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維他命不是每天狂塞就好! 你應該知道怎麼選!

▲一次攝取高劑量的維生素,非但對人體無益,亦可能增加身體的負擔,不可不慎!(圖/食力 foodnext)

▲一次攝取高劑量的維生素,非但對人體無益,亦可能增加身體的負擔,不可不慎!(圖/食力 foodnext)

圖文/食力foodNEXT
採訪‧撰文=編輯部

現代人的生活步調緊湊,在飲食上為求快速的同時,也常常忽略掉各項營養素的均衡攝取,因此許多人便會選擇購買維他命等營養補充品,以期望能簡單方便的一次性補足所需要的營養成分。

一般市售常見的維他命產品又大致可依其配方可分做單方與複方2種,其中市面上的綜合維他命因其常同時含有多種維生素、礦物質成分而歸屬複方的維他命產品。那到底該怎麼選擇呢?

攝取劑量因人而異 部分維生素有其上限劑量

然而各家廠商針對的客群不同,故其綜合維他命成分配方也有所不同,針對女性族群常添加鐵,男性則常添加鋅。而國民健康署(簡稱國健署)公告的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也依據年齡、性別及女性的懷孕哺乳期各階段所需之營養素含量不同,而有所差異。

好食課食育團隊創辦人林世航營養師表示,部分維他命具有其攝取的上限劑量,一般的建議攝取量大約是在「每日營養素建議攝取量(RecommendedDietaryAllowances,簡稱RDA)」至「上限攝取量(Tolerable Upper Intake Levels ,簡稱UL)」區間,每種維生素其上限劑量並不相同,故在攝取時並不能一概而論。

RDA:滿足特定年齡層及性別的健康人群中97%~98%的人1日所需要的攝取量稱之為建議攝取量。
UL:指營養素或食物成分的每日最大攝取量,此量即使長期攝取,對健康族群中絕大多數人都不致引發危害風險,對最敏感者的危害風險也極低;逾越此上限則不良效應的機率增大。

維他命缺乏或過量 都可能造成危害

維生素C得以促進膠原蛋白合成;維生素A有助於維持暗處的視覺;而維生素D則可增進鈣的吸收,但這些維生素不管是缺乏或是過量都有可能導致人體的生理機能的改變。

根據2013~2016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顯示,國人血中營養素缺乏盛行率最嚴重的是「維生素B12」及「維生素D」,其中,國人維生素D的攝取狀況普遍偏差。而維生素D的缺乏除可能造成成人的骨骼軟化症外,與兒童的佝僂症亦有關聯。

然而,維生素缺乏時會有其相關症狀,但林世航也說明,部分維生素在過量攝取時亦會對健康造成影響,如民眾常補充的維生素C,其一般健康成人的每日建議攝取量為每日100毫克,而上限攝取量則為2000毫克,在長期攝取過量時,也可能增加腎結石風險。而過量的維生素A對於孕婦而言亦有可能導致胎兒的畸胎風險上升,根據國健署資料一般成年女性,維生素A的每日建議攝取量為500微克視網醇當量(Retinol Equivalent;簡稱RE),孕婦除了在懷孕第三期需要稍微增加攝取量到600微克RE外,一般不需再額外補充。

多多益善?日常補充低劑量維生素即可

至於到底一般成人該補充多少劑量?林世航說明,不管在挑選綜合維他命或單方的維他命產品時,並不是越高劑量、CP值越高就代表它越好,挑選時仍建議以較低劑量的維生素作為日常補充即可,因為人體在日常飲食時就有機會攝取到這些維生素。最簡單的方式就是詢問醫生是否需要額外補充,且依照建議量食用,否則一般健康成人只要營養均衡,基本上不一定需要特別補充某種維生素,且一次攝取高劑量的維生素,非但對人體無益,亦可能增加身體的負擔,不可不慎!

延伸閱讀
保健食品膠囊、錠劑型態五花八門,哪個才是最佳選擇?
違規食品廣告每年超過4千件!為何保健食品是廣告不實最大的亂源?
保健食品為什麼同品項價差那麼大?

參考資料
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2013~2016年)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入選美國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在台灣醫師排名前20傑,台北榮總精神部兒童青少年科主任陳牧宏卻不只是醫師、科學家,還是一名作家,曾多次獲文學獎,研究理念和文學謬思長期交織腦中,對於病人的治療,相較也多了更多溫度和生命觀察。

2025年11月15日 10:03

陳建宗揭「顏面衰老」關鍵 地心引力讓臉垮、眉下垂是警訊

陳建宗揭「顏面衰老」關鍵 地心引力讓臉垮、眉下垂是警訊

《ETtoday健康雲》與「東森栢馥功能醫學健康服務會館」今(3日)舉辦健康講座,邀請顱顏重建權威、林口長庚紀念醫院院長陳建宗醫師擔任主講人。陳建宗特別分享「內視鏡輔助前額拉提」,適應症包括眉毛下垂、不對稱眉毛、皺眉肌過動症、前額頭短,有別於傳統拉皮手術,術後恢復快。

2025年11月03日 18:05

奇美打造「A+藥師」智慧系統 助重症男避過藥物中毒危機

奇美打造「A+藥師」智慧系統 助重症男避過藥物中毒危機

80歲黃先生因嚴重感染,導致腎功能急速惡化,入住加護病房後,須使用高劑量抗生素,若未調整好,恐因腎功能下降而造成藥物蓄積,中毒風險高。奇美醫院自主研發「A+藥師」輔助系統,可即時讀取檢驗數據,主動偵測藥物是否超出腎臟可耐受性,並提醒藥師和醫師討論劑量,進而成功協助他完成治療。

2025年11月20日 16:51

「民國75年以前出生者」可免費做一次B、C肝篩檢 220萬人受惠

「民國75年以前出生者」可免費做一次B、C肝篩檢 220萬人受惠

每年因慢性肝病、肝硬化及肝癌死亡逾萬人,其中「B型肝炎」在所有肝炎中帶原人數最多,早期B型肝炎幾乎沒有明顯症狀,不少民眾為帶原者卻不自知。對此,國健署也在今年8月1日起擴大成人預防保健服務B、C型肝炎篩檢年齡範圍,民國75年以前出生至79歲民眾皆可終身接受一次免費篩檢,約有220萬名青壯年族群可提早接受篩檢。

2025年11月20日 16:48

跌倒髖骨骨折不用怕 大林慈濟微創手術成功案例分享

跌倒髖骨骨折不用怕 大林慈濟微創手術成功案例分享

六十多歲的江女士,因在自家客廳意外跌倒,導致右側髖部劇烈疼痛,無法起身。原以為只是輕微扭傷,在家休息幾日仍未好轉。朋友介紹氣功師父幫她順氣,但只要碰到她的傷處,她就痛到哇哇叫。經退居會會友建議到大林慈濟醫院就醫,藉由影像檢查確定位於髖關節的股骨頸嚴重骨折。骨科主任謝明宏醫師評估,為她進行「正前開微創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術後恢復快速,順利出院。

2025年11月20日 16:38

全台第四例!大林慈濟胸主動脈分支支架手術 助高齡患者避風險

全台第四例!大林慈濟胸主動脈分支支架手術 助高齡患者避風險

被譽為「沉默炸彈」的主動脈弓血管瘤,一旦破裂,死亡率極高。大林慈濟醫院心臟外科團隊,成功為86歲的尤伯伯完成全臺第四家「一體成型胸主動脈分支支架」置換手術,以微創導管方式,在不需開胸、心臟不停跳的狀況下,解除了這顆致命的未爆彈,為高齡病人開創了更安全的新選擇。

2025年11月20日 16:17

自主研發呼吸調控技術 大林慈濟放射腫瘤科榮獲ICQCC金獎

自主研發呼吸調控技術 大林慈濟放射腫瘤科榮獲ICQCC金獎

嘉義大林慈濟醫院再傳捷報!放射腫瘤科參加由財團法人先鋒品質管制學術研究基金會舉辦的「2025年國際品管圈大會(ICQCC)」,以「提升呼吸調控放射治療遵循率」為主題勇奪金獎,展現大林慈濟醫院在醫療品質與智慧放療的卓越水準。

2025年11月20日 16:11

「社安網2.0」升級 弱勢爸媽可透過到宅服務獲育兒指導

「社安網2.0」升級 弱勢爸媽可透過到宅服務獲育兒指導

台北市日前傳出8旬婦悶死癱瘓兒悲劇,弱勢家庭缺乏支持的問題備受關切。對此,衛福部今指出,「社會安全網2.0」已由行政院核定,新一期計畫延續既有脆弱家庭、家暴、精障等服務,新增「跨系統資訊串聯」、「新生兒家庭前端育兒指導」2重要方向, 透過社福、醫療體系共同辨識家庭需求,避免悲劇發生。

2025年11月20日 15:54

男赴日旅遊「突尿不出來」攝護腺腫成4倍 竟是感冒藥惹禍

男赴日旅遊「突尿不出來」攝護腺腫成4倍 竟是感冒藥惹禍

一名65歲男性赴日旅遊期間感染流感,行前往藥妝店購買成藥服用後,隔日竟完全無法排尿,被導遊緊急送往當地醫院插尿管處置,返台檢查發現攝護腺體積已是一般正常尺寸的4倍,且原本就有攝護腺肥大的病史,但長期未穩定服藥,此次因服用含有第一代抗組織胺成分的感冒藥,導致膀胱收縮功能受抑制,因此引發急性尿滯留。

2025年11月20日 14:36

衛福部推「受訓完整才能做醫美」 估600人執業遇挑戰

衛福部推「受訓完整才能做醫美」 估600人執業遇挑戰

醫美執業資格問題最近備受關注,對此,衛福部今強調,醫美並非零風險,且多數接受醫美的民眾身體狀況良好,一旦醫師訓練不足造成傷害,更顯對民眾影響深遠,因此修法朝「完成PGY(不分科)訓練得執行醫美」的方向走;據統計,目前約有600名醫師未完成PGY,政策目標將「直美」現象導回正軌。

2025年11月20日 14:12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