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惡》思聰嗆思悅:除了吃藥沒別的能講? 專家告訴你為什麼關心被誤解

▲吃藥/不吃藥,都有關係。(圖/Pixabay)

▲家屬的關心聽在精神患者耳裡可能會是不同意思。(圖/Pixabay)

作者/郝柏瑋職能治療師

無論買成藥或是醫生處方,你都會看到在藥品包裝內放置一張仿單,詳細描述整個藥物的所有資訊,其中有一個段落會談到藥物動力學。藥物動力學一般來說指的是人/動物使用藥物之後使用某種藥物後身體如何吸收和擴散藥物,以及藥物在身體內發生的化學變化。但其實在服用藥物之前,還有一層因為藥物的特殊象徵符號作用、意義、真實作用產生的在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動力影響。也是在許多家庭、人際關係中,當有人因為身體/心理狀況需要使用時(特別是精神疾病),會出現的狀況,我稱之為藥物的關係動力學。

藥物關係動力學

精神疾病,不是一個可以透過身體內部檢測而明確標的的疾病,目前精神醫療致力的方向就是跟其他科別靠近,致力於發掘更多在生理上的實徵成果,更接近科學的標準。然而,從當前實務現況角度來說,目前科技尚無法精確捕捉到精神疾病真實病因,即便比較偏重生理的解釋,也傾向承認這個精神/情緒/行為綜合狀態應該是由許多因素導致。因著其複雜、不確定性跟不可直接測量的特性,讓發生在身邊的任何人身上時,都特別難以招架。

而在精神藥物發明之後,成為了最明顯、最具體、最可能發揮控制精神疾病作用的「物」,它可以有效抑制大部分的正性症狀、減緩情緒波動起伏、幫助睡眠品質,但也有椎體外症候群、代謝症候群、精神不濟等可能的副作用。無論是藥物的作用與副作用,與「物」伴隨而來的概念與意義也同時會在象徵秩序層次展開多面向的作用,其中包裹著權力與控制。除此之外,還會同時在服藥者身份認同上起作用,當你服用精神科藥物,也代表著你是一位精神病人。

更細緻來說,當人由於精神狀態危機而必須透過藥物控制,卻必須違反其意願時,這會造成第一層的象徵暴力:「喪失自我身體的控制權而侵擾主體」。但在此同時當事人可能也會慢慢發現那些惱人的聲音、痛苦的想法好像也離自己距離越來越遠,或至少不那麼困擾。人有百百種,無論是個性、體質、生活狀態跟社會位置都很難一體適用,所以有些人積極配合藥物治療,有些人強烈抗拒,有些人陽奉陰違,有些人住院時候配合出院後抵死不從,或是隨著不同歷程出現不同的樣貌。

當精神病人返家之後,除去了保護/隔離性環境與豐富的專業醫療人員資源,在整體社會對於精神心理健康缺乏教育與知識的狀態下,家人能做什麼、能怎麼關心?通常就是問:「你藥要記得吃!」「你藥吃了沒?」「吃藥感覺還好嗎?」不過,由於關係兩照處於不同的理解與接觸脈絡,雙方對於這句話想要傳達的意思就天差地別。

家屬想傳達的意思大部分是關心,而這份關心可能是:

「你有沒有好一點,我在關心你。」
「我不知道怎麼幫你,但我可以協助提醒你吃藥」
「吃藥有效那繼續吃下去應該會好」
「你不吃藥我真的不知道還可以怎麼辦。」

而病人常接收到的意思,在剛剛談的第一層象徵暴力脈絡下會是:

「你要強迫我認為自己是一個精神病人。」
「你幫著別人來勸我吃,別人比我的意見重要。」
「你只關心吃藥而不關心我。」
「我不吃藥就不能出院/不吃藥就要住院。」

家人當然沒有醫療環境裡的醫療人員來得有各種工具,只能肉身單兵/多兵作戰,用苦苦相勸、找資料說道理、恩威並濟、談條件、情緒勒索,再不然都沒有辦法了,就像劇中一樣使用滴劑,這藥吃下去不單單只有對於病人起作用,對家屬來說也有安撫心靈的作用,代表我至少做了點什麼、我有在幫/救他。

但一個長期服用精神科藥物的人處於社會之中是很艱難的。因為大家不了解、不認識,而會恐懼、害怕、排斥、邊緣化,所以導致第二層的象徵暴力:「與他人相同的權利與對等關係被集體剝奪」。當你好心想要幫助別人,只落得路人對你尖叫;當你想要康復積極復健,鄰居全起抗議機構搬遷;當你想要認真工作同時要對抗藥物副作用跟殘餘症狀,老闆卻冷嘲熱諷,一個病人要怎麼好好的活?他會選擇不吃藥、自己減藥、不讓別人知道自己在吃藥。或甚至走到最後就不與人接觸,但越不與人接觸大家就越不了解。

從上述的描述就能理解,一顆小小的藥物從來都不只是錠劑、滴劑那麼簡單,它常常是諸多權利(right)/權力(power)在關係之間的拉扯角力。從精神疾病中康復是非常漫長的過程,整個程序中很難避免主體遭受破壞,但仍持續在破壞之後添加一些新的支持力量一點點修補,一同對抗各種社會汙名的重量。回到吃藥這件事情上,就能理解一點點為何常常病人不吃藥、家人勸吃藥然後鬧得雙方不開心、無能為力,大多話題卻還是只能圍繞在藥物上。

分享給朋友:

推薦閱讀

宮崎駿憂心兒童不出門「喪失自立能力」!作品堅持不靠奇蹟解難題

宮崎駿憂心兒童不出門「喪失自立能力」!作品堅持不靠奇蹟解難題

日本宮崎駿導演許多動畫作品,帶給觀眾滿滿的感動和激勵。有學者表示,他認為如今兒童的世界在大眾傳播文化洪流淹沒後,不再對世界產生好奇心,也失去出門散步和冒險的動力,更漸漸地喪失自立的能力,因此他的作品試圖激發孩童「走出去」與「獨立」的潛能,並不靠「天降奇蹟解決一切難題」,而是主角必須靠一己之力,經歷冒險而成長。

2025年01月05日 02:06

肝癌1危險因子「30%台灣人都有」!醫警告:像顆隱形炸彈

肝癌1危險因子「30%台灣人都有」!醫警告:像顆隱形炸彈

肝癌被稱為沉默殺手,其早期通常無跡象,當出現黃疸、急性腹痛、疲倦等症狀恐已晚期。基因醫師張家銘指出,肝癌成因很多,其中帶有ALDH2的基因變異,就是酒精不耐症的基因,是一個常見卻易被忽略的肝癌誘發因子,在台灣約有30%的人帶有這種基因變異,「它就像一顆潛伏的隱形炸彈,尤其是在喝酒的時候更為明顯。」

2025年01月04日 21:38

狂嗑鮮蚵!20多歲男「一晚噴射30次」站不起來 醫:腎衰竭了

狂嗑鮮蚵!20多歲男「一晚噴射30次」站不起來 醫:腎衰竭了

吃壞肚子人人都經歷過!北部一名20多歲男子相約友人吃海鮮,當餐狂嗑30多顆烤鮮蚵,怎料返家後2小時,感覺肚子一陣劇烈翻攪,接著開始拉肚子,數小時內「噴射30次」止不住,直到虛弱站不起來才叫救護車送醫。經醫師診斷為細菌性腸炎,且當時整個人已敗血性休克、急性腎衰竭,病況危急,緊急收住院治療超過1週才康復。

2025年01月04日 20:14

國血製劑供應不足5成!食藥署拉高需求計畫:明年血漿目標17萬kg

國血製劑供應不足5成!食藥署拉高需求計畫:明年血漿目標17萬kg

免疫球蛋白等血液製劑是重要的藥物,在國際上也容易短缺,一旦發生疫情或者戰爭可能就會管制出口。然而根據食藥署統計,國人捐血製成的血液製劑僅能滿足近5成患者需求,仍得仰賴國外血源。食藥署日前公布最新血液製劑預估需求,114年血漿需求達14萬公斤,115年更再增加3萬公斤來的17萬公斤,希望逐步提高國血血液製劑的供應占比,也強化國內醫療韌性。

2025年01月04日 19:18

養肝排毒!中醫推「3款天然花草茶」對症調體質

養肝排毒!中醫推「3款天然花草茶」對症調體質

根據國健署統計,台灣超過30%的成年人有脂肪肝、肝功能異常等問題,但肝臟作為人體最大的「解毒工廠」,沒有痛覺神經,當疲倦、口苦口臭、皮膚暗沉等症狀出現時,往往已經超負荷。中醫認為肝臟掌管氣血運行、情緒調暢與解毒排毒,影響五臟六腑的運作,若失衡,整體健康便會亮起紅燈。

2025年01月04日 19:04

北部麻疹個案7天前曾到台中 足跡公布:搭捷運、飯店用餐

北部麻疹個案7天前曾到台中 足跡公布:搭捷運、飯店用餐

台中市政府衛生局公布台中市出現首例本土麻疹確診個案後表示,已接獲北部縣市衛生局通知,1名確診個案曾在去年12月28日可傳染期間,在台中搭乘捷運、高鐵,並在烏日區臻愛花園飯店用餐,提醒民眾如有足跡重疊者,務必落實自主健康監測,若出現疑似麻疹症狀,請主動聯繫居住地衛生所並告知活動史,以利安排就醫。

2025年01月04日 16:31

血庫亮黃燈!台北剩沒5天最慘「O型血急缺」 春節前差5.9萬袋血

血庫亮黃燈!台北剩沒5天最慘「O型血急缺」 春節前差5.9萬袋血

國內血庫亮黃燈!根據血液基金會今日統計,全國各個捐血中心的血液庫存量都亮起黃燈,其中又以台北捐血中心最為不足,庫存僅4.7天,其中O型血量起紅燈警示,僅3.6天呈現急缺狀態。台北捐中分析,近來接連好幾波冷空氣報到,台北地區變冷較早,直接影響到民眾捐血意願,加上不少人生病且恢復期拉長都造成衝擊,疾呼有意願捐血民眾能挽袖捐血。

2025年01月04日 15:50

台中傳首例本土麻疹!匡列20人 足跡曝光:高鐵站、早餐店入列

台中傳首例本土麻疹!匡列20人 足跡曝光:高鐵站、早餐店入列

衛福部疾病管制署昨(3)天通報台中首例本土麻疹確診者,個案是名30多歲男子,衛生局獲報後立即啟動防疫措施,初步掌握個案接觸者有20人並公布足跡,提醒民眾麻疹傳染力強,如有出現發燒、咳嗽、流鼻水或結膜炎等疑似麻疹症狀,請戴口罩並聯繫衛生所安排就醫採檢。

2025年01月04日 14:50

酒精危害年花健保53億!台大教授喊合法飲酒年齡「延後」至21歲

酒精危害年花健保53億!台大教授喊合法飲酒年齡「延後」至21歲

酒精濫用威脅民眾身心健康,健保統計每年相關醫療支出高達53億元!台大醫學院榮譽教授王正一指出,飲酒的年齡越小,越會增加成年後的危險行為或酒精相關疾病的風險,呼籲政府應該修正《菸酒管理法》延後合法飲酒年齡,比照美國要求民眾滿21歲才可飲酒。

2025年01月04日 13:05

痛到想死!她下肢腫、骨盆痛還血尿 竟罹罕見胡桃鉗症候群

痛到想死!她下肢腫、骨盆痛還血尿 竟罹罕見胡桃鉗症候群

一名40歲女性,多年來因骨盆酸痛加上經常血尿,頻頻到泌尿科、婦產科就診,然而症狀未見好轉,嚴重程度可說「痛到想死」,後來轉院詳細檢查,這才發現其實是罕見的「胡桃鉗症候群」,引發骨盆充血症狀,後續透過實施氣球擴張術及置放靜脈支架,病況獲得改善,生活品質終於恢復。

2025年01月04日 11:20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