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希望我不是誰的媽、誰的老婆 我只是我自己,行嗎?

▲圖/mamibuy

▲有時希望我不是誰的媽、誰的老婆。(圖/Mamibuy)

圖文/Mamibuy

我們要在婚姻裡熬過多少年,才能釋懷那些心酸? 當有一天,我們全然接納自己作為一個凡人的脆弱和無奈,便也能接納婚姻的瑕疵和庸俗。

是夜,熊孩子睡去,正是中年夫妻賭書潑茶吹牛皮、圍爐夜話瞎調侃時。聊到了雞湯文裡,那一段被男人奉為上品知音的句子:「男人每天下班回家到樓下,都會在車裡抽支菸,靜靜地和自己待會兒。因為只有那一刻,他不屬於家庭、不屬於工作,只屬於自己。」我氣不平心不甘:「難道女人不需要屬於自己嗎?實話告訴你,我以前也經常下了班不回家,一個人去小廣場坐著。」我說的是真的。孩子嗷嗷待哺蹣跚學步那幾年,我不知多少次,下班後枯坐在街邊長椅,不想回家,不想說話。

我知道那扇門,是雞毛生活的大幕,一拉開,就是高跟鞋到屎尿屁的淪陷,職場菁英到瑣碎主婦的穿越,烈焰紅唇到遊塵土梗的退行,揮斥方遒到任人魚肉的落差。家裡每一個人都讓我不滿,孩子囉嗦,父母嘮叨,而那個豬隊友兩耳不聞窗外事,閒庭信步滿臉淡定。我也想有一個時刻,不是誰媽,不是誰女兒,不是誰老婆,只是我自己,行嗎?老公愚鈍大條的神經,還是嗅到了我即將慷慨激昂、舉一反三、痛說革命家史的氣息,一杯泡好的正山小種紅茶及時遞過來。我翻著白眼一飲而盡。他說:「其實那時候,我也經常自己在車裡坐會兒。你知道嗎?我不是逃避看孩子,而是逃避你的態度。你在自己父母面前,有什麼都能直說,而我,有不滿也得忍住。」我聽後一怔,滿心愴然。倘若不是今夜,倘若不是話題湊巧聊到這兒,這麼多年,我從不知道,他也有這般悽惶酸楚的時刻。原來曾經一度,同床共枕的兩個人,分別孤獨著自己的孤獨。我們各自不安,我們相互虧欠。我往他肩頭靠了靠,眼前浮起一層薄霧。

婚姻裡的兩個人,要熬過多少年,才能釋懷當初那些無法言說的心酸?

愛情,讓兩個人不顧一切聚合。孩子,卻能讓兩個人輕易殊途。我偶爾會回想,那些年,我是如何活出滿腔幽怨的:是懷胎十月未曾見他做一頓早餐的失落;是開奶時疼痛椎心他更關注孩子夠不夠吃的怨恨;是月子裡他遞上奶瓶急匆匆去看NBA的憤懣;是孩子病時意見各異他避重就輕的苦楚;是爭吵過後他倒頭秒睡鼾聲震天的孤寒;是滿腹委屈被他輕描淡寫一帶而過的絕望。生兒育女的困苦,嫁人不淑的悔恨,那些具象的、刻骨的怨懟,那些期望變失望的沮喪,那些自我質疑的挫敗,交纏在一起,幻化成我對婚姻的深惡痛絕──我結這個婚幹什麼?我懷揣一腔孤勇獨闖世間,以為無所不能,卻始料未及在婚姻裡猝然黯淡。我曾無數次午夜夢迴單身時光。自在逍遙中坐擁天下,我呼朋喚友通宵達旦。錦瑟流年裡目眩神迷,閨密們衣香鬢影徹夜狂歡。我也曾那般豔若桃李,為愛情,有毫不吝惜破釜沉舟的勇氣。而這勇氣,在我懷中嬌兒嗷嗷待哺,孩兒爹抱起籃球瀟灑而去的那一刻,隨著關門聲碎成渣渣。

情愛,不過如此。人心,不過如此。

每次我寫這些,總會有許多人問:後來呢?你是怎麼改變?是怎麼把婚姻經營好的?是怎麼變幸福的?作家廖一梅有一段話,「外在的失去或獲得都不構成人最本質的懲罰或者獎賞。人面對的最大困難始終是自己,有時候是一根羽毛落下來就不行了,有時候泰山壓下來都沒問題。」我堅信,人應該有力量,揪著自己的頭髮把自己從泥地裡拔起來。當一段感情,沒有原則性錯誤,沒有超出底線的過失,只在雞零狗碎裡漸行漸遠,徒生疲憊和厭倦,那麼,我們需要更多地去反觀自己。人生是一襲華美的袍,爬滿蝨子。何止是蝨子?還有打不完的蚊子,驅不散的蒼蠅,殺不死的蟎蟲。紅塵男女,從風花雪月,到零雜米鹽,實現生活著陸,變為三口之家,其實是個質的改變。戀愛是九曲迴腸一詠三嘆,而結婚是過日子,坦誠相見無遮無擋,一切都暴露於光天化日之下。如果能力不足,便只能被動接受變化的曲線,無力創造新模式的彈性。就如當年的我,並不懂得,親密關係裡,沒有絕對的對與錯,也沒有永遠的強和弱,我們需要給對方一個解釋的契機,一個下台的理由,一個改變的機會,那也是給這份感情,一個繼續下去的理由和動機。而鐵骨錚錚的我,提著一口氣,堵上滿腔怨恨,誓不低頭,誓不開口。一個一味用凌厲去防禦,一個只能用沉默去回絕。

而各自的心酸,只能在心裡各自風化,各自皴裂,各自零落成塵。

這世間並無救贖,只有那些令自己覺醒反思的時刻──是我歇斯底里吼出離婚後看到兒子手腳歡騰瞳孔清澈時的痛心;是我抓狂暴怒洩憤斥責後轉身看到鏡中自己面目猙獰時的錯愕;是我攬鏡自照驚覺忽如一夜華髮生、韶華粉黛無顏色的驚懼。人生啊,哪能就此這樣了。慶幸我還有讀書寫字這份愛好,它們像兩隻上帝的手,將我從這愛怨交纏的生活中拉開,站在自己之外審視。這份自持,讓我不肯自怨自艾。這份自惜,讓我不願就此折墮。我終究要做那個,揪著頭髮把自己從泥裡拔起來的人。學會接納,嘗試包容。練習溝通,寬宥不同。能解決的,交給方法。不能解決的,交給時間。婚姻是一棵樹,也有必然要熬過的烈日酷暑,雨打清秋,大雪壓頭,才可能迎來枝繁葉茂,開一番花,結一輪果,進入下一個春華秋實的循環。那些齒輪,那些沙子,都要磨。孩子會長大,不會永遠夜夜哭鬧。我們會成熟,不會始終戚戚自憐。當有一天,我們全然接納自己作為一個凡人的脆弱和無奈,便也能接納婚姻的瑕疵和庸俗。同時,我們也擁有一個凡人的皮實和強韌,擁有對眾生的憫恤和慈悲。彼時,你再看那個豬隊友,那個枕邊伴,那個當初恨不能踹出八丈遠的人,原來也曾歷盡艱難,也有一把辛酸淚,一本難念經,無處哭泣,無處訴說。
這世間多少柴米夫妻,幾經世事輾轉,幾經動盪悲歡,終得心酸消解,枕溫衾暖。

這婚姻,才能成為甘願的安心去處,踏實的煙火人間。

延伸閱讀

「老公,請你不要外遇好嗎…」一張紙條,說盡無性婚姻的辛酸

本文擷取自「此生聚散,你要敢愛敢當」,由 寶瓶文化出版 授權轉載更多精采內容請上《媽咪拜-新手爸媽勸敗團》粉絲團;《MamiBuy媽咪拜》官方網站。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入選美國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在台灣醫師排名前20傑,台北榮總精神部兒童青少年科主任陳牧宏卻不只是醫師、科學家,還是一名作家,曾多次獲文學獎,研究理念和文學謬思長期交織腦中,對於病人的治療,相較也多了更多溫度和生命觀察。

2025年11月15日 10:03

陳建宗揭「顏面衰老」關鍵 地心引力讓臉垮、眉下垂是警訊

陳建宗揭「顏面衰老」關鍵 地心引力讓臉垮、眉下垂是警訊

《ETtoday健康雲》與「東森栢馥功能醫學健康服務會館」今(3日)舉辦健康講座,邀請顱顏重建權威、林口長庚紀念醫院院長陳建宗醫師擔任主講人。陳建宗特別分享「內視鏡輔助前額拉提」,適應症包括眉毛下垂、不對稱眉毛、皺眉肌過動症、前額頭短,有別於傳統拉皮手術,術後恢復快。

2025年11月03日 18:05

中藥太苦喝不下?中醫師公開「5密技」立刻減苦味  加梅子粉也OK

中藥太苦喝不下?中醫師公開「5密技」立刻減苦味  加梅子粉也OK

很多人害怕吃中藥,尤其多數小孩子都怕吃中藥,成年人可能就乾脆不看中醫不吃中藥了,然而,很多家長卻不這麼想,常會想方設法改善中藥很苦的問題,希望能獲得中醫較好的調理治療。中醫師鄒瑋倫認為,這很傷腦筋,處理上真的比較麻煩。對於會苦的中藥,究竟如何吃才不會苦?鄒瑋倫推薦以下5種作法。

2025年11月20日 17:45

他車禍腦出血「密集復健」重拾工作力 醫籲掌握半年黃金期

他車禍腦出血「密集復健」重拾工作力 醫籲掌握半年黃金期

46歲的李先生今年2月下班途中遭遇嚴重車禍,導致硬腦膜下出血、右手橈骨骨折,右半身無力、頭暈不止、注意力短暫,住院接受治療。原預計5月返回食品加工廠上班的他,卻在第一天就因為搬不動冷凍肉品、操作緩慢,而遭判定無法勝任工作,讓他一度覺得「沒救了」,所幸後續在一個月密集復健、職能治療,透過模擬工作、實作訓練,才順利返崗。

2025年11月20日 17:37

奇美打造「A+藥師」智慧系統 助重症男避過藥物中毒危機

奇美打造「A+藥師」智慧系統 助重症男避過藥物中毒危機

80歲黃先生因嚴重感染,導致腎功能急速惡化,入住加護病房後,須使用高劑量抗生素,若未調整好,恐因腎功能下降而造成藥物蓄積,中毒風險高。奇美醫院自主研發「A+藥師」輔助系統,可即時讀取檢驗數據,主動偵測藥物是否超出腎臟可耐受性,並提醒藥師和醫師討論劑量,進而成功協助他完成治療。

2025年11月20日 16:51

「民國75年以前出生」可免費做一次B、C肝篩檢 220萬人受惠

「民國75年以前出生」可免費做一次B、C肝篩檢 220萬人受惠

每年因慢性肝病、肝硬化及肝癌死亡逾萬人,其中「B型肝炎」在所有肝炎中帶原人數最多,早期B型肝炎幾乎沒有明顯症狀,不少民眾為帶原者卻不自知。對此,國健署也在今年8月1日起擴大成人預防保健服務B、C型肝炎篩檢年齡範圍,民國75年以前出生至79歲民眾皆可終身接受一次免費篩檢,約有220萬名青壯年族群可提早接受篩檢。

2025年11月20日 16:48

跌倒髖骨骨折不用怕 大林慈濟微創手術成功案例分享

跌倒髖骨骨折不用怕 大林慈濟微創手術成功案例分享

六十多歲的江女士,因在自家客廳意外跌倒,導致右側髖部劇烈疼痛,無法起身。原以為只是輕微扭傷,在家休息幾日仍未好轉。朋友介紹氣功師父幫她順氣,但只要碰到她的傷處,她就痛到哇哇叫。經退居會會友建議到大林慈濟醫院就醫,藉由影像檢查確定位於髖關節的股骨頸嚴重骨折。骨科主任謝明宏醫師評估,為她進行「正前開微創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術後恢復快速,順利出院。

2025年11月20日 16:38

全台第四例!大林慈濟胸主動脈分支支架手術 助高齡患者避風險

全台第四例!大林慈濟胸主動脈分支支架手術 助高齡患者避風險

被譽為「沉默炸彈」的主動脈弓血管瘤,一旦破裂,死亡率極高。大林慈濟醫院心臟外科團隊,成功為86歲的尤伯伯完成全臺第四家「一體成型胸主動脈分支支架」置換手術,以微創導管方式,在不需開胸、心臟不停跳的狀況下,解除了這顆致命的未爆彈,為高齡病人開創了更安全的新選擇。

2025年11月20日 16:17

自主研發呼吸調控技術 大林慈濟放射腫瘤科榮獲ICQCC金獎

自主研發呼吸調控技術 大林慈濟放射腫瘤科榮獲ICQCC金獎

嘉義大林慈濟醫院再傳捷報!放射腫瘤科參加由財團法人先鋒品質管制學術研究基金會舉辦的「2025年國際品管圈大會(ICQCC)」,以「提升呼吸調控放射治療遵循率」為主題勇奪金獎,展現大林慈濟醫院在醫療品質與智慧放療的卓越水準。

2025年11月20日 16:11

「社安網2.0」升級 弱勢爸媽可透過到宅服務獲育兒指導

「社安網2.0」升級 弱勢爸媽可透過到宅服務獲育兒指導

台北市日前傳出8旬婦悶死癱瘓兒悲劇,弱勢家庭缺乏支持的問題備受關切。對此,衛福部今指出,「社會安全網2.0」已由行政院核定,新一期計畫延續既有脆弱家庭、家暴、精障等服務,新增「跨系統資訊串聯」、「新生兒家庭前端育兒指導」2重要方向, 透過社福、醫療體系共同辨識家庭需求,避免悲劇發生。

2025年11月20日 15:54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