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種「迭代產物」每個微小的選擇 都會影響樣貌

人生是種「迭代產物」 每個微小的選擇 都會影響樣貌

▲人生會隨著經驗迭代,每個為小選擇都可能成就不同的自己。(圖/Visual 免費素材圖庫)

文/少女凱倫

「我們自己的人生也是迭代的產物。」從一個最好的內核開始,一個一個動作地持續疊代和一次一次微小的選擇,就會成就你的人生。

這句話是大陸「產品哲學家」梁寧所說的,最近我迷上了音頻APP「得到」,這堂課主講產品思維30講,專業的內容相當豐富,而我常常被幾個哲學思維的片段吸引,融入自己的世界。

我很認同她提到的人生是迭代產物的觀點,演講的時候我也提過「人生資源串接」,其實跟她所表達的意思有點相近。我反思了為何我現在以寫作作為我主要產出的作品,其實我的寫作之路從小學就開始了。

90年代左右的孩子,小時候可能都有過這一段,非常迷戀某些偶像,不只購買全套專輯,甚至為了偶像產出「幻想小說」,將自己帶換成女主角與偶像發生一些有趣的互動。這樣的行為在傳播理論當中的閱聽人之迷文化研究中被稱「 過度的閱聽人 」,也就是說非常迷戀某個人事物的Fans就對了。

因為我是傳播專業,畢業論文使用數據分析執行兩岸閱聽人研究,因此這裡稍微解釋何謂閱聽人研究。

閱聽人研究有五個研究方向

(1)效果研究/(2)使用與滿足研究/(3)文學批評/(4)文化研究/(5)接收分析

其中,接收分析就是迷文化的研究典範, 是將媒介與媒介使用置於更廣的架構,閱 聽人的接收脈絡已是與社會、生活整個交纏在一起的媒介文化,因而接 收分析也應跳脫文本的小框框,以研究整個媒介文化對閱聽人會產生什 麼樣的影響為新的研究取徑 。

簡單來說,就是你迷戀上某種人事物,進而對這樣的主題產出一些(文本)作品,舉凡寫作、影片、照片等等,來獲得相對滿足感,就是接收分析的重點。

回到我自己的故事裡,因為我小時候真的太沉迷追星,我就開始像其他迷妹一樣寫了6-7篇的長篇小說,就是很正式的有契子、大綱、章節與人物設定,以前追星真的好瘋狂,不曉得有沒有人跟我一樣。其實我本來已經深深遺忘我曾經做過這種事情,而且是小學六年級到國中二年級的事情…是我小學同學有一天告訴我,勾起了我的回憶,而且還說我當時都會分享給他們看(我的媽阿)

所以因為我從小學就開始寫長篇小說,我記得一部小說有10章節,大概也有個上萬字,所以打字、寫文章對我而言不太是個負擔。這件事情我到大二修了一門劇本寫作的選修課也才突然驚覺,多多少少有幫助,因為在同學輪流創作劇本時,被發現我能把劇中男主角解扣子、露出胸膛這種細節描繪得很清楚,讓人覺得有趣。

但這些都還不是讓我將寫作成為主要產出作品的關鍵,但即便不是關鍵,從小學六年級到現在也已經17年了,很多人問我為什麼文章寫這麼快,或是如何快速擬定文章架構,我覺得這些都是透過「人生迭代」進一步而來的,而非我一無所有的開始撰寫, 漸漸在經營自品牌 這一塊受到關注。

我不敢說我寫得多好,但從這樣的人生歷程可以觀察到的是即便已經有一項主要可以發展的技能或者核心能力,如果沒有意識到這個核心是你的價值,再努力去尋找方向也是沒有用的,這也就是說「今天你在一個什麼樣的點位上沒有那麼重要,重要的是在未來的幾年裏,你會用什麼樣的方式持續迭代。」

因此,要發揮自己的價值,其實不是我到處去學一些新東西、轉換新領域,讓自己樣樣會樣樣不精,而是先挖掘自己人生歷程當中,有沒有哪一項事情,是你可以樂在其中,也能好好發揮、更對社會上部分群眾有幫助的事情,無論多小都沒關係,只要你在這件小事情上,成為Keyman,其實就能找到屬於自己的價值,再從這個核心價值去延伸發揮自己的系統。

關鍵字: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救回險遭放棄的胎兒超過300個 陳持平無悔的「辛德勒」之路

救回險遭放棄的胎兒超過300個 陳持平無悔的「辛德勒」之路

他是醫界的「辛德勒」,多年來承擔壓力與風險,救回許多原本要被放棄的健康胎兒。馬偕醫院婦產科教授陳持平於日前入選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並名列台灣醫師前20傑。他說,感謝國際鼓勵,但他更珍視生命的重量,每次抱著那些「死裡逃生」的孩子,心中那股幸福感,相較學術肯定尤為可貴。

2025年10月24日 09:23

從《天堂》追到AI世代  柯志鴻鑽研「成癮」20年領先國際

從《天堂》追到AI世代  柯志鴻鑽研「成癮」20年領先國際

電腦、網路遊戲與現代生活緊密相連,高雄小港醫院精神科主任柯志鴻建立網路成癮診斷準則,與相關腦影像學研究,締造AI時代先聲,並入選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排名台灣醫師前20傑。他說,此來自國際的肯定,反映在科技演變下,成癮研究已跨越醫學,成為理解人類數位行為的重要窗口。

2025年10月25日 09:23

5大地雷宵夜! 醫:我睡前3小時絕不碰食物

5大地雷宵夜! 醫:我睡前3小時絕不碰食物

您會吃宵夜嗎?營養功能醫學專家劉博仁提醒「5大宵夜地雷食物」,像是炸物、泡麵、滷味,「我自己是幾乎不吃宵夜,睡覺前三個小時絕不碰食物,只喝水,多年下來保持還不錯的身材。」

2025年10月29日 07:44

他太持久「女友累了」 醫:很多人以為只是技巧問題

他太持久「女友累了」 醫:很多人以為只是技巧問題

泌尿科醫師程威銘表示,一位病人來到門診困惑說,「醫師,我總是要很久才有辦法射精,女友常常等到覺得累了,最後乾脆放棄。雖然我努力想要表現,但我們都覺得不快樂。」醫師解釋,這就是典型的「遲射」情境,很多人以為這只是「技巧問題」,但其實背後可能有很多原因。

2025年10月29日 07:11

你一週做幾次家事?做家事的男性和女性大腦衰退更慢

你一週做幾次家事?做家事的男性和女性大腦衰退更慢

洗碗槽堆了一堆碗盤、洗衣籃也滿出來了,每天回到家只想躺平,根本不想管這些家事,尤其天氣變冷了,整個人更是發懶不想動,但英國一項長達十年的大型研究發現,這些看似瑣碎的家務,居然可以維持大腦健康、預防失智,甚至發現有做家事的男性和女性大腦衰退得更慢!

2025年10月28日 20:15

流感疫苗打氣史上最旺!羅一鈞揭增購規劃:今年不開放全民公費

流感疫苗打氣史上最旺!羅一鈞揭增購規劃:今年不開放全民公費

流感疫情提早進入流行,連帶今年公費流感疫苗打氣踴躍,疾管署長羅一鈞今(28)日表示,統計至昨日累積接種396.5萬人次,預期今年月底會達到450萬人次,是歷來10月份打最好的一年。疾管署11月1日起第二階段開打,羅一鈞表示,除依據開口合約增購20萬劑疫苗已經準備好,另也規劃11月底評估追加採購,因為接種踴躍,今年公費疫苗確定不會開放給全民施打。

2025年10月28日 19:29

以為是感冒!2歲童燒到「腳變麵龜還血輪眼」 竟是川崎病惹禍

以為是感冒!2歲童燒到「腳變麵龜還血輪眼」 竟是川崎病惹禍

兩歲男童「和和」連續高燒不退,手腳腫得像麵龜、眼白通紅、嘴唇乾裂發紅,甚至情緒暴躁、坐立難安,讓媽媽心急如焚,沒想到是具有猝死風險的急症「川崎病」。幸好經診所醫師警覺異常、轉送急診後,由醫師邱俊諫診斷確定,及時給予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與阿斯匹靈治療,終於退燒康復。

2025年10月28日 18:41

牧場員工被車壓斷14根肋骨 醫師「兩階段鋼骨重建」救回一命

牧場員工被車壓斷14根肋骨 醫師「兩階段鋼骨重建」救回一命

一名67歲牧場員工在斜坡上停放飼料車時,忘了拉手剎車,車子順勢滑下坡,他情急之下衝上前以肉身阻擋,不料卻被車體推擠至柵欄邊動彈不得,當場痛得哀嚎。同事急忙將他送醫,經診斷發現雙側共十四根肋骨骨折、合併雙側氣胸與呼吸衰竭,命懸一線。所幸進行鈦合金肋骨固定手術後,三週即出院,還笑稱自己變成「鋼鐵人」。

2025年10月28日 18:33

44歲女摘除子宮!崩潰曝「漏尿又胃下垂」 婦產科醫打臉

44歲女摘除子宮!崩潰曝「漏尿又胃下垂」 婦產科醫打臉

近日在網路瘋傳一篇文章「44歲摘除子宮──噩夢的開始」,內文描述手術後會漏尿、胃下垂、體力衰退,讓不少女性陷入恐懼。婦產科醫師謝筱芸看完忍不住皺眉,直言「裡面有太多誤解和迷思。」同時,她更逐條拆解三大謠言,提醒大家別被恐怖故事嚇得拒絕治療。

2025年10月28日 18:33

明年輕症直衝大醫院變貴「一次收1200元」 衛福部設定半年觀察期

明年輕症直衝大醫院變貴「一次收1200元」 衛福部設定半年觀察期

小病直衝大醫院將變貴!為了落實分級醫療、減輕大醫院醫療量能負擔,衛福部長石崇良拋出要求醫學中心門診輕症病人減量,明年上半年設為觀察期,如果沒有達標,最快7月開始會調升部分負擔收費至50%。健保署分析,以目前醫學中心門診輕症每人每次平均2400元計算,未來民眾未經轉診衝大醫院看病,一次就得付1200元部分負擔。

2025年10月28日 16:35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