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激推:冷氣開26°C「加1模式」更好睡!冷到抖增罹病風險

圖、文/常春月刊

氣象局預估高溫炎熱的天氣恐持續下去。除了白天的炙熱難熬,夜晚氣溫也相當高,很多人因此失眠。前中央氣象局局長鄭明典曾談過,夜晚溫度高於28度的話,可能影響健康,包含睡眠。

丹麥研究:晚上氣溫超過30度少睡15分鐘

夜間炎熱對健康的危害甚鉅。丹麥哥本哈根大學在期刊「One Earth」發表研究指出,他們在2015到2017年間收集68國約5萬人份的智慧手錶監測數據,在741萬份的去識別化夜間睡眠紀錄中,發現當夜間氣溫超過30度,每晚睡眠時間平均減少15分鐘。研究推論其原因,應該是高溫恐造成晚睡,或是容易「被熱醒」,也就是中斷睡眠。

溫度高於25度恐致睡眠不足 空調有助入眠

林口長庚睡眠中心主任莊立邦表示,對人類來說,睡眠時溫度太高、太低都不好。溫度高於攝氏25度就會產生睡眠不足的問題,原因與中心體溫有關。睡眠時中心體溫下降,環境較熱的話便會很難睡。

反之過低也不行,莊立邦說明,若氣溫低於攝氏22到23度的話,肌肉可能會發抖收縮,難以放鬆。莊立邦更進一步說明,有研究指出,若環境氣溫小於18度亦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莊立邦說明,適合人們的理想睡眠溫度為攝氏24到26度。當然睡眠時的穿著,以及所蓋的被子也略有影響。

空調設定這個溫度 讓你睡得香甜

如真的感到難以入睡,莊立邦建議,空調時可開啟舒眠功能。新型冷氣多有舒眠功能,因人體的中心體溫在睡眠時會緩慢下降,在深夜時降到最低,而舒眠模式能夠隨時間,讓室內溫度將略微上升,符合人體的變化。其他則是穿睡衣不可悶熱、棉被輕薄透氣。最後冷氣溫度的部分,設定在26度左右,當然開舒眠效果更好。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NOW健康

延伸閱讀:

·冷氣剛開就調低溫度超耗電!台電授「2招」快速降溫又省電 冷氣濾網沒清也NG

·睡覺冷氣開太強恐害落枕!醫授「超有效2伸展運動」自救 1狀況最好先冰敷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率萬芳醫院深耕「在家住院」有成 劉燦宏拋「醫療人力荒」解方

率萬芳醫院深耕「在家住院」有成 劉燦宏拋「醫療人力荒」解方

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住院不易、照護人力吃緊成為醫療難題。對此,萬芳醫院院長劉燦宏指出,該院引領推動「急性在宅醫療」(HaH),病人可在家完成住院療程,至今已成功執行逾110例,在全台名列前茅;面對快速老化趨勢,國內應儘速研議擴大HaH適用範圍,方可打造永續的高齡照護體系。

2025年07月27日 09:23

從不罵人的暖男院長 劉燦宏談行醫初心:希望媽媽好起來

從不罵人的暖男院長 劉燦宏談行醫初心:希望媽媽好起來

從沒罵過人的暖男劉燦宏,行醫初心來自與母親的深情陪伴。他表示,兒時看媽媽因病坐上輪椅,國中便立志當醫師,希望能親手讓媽媽康復,雖然後來知道母親的病無法治癒,仍選擇投入復健醫學領域,盼用專業幫助更多像媽媽一樣行動不便的病人,盡量讓他們能站起來,可以更踏實過日子。

2025年07月27日 09:24

再造國際頂尖癌症治療 北榮「硼中子捕獲治療中心」動工 

再造國際頂尖癌症治療 北榮「硼中子捕獲治療中心」動工 

台北榮總「硼中子捕獲治療中心」今(18)日上午舉行動工典禮,預計於116年完工啟用,屆時北榮將成為全球極少數同時擁有「重粒子治療」與「硼中子捕獲治療」全方位尖端放射技術的醫療機構,讓台灣在癌症放射治療、教學與研究領域達到國際頂尖水準。

2025年08月18日 17:44

年輕人「尿結石暴增」!醫曝4大壞習慣 不喝水、一次灌大量都NG

年輕人「尿結石暴增」!醫曝4大壞習慣 不喝水、一次灌大量都NG

台灣是手搖飲天堂,人手一杯冰飲已是日常。泌尿科醫師發現,近期門診有越來越多年輕人、女性患者出現頻尿、腰痛、尿液混濁情形,經診斷為尿結石,因生活習慣常以無糖茶、手搖飲、咖啡取代白開水,再加上長時間待在冷氣房、不易察覺口渴,導致尿結石的年齡層明顯下降。

2025年08月18日 17:17

屏東美和科大護理系跨海赴日 深耕長照實習擴展國際視野

屏東美和科大護理系跨海赴日 深耕長照實習擴展國際視野

和科技大學護理系114年再度榮獲教育部「學海築夢計畫」補助,師生13人赴日本北海道,展開為期一個月的長期照顧與高齡福祉實習。學生分別於北海道アイケア集團的小規模多機能介護、高齡住宅及團體家屋等場域進行專業實作,並參訪醫院、福祉機構及智慧醫療中心,深入了解日本介護制度與公私協力模式。此次交流不僅提升專業技能,也拓展國際視野,強化台日產學合作情誼。

2025年08月18日 16:54

常吃「1日本料理」死亡風險增1.52倍!食安專家示警:少做2事保命

常吃「1日本料理」死亡風險增1.52倍!食安專家示警:少做2事保命

根據日本山形大學醫學院最新公布的研究結果,過於頻繁攝取拉麵可能對健康造成不利影響。該研究顯示,每週食用拉麵3次以上者,其死亡風險出現「上升至1.52倍」的趨勢,引發外界關注飲食習慣與健康之間的潛在關聯。

2025年08月18日 16:48

簽名遭假冒詐騙 羅一鈞提告「偽造文書、妨害名譽」

簽名遭假冒詐騙 羅一鈞提告「偽造文書、妨害名譽」

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遭一名女子假冒簽名詐騙,引發關注。羅一鈞今下午召開記者會表示,已經以個人名義提告該女子「 偽造文書、妨礙名譽」,並再度表示自己「字沒有這麼醜」。他也提到自己非常不喜歡關說、喬床的特權人士,所以從不幫親友喬病床。

2025年08月18日 15:45

糖尿病患「探病遭染流感」險插管 醫示警重症治療黃金期

糖尿病患「探病遭染流感」險插管 醫示警重症治療黃金期

一名61歲糖尿病患年初因肺炎住院,經抗生素治療後病況稍有起色,沒想到患者突發呼吸急促、胸悶等徵兆,X光顯示右下肺再度出現嚴重感染,檢驗結果確診為流感病毒陽性,追查發現感染源疑為前來探病的家人。醫師提醒,包括糖尿病、心血管、慢性肺病患者都是流感重症高風險群,多數重症患者錯過48小時治療黃金期,才讓病情急轉直下。

2025年08月18日 15:24

7歲以下「6次免費發展篩檢」 國健署:全台逾半數家長不知道

7歲以下「6次免費發展篩檢」 國健署:全台逾半數家長不知道

國健署去年7月開始有提供6次公費補助的兒童發展篩檢服務,但根據調查發現,仍有3成不清楚可依時程帶孩子健檢,更有逾半數不知道「6次兒童發展篩檢服務」。國健署呼籲,家長要把握兒童黃金發育期,善用7歲前共13次免費檢查。

2025年08月18日 13:56

抖腳≠漏財!醫揭「4身心警訊」:最後一種全家難逃

抖腳≠漏財!醫揭「4身心警訊」:最後一種全家難逃

許多人一坐下來,就會忍不住開始抖腳。長輩常提醒這樣「沒禮貌」,民間甚至有「抖腳會漏財」的說法。不過胸腔暨重症醫師黃軒醫師指出,這個看似小動作,其實隱藏了身心的多種訊號。

2025年08月18日 13:51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