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維他命不是每天狂塞就好! 你應該知道怎麼選!

▲一次攝取高劑量的維生素,非但對人體無益,亦可能增加身體的負擔,不可不慎!(圖/食力 foodnext)

▲一次攝取高劑量的維生素,非但對人體無益,亦可能增加身體的負擔,不可不慎!(圖/食力 foodnext)

圖文/食力foodNEXT
採訪‧撰文=編輯部

現代人的生活步調緊湊,在飲食上為求快速的同時,也常常忽略掉各項營養素的均衡攝取,因此許多人便會選擇購買維他命等營養補充品,以期望能簡單方便的一次性補足所需要的營養成分。

一般市售常見的維他命產品又大致可依其配方可分做單方與複方2種,其中市面上的綜合維他命因其常同時含有多種維生素、礦物質成分而歸屬複方的維他命產品。那到底該怎麼選擇呢?

攝取劑量因人而異 部分維生素有其上限劑量

然而各家廠商針對的客群不同,故其綜合維他命成分配方也有所不同,針對女性族群常添加鐵,男性則常添加鋅。而國民健康署(簡稱國健署)公告的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也依據年齡、性別及女性的懷孕哺乳期各階段所需之營養素含量不同,而有所差異。

好食課食育團隊創辦人林世航營養師表示,部分維他命具有其攝取的上限劑量,一般的建議攝取量大約是在「每日營養素建議攝取量(RecommendedDietaryAllowances,簡稱RDA)」至「上限攝取量(Tolerable Upper Intake Levels ,簡稱UL)」區間,每種維生素其上限劑量並不相同,故在攝取時並不能一概而論。

RDA:滿足特定年齡層及性別的健康人群中97%~98%的人1日所需要的攝取量稱之為建議攝取量。
UL:指營養素或食物成分的每日最大攝取量,此量即使長期攝取,對健康族群中絕大多數人都不致引發危害風險,對最敏感者的危害風險也極低;逾越此上限則不良效應的機率增大。

維他命缺乏或過量 都可能造成危害

維生素C得以促進膠原蛋白合成;維生素A有助於維持暗處的視覺;而維生素D則可增進鈣的吸收,但這些維生素不管是缺乏或是過量都有可能導致人體的生理機能的改變。

根據2013~2016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顯示,國人血中營養素缺乏盛行率最嚴重的是「維生素B12」及「維生素D」,其中,國人維生素D的攝取狀況普遍偏差。而維生素D的缺乏除可能造成成人的骨骼軟化症外,與兒童的佝僂症亦有關聯。

然而,維生素缺乏時會有其相關症狀,但林世航也說明,部分維生素在過量攝取時亦會對健康造成影響,如民眾常補充的維生素C,其一般健康成人的每日建議攝取量為每日100毫克,而上限攝取量則為2000毫克,在長期攝取過量時,也可能增加腎結石風險。而過量的維生素A對於孕婦而言亦有可能導致胎兒的畸胎風險上升,根據國健署資料一般成年女性,維生素A的每日建議攝取量為500微克視網醇當量(Retinol Equivalent;簡稱RE),孕婦除了在懷孕第三期需要稍微增加攝取量到600微克RE外,一般不需再額外補充。

多多益善?日常補充低劑量維生素即可

至於到底一般成人該補充多少劑量?林世航說明,不管在挑選綜合維他命或單方的維他命產品時,並不是越高劑量、CP值越高就代表它越好,挑選時仍建議以較低劑量的維生素作為日常補充即可,因為人體在日常飲食時就有機會攝取到這些維生素。最簡單的方式就是詢問醫生是否需要額外補充,且依照建議量食用,否則一般健康成人只要營養均衡,基本上不一定需要特別補充某種維生素,且一次攝取高劑量的維生素,非但對人體無益,亦可能增加身體的負擔,不可不慎!

延伸閱讀
保健食品膠囊、錠劑型態五花八門,哪個才是最佳選擇?
違規食品廣告每年超過4千件!為何保健食品是廣告不實最大的亂源?
保健食品為什麼同品項價差那麼大?

參考資料
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2013~2016年)

分享給朋友:

推薦閱讀

「吃冰呷甜」恐增7癌症風險 最可怕是它 !存活率僅1成

「吃冰呷甜」恐增7癌症風險 最可怕是它 !存活率僅1成

癌症連續41年居國人十大死因之首,抗癌已成全民運動,沒想到夏季陽光的強烈紫外線,竟也會增加罹癌率?專家指出,紫外線會使細胞氧化,進而增加癌化機率,而且氣溫飆升會使人想吃冰呷甜,正是癌細胞最愛的生長環境,研究證實會增加7種癌症的罹患率,其中也包含「癌王」胰臟癌,存活率僅有1成!

2024年05月06日 07:08

突忘記上班座位...39歲男被診斷出罹「早發性阿茲海默症」

突忘記上班座位...39歲男被診斷出罹「早發性阿茲海默症」

根據衛生福利部2024年3月公布的資料,目前台灣65歲以上的長者中,有7.99%罹患失智症。不過在日本,有一起比較少見的青壯年病例,一名來自宮城縣的男子丹野智文,曾經是一名汽車王牌銷售員,但他從33歲開始感覺記憶力衰退,39歲被醫師診斷出罹患「早發性阿茲海默症」,讓他一度以為面臨人生末日,然而他任職的公司始終沒有放棄他,而他自己也受到其他病友激勵,打起精神努力振作,如今已49的他依然活躍在職場。而他的故事,也被改編成電影,2023年夏天在日本上映。

2024年05月06日 00:53

妹妹好癢!醫警告「1件事」最不該做:會更癢

妹妹好癢!醫警告「1件事」最不該做:會更癢

私密處是女性重要的身體部位,不僅攸關生理健康,也影響著自信與親密關係。《健康安妞》Podcast【下班聊健康】系列,這次要聊的主題相信女性朋友十分有感,「妹妹不舒服」常令妳困擾許久嗎?主持人安妞特別邀請台北長庚醫院皮膚外科副主任黃毓惠醫師,來為大家解答私密處照護大小事,本集重點訊息包括:

2024年05月05日 21:41

台男「陰莖平均尺寸」曝光!老了會變細 醫:2種人可增粗

台男「陰莖平均尺寸」曝光!老了會變細 醫:2種人可增粗

男性們相當在意自己的「30公分」尺寸是否達標,泌尿科醫師陳忠佐表示,台灣男性勃起的平均長度約為12~16公分,粗度平均約3~5公分間,然而隨著年齡增長、睪固酮水平下降,導致陰莖粗度因而減少,但只要使用得當,則無須多慮。他說,除非是因為個人、伴侶期望導致信心缺失,或先天性陰莖粗度不足者,可諮詢醫師後考慮增粗手術。

2024年05月05日 20:19

她這數值狂降!一查罹癌「1年就離世」 醫嘆:完全沒症狀

她這數值狂降!一查罹癌「1年就離世」 醫嘆:完全沒症狀

一名女性患者在某次例行檢查時,被醫師發現白血球下降,其後接連2次追蹤檢查時,數值仍持續往下掉,甚至下降至危險值,詭異的是,她完全「沒有任何症狀」。經由血液科檢查結果,確定病因為血癌,但令人遺憾的是,她短短1年後就過世了。醫師劉中平也強調定期抽血檢驗的重要性,因往往能發現看不到的病。

2024年05月05日 19:32

「甲狀腺結節」和3因素有關!醫示警「出現3症狀」恐是變大壓迫

「甲狀腺結節」和3因素有關!醫示警「出現3症狀」恐是變大壓迫

一名58歲女性甲狀腺有數顆結節,其中最大顆的約3公分,因不想手術切除,尋求中醫治療,服藥後狀況改善。中醫師提醒,在中醫觀念中,甲狀腺結節形成與「飲食、遺傳、情緒壓力」有關,當這些原因造成中醫所謂「肝氣鬱結」,當氣鬱之後伴隨的瘀血發生於脖子兩側,導致甲狀腺結節。

2024年05月05日 17:10

陰天也要防曬!紫外線穿透雲層傷皮膚 醫揭6大迷思

陰天也要防曬!紫外線穿透雲層傷皮膚 醫揭6大迷思

夏季來臨,防曬議題受到關注。皮膚科醫師指出,紫外線除了會讓皮膚曬傷曬黑與曬老之外,久了還可能會造成皮膚癌,所以一定要注意防曬,透過防避、遮蔽以及使用防曬品來做好保護。而常見6大防曬迷思當中,首要就是「陰天不做防曬」,因為紫外線會穿透雲層,一樣會傷害皮膚,提醒民眾多注意。

2024年05月05日 15:40

花蓮礦工心臟衰竭!強震前夕醫師強迫住院開刀 躲過礦區倒塌

花蓮礦工心臟衰竭!強震前夕醫師強迫住院開刀 躲過礦區倒塌

63歲的譚先生3月底因呼吸喘、嘔吐等症狀急診就醫,意外發現患有重度主動脈瓣膜狹窄及冠狀動脈疾病,導致心臟衰竭,猝死風險極高,醫師叮囑盡快進行治療,於是安排4/2日住院檢查,沒想到4/3日發生規模7.2的大地震,讓原本在和仁礦場工作的他逃過一劫,且經醫師進行主動脈瓣膜置換手術後,心臟功能恢復良好並於4/30日順利出院。

2024年05月05日 14:39

1/3女性都有!子宮肌瘤年輕化 3大症狀要就醫

1/3女性都有!子宮肌瘤年輕化 3大症狀要就醫

相信不少人對於「子宮肌瘤」這個名詞並不陌生,因為它的確是一種很常見的婦女疾病。只是大多數人可能會認為,子宮肌瘤發生在更年期或中老年婦女身上較為常見。但最新的醫學研究已經發現,子宮肌瘤的好發族群正在趨向年輕化,許多30多歲出頭的年輕女性也面臨罹患風險。

2024年05月05日 14:38

放6~7分滿就好!營養師教你「冰箱保存」4大重點:別放涼後才冰

放6~7分滿就好!營養師教你「冰箱保存」4大重點:別放涼後才冰

近期食品安全事件頻繁,為降低此類事件的發生,除了依賴政府部門的抽驗和追溯管理,民眾也應該自我規範,培養良好的食品調理和保存習慣。亞東醫院營養師張庭瑜也提醒「冰箱保存」食物的4大重點,包括「冰箱只放6-7分滿、定期確認冰箱溫度」等。

2024年05月05日 14:27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