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惡》思聰嗆思悅:除了吃藥沒別的能講? 專家告訴你為什麼關心被誤解

▲吃藥/不吃藥,都有關係。(圖/Pixabay)

▲家屬的關心聽在精神患者耳裡可能會是不同意思。(圖/Pixabay)

作者/郝柏瑋職能治療師

無論買成藥或是醫生處方,你都會看到在藥品包裝內放置一張仿單,詳細描述整個藥物的所有資訊,其中有一個段落會談到藥物動力學。藥物動力學一般來說指的是人/動物使用藥物之後使用某種藥物後身體如何吸收和擴散藥物,以及藥物在身體內發生的化學變化。但其實在服用藥物之前,還有一層因為藥物的特殊象徵符號作用、意義、真實作用產生的在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動力影響。也是在許多家庭、人際關係中,當有人因為身體/心理狀況需要使用時(特別是精神疾病),會出現的狀況,我稱之為藥物的關係動力學。

藥物關係動力學

精神疾病,不是一個可以透過身體內部檢測而明確標的的疾病,目前精神醫療致力的方向就是跟其他科別靠近,致力於發掘更多在生理上的實徵成果,更接近科學的標準。然而,從當前實務現況角度來說,目前科技尚無法精確捕捉到精神疾病真實病因,即便比較偏重生理的解釋,也傾向承認這個精神/情緒/行為綜合狀態應該是由許多因素導致。因著其複雜、不確定性跟不可直接測量的特性,讓發生在身邊的任何人身上時,都特別難以招架。

而在精神藥物發明之後,成為了最明顯、最具體、最可能發揮控制精神疾病作用的「物」,它可以有效抑制大部分的正性症狀、減緩情緒波動起伏、幫助睡眠品質,但也有椎體外症候群、代謝症候群、精神不濟等可能的副作用。無論是藥物的作用與副作用,與「物」伴隨而來的概念與意義也同時會在象徵秩序層次展開多面向的作用,其中包裹著權力與控制。除此之外,還會同時在服藥者身份認同上起作用,當你服用精神科藥物,也代表著你是一位精神病人。

更細緻來說,當人由於精神狀態危機而必須透過藥物控制,卻必須違反其意願時,這會造成第一層的象徵暴力:「喪失自我身體的控制權而侵擾主體」。但在此同時當事人可能也會慢慢發現那些惱人的聲音、痛苦的想法好像也離自己距離越來越遠,或至少不那麼困擾。人有百百種,無論是個性、體質、生活狀態跟社會位置都很難一體適用,所以有些人積極配合藥物治療,有些人強烈抗拒,有些人陽奉陰違,有些人住院時候配合出院後抵死不從,或是隨著不同歷程出現不同的樣貌。

當精神病人返家之後,除去了保護/隔離性環境與豐富的專業醫療人員資源,在整體社會對於精神心理健康缺乏教育與知識的狀態下,家人能做什麼、能怎麼關心?通常就是問:「你藥要記得吃!」「你藥吃了沒?」「吃藥感覺還好嗎?」不過,由於關係兩照處於不同的理解與接觸脈絡,雙方對於這句話想要傳達的意思就天差地別。

家屬想傳達的意思大部分是關心,而這份關心可能是:

「你有沒有好一點,我在關心你。」
「我不知道怎麼幫你,但我可以協助提醒你吃藥」
「吃藥有效那繼續吃下去應該會好」
「你不吃藥我真的不知道還可以怎麼辦。」

而病人常接收到的意思,在剛剛談的第一層象徵暴力脈絡下會是:

「你要強迫我認為自己是一個精神病人。」
「你幫著別人來勸我吃,別人比我的意見重要。」
「你只關心吃藥而不關心我。」
「我不吃藥就不能出院/不吃藥就要住院。」

家人當然沒有醫療環境裡的醫療人員來得有各種工具,只能肉身單兵/多兵作戰,用苦苦相勸、找資料說道理、恩威並濟、談條件、情緒勒索,再不然都沒有辦法了,就像劇中一樣使用滴劑,這藥吃下去不單單只有對於病人起作用,對家屬來說也有安撫心靈的作用,代表我至少做了點什麼、我有在幫/救他。

但一個長期服用精神科藥物的人處於社會之中是很艱難的。因為大家不了解、不認識,而會恐懼、害怕、排斥、邊緣化,所以導致第二層的象徵暴力:「與他人相同的權利與對等關係被集體剝奪」。當你好心想要幫助別人,只落得路人對你尖叫;當你想要康復積極復健,鄰居全起抗議機構搬遷;當你想要認真工作同時要對抗藥物副作用跟殘餘症狀,老闆卻冷嘲熱諷,一個病人要怎麼好好的活?他會選擇不吃藥、自己減藥、不讓別人知道自己在吃藥。或甚至走到最後就不與人接觸,但越不與人接觸大家就越不了解。

從上述的描述就能理解,一顆小小的藥物從來都不只是錠劑、滴劑那麼簡單,它常常是諸多權利(right)/權力(power)在關係之間的拉扯角力。從精神疾病中康復是非常漫長的過程,整個程序中很難避免主體遭受破壞,但仍持續在破壞之後添加一些新的支持力量一點點修補,一同對抗各種社會汙名的重量。回到吃藥這件事情上,就能理解一點點為何常常病人不吃藥、家人勸吃藥然後鬧得雙方不開心、無能為力,大多話題卻還是只能圍繞在藥物上。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台灣緊急心導管治療重要推手 黃瑞仁用拓荒者精神翻轉逆境

台灣緊急心導管治療重要推手 黃瑞仁用拓荒者精神翻轉逆境

國際知名的心臟內科專家黃瑞仁醫師,在接掌輔大醫院滿2年前夕回首來時路,笑說,他一直都喜歡挑戰,骨子裡有股拓荒者精神,不論是當年將緊急心導管治療觀念帶回台灣,或推動台大雲林分院脫胎換骨,或如今率領輔大醫院升級醫療,雖都有辛苦難處,但他始終相信耕耘過後,嚐到的果實將會更為豐碩、甜美。

2025年07月05日 09:23

醫界3典範形塑風格 黃瑞仁以「僕人式領導」打造幸福團隊

醫界3典範形塑風格 黃瑞仁以「僕人式領導」打造幸福團隊

經營一家醫院並不容易,而黃瑞仁醫師根據過往的成功經驗,認為帶好團隊有一大關鍵,就是要對任何挑戰都抱持樂觀心態,「不要只是覺得難,還要告訴自己做得到」,同時和團隊保持良好關係,如此許多問題都可迎刃而解。

2025年07月05日 09:24

19歲男大生爆肥得糖尿病 醫點名4大兇手:很多人天天吃

19歲男大生爆肥得糖尿病 醫點名4大兇手:很多人天天吃

過去常被視為中老年人疾病的糖尿病,正悄悄朝年輕族群蔓延。內分泌暨新陳代謝專科醫師周建安指出,現代人飲食精緻化、生活型態不良,導致糖尿病患者年齡層下移,他更分享一個年僅19歲的大學生,因為每天攝取過多含糖飲料,加上缺乏運動,竟在青春年華就被診斷出罹患糖尿病。

2025年07月15日 22:37

飯店赤腳洗澡恐染HPV!腳底冒顆粒「非老繭」 醫示警:具傳染性

飯店赤腳洗澡恐染HPV!腳底冒顆粒「非老繭」 醫示警:具傳染性

有媒體報導指稱,在飯店或健身房等場所赤腳淋浴可能引發病毒感染。家醫科醫師鄭名琁在其FB粉絲團發文表示,許多民眾在手腳出現硬塊時,常誤以為是老繭或雞眼,實際上那可能是由人類乳突病毒(HPV)引起的「疣」。這類病毒性皮膚增生並非單純的角質堆積,不僅會傳染,還會擴散至其他部位,甚至變成整片。

2025年07月15日 17:43

孕婦受菸害將引發DNA甲基化異常 恐讓胚胎與胎兒都異常

孕婦受菸害將引發DNA甲基化異常 恐讓胚胎與胎兒都異常

除了基因會影響胚胎與胎兒的發育是否正常之外,DNA甲基化的表觀遺傳調控也至關重要。台中茂盛醫院遺傳基因實驗室李月君主任指出,如果DNA甲基化異常,即使胚胎基因正常仍會造成胎兒發育異常。生殖醫學科羅偉哲醫師說明,備孕夫婦及孕期婦女都會受到煙害、不良飲食而引發DNA甲基化異常,故建議夫妻要一起戒煙。

2025年07月15日 17:10

同床竟變惡夢?伴侶「分房睡」崛起 一人一床反而更甜蜜

同床竟變惡夢?伴侶「分房睡」崛起 一人一床反而更甜蜜

枕邊人不是敵人,但每晚一起入眠卻變成一場修羅場?在國際兩性議題引起共鳴的「睡眠離婚(Sleep Divorce)」話題,每隔一陣子也會在台灣社群熱議。根據日本《Women’s Health》報導,許多專家正重新定義「好關係」的必要條件——不一定是一起睡,而是睡得好!

2025年07月15日 16:53

老公搶吸奶頭「會影響母乳成分嗎?」 醫師解答!一票爸爸笑了

老公搶吸奶頭「會影響母乳成分嗎?」 醫師解答!一票爸爸笑了

媽媽親餵母乳時,寶寶的唾液會透過乳頭進入乳腺,刺激母體分泌相應的免疫成分,這稱為「乳腺-寶寶交互作用(乳汁回流)」。就有人妻求問,這段時間若老公也吸吮她的乳頭,是否會影響母奶的營養成分;對此,婦產科醫師蘇怡寧做出解答,而大票網友也洗版留言,直呼「這篇拯救了很多爸爸」、「長知識了」。

2025年07月15日 16:40

法國知名「芥末醬」二氧化硫超標 越南栗香地瓜農藥違規

法國知名「芥末醬」二氧化硫超標 越南栗香地瓜農藥違規

衛福部食藥署今公布最新邊境查驗不合格產品,其中有2批由輸入業者「河洛企業股份有限公司」輸入產地為法國的「芥末醬」,被檢出二氧化硫濃度超標。另還有4批輸入產地為越南的「栗香地瓜」,在邊境被檢出殘留農藥不合格,必須退運或銷毀。

2025年07月15日 15:39

台中女6m高墜落...爆炸性骨折險癱 醫用「千斤頂」恢復神經功能

台中女6m高墜落...爆炸性骨折險癱 醫用「千斤頂」恢復神經功能

台中一名51歲劉姓婦人日前不慎從自家約6公尺高處墜落,當場重摔至地面,被緊急送至烏日林新醫院,劉女當下不覺得有明顯疼痛,但檢查發現其全身多處嚴重骨折,之後出現下半身麻痺,僅剩腳趾尚能活動,甚至無法控制大小便等情況,險些癱瘓,所幸經過骨科醫師緊急施行「微創脊椎千斤頂復位手術」治療,成功解除脊髓壓迫恢復神經功能,劉女在手術三個月內奇蹟般恢復行走能力。

2025年07月15日 15:34

再爆4起M痘!都是30多歲男中招 疫情到9月都處活躍流行期

再爆4起M痘!都是30多歲男中招 疫情到9月都處活躍流行期

國內再爆M痘病例!疾管署今(15)日公布上周新增4起M痘病例,都是30多歲男性且皆未接種M痘疫苗,其中3例為本土(北部2例及中部1例),1例為自中國境外移入,7月上旬發病,因身體陸續出現皮疹、水泡、膿疱等症狀,經醫師評估後採檢通報,經疫調發現皆為散發病例。

2025年07月15日 15:05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