詢您的腸胃科醫師。

最後,如果真的無法開刀,醫師在化療部份會視患者的「身體狀況」與「血中的膽紅素高低」來決定配方。

對於身體狀況良好的患者,大多醫師依然是會選用FOLFIRINOX或gemcitabine(Gemzar®健擇)+nab-paxitaxel(Abraxane®亞伯杉)。嚴重黃疸的患者則適用FOLFOX**,因為這個配方的副作用稍小。止痛除了嗎啡類(opioid)之外,會配合gabapentin。

*FOLFIRINOX: FOL – folinic acid (leucovorin, calcium folinate or FA), F – fluorouracil (5-FU), Irin – irinotecan, Ox – oxaliplatin.

**FOLFOX: folinic acid (leucovorin, calcium folinate or FA), fluorouracil (5-FU), oxaliplatin.

本文為問8 線上健康諮詢提供,原文刊載於此

問8 線上健康諮詢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率萬芳醫院深耕「在家住院」有成 劉燦宏拋「醫療人力荒」解方

率萬芳醫院深耕「在家住院」有成 劉燦宏拋「醫療人力荒」解方

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住院不易、照護人力吃緊成為醫療難題。對此,萬芳醫院院長劉燦宏指出,該院引領推動「急性在宅醫療」(HaH),病人可在家完成住院療程,至今已成功執行逾110例,在全台名列前茅;面對快速老化趨勢,國內應儘速研議擴大HaH適用範圍,方可打造永續的高齡照護體系。

2025年07月27日 09:23

從不罵人的暖男院長 劉燦宏談行醫初心:希望媽媽好起來

從不罵人的暖男院長 劉燦宏談行醫初心:希望媽媽好起來

從沒罵過人的暖男劉燦宏,行醫初心來自與母親的深情陪伴。他表示,兒時看媽媽因病坐上輪椅,國中便立志當醫師,希望能親手讓媽媽康復,雖然後來知道母親的病無法治癒,仍選擇投入復健醫學領域,盼用專業幫助更多像媽媽一樣行動不便的病人,盡量讓他們能站起來,可以更踏實過日子。

2025年07月27日 09:24

台大醫籲「50至65歲肺癌普篩」 每5年做低劑量電腦斷層

台大醫籲「50至65歲肺癌普篩」 每5年做低劑量電腦斷層

肺癌已連續21年高居癌症死亡人數首位,醫界疾呼肺癌防治應該聚焦早期,包含全面擴大早期篩檢覆蓋率、提升早期基因檢測及早期治療的可近性,確保病人確診後能及時銜接有效治療,進而改善預後並延長存活。台大肺癌權威陳晉興今(13)日直言,公費肺癌篩檢應從高風險族群進一步擴至「普篩」,建議針對50到65歲族群全面提供每5年一次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

2025年08月13日 18:29

高雄男染類鼻疽「發病6天死亡」 颱風後1個月病例恐增

高雄男染類鼻疽「發病6天死亡」 颱風後1個月病例恐增

國內再爆類鼻疽死亡!疾管署副署長曾淑慧表示,死亡個案為高雄市60多歲男性,8月2日出現發燒、胸悶、呼吸喘、腹痛、咳嗽等症狀,期間多次就醫,後續因病況加劇在7日送急診,當天就疑似敗血性栓塞併呼吸衰竭死亡,病程相當快速。疾管署示警,楊柳颱風來襲也帶來風雨,災後一個月類鼻疽、鉤端螺旋體等疫情風險升高,提醒民眾清理家園要做好防範。

2025年08月13日 16:48

內閣改組被點名下台 邱泰源:每天把該做的事做好

內閣改組被點名下台 邱泰源:每天把該做的事做好

衛福部長邱泰源日前公開表示,解決少子化問題應該要「鼓勵多辦聯誼」,引發爭議。邱泰源今(13)日受訪回應,辦聯誼絕對不等於解決少子化問題,這是他提及國家四大策略之後的補充,主要是因為在高度化職場工作的國家都面臨需要更多互動機會,真正要解決問題還是要整體性考量。另針對傳出內閣8/23小幅改組,邱泰源僅強調會把工作做好。

2025年08月13日 15:45

日常小零食幫「凍齡」?花生被譽為「新抗老食物」但去早餐店點它沒用!

日常小零食幫「凍齡」?花生被譽為「新抗老食物」但去早餐店點它沒用!

每天一杯拿鐵、一片花生吐司,是你在忙碌早晨的標準配備嗎?如果你是個花生控,那你一定要知道這則好消息!根據英國《Women's Health》近日報導,一項最新研究指出,每天吃花生,竟然有助於減緩細胞老化!

2025年08月13日 15:20

擺脫下班累癱的魔咒!4 Tips養成「晨間運動」還附帶4大好處整個賺翻

擺脫下班累癱的魔咒!4 Tips養成「晨間運動」還附帶4大好處整個賺翻

身為朝九晚五的上班族,下班後只想癱在沙發上追劇,把運動這件事一拖再拖,該為了騰出夜晚的社交或療癒時間,考慮轉變成「早起運動派」嗎?

2025年08月13日 13:50

狼醫平台上線!首波7醫事人員被公布 3人還在執業

狼醫平台上線!首波7醫事人員被公布 3人還在執業

近期多起狼醫事件頻傳,民團、立委要求衛福部設置「狼醫查詢平台」終於正式上線。衛福部醫事查詢系統已經可以看到「醫事人員性別事件資訊專區」,包含醫師、醫事放射師等初步有7筆資料可以查到,其中3人還在執業中。醫事司副司長劉玉菁今(13)日受訪證實此事,強調只要經法院判決確定的醫事人員就會放上網,目前以112年性平三法上路後的案件先揭露,後續資料還會再擴充。

2025年08月13日 13:28

週末補眠超療癒還能「救心臟」?你以為的「睡眠債」其實可以這樣還清!

週末補眠超療癒還能「救心臟」?你以為的「睡眠債」其實可以這樣還清!

無論是小職員或大老闆,許多人應該時常平日加班、熬夜追劇,把睡眠時間壓榨到極致,然後再靠週末一覺睡到中午來「還債」?過去不少專家都表示「補眠無效」,但根據歐洲心臟病學會的一項最新研究指出,週末多睡一點,竟然可能對心臟健康大有益處!

2025年08月13日 13:03

北榮、紐約大學簽研究合作 首推「重粒子治胰臟癌」可轉介病人

北榮、紐約大學簽研究合作 首推「重粒子治胰臟癌」可轉介病人

台灣國際醫療研究合作再有進展!台北榮總院長陳威明率團前往紐約大學朗格尼醫學中心(NYU Langone Health)拜會,北榮今(13)日宣布雙方共同簽署正式的研究合約,以胰臟癌治療為優先合作項目,推動重粒子治療、病人轉介與研究成果共享等合作;而這也是該院唯一的海外合作備忘錄。

2025年08月13日 12:37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