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婦擦藥膏會傷胎兒嗎? 醫師講清楚

▲孕婦擦藥膏會傷胎兒嗎?醫師講清楚(圖/照護線上)

作者:游懿聖 醫師

昨天晚上接近下診時間,一位兩天前曾來診所就診的孕婦,前來看診。

「我去網路上查,發現有位網友留言,說上次開的這個外用藥物,是懷孕等級C類的,孕婦最好不要使用。」她一臉憂心的問我。

我看了一下上次開立的處方,是外用的抗黴菌藥物,用來治療腳底的黴菌感染,沒有任何口服藥。於是我這樣跟她解釋:「外用藥物,擦了經皮吸收後,抵達血液中的濃度,微乎其微,所以一般認為使用在孕婦是安全的。很多外用藥物,因為沒有去做實驗證實孕婦使用的安全性,所以都歸類為C類。而懷孕等級C類的藥物,是沒有證據顯示會對人體胎兒造成不良影響,但是不代表孕婦不能使用。」

「可是我查了這個藥物,發現是懷孕等級C類的,我就不敢擦了。」準媽媽為了胎兒著想,這是人之常情。

「那就暫停治療好了,單純足部的黴菌感染,目前並不會危及生命,妳可以等到生完小孩再開始治療。」評估香港腳並不是甚麼急症,也不是一定要急於一時治癒,我這樣建議準媽媽。

「嗯!~那會癢怎麼辦?」準媽媽面露遲疑。

「沖冷水囉!」我這樣建議。

「那,會好嗎?」準媽媽開始動搖。

我搖搖頭,示意可能自行痊癒的機會不大,準媽媽陷入膠著的狀態。

懷孕用藥分級的前世今生

1979年,美國食品藥物管理署提出懷孕用藥分級,把藥物分成A、B、C、D及X五大類。

不過,因為這個懷孕用藥的分類過於簡化,加上現代人晚婚、晚生小孩,有很多女性都有固定服用的慢性病藥物,假如今天一位女性,固定服用懷孕等級D類的藥物,發現自己懷孕了,她需要停藥嗎?需要換藥嗎?還是可以根據孕期,減低劑量來控制慢性病呢?這個藥物對胎兒的風險與影響到底是甚麼?在多高的使用濃度下,會影響到胎兒?在甚麼孕期使用,對胎兒的風險可以降到最低?

這時候,不論孕婦本身,或是照護她的醫師,都會很希望有描述性的證據,來詳細解說藥物在各個孕程對胎兒的影響,藉此評估用藥對孕婦的必要性、與對胎兒的安全性,而不是簡簡單單的一個英文字母分類。

有鑑於此,美國的食品藥物管理署(大名鼎鼎的FDA),在2015年取消了沿用三十幾年的A、B、C、D、X類分法,改用新的標示內容。相關詳情可以參閱這篇文章:FDA公告7月取消舊制懷孕用藥風險分級。

我們再回過頭來看這位準媽媽的膠著點:懷孕等級C類的藥物,能不能擦。

同樣的藥品,使用方法不同,結果就不同

我們先選一個被歸類在D類的口服抗黴菌藥「fluconazole」來當例子。fluconazole之所以被歸類成D類,是因為在動物實驗時(老鼠跟兔子),發現fluconazole會導致畸胎或胚胎死亡;後來又有五位人類媽媽,在懷孕期間,特別是第一個孕期,吃到一天400毫克的fluconazole,之後她們生下的寶寶都有先天性異常。

然而,之後又有大規模分析,針對7352位在第一孕期吃到fluconazole的媽媽,追蹤她們的寶寶,發現媽媽吃的劑量不論是150毫克、300毫克、或是 300到650毫克,她們生下的寶寶發生先天性異常的比例,並沒有增加。

所以,截至2015年為止,fluconazole被認為在高劑量下(超過300毫克)是會導致畸胎,因此禁止使用在孕婦身上;然而在第一孕期的孕婦身上,使用單一低劑量(少於或等於300毫克),卻不會增加先天性異常的風險,在沒有其他替代藥品的情況下,fluconazole還是可以使用在第一孕期的孕婦身上。

所以,即使是一個懷孕等級D類的藥物,在詳細的判讀現有的統計資料下,仍然認為可以使用在第一孕期的孕婦身上;這就說明了,為什麼FDA針對孕期用藥,不再使用一個簡化的分類,而改成描述性的分析。

言歸正傳,那這位媽媽,到底能不能使用孕期藥物分類為C類的外用抗黴菌藥物呢?

根據研究顯示,外用的azole類的抗黴菌藥物(bifonazole, clotrimazole, fenticonazole, isoconazole, ketoconazole, omoconazole, oxiconazole, sertaconazole, tioconazole, miconazole, econazole),因為幾乎不會(或是只有微量)會經皮吸收到血液中,因此在懷孕的任何期間,都可以使用。

結論就是:懷孕期間,可以使用外用的azole類抗黴菌藥物,即使這類藥物的懷孕藥物分級為C類。

那其他的皮膚外用藥,懷孕可以用嗎?

懷孕期間,還能安心使用的皮膚外用藥及治療,在此依照疾病分類,整理如下,這些都是經過藥物動力學分析,或是經由大規模統計追蹤,得出來的治療建議。有的藥物本身就不會傷害胎兒,有的藥物則是因為經皮吸收量微乎其微,因此可以安心使用。希望能讓懷孕的媽媽們、治療孕婦的醫師們,有一個簡單可循的用藥參考。

專業需要尊重,諮詢本當付費

因為這位準媽媽的疑慮,我整理相關醫學報告,讓她對孕期的皮膚用藥安全,更加了解。然而,讓我感到很灰心的是:他們不認為來到診所諮詢醫師與藥師,需要付費。

如果患者,經過醫師諮詢、或者解釋報告後,只單單因為醫師不開藥,而不願意付費,或許可以省下一百多元新台幣,然而,他們揮霍掉的,是醫療從業人員的使命感,是他們未來子孫的無形資產。

如果希望台灣便捷的醫療能夠永續經營,如果希望孩子們、孩子的孩子們,都有敬業、專業的醫師、藥師、護理師陪他們成長,請您務必記得:專業需要尊重,諮詢本當付費。

同場加映:你的累,皰疹都知道 – 醫師的叮嚀

搜尋附近的診所:皮膚科

加入照護線上LINE好友,健康不漏接!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率萬芳醫院深耕「在家住院」有成 劉燦宏拋「醫療人力荒」解方

率萬芳醫院深耕「在家住院」有成 劉燦宏拋「醫療人力荒」解方

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住院不易、照護人力吃緊成為醫療難題。對此,萬芳醫院院長劉燦宏指出,該院引領推動「急性在宅醫療」(HaH),病人可在家完成住院療程,至今已成功執行逾110例,在全台名列前茅;面對快速老化趨勢,國內應儘速研議擴大HaH適用範圍,方可打造永續的高齡照護體系。

2025年07月27日 09:23

從不罵人的暖男院長 劉燦宏談行醫初心:希望媽媽好起來

從不罵人的暖男院長 劉燦宏談行醫初心:希望媽媽好起來

從沒罵過人的暖男劉燦宏,行醫初心來自與母親的深情陪伴。他表示,兒時看媽媽因病坐上輪椅,國中便立志當醫師,希望能親手讓媽媽康復,雖然後來知道母親的病無法治癒,仍選擇投入復健醫學領域,盼用專業幫助更多像媽媽一樣行動不便的病人,盡量讓他們能站起來,可以更踏實過日子。

2025年07月27日 09:24

加強護病比擋不住離職潮 護理人員執業率創近5年新低

加強護病比擋不住離職潮 護理人員執業率創近5年新低

醫院湧現護理師離職潮,為防堅守崗位的護理師負擔過重、加速走人,衛福部加強管理護病比,除導致某些醫院關病床,間接使急診患者住院更困難,且根據立法院調查,三班護病比還使護理人力不升反降,2024年2月的護理人員執業率為62.72%,但到今年5月反而降為62.36%,並創下近5年新低。

2025年08月18日 09:04

30萬人次「急診躺超過1天」 醫嘆:急重症插管收入不如通水管

30萬人次「急診躺超過1天」 醫嘆:急重症插管收入不如通水管

醫院急診壅塞,民眾苦等不到病房,衛福部雖推動改善,但立法院調查發現,患者滯留時間仍持續拉長,去年超過26萬人次在急診躺逾1天,今年更上看30萬,而各界雖知急診缺照護人力是主因之一,攸關人力存續的急重症項目健保給付,卻長年未盡合理,例如氣管內插管的費用竟不如通水管,也導致急診更艱困。

2025年08月18日 09:03

專業醫師揭台韓醫美差異 慎防低價海外療程風險

專業醫師揭台韓醫美差異 慎防低價海外療程風險

隨著醫美技術普及,非侵入式的音波療程成為許多人維持年輕與改善膚質的定期保養。音波保養是透過聚焦式超音波原理,將能量精準傳導至肌膚各層次,肌膚受熱後不僅能拉提緊緻,視覺上也能看起來更年經、精神。

2025年08月18日 08:00

北榮ESG創新推「AI回收」換魚飼料 1個月就累計破萬寶特瓶

北榮ESG創新推「AI回收」換魚飼料 1個月就累計破萬寶特瓶

台北榮總今舉辦台灣氣候與健康聯盟「院長永續講堂」,院長陳威明特別分享院內節能減碳的政策,其中更導入「空瓶回收機」,提供兌換忘憂湖魚飼料,現在有38隻禽鳥,另也推動節能建築、低碳飲食、無糖餐點、綠色採購和醫療廢棄物減量。

2025年08月17日 16:54

南台灣豪雨成災 專家示警留意「登革熱」:9月恐有一波疫情

南台灣豪雨成災 專家示警留意「登革熱」:9月恐有一波疫情

中國大陸「屈公病」疫情嚴重,引發國內關注,但專家指出,台灣要比較擔心的反而是登革熱,近期颱風等災害嚴重,台南、高雄若沒做好防疫,可能在9月左右就會出現一波疫情,會是「最危險的時刻」,嚴重恐重演2015年台南大規模傳染。

2025年08月17日 16:51

「三班護病比」今年入法?邱泰源:先獎勵會水到渠成

「三班護病比」今年入法?邱泰源:先獎勵會水到渠成

雙和醫院「急診護病比事件」引發關注,衛福部部長邱泰源今受訪時直言,急診本身沒有護病比,不過雙和確實當地急診重鎮,負擔幫忙比較多,他們院內三班護病比預計在8月可以達到獎勵標準。另外,有關三班護病比今年是否有機會入法?他則表示,還是先獎勵,如果醫院都可以達到,法制化自然會水到渠成。

2025年08月17日 16:24

馬鈴薯害糖尿病? 研究曝:每周吃3份薯條「風險暴增20%」

馬鈴薯害糖尿病? 研究曝:每周吃3份薯條「風險暴增20%」

最新醫學研究揭露,每周食用薯條3次將使第2型糖尿病風險暴增20%,但同樣份量的馬鈴薯以水煮、烘烤或做成馬鈴薯泥等方式,卻不會造成顯著健康威脅。這項研究由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與劍橋大學研究團隊共同進行,已於8月6日刊登於《英國醫學期刊》。

2025年08月17日 16:01

屢被點名下台「遭指當部長為名利」 邱泰源:我從不care

屢被點名下台「遭指當部長為名利」 邱泰源:我從不care

衛福部長邱泰源屢遭點名下台,他昨日出席活動時大吐苦水,直言自己「名利都沒有,做越多罵越多」。對此,他今日受訪時回應「昨天的活動場合都是自己人,是開玩笑講的,做行政工作一定會受到指教,有義務虛心承擔。」另外,被問及「壓力大不大?被名嘴周玉蔻點名為個人名利?」他則直言「我從來不care這部分,謝謝指教。」

2025年08月17日 15:26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