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關節積水又腫又痠痛 掌握4大原則治療效果才會好。(圖/侯鐘堡醫師提供)
作者:復健科 侯鐘堡 醫師
膝關節積水—這個問題真是太太太重要也太常遇到了。
無論是打球的年輕人、喜愛運動的中年歐吉桑、膝部退化的長輩都會遇到。
先說結論:
以下狀況會有反覆性膝關節積水
1. 退化性關節炎
2. 急性運動受傷
3. 慢性運動勞損(過度使用)
換言之,會膝關節積水,就表示『膝蓋內構造』出了問題。
為何膝關節會積水?
膝蓋每天都有正常的關節液(黃色透明液體)循環,自然生成與吸收。若是受傷了,就會導致人體關節液:生成速度>>>吸收速度。
膝蓋關節腔構造
膝關節構造
*膝關節內構造:關節內軟骨、前十字韌帶、後十字韌帶、內側半月板、外側半月板。
膝關節旁構造:膝內側韌帶、膝外側韌帶–->位處關節邊緣,我將之視為「一半的關節內構造」。
膝關節外構造:髕骨、髕骨韌帶、髂脛束、鵝掌肌腱、股四頭肌腱
關節內的問題與關節外的問題必須分別清楚。因治療方向差很多。
話說:瑞凡有一天膝蓋打籃球時扭傷,從此之後就非常痛,而且走路很不方便。醫師說是膝關節積水了,要多休息。
然而,膝關節積水會有什麼症狀呢,一定會很痛嗎?有了膝積水,一定要抽掉嗎,不抽掉可以嗎?是否可以再繼續運動呢?有沒有辦法做什麼加速膝關節的回覆呢?
其實,大部分受傷的朋友會以行動不良來表現。最多的是
「我以前蹲的下去,現在都蹲不下去」、
「上下樓梯都變得很不方便」、
「我兩邊膝蓋看起來好像不太一樣,比較腫」、
「我自從上次撞到後就這樣,X光檢查過了沒骨折,但就是一直都沒好」
是的,瑞凡。這些都是膝關節積水的症狀。它就是這麼擾人,從年輕到中年到老年都常發生。但幸好的是,只要知道原由,治療後的恢復效果也很好。
▲膝關節積水又腫又痠痛 掌握4大原則治療效果才會好。(圖/侯鐘堡醫師提供)
兩側膝蓋不一樣大,明顯左圖膝蓋大於右圖膝蓋
膝關節積水症狀
1. 無法蹲跪,行動困難—榮居第一名
2. 膝窩、膝後部腫脹,觸壓痠痛—第二名
3. 膝蓋外觀看起來較腫,有紅、發熱等發炎現象—第三名
4. 痛,但較偏急性運動傷害。慢性以行動、蹲踞不方便為主。
▲膝關節積水又腫又痠痛 掌握4大原則治療效果才會好。(圖/侯鐘堡醫師提供)
上圖是使用超音波導引治療抽吸
該怎治療呢?把握治療的四大原則:打針、吃藥、復健、保養。
膝關節積水的治療方針
A. 詢問病史:
受傷機制–打球、爬山、重訓、種菜…等。
受傷時間–立即受傷、受傷兩週、反復性膝腫脹
B. 判別積水量:
若是量不多(3-10cc),可以採保守性治療(藥物、復健),同時減少活動量,水會慢慢被人體吸收代謝。
積水量多(>10cc)建議抽掉積水,減緩症狀。
積血—建議抽除。因血腫鈣化機率較高,可能造成長期後遺症。
C. 超音波導引抽吸治療:
在超音波之下,盡量抽掉關節內積水。
因 關節內構造受損,需注射藥劑治療,進一步保護軟骨及韌帶:
1. 玻尿酸治療 2. PRP增生治療
D. 復健治療與保養:減少活動量,做復健,服用消炎藥物、使用輔具、服用保養品等。
治療方針可以參照下表。
總結
膝關節積水雖然非常惱人,但有超音波的幫助之下診斷及治療都變得簡單很多。而且治療效果也是非常的好。
特別是年輕人,膝蓋是要用一輩子的,年輕時不好好治療,會加速以後關節內的退化,最後就必須接受手術治療。
同場加映:保養膝蓋,這些動作一定要避免!
加入照護線上LINE好友,健康不漏接!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