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崇佑醫師/晨僵、感覺疲倦? 小心類風濕性關節炎!

▲示意圖。(圖/問8線上健康諮詢提供)

▲示意圖。(圖/問8線上健康諮詢提供)

文:鄭崇佑 吉安醫院醫療副院長/吉安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

早上起床時覺得四肢僵硬?有時甚至長達數十分鐘或一個小時?當心,可能是類風溼性關節炎找上你囉!晨僵是類風溼性關節炎一個很典型的症狀,一般而言活動後會較為舒緩。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

所謂類風濕性關節炎,難道是因為關節扭傷等運動傷害所造成的嗎?又或者它像痛風一樣,是體內尿酸結晶所導致,和飲食習慣或遺傳息息相關呢?

其實都不是這樣的,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正常情況下,我們的免疫系統是幫忙排除外來的病原,但對於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患者來說,他們的免疫功能出錯了,不是免疫力低下,反而是不當的攻擊病患本身,而造成關節炎的發生。

類風溼性關節炎的特徵

類風濕性關節炎初期常見的症狀並不具有特異性,很難與其他疾病鑑別,大約有六到七成的人發病初期會感覺疲倦、食慾不振、全身無力。

那類風溼性關節炎相較於其他關節炎具有什麼樣的特性呢?通常被侵襲的關節具有對稱性,且以多發性關節炎為主,包含手指、手腕、腳趾及膝關節。此外,好發族群以三十到五十歲的女性為多。

什麼,關節變形竟然是不可逆的!

類風溼性關節炎最可怕的是關節變形不可逆!如果關節變形不可逆,那麼求診不就沒有任何幫助嗎?類風溼性關節炎不就等同絕症一般?

事實恰好相反,正因為關節的變形不可逆,患者更應該積極按時服藥去抑制關節炎惡化的發生,否則當有一天雙手真的扭曲變形時,那才是欲哭無淚呢。

治療方法

類風濕性關節的治療包含藥物治療、物理治療、運動治療。這些治療主要的目的是控制關節發炎的情況,以免反覆性的發炎導致關節變形。

我是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為什麼我上網google了我的藥單,卻發現裡面有化療藥呢?

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治療會應用某些原本用來癌症化療的藥物,在醫學上藥物的劑量大小是很重要的,會決定在疾病中該藥物扮演什麼樣的角色。這一類藥物在高劑量下是化療藥,而低劑量則是免疫抑制劑,可以減緩關節的破壞。在安全性方面,大多數人使用都沒有問題,只有少部分人會發生副作用,只要在醫師的指導下用藥,並定期抽血追蹤肝腎功能,疑似有藥物副作用出現立即回診,就不必過度擔心。

除了關節變形,我還應該要注意……

類風濕性關節對人體的侵犯並不侷限於關節,關節外侵犯包含眼睛(乾眼症、鞏膜炎)、 血管(血管炎、發紺)、肺部(動脈炎合併肺動脈高壓、肺間質纖維化)、 心臟(心包膜炎、心肌炎、心內膜發炎)。

本文為問8 線上健康諮詢提供,原文刊載於此

問8 線上健康諮詢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推動台灣高齡醫學整合照護 陳亮恭:希望每個人都被接住

推動台灣高齡醫學整合照護 陳亮恭:希望每個人都被接住

連續6年進入美國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榜單,並蟬聯國內醫師排名首位,台北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說,自己始終是為了「解決問題」而做研究,雖受國際肯定,也感受到「排山倒海」的壓力,希望未來能有更多不同體系醫師投入高齡醫學,讓這領域真的蓬勃起來,更能因應台灣人口快速老化的腳步。

2025年11月22日 10:03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入選美國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在台灣醫師排名前20傑,台北榮總精神部兒童青少年科主任陳牧宏卻不只是醫師、科學家,還是一名作家,曾多次獲文學獎,研究理念和文學謬思長期交織腦中,對於病人的治療,相較也多了更多溫度和生命觀察。

2025年11月15日 10:03

上周腸病毒近1.2萬人就醫 疫情處流行期「持續上升」

上周腸病毒近1.2萬人就醫 疫情處流行期「持續上升」

腸病毒疫情流行中!疾病管制署今(25)日公布最新疫情監測,上週腸病毒門急診就診近1.2萬人次,疫情持續上升,雖然上週沒有新增重症病例,但今年到目前為止已經累積19例重症,為近六年新高,其中9例死亡。疾管署提醒,腸病毒易於人口密集且互動密切場所傳播,幼兒為重症高風險群,呼籲家長及教托育人員多注意。

2025年11月25日 14:38

停用瘦瘦針後「懷孕過重風險增3成」 研究:早產機率也提高

停用瘦瘦針後「懷孕過重風險增3成」 研究:早產機率也提高

最近瘦瘦針熱度高,但施打後若發現懷孕,對健康影響有多大?家庭醫學科、肥胖專科醫師王姿允今於臉書分享最新研究,指停藥後若懷孕,孕期比較容易體重上升、代謝異常,但未必是瘦瘦針本身造成,可能與原本就偏高的代謝風險及停藥後復胖有關,提醒若曾用藥,備孕或已懷孕時,記得一定要主動與醫師討論。

2025年11月25日 14:28

快訊/公費流感疫苗打掉9成「跨年前恐用罄」 疾管署增購15萬劑

快訊/公費流感疫苗打掉9成「跨年前恐用罄」 疾管署增購15萬劑

今年流感疫苗打氣史上最旺!根據疾管署最新統計,流感疫苗從10月1日開打以來已經接種612.5萬劑,使用率達到91.7%,剩餘疫苗55.4萬劑預期年底用罄,疾病管制署今(25)日宣布增購15萬劑,最快12月下旬到貨配送。

2025年11月25日 13:30

35歲女嚴重經痛 醫檢查驚見「子宮長滿肌腺瘤」 

35歲女嚴重經痛 醫檢查驚見「子宮長滿肌腺瘤」 

35歲的李小姐近3年總會因為生理期而腹痛難耐,就醫檢查發現子宮內佈滿子宮肌腺瘤。醫師提醒,子宮肌腺瘤好發於35-50歲的女性,患者會有劇烈腹痛、經血過多以及壓迫膀胱導致頻尿等症狀,長期下來更會因為子宮結構性改變與慢性發炎而影響受孕。

2025年11月25日 13:19

不吃保健品也能護眼!營養師揭護眼必吃清單

不吃保健品也能護眼!營養師揭護眼必吃清單

在手機、電腦成為日常標配的時代,不論大人或小孩,幾乎都屬於「過度用眼」族群。長時間盯著螢幕,眼睛容易乾澀、疲勞,甚至有人到了晚上還會感覺到視線模糊,連看字幕都要費力,營養師珊珊在粉專「愛健康營養師珊珊」指出,這些狀況若長期累積,可能影響更深層的視力健康。

2025年11月25日 12:05

沙發一坐就睡、躺床卻睡不著? 醫揭很多人中招原因

沙發一坐就睡、躺床卻睡不著? 醫揭很多人中招原因

有沒有這樣的夜晚——在客廳看劇時,眼皮才打兩下就睡著;可一回到床上,卻開始數羊、翻身、盯著天花板,甚至懷疑人生?沙發彷彿有催眠功能,床卻成了「反睡神器」。真有這麼玄嗎?

2025年11月25日 11:56

5大醫學會推「腎病照護SOP」 病人加入10年可降洗腎風險9成

5大醫學會推「腎病照護SOP」 病人加入10年可降洗腎風險9成

台灣慢性腎臟病盛行率高,平均每8人有1人受影響,但僅約10%知道自己生病。健保署今與5大醫學會共同推出「最接地氣」的腎病照護SOP,其根據國內經驗與現況,制定出涵蓋篩檢、治療到轉診等面向的流程共識,不同科別、層級都能依此執行,有助強化國人腎病管理,更重要是降低洗腎風險。

2025年11月25日 11:45

台大醫院導入全台首批「雙腔無導線」心律調節器 突破治療侷限

台大醫院導入全台首批「雙腔無導線」心律調節器 突破治療侷限

台灣每年約有7500名患者需裝置心律調節器治療保命,台大醫院今(25)日發表醫療成果,創全台之先,成功導入國內首批「雙腔無導線心律調節器」 臨床植入,突破多年以來無導線節律器僅能單腔起搏的侷限。79歲的鄭小姐就是其中一例,她接受化療過程中引發心律不整,心跳一度降至每分鐘僅40下,日常生活中老是喘個不停,嚴重受到影響,在植入新型心律調節器之後,終於恢復正常。

2025年11月25日 11:43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