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蔥與紅蔥頭差別在哪?|克里斯丁聊料理

圖文/ Ting's Bistro美食自學廚房

西式料理當中不論是製作醬汁、熱炒或者是熬湯都會使用到長得像是洋蔥,但卻又不太一樣,長的稍微細長的Shallot紅蔥。它到底是怎樣的食材?

在台灣可能比較難找到常在Gordon或者Jamie的料理影片中出現的紅蔥。比較常見的是在製作滷肉或者燙青菜常常出現小小圓圓,不小心還會以為是大蒜的「紅蔥頭」。我自己以前曾經搞不清楚狀況,到了超市想買大蒜結果抓了一把紅蔥頭回家剝皮整個傻眼。

不論紅蔥頭或者紅蔥,其實都是洋蔥家族的一員。味道不會像是生洋蔥具有一種刺鼻味,味道也相對來說比較甜,也會帶有一點點的蒜味。所以特別適合拿來製作醬汁或者是拌炒的基底。如果講到台灣小吃,紅蔥頭就更是不可或缺的靈魂食材。就生長方式來說,洋蔥是一整棵長在地下,而紅蔥則是像大蒜一樣一朵一朵的形狀。

通常來說紅蔥的大小都會比不論白洋蔥或紅洋蔥小顆。而從營養價值的角度來看的話,紅蔥100克的熱量大約是72大卡,而洋蔥則是40大卡。紅蔥可以幫助你抗氧化,同時控制血壓跟膽固醇,洋蔥則是高纖維,並且能夠控制血糖。兩者都具有非常豐富的維生素以及礦物質,都是對身體不錯的食材。兩者也同樣能夠幫助糖尿病的患者降低血糖。

至於當我們在料理的時候,能不能把兩者互相替換呢?答案其實是可以的。一般來說兩者換的比例是1:1。不過如果食譜中紅蔥的用量很多的話,或許就不適合了。因為量越大,就越能吃出更重的洋蔥味,所以就會開始產生差別。

你也可以試著把洋蔥切得更加細小,並且拉長烹煮時間讓洋蔥裡面的糖分逼出來,讓口感變得更香甜。當然,如果食譜當中要用的是紅蔥,直接拿紅蔥頭代替其實是在台灣最有效的折衷辦法。

喜歡這支影片記得訂閱我們的頻道哦。我是克里斯丁,我們下支影片再見,掰掰

文章出處

克里斯丁聊料理:洋蔥與紅蔥頭差別在哪?

克里斯丁也在這

Ting's Bistro美食自學廚房 YouTube頻道
Ting's Bistro美食自學廚房 部落格
Ting's Bistro美食自學廚房 IG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北醫打造「光譜兩端友善醫療」 施俊明:出院要比生病前更健康

北醫打造「光譜兩端友善醫療」 施俊明:出院要比生病前更健康

台灣快速邁入超高齡社會,許多醫院逐步強化高齡醫療,不過心臟內科專家、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北醫)院長施俊明認為,醫療體系對於「光譜的兩端」、也就是老人和兒童皆應提高貼心照護,並強調現代醫院的目標不應只有治病,而是「走進醫院治好病,走出醫院時,要比沒生病前更健康」。

2025年09月13日 09:23

北醫院長一家4醫師 施俊明曝密技:大姊課本劃滿重點

北醫院長一家4醫師 施俊明曝密技:大姊課本劃滿重點

國內不少校長級、院長級醫師出身醫生世家,家族多人行醫,而北醫院長施俊明的手足也都是醫師,但包含父母在內的整個家族並無其他醫師,對此他笑說,兄弟姊妹都能當醫生的關鍵在「大姊的課本」,因為書中所有重點都被大姊註明清楚,弟妹拿來複習格外受用,一家子的醫學路就這樣自然而然展開。

2025年09月13日 09:24

免疫力不是愈強愈好 諾貝爾生醫獎3傑揭開T細胞「踩煞車」之謎

免疫力不是愈強愈好 諾貝爾生醫獎3傑揭開T細胞「踩煞車」之謎

2025年諾貝爾生醫獎頒給3名科學家,表彰其揭示「調節性T細胞(Treg)」和關鍵基因「FoxP3」的成就。國內專家指出,過去認為免疫力愈強愈好,如今證實免疫系統也需要「煞車機制」維持平衡,否則會攻擊自身;此發現除釐清免疫系統核心機制,也為癌症治療、自體免疫疾病和器官移植開啟新方向。

2025年10月06日 22:11

桃園市立醫院設置獲衛福部原則同意 市府加速腳步完善健康照護

桃園市立醫院設置獲衛福部原則同意 市府加速腳步完善健康照護

桃園市政府衛生局6日表示,市府推動市立醫院興建,已獲衛福部來函原則同意後,將積極推動後續用地變更、設計規劃與預算編列等作業,全面推動市立醫院籌設,務求在最短時間內落實市立醫院設置規劃,並與基層醫療措施相互配合,逐步優化公共醫療服務體系,提供市民更完善的健康照護。

2025年10月06日 18:13

醫藥物流公司涉紅惹議 疾管署:僅少量流感疫苗、卡介苗委託配送

醫藥物流公司涉紅惹議 疾管署:僅少量流感疫苗、卡介苗委託配送

「嘉里醫藥物流公司」是北北基醫療藥品配送的重要承包商,有消息指出,其物流系統負責疾管署中央防疫物資倉儲與配送,但母公司嘉里大榮集團卻和中國有連結,恐影響國安;疾管署今下午回應,目前防疫物資相關作業已非該公司負責,但仍有流感疫苗等藥物委託其運送。

2025年10月06日 17:46

「火燒心當胃食道逆流」女整年吃錯藥 醫揪病因:食道敏感

「火燒心當胃食道逆流」女整年吃錯藥 醫揪病因:食道敏感

不是所有「火燒心」都胃食道逆流害的。一名年約60歲女性長期苦於火燒心,1年來多次胃鏡檢查,也服用胃食道逆流藥物,卻一直沒改善,北上就醫後,才確診是「功能性火燒心」;醫師說,這類患者的症狀與胃食道逆流相近,但胃酸暴露時間往往正常,病因不是胃酸過多,而是食道神經過度敏感。

2025年10月06日 10:49

7成癌友怕家屬給壓力勝化療 醫教陪病心法:照顧者每周至少休1天

7成癌友怕家屬給壓力勝化療 醫教陪病心法:照顧者每周至少休1天

根據研究,超過70%的癌症患者認為最痛苦不是化療副作用,而是家屬給的壓力。腫瘤科醫師廖繼鼎在臉書分享,有研究顯示,當家屬過度控制或焦慮時,病人的憂鬱症風險上升40%,治療配合度下降30%,甚至可能放棄治療或尋短,建議家屬一定要照顧自己,每周至少找1天休息,避免過度影響生活。

2025年10月06日 09:42

推動器捐30年 李明哲曝「最大阻力」:醫師要幫助完成最後決定

推動器捐30年 李明哲曝「最大阻力」:醫師要幫助完成最後決定

李明哲在花蓮慈濟醫院全心投入器官捐贈與移植,至今超已近30年,他認為,器捐不只是開刀,而是一場社會運動,重點在於「利他」,而許多人嘴上支持,真正面對器捐的抉擇卻常退縮,台灣社會還需要時間逐漸理解器捐觀念,醫界也該讓過程保有尊重。

2025年10月06日 09:24

從帶領醫學生罷工到堅守花蓮 李明哲用「熱血」打造全新雙和醫院

從帶領醫學生罷工到堅守花蓮 李明哲用「熱血」打造全新雙和醫院

雙和醫院在去年通過醫院評鑑,成為台灣最「年輕」醫學中心,而國內知名器官移植專家、一般外科醫師李明哲,也在同年接任院長,如何帶領醫院呈現不同風貌,各界都矚目。他表示,他性子較急,該做的事都想趕快做好,將敦促醫療團隊保有「助人」的心,也希望自已的熱血能感染同仁,一起讓醫界更好。

2025年10月06日 09:23

瘦瘦針減重反而掉肌肉 專家揭營養補充關鍵:只靠少吃易復胖

瘦瘦針減重反而掉肌肉 專家揭營養補充關鍵:只靠少吃易復胖

近年來「瘦瘦針」減重引發熱潮,營養師指出,瘦瘦針透過抑制食慾,減少食物攝取來幫助減重,但並非萬靈丹,尤其是BMI接近標準想追求理想體態者,使用瘦瘦針如果未妥善補充營養,反而容易造成肌肉與骨質流失。建議要適度攝取碳水與脂肪,幫助保留蛋白質,避免代謝下降,蛋白質攝取則建議選擇濃豆漿、豆乾等高營養密度食物補充。

2025年10月06日 09:14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