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警覺! 失智更要小心脫水

▲失智更要小心脫水(圖/pixabay)

▲失智更要小心脫水(圖/pixabay)

作者:中醫科 林舜穀 醫師

炎熱的暑假是陽光與比基尼的季節,但對於失智老人來講,卻也是最容易產生脫水危機的時候。

失智患者脫水與中暑的新聞層出不窮,主要的原因是隨著腦部退化,對於口乾口渴的感覺會比較遲鈍,且難以精確的表達需要喝水或是口乾口苦的感覺,或是不舒服但一下子就忘了,家人或照護者如果沒有仔細注意非常難發覺。

一般人脫水大多是在大太陽下劇烈運動或勞動工作,但是失智症患者就算活動量很少,甚至是臥床的患者,都容易有脫水的情形。重度失智患者缺乏自己喝水的能力,甚至意識不輕,更容易因為沒有補充足夠的水分而脫水。

脫水對失智老人是很危險的事情,脫水後許多身體的機能都會受到影響,甚至重要器官得不到充足的水分而停擺,嚴重時可能會昏迷甚至死亡。

避免脫水要注意哪些症狀呢?

失智患者ㄧ天至少需要補充 1500 cc 的水份,當出現下列症狀表示水分補充不夠,或是環境太過悶熱,導致溫度上升過高。

體溫上升及脈搏加快:老年患者體溫調節的功能較差,若是脫水會更容易體溫過高。

皮膚黏膜與口舌乾燥:老年患者的皮膚通常比較乾燥、容易脫屑。但是缺水患者皮膚不只乾燥,還會失去彈性。捏起或是用指甲掐下久久無發恢復。此外,腋下與手心等較容易流汗的地方平時應該摸起來較為濕潤,可以用手稍微摸摸看,若也是非常乾燥就要小心脫水的危險。

小便次數減少顏色黃:若是上廁所小變的次數明顯減少、尿量減少、或是顏色非常深,也是身體缺乏水分的徵兆。

指甲蒼白而沒有血色:這是身體缺乏水分,血液不足的現象,在脫水較嚴重時會出現,需要特別小心。

表情漠然和精神不振:有些患者並不會有明顯口渴的症狀,只會感覺到人沒有元氣、疲倦乏力想睡覺,照顧者和家屬在夏天要特別注意,如果短時間內變的很嗜睡,不太容易叫醒,或是醒來卻一下下又睡著,都可能是嚴重脫水的徵兆。’

血液檢驗數職異常:如果水份不足血液中代謝廢物濃縮,抽血時檢查會發現腎功能數職異常(BUN/creatinine>20),或是血中鈉離子濃度超過150。

要怎麼補充水份呢?

失智患者常常不願意規律喝水,甚至有被害妄想,認為家人要下毒所以逼迫他喝水,因此補充水分不應強迫,而要把握分散且多元的訣竅。若是強迫患者喝水,更容易引起嘔吐,或是嗆到而引發肺炎,反而得不償失。

雖然喝白開水是補充水分最好的方法,但不是唯一的方式,可以嘗試下面的建議,找出患者最願意接受的方式。

準備水分充足的水果,例如西瓜、葡萄、柳丁、奇異果、木瓜等等,吃飯時一起食用

準備果凍與布丁等含水量豐富的點心,在兩餐之間食用

有的患者是因為嘴部肌肉控制不佳,喝水會漏所以拒絕喝水,可以試試看幫他準備吸管。

同場加映:你不可不知,會傷害腦部的壞習慣(懶人包)

搜尋附近的診所:中醫科精神科

加入照護線上LINE好友,健康不漏接!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北醫打造「光譜兩端友善醫療」 施俊明:出院要比生病前更健康

北醫打造「光譜兩端友善醫療」 施俊明:出院要比生病前更健康

台灣快速邁入超高齡社會,許多醫院逐步強化高齡醫療,不過心臟內科專家、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北醫)院長施俊明認為,醫療體系對於「光譜的兩端」、也就是老人和兒童皆應提高貼心照護,並強調現代醫院的目標不應只有治病,而是「走進醫院治好病,走出醫院時,要比沒生病前更健康」。

2025年09月13日 09:23

北醫院長一家4醫師 施俊明曝密技:大姊課本劃滿重點

北醫院長一家4醫師 施俊明曝密技:大姊課本劃滿重點

國內不少校長級、院長級醫師出身醫生世家,家族多人行醫,而北醫院長施俊明的手足也都是醫師,但包含父母在內的整個家族並無其他醫師,對此他笑說,兄弟姊妹都能當醫生的關鍵在「大姊的課本」,因為書中所有重點都被大姊註明清楚,弟妹拿來複習格外受用,一家子的醫學路就這樣自然而然展開。

2025年09月13日 09:24

三總完成《華盛頓外科學》全書中文化 用母語就能學習權威新知

三總完成《華盛頓外科學》全書中文化 用母語就能學習權威新知

《華盛頓外科學》自問世以來,即為國際間外科領域的重要參考書籍,內容涵蓋從基礎外科原則、各系統外科疾病之診斷與治療,到手術技巧與臨床決策等完整知識體系。三軍總醫院外科部集結全體主治醫師群,耗時1年多完成最新版《華盛頓外科學手冊第九版》全書中文化,讓國內醫學生、醫師及相關人員可以用母語直接吸收最新且權威的外科知識,為一大創舉。

2025年09月16日 19:46

全台3成兒少過重!恐讓身高「開高走低」 成長提前結束+胖到生病

全台3成兒少過重!恐讓身高「開高走低」 成長提前結束+胖到生病

很多家長關心孩子能不能長高,其實更需關注的是肥胖問題!專家示警,全台兒少過重及肥胖率破3成,而體重超標不僅可能導致性早熟,還會讓成長曲線「開高走低」,成長期高峰提早結束,更會讓慢性病提早上身。提醒家長要以紀錄掌握孩子成長,注意生長曲線、BMI數值、長高速率與是否有性早熟徵兆。

2025年09月16日 19:01

全台首隻醫療輔助犬「歐巴」今天退休了 北榮護理師收養

全台首隻醫療輔助犬「歐巴」今天退休了 北榮護理師收養

「歐巴」是全台灣第一隻駐點於醫院的輔助治療犬,已在台北榮總陪伴病人超過六年,是醫院裡最受歡迎的特別員工。隨著歐巴年齡增長,之前就預計在今年退休。北榮今天特地在院內替歐巴舉辦退休儀式,強調牠永遠是北榮的榮譽員工,醫院會持續陪伴牠過退休生活,而歐巴退休後,會由照顧牠的護理師繼續收養。

2025年09月16日 16:57

8歲女童脖子長年流膿發臭 醫揪「鰓裂囊腫」:胚胎遺留病灶

8歲女童脖子長年流膿發臭 醫揪「鰓裂囊腫」:胚胎遺留病灶

一名8歲女童自小右側頸部就有一個小洞,偶爾流出分泌物,家長原以為只是單純皮膚膿包,僅帶孩子至一般診所治療,卻未見改善。近日分泌物轉為黃濁並散發惡臭,伴隨疼痛,緊急就醫才確診為「第二對鰓裂囊腫」,醫療團隊隨即安排住院手術,成功切除病灶。

2025年09月16日 16:21

睡不著怎麼辦?美國專家大推478呼吸法 助快速入眠還能舒緩焦慮

睡不著怎麼辦?美國專家大推478呼吸法 助快速入眠還能舒緩焦慮

在社群平台上掀起討論熱潮的「4-7-8呼吸法」,不少網友實測後狂讚「比數羊還快睡著」、「做幾次就直接斷片」,只要簡單三個步驟,就能幫助身心快速放鬆,對長期被焦慮、壓力困住的現代人來說,是一種天然又便利的方法。源出自瑜伽的調息法,後來由美國亞利桑那大學整合醫學中心創辦人威爾博士推廣。

2025年09月16日 15:56

流感疫情提早「本周進入流行期」 單周就醫破10萬人次

流感疫情提早「本周進入流行期」 單周就醫破10萬人次

流感疫情提早報到!疾病管制署最新監測顯示,上周流感門急診就醫突破10萬人次,已經逼近流行閾值,副署長曾淑慧表示, 預期本周就會進入流行期,提醒高風險民眾務必趕在10月1日公費流感及新冠疫苗開打時,就按時接種「左流右新」,才能及早獲得足夠保護力。

2025年09月16日 15:42

瘧疾境外移入增4例!印尼、印度、東非染病 今年病例創19年新高

瘧疾境外移入增4例!印尼、印度、東非染病 今年病例創19年新高

疾病管制署今(16)日公布國內新增4例境外移入瘧疾病例,為年齡介於40多歲至60多歲男性。其中2例本國籍赴印尼旅遊染病,另2名外國籍個案分別曾經到東非多國旅遊,以及長年居住印度。疾管署監測今年瘧疾病例數已累計20例,均為境外移入病例,為近19年(2007-2025年)同期最高,提醒民眾赴流行地區注意。

2025年09月16日 15:07

快訊/腸病毒增1死!嬰出生7天發病隔日亡「疫情10月進流行期」

快訊/腸病毒增1死!嬰出生7天發病隔日亡「疫情10月進流行期」

疾病管制署今(16)日公布國內新增1例新生兒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病例,為北部未滿月男嬰,出生後第7天出現低體溫至急診就醫,發現有黃疸、肝指數上升、血小板低下及代謝性酸中毒等疑似敗血症徵候,並收治加護病房治療,經治療症狀未改善,次日不幸死亡。經通報檢驗後確認為腸病毒伊科病毒11型感染併發重症。

2025年09月16日 14:04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