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羽球好處多 健身又防老

▲打羽球對身體的好處(圖/pixabay.com)

▲打羽球對身體的好處(圖/pixabay.com)

作者/復健科 林宗慶 醫師

台灣之光羽球世界球后戴姿穎近來在國際羽球賽事中屢獲佳績,雖然之前有一小段時間被擠下后座,但是很快的用實力證明重回世界排名第一的寶座,讓台灣的羽球實力不容小覷,她會有這麼好的成績,許多國外運動新聞媒體都在試圖找出她無人能敵的關鍵因素,當然戴姿穎成為制霸世界羽壇的秘密,不外乎就是經過多年的磨練及征戰,本身的羽球技術成熟與不斷提升,還有她經過體重控制及軀幹核心肌群的訓練後,身體穩定性獲得提升,讓她擊球及比賽節奏加快,腳步啟動俐落,球路變化更多,使得她的對手在比賽期間疲於奔命,無法預先判斷擊球的落點,讓對手很難防備。

其實羽球就像其他的運動一樣,需要的是身體各部位的活動,進而可以達到體能的鍛鍊及提升,當然透過打羽球所訓練的一些專項技能,也可以替一般民眾帶來身體的健康,至於打羽球可以對我們身體可以產生哪些好處,接下來就跟大家一一介紹:

一、羽球運動屬於全民的運動:羽球運動不受年齡及性別的限制,所需的場地不大,可以兩人對練也可集體對戰,青少年打羽球可以促進生長發育,鍛鍊體魄,進而培養自信心及判斷力,提昇優良心理素質;中老年人可以透過從事羽球運動,達到伸展筋骨,活絡關節,增強心肺功能及神經系統運作的功效,並且達到預防及改善心血管及神經系統方面的疾病。

二、針對肌肉骨骼系統方面:羽球運動屬於全身性的運動,當發球擊球或是往前或向後救球時,您會運用到全身各個關節及許多肌肉群,甚至也需要神經系統的支配以達到完成羽球各個階段的動作,所以當從事羽球運動的時候,不但對於肌力訓練、關節活動度以及柔軟度,甚至全身的敏捷度及平衡感,都可以透過羽球運動來獲得提升。

三、針對神經系統方面:從事羽球運動時,在打球的過程期間因必須隨時注意到對方擊球的方向以及球速,並且及時的予以回擊,這時候需要的就是手眼協調及敏捷度,要完成這樣子的一個回擊動作,必須先從我們的視覺系統回饋到大腦,再由大腦下指令到四肢,透過下肢的移動以及上肢的配合,才可以完成回擊的動作,當然在比賽的中間雙方廝殺的你來我往,這時候更需要有良好的專注力,這樣才有辦法做出即時的判斷,敏捷度更需要有良好的神經系統來指揮,才可以達到流暢的動作。另外在打羽球時,也需要隨時保持警覺度,所以此時大腦內的神經傳導物質,也必須要能夠適時地分泌來提升警覺度,另外打羽球也是很好的社交活動機會,上了年紀的族群如果持續保持和朋友從事羽球運動的習慣,延緩老化,更可以遠離認知功能的退化!

四、針對心肺功能方面:從事羽球運動時,它的運動量不像一般人看起來好像很輕鬆,其實激烈的一場羽球打下來,運動期間心跳有時也可達到每分鐘160到180下,所以當長期從事羽毛球運動,可以使肺活量增加,提升心肺功能及耐力,也可以提升基礎代謝率,促進新陳代謝,達到控制體重的效果,對心血管疾病有預防及控制的好處。

以上所提出的是從事羽球運動對身體產生的好處,當然任何的運動如果長期且規律進行的話,都可以對您的健康產生正面的影響,正所謂「運動即是良藥(exercise is medicine)」,平時除了體能的訓練及肌耐力、柔軟度的加強,別忘了軀幹核心肌群的訓練也是不容忽視的,唯有透過整體的肌力加強及運動訓練,並配合運動前適度的暖身及伸展運動,才可以避免在從事羽球運動產生傷害的發生,也才能由羽球運動中獲得對整體健康正向的幫助。

▲打羽球對身體的好處(圖/pixabay.com)

周建勳治療師動作示範

同場加映:久坐致腰痛、腳麻,8招簡易伸展可改善

搜尋附近的診所:復健科

加入照護線上LINE好友,健康不漏接!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不要輕忽小痛!疼痛科權威孫維仁推「無痛老化」 倡太極拳養生

不要輕忽小痛!疼痛科權威孫維仁推「無痛老化」 倡太極拳養生

《ETtoday健康雲》與「東森栢馥功能醫學健康服務會館」今(28日)舉辦健康講座,主題為「破解常見痠痛困擾」,邀請疼痛醫學權威、台大醫學院麻醉科名譽教授孫維仁醫師擔任主講人,他呼籲民眾重視自己身上的各種痛,別覺得小痛就不當一回事,並應透過營養補充、太極拳等方式好好養生,才能「無痛老化」。

2025年08月28日 19:59

每天只需60秒!研究:「這運動模式」能降38%死亡風險

每天只需60秒!研究:「這運動模式」能降38%死亡風險

現代人在忙碌的工作及生活中並不容易找到時間運動,花錢去健身房更是難上加難。然而,最新研究顯示,每天只要進行1分鐘的劇烈活動,也能幫助人們擁有更健康、更長壽的生活。

2025年09月11日 17:25

嘉基數位導航精準植牙 3D列印重建恢復飲食大口吃牛排

嘉基數位導航精準植牙 3D列印重建恢復飲食大口吃牛排

「醫師,我右上邊的牙齒吃東西會酸軟,已經浮腫好幾個禮拜了!」67歲的王先生,因為長年牙周病掉了幾顆牙,吃東西不方便,總覺得咬食物不夠力、咀嚼力不足,直到早年做的假牙也岌岌可危,懼怕看牙醫的他,最後決定到嘉義基督教醫院牙科部,接受牙周病治療及數位植牙的評估。透過3D斷層掃描,仔細檢視王先生的骨頭條件,再利用電腦模擬植牙位置,搭配3D列印導引模板,讓植牙手術更精準、更快速。重建缺牙區後,王先生表示,以前的他總是餐餐稀飯,現在的他可以開心大口啖牛排了!

2025年09月11日 16:55

衛福部明年加發「7族群生活補助金」!最高1.3萬元 109萬人受惠

衛福部明年加發「7族群生活補助金」!最高1.3萬元 109萬人受惠

行政院訂定「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民生國安韌性特別條例」,並核定衛福部編列新台幣360億元,提供三大弱勢照顧措施。針對低收入戶、中低收入戶,及領有身心障礙者生活補助等7類經濟弱勢族群加發13個月生活補助金,最高可額外領取1萬3千元。

2025年09月11日 16:44

寶寶發燒先別慌 醫揭「6大危險徵兆」才需就醫

寶寶發燒先別慌 醫揭「6大危險徵兆」才需就醫

不少家長半夜遇到小孩發燒,都會緊張的反覆就醫,但醫師指出,其實只要觀察小孩活動力尚佳、還可飲食,沒有危險症狀,就不需要頻繁看醫師,建議可以留意「小於3個月的嬰兒發燒、退燒後活動力不佳、食慾很差、意識不清、抽搐、呼吸急促」等症狀,這些情況才有急迫就醫需要。

2025年09月11日 15:57

偏頭痛7成是青壯年 止痛藥「每周用超過2天」當心成癮、慢性化

偏頭痛7成是青壯年 止痛藥「每周用超過2天」當心成癮、慢性化

「偏頭痛」已經被世衛列為全球第二大失能原因,推估台灣約有200萬人深受困擾。醫師指出,偏頭痛並非一般頭痛,有明確診斷標準,且會反覆發生,嚴重時病人會痛到必須暫時中斷生活與工作。許多人會想靠止痛藥解決偏頭痛,甚至有想靠喝咖啡緩解的迷思,事實上必須急性緩解、預防治療並重,特別是止痛藥每週不要吃超過兩天,避免藥物成癮、頭痛慢性化的問題發生。

2025年09月11日 15:49

「飯後就腹痛」竟是膽結石 醫示警4症狀快就醫:嚴重恐敗血症

「飯後就腹痛」竟是膽結石 醫示警4症狀快就醫:嚴重恐敗血症

一名年近六旬、患有高血壓與糖尿病的女性,近3個月來一吃完飯就脹氣、上腹悶痛,經診斷確認為膽結石導致膽管阻塞,進而引發膽管炎。醫師提醒,膽囊炎患者有8成是膽結石阻塞造成,門診上常看到有病人自述胃痛,吃胃藥仍沒有辦法緩解,建議要留意「飯後右上腹痛、黃疸、灰白便或急性發炎反應」4症狀應及早處理,嚴重恐引發敗血症。

2025年09月11日 13:10

女大生滑手機「頸椎老化如60歲」 醫:錯誤姿勢=脖子掛保齡球

女大生滑手機「頸椎老化如60歲」 醫:錯誤姿勢=脖子掛保齡球

20歲女大生長期頭痛、頸部痠痛僵硬到神經內科求診,檢查發現頸椎弧度消失,呈現「僵硬直線」甚至有滑脫的情況,顯示頸椎正提前退化,程度有如60歲的中老年人。醫師指出,這是俗稱的「手機頸」,由於患者平常習慣長時間滑手機,此時頸椎承重等同脖子掛著一顆保齡球,長期下來導致變形與退化的發生,也提醒可以透過3個方式減少低頭傷害。

2025年09月11日 12:57

吃玉米=明天見? 營養師揭真相:不代表白吃

吃玉米=明天見? 營養師揭真相:不代表白吃

不論水煮還是烤玉米都是許多人的喜愛。不過,有些人吃了玉米後,隔天在廁所發現「黃澄澄的玉米粒」幾乎完整出現,會懷疑是不是根本沒被消化?

2025年09月11日 12:31

「巷弄密集」助攻病媒蚊蔓延 國衛院破解登革熱擴散之謎 

「巷弄密集」助攻病媒蚊蔓延 國衛院破解登革熱擴散之謎 

近數十年來受全球暖化及氣候變遷影響,登革熱疫情於全球快速攀升,每年約有1億至4億人感染。國衛院最新研究發現,台灣都市多狹窄道路與高密度建築等特性,有利於埃及斑蚊擴散,行政區劃分造成一定程度的族群分化,可能與台灣以行政區為防治主體有關,都市內高密度建築與狹窄道路為蚊子提供了遮蔽與孳生地點,反而促進蚊子擴散。

2025年09月11日 12:23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