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吃多動為什麼不會瘦? 這個關鍵很重要

▲少吃多動為什麼不會瘦? 這個關鍵很重要。(圖/pixabay)


▲少吃多動為什麼不會瘦? 這個關鍵很重要。(圖/pixabay)

作者:蕭捷健 醫師

我們先從多動為什麼很難瘦開始說起。彼得.阿提亞醫師是一個傑出的醫師和運動健將。他曾經從洛杉磯游泳至聖卡塔莉納島,這個路線只有12個人達成;他遵守低脂飲食,每天訓練3小時,但是他卻屬於超重的族群:BMI高達29,而且體脂肪更高達25%。你身邊也有這樣的朋友,每天都很認真的去健身房上拳擊有氧,但是身材一直都肉肉的。為什麼會這樣呢?

理解到大量的運動不能解決這個問題,彼得.阿提亞開始在飲食上著手,終於身形有了很大的轉變。他創辦了營養科學研究所( Nutrition Science Initiative) ,還登上了演講的殿堂:TED。



為什麼運動這麼難瘦呢?

舉例來說,一個普通男生的基礎代謝率約2500卡,以適中的速度走路45分鐘,會燃燒104卡的熱量;這只占總能量的5%。大部分的能量,都在基礎代謝中消耗掉了。基礎代謝會受到很多的因素影響:除了年紀和性別,光是吃下比較多的東西,代謝就可以增加50%。相反的,節食卻能導致代謝速度變慢40% 。所以,重點在基礎代謝。運動的確是可以消耗熱量,但是以比例而言還是太少了。

每天去上一堂Body Combat 60分鐘,一個禮拜五次,到底可以瘦多少?


運動還是有用的。尤其是有人監督,持續不怠地每天運動的時候。這個對照研究找了三十幾個過重的年輕人,讓他們每週運動五次,每次運動400卡到600卡,不限制他們的吃喝。十個月後,他們每個人平均減少了4.5公斤。所以,如果你每天去上一堂Body Combat,你一個月可以瘦下0.45公斤(哭)。

理論上,每燃燒掉6000 - 8000卡,體重就應該要減少一公斤,為什麼瘦身的幅度會這麼少呢?我消耗的熱量去哪裡了?

代償作用

運動會讓身體產生代償作用。代償有下面這兩個機制:

運動會使卡路里的攝取增加。哈佛公共衛生研究發現,每天額外一小時的運動,會使熱量攝取增加292卡。

運動會使的你整天都不想動。研究發現每週上9.2體育課的小朋友,和沒有上體育課的小朋友的總活動量差不多。有上體育課的小朋友,會代償地減少運動量。

我們就像在進行考試一樣,飲食占95%的重要性,運動占5%;只準備占5%的公民與道德,難怪考試成績不及格。再者,身體儲存熱量不是一進一出那麼單純。不是你跑了10分鐘就可以抵銷剛剛吃了那片餅乾的100卡熱量。

人體如何儲存及消耗熱量
人體儲存熱量有兩種形式,一個是肝醣,一個是體脂肪。運動時燃燒的大部分是你的肝糖,燃燒的體脂肪只佔一小部分。人體儲存的肝糖含量約800 - 2000卡,得先燃燒完這些熱量,才會輪到體脂肪。也就是說,去健身房上一堂60分鐘的COMBAT還不一定能燃燒到600卡,沒辦法消耗完你的肝醣。下課後再去吃個火鍋,熱量又變成肝醣儲存起來,一來一往,你的體脂肪幾乎不動如山。

到底要怎麼樣才能燃燒到體脂肪?

「熱量不是一進一出」其實不是一個很直觀的概念。我們用一個方式來比喻:冰箱。身體儲存熱量的方式有兩種:一個是肝醣,一個是體脂肪。肝醣是小冰箱,體脂肪則是地下室的冷凍櫃。當我們吃了很多東西,胰島素會分泌,讓熱量會以肝醣的形式儲存在小冰箱,但因為空間有限,多出來的能量就得以體脂肪的形式存放到地下的冷凍櫃去。每個人體只有一台小冰箱(肝醣),但是地下室的冷凍櫃(體脂肪)卻可以有非常多。你得把小冰箱的肝糖消耗完,身體才會去地下室搬脂肪來燒。

在胰島素濃度高的時候,你的身體會趨近於合成,減少皮下脂肪的燃燒。

過高的胰島素+減少的熱量攝取=大幅減少新陳代謝
當我們節食餓到受不了的時候,忍不住吃了一片餅乾,這時候會發生什麼事呢?身體會開始分泌胰島素,而你的身體早就因為種種原因使的胰島素濃度過高了。胰島素的作用是使身體吸收熱量,這會讓你更無法燃燒體脂肪。由於你只吃了一點點東西,過一下子你就會開始有飢餓感。身體對飢餓感的反應是:快速地降低新陳代謝。代謝降低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大部分的病態過重也多是代謝降低造成的。

運動完到底要不要吃東西呢?

運動當然是好的,畢竟運動能夠讓我們的體態更好,也可以確實消耗熱量,但是飲食的改變才是更重要的。多攝取優質蛋白,好的油脂和少許粗糧。如果你的目的是減脂,做完有氧運動你也不特別餓,喝個水就好;如果覺得自己做重訓有操到,或是有飢餓感,可以按照碳水:蛋白質 2:1 的比例補充一下能量。

同場加映:想要減肥的你,吃對早餐了嗎?

搜尋附近的診所(掛號、領藥超方便)

超過67萬人追蹤,值得信賴的照護線上!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推動台灣高齡醫學整合照護 陳亮恭:希望每個人都被接住

推動台灣高齡醫學整合照護 陳亮恭:希望每個人都被接住

連續6年進入美國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榜單,並蟬聯國內醫師排名首位,台北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說,自己始終是為了「解決問題」而做研究,雖受國際肯定,也感受到「排山倒海」的壓力,希望未來能有更多不同體系醫師投入高齡醫學,讓這領域真的蓬勃起來,更能因應台灣人口快速老化的腳步。

2025年11月22日 10:03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入選美國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在台灣醫師排名前20傑,台北榮總精神部兒童青少年科主任陳牧宏卻不只是醫師、科學家,還是一名作家,曾多次獲文學獎,研究理念和文學謬思長期交織腦中,對於病人的治療,相較也多了更多溫度和生命觀察。

2025年11月15日 10:03

全國「脂肪肝」智慧篩檢啟動 3年內擴展到25家醫院

全國「脂肪肝」智慧篩檢啟動 3年內擴展到25家醫院

脂肪肝威脅不容忽視,台灣平均每10人中超過3人有此問題,但民眾對其危險性認知有限。專家指出,若有脂肪肝,心肌梗塞風險將增加1.5倍、腦中風1.4倍、肝癌更高達2倍,平均減少4年餘命;為讓高危險群更早被發現,產官學界今宣示啟動全國性智慧篩檢計畫,希望改善診斷落後的現況。

2025年11月27日 11:24

天冷急重症病患增 醫:胸悶、呼吸不適快就醫

天冷急重症病患增 醫:胸悶、呼吸不適快就醫

近日全台明顯有感降溫,有急診醫師指出,這幾天病患沒有真的爆多,但是急重症的病人多了不少,還有年僅50歲的患者OHCA。他提醒,天氣明顯變冷,睡醒後一定要多穿衣物保暖,如果有胸悶、呼吸不適等問題,要趕快去看醫生。

2025年11月27日 10:08

刺激神經可防肌肉老化 醫:「全力垂直跳」效果勝過慢跑

刺激神經可防肌肉老化 醫:「全力垂直跳」效果勝過慢跑

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許多人擔心肌少症,想多練肌肉,對此,復健科醫師王思恒指出,預防肌肉老化最重要不是補蛋白,而是「刺激神經」,因為神經在40歲後會自然凋亡,這也使肌肉失去指揮來源,建議日常生活中加入像「垂直跳」這類快速、具爆發性運動,更能減緩肌肉成為「孤兒」。

2025年11月27日 10:03

嬰幼兒染流感「病毒複製快」重症比例高 醫示警:快打疫苗

嬰幼兒染流感「病毒複製快」重症比例高 醫示警:快打疫苗

時序入冬,接下來恐再面臨一波流感疫情。對此,醫師指出,高風險族群中的「嬰幼兒」最好要施打流感疫苗,嬰幼兒免疫力差,根據臨床研究,感染後,身體帶的病毒量比較高,發生肺炎、腦炎、心肌炎等嚴重併發症的機會比較大。

2025年11月27日 10:00

以為腸胃不適 85歲嬤竟是主動脈剝離!醫護搶命7小時脫險

以為腸胃不適 85歲嬤竟是主動脈剝離!醫護搶命7小時脫險

85歲陳姓阿嬤近日出現頭痛、腹痛與腹瀉,家屬以為只是腸胃不適,送往東港安泰醫院急診後卻驚見是致命的急性主動脈剝離,隨時都有生命危險。由於患者高齡,手術風險極高,醫院立即啟動高風險手術應變機制,由蘇以理主任及李涵彥主任採雙主治制度聯手執刀。經過團隊7小時分秒必爭的搶救,成功完成人工血管重建,將阿嬤從鬼門關前救回,目前恢復良好,已能下床行走。

2025年11月27日 09:06

「直美」醫師補訓2年才能做醫美!衛福部與40醫團達2共識

「直美」醫師補訓2年才能做醫美!衛福部與40醫團達2共識

「直美」醫師確定終結!衛福部今(26)日晚間與40個醫界團體開會協商《特管辦法》醫美加強管理,在接近3小時會議之後做出兩點共識,其中確立直美醫師的關門條款,108年之後醫學系畢業生,需完成二年期醫師畢業後一般醫學訓練(PGY)才成執行醫美業務,未完成者則需要補訓;至於醫美診所是否要納入評鑑,會請醫界提出相關配套,下週會議再次協商。

2025年11月26日 20:39

主管遭爆私用技工當廚娘 疾管署重啟調查:無涉霸凌、不予懲處

主管遭爆私用技工當廚娘 疾管署重啟調查:無涉霸凌、不予懲處

疾管署東區管制中心傳出簡姓主任長期讓特定女技工協助備餐,基層員工看不慣公器私用檢舉爆料。疾管署長羅一鈞今(26)日下午說明結果,當事人表示無霸凌情形,就主管人員行政管理欠妥部分,經考績委員會討論後決議「不予懲處」。

2025年11月26日 16:00

男遭步槍射擊臉骨粉碎 三總3D列印技術成功重建顱顏

男遭步槍射擊臉骨粉碎 三總3D列印技術成功重建顱顏

一名年輕男性遭步槍擊傷,造成臉骨粉碎、呼吸道阻塞,甚至腦部暴露,被緊急送至三軍總醫院搶救,經醫療團隊啟動跨科協作,展開高難度顱顏重建治療,透過3D列印輔助導航等技術,成功助患者在重創後找回外觀及生活功能。

2025年11月26日 15:21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