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紙吸管 飲料還能有哪一些環保設計?

▲不只是台灣!世界各國都有替換使用紙吸管的趨勢。(圖/食力 foodnext)

▲不只是台灣!世界各國都有替換使用紙吸管的趨勢。(圖/食力 foodnext)

圖文/食力foodNEXT
撰文/編輯部

2019年7月1日起,由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簡稱環保署)規定包括百貨公司、連鎖速食店等4大類場所禁用一次性塑膠吸管的政策即將正式上路。從4月份起包含麥當勞、肯德基等速食龍頭、微風等百貨公司都提早響應,不再提供塑膠吸管,而是開放消費者索取紙吸管或是更改杯口設計來因應。未來,IKEA在內的業者也都將陸陸續續跟進,以達到2030年台灣全面禁止一次性塑膠品的目標。

除了紙吸管以外,飲料包裝還有哪一些發展趨勢呢?全球市調公司Global Data旗下媒體Packaging Gateway列出了5大未來趨勢,指出對於可持續包裝的需求以及技術的不斷演進,讓許多飲料公司開始去了解如何在產品包裝上做出改變,以更符合現今的環保趨勢。

比起塑膠,鋁罐有著更高的回收率,還可持續重複使用!

▲由CanO Water開發出可以重新密封的鋁罐拉環。(圖/翻攝自Facebook/CanO Water)

▲由CanO Water開發出可以重新密封的鋁罐拉環。(圖/翻攝自Facebook/CanO Water)

根據英國非盈利鋁包裝循環再利用組織Alupro在2017年的報告顯示,該年度英國的飲料鋁罐回收率為72%,預計2020年會成長到85%。此外,國際鋁業組織(International Aluminium Institute)也在2018年的報告中,指出我們所使用的鋁有75%是過去開採,至今仍在使用。比起塑膠,鋁罐有著更好的回收率、重複使用率,根據台灣電力公司的資料,回收一個鋁罐比再製造一個鋁罐可節省95%的能源!再加上保持冷卻時間比塑料更長、運輸更易於方便等原因的結合,讓一些飲品公司決定使用這種可以持續回收利用的包裝。

英國的瓶裝水公司CanO Water從2015年成立以來,就專注於開發可重複回收使用的包裝來取代塑料瓶。最後他們的選擇就是鋁罐。除此之外,他們更開發出可重新密封的拉環,讓消費者不需要一次就飲用完水。

形體重新設計!讓運輸與儲藏空間效率提升!

▲利樂重新設計飲料包裝的形體,推出了這種三角形的包裝,6個包裝可以形成一個立方體。(圖/翻攝自利樂官網)

▲利樂重新設計飲料包裝的形體,推出了這種三角形的包裝,6個包裝可以形成一個立方體。(圖/翻攝自利樂官網)

如何讓包裝更易於運輸,藉此提升運輸效率也是飲料公司關注的重點。在這方面,瑞典的利樂(Tetra Pak)採用了類似三角形的特殊設計,讓6個包裝可以形成一個立方體。這款包裝能夠降低成本以及對環境的影響,因為它減少了多餘的二次包裝,運輸相同數量的產品所需空間也減少約40%。利樂將這款紙盒包裝運用在生產的乳製品與飲料上,藉由降低成本、提高儲藏與運輸的效能,進一步降低售價。

不只是台灣!世界各國都有替換使用紙吸管的趨勢!

不只是台灣,英國在2020年4月也要開始禁止銷售與使用一次性塑膠吸管,因此英國當地的業者也開始尋求替代方案——紙吸管。實際上,世界各國都有使用紙吸管的趨勢,包含澳大利亞可口可樂公司、美國餐具產品製造商World Centric、冰淇淋連鎖店Ben&Jerry's等都先後宣佈,使用或者銷售紙吸管。

周邊配件也要朝向更環保發展!

▲Eco-Products推出了一款可以堆肥分解的杯蓋。(圖/翻攝自Eco-Products官網)

▲Eco-Products推出了一款可以堆肥分解的杯蓋。(圖/翻攝自Eco-Products官網)

包裝本身的提升自然也帶動了配件如杯蓋的改進。消費者也開始注重具有可回收、可生物降解或可堆肥的包裝。美國包裝品生產商Novolex底下的公司Eco-Products在2019年時,推出了一款由可以堆肥分解的生物塑料(plant-based plastic)製成的杯蓋,經過生物分解產品協會(Biodegradable Products Institute)認證,以及符合ASTM國際標準組織(ASTM International)的可堆肥標準。

包裝上置入互動式線上平台,讓產品訊息更清楚!

在如今數據化為主的時代,飲料公司也不能忽視這一塊。利樂在2019年推出了一款新的連接包裝平台,將紙盒轉化為互動信息渠道,利用該平台提供的端到端可追溯性,食品生產商可以改善產品,提升質量控制和供應鏈的透明度。消費者則可以透過這個平台,了解有關製造,成分和包裝回收的產品信息。

根據市場調查公司Transparency Market Research的預測,全球綠色包裝市場預計將在2015年至2021年期間,以6.20%的年複合增長率激增,環保訴求的提升讓長期使用塑膠瓶等包裝的飲料業者,也不得不重視這樣的呼聲。

延伸閱讀
6月底前全面淘汰塑膠吸管!麥當勞減塑16%推動「以口就杯」!
微小但重要的包材革命!塑料包裝龍頭Aptar怎麼用瓶蓋翻出環保新價值?
減塑聯盟:減塑不能只有消費者努力,更應從源頭生產做起!

參考資料
Drinks packaging trends: From sustainability to technology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入選美國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在台灣醫師排名前20傑,台北榮總精神部兒童青少年科主任陳牧宏卻不只是醫師、科學家,還是一名作家,曾多次獲文學獎,研究理念和文學謬思長期交織腦中,對於病人的治療,相較也多了更多溫度和生命觀察。

2025年11月15日 10:03

陳建宗揭「顏面衰老」關鍵 地心引力讓臉垮、眉下垂是警訊

陳建宗揭「顏面衰老」關鍵 地心引力讓臉垮、眉下垂是警訊

《ETtoday健康雲》與「東森栢馥功能醫學健康服務會館」今(3日)舉辦健康講座,邀請顱顏重建權威、林口長庚紀念醫院院長陳建宗醫師擔任主講人。陳建宗特別分享「內視鏡輔助前額拉提」,適應症包括眉毛下垂、不對稱眉毛、皺眉肌過動症、前額頭短,有別於傳統拉皮手術,術後恢復快。

2025年11月03日 18:05

衛福部推「受訓完整才能做醫美」 估600人執業遇挑戰

衛福部推「受訓完整才能做醫美」 估600人執業遇挑戰

醫美執業資格問題最近備受關注,對此,衛福部今強調,醫美並非零風險,且多數接受醫美的民眾身體狀況良好,一旦醫師訓練不足造成傷害,更顯對民眾影響深遠,因此修法朝「完成PGY(不分科)訓練得執行醫美」的方向走;據統計,目前約有600名醫師未完成PGY,政策目標將「直美」現象導回正軌。

2025年11月20日 14:12

景美女中拔河隊6連霸背後秘辛!長庚推「運動員健康手冊」防傷害

景美女中拔河隊6連霸背後秘辛!長庚推「運動員健康手冊」防傷害

景美女中拔河隊在世界運動會六連霸,背後其實有長庚運動醫學團隊長達12年來的專業照護支持。有鑒於基層學校拔河隊缺乏運動防護的知識及資源,長庚特別集結醫師、運動防護師、營養師等跨領域醫療團隊發表《拔河運動員健康手冊》。副院長蔡文鐘指出,手冊從熱身、恢復、營養到用藥與心理,將醫療端的專業轉成運動現場能立即使用的語言與建議,「我們不只治療傷害,更希望傷害不要發生。」

2025年11月20日 13:54

男慢性痛找無原因 醫揭「傷害可塑性疼痛」特徵:神經過度反應

男慢性痛找無原因 醫揭「傷害可塑性疼痛」特徵:神經過度反應

45歲韓先生多年苦於肩頸痛、偏頭痛,數度就醫仍查無原因,還被懷疑是「太敏感」,直到在大醫院接受完整評估,才確診是近年疼痛醫學領域新增的「傷害可塑性疼痛」,屬於沒有明顯組織損傷卻長期疼痛的特殊類型;醫師說,若長期反覆疼痛,或疼痛程度與檢查結果不符,別靠意志力硬撐,應尋求專業診斷。

2025年11月20日 12:41

台灣生殖醫學終結罕病遺傳 「龍蝦爪畸形」父喜獲健康女兒

台灣生殖醫學終結罕病遺傳 「龍蝦爪畸形」父喜獲健康女兒

李先生一出生即罹患罕見的先天遺傳疾病EEC綜合症,發生率約十萬分之一,若父母其中一方帶有此突變,下一代約有50%的機率發病,典型臨床表現包括外指或「龍蝦爪樣畸形」,新生兒的手可能僅有三根手指。李先生為此從美國到台灣尋求「生殖醫學」,順利孕育出健康的下一代,創下全球罕見案例,締造「從三指到十指」的生命奇蹟。

2025年11月20日 12:38

主管私用技工當廚娘 疾管署重啟調查:1週內開考績會

主管私用技工當廚娘 疾管署重啟調查:1週內開考績會

疾病管制署遭爆東區管制中心簡姓主任長期讓特定女技工每天替他備妥早午餐,基層員工看不慣其公器私用,7月初二度向政風室檢舉,最後僅以告誡了事。疾病管制署今(20)日回應,因本案對於防疫團隊指揮運作、基層同仁士氣仍恐有深遠影響,疾管署長羅一鈞重新檢視本案後,已指示再次進行調查並於一週內召開考績委員會審議。

2025年11月20日 12:27

改善腸道菌相可降低洗腎風險 專家:補充益生菌延緩惡化

改善腸道菌相可降低洗腎風險 專家:補充益生菌延緩惡化

腸道健康和腦部功能息息相關,國外醫界並揭示「腸腦軸」的連通路徑,如今台灣研究團隊首次證實,人體亦有「腸腎軸」機制,也就是腸道菌與腎臟病之間同樣具有關鍵連結,若能及早調整飲食、補充益生菌,可望降低未來發展至洗腎的風險,對國人健康影響深遠。

2025年11月20日 10:56

喝到記憶受損!52歲老闆狂應酬、靠酒助眠 患「酒精性失智症」

喝到記憶受損!52歲老闆狂應酬、靠酒助眠 患「酒精性失智症」

一名52歲生意人林老闆(化名)應酬頻繁,長年下來一天常常喝掉十多罐啤酒或是半瓶威士忌,甚至習慣靠酒助眠,漸漸出現記憶力明顯缺損,工作上判斷不再精準,連帶影響公司經營,就醫檢查發現是罹患「酒精性失智症」。醫師提醒,已有醫學研究明確指出,長期飲酒不僅會傷肝,更會直接損害腦部。

2025年11月20日 10:23

黃斑病變別當成老花眼 醫:「及早發現」、「持續治療」助維持視力

黃斑病變別當成老花眼 醫:「及早發現」、「持續治療」助維持視力

台灣邁向超高齡社會,與年齡密切相關的「黃斑部病變」成為視力保健重要警訊。高雄長庚醫院眼科主治醫師、高雄大同醫院眼科主任姜威宇指出,近年門診觀察,老年黃斑部病變患者人數逐年上升,主因包括國人壽命延長、就醫便利、健保給付擴大及藥物進步,使病人更願意就醫,但提醒此疾病若延誤治療,恐導致視力永久喪失。

2025年11月20日 10:00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