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力/素魚肉、人造魚肉 會是下一波新浪潮嗎?

▲Wild Type公司以細胞培養出的鮭魚肉。(圖/Wild Type官網)

▲Wild Type公司以細胞培養出的鮭魚肉。(圖/Wild Type官網)

圖文/食力foodNEXT
撰文=黃欣培

你有想過你吃的魚肉,不是來自捕撈以及養殖,而是用植物性原料製造或在實驗室中用細胞培養出來的嗎?

隨著科技的發展,我們的飲食已經開始起了一點變化,近年來開始興起植物性原料的素肉以及培養肉(Cultured meat)。而目前國際間有素食紅肉製品中聲望最高的「不可能食品(Impossible Food)」與「超越肉品(Beyond Meat)」兩家公司,以及肯德基推出的素食雞肉漢堡(Imposter burger),已經在市場上崛起,但似乎有關「魚」的相關產品沒那麼常聽到?

不只素食紅肉,仿真的素魚肉來了!

其實,近期也已經開始有一些新創公司正在開發一些越來越仿真的素食魚肉!例如,Good Catch公司開發了植物性原料的素鮪魚肉,以6種豆類混合物(豌豆、鷹嘴豆、小扁豆、大豆、蠶豆、白腰豆),並添加可以增加「海鮮味」以及ω-3脂肪酸的藻油,而他們也發現這6種豆類以獨有的比例混合時,竟呈現類似海鮮的「片狀」質地!而Good Catch也預計在2020年推出冷凍的素蟹肉餅。

▲Good Catch公司以豆類為原料製成的素食鮪魚,擁有激似鮪魚的味道與質地。(圖/Good Catch官方Instagram)

▲Good Catch公司以豆類為原料製成的素食鮪魚,擁有激似鮪魚的味道與質地。(圖/Good Catch官方Instagram)

以細胞培養,也能產出人造魚肉!

不只以植物性原料製成的魚肉,現在也有在實驗室培養出來的「人造魚肉」,美國Wild Type公司從鮭魚肌肉中提取幹細胞,在實驗室下培養出人造的鮭魚肉,生成類似真肉的肌肉、結締組織,但目前Wild Type培養的鮭魚肉無法加熱到100℃以上,肉質會散掉變成片狀,但他們也已經計劃在未來幾個月推出可以承受高溫的產品。

▲Wild Type公司以細胞培養出來的鮭魚碎肉,用於壽司卷中。(圖/Wild Type官網)

▲Wild Type公司以細胞培養出來的鮭魚碎肉,用於壽司卷中。(圖/Wild Type官網)

人口增長、過度捕撈 魚類需求逐漸上升

根據世界銀行(World Bank)發佈的「漁業和水產養殖業至2030年的遠景報告」指出,魚類佔了全球動物蛋白消費量的16%,且人類的食用需求正在持續上升。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也指出,「在2016年,魚類總產量中的88%是用於人類的直接消費,相較於1960年為67%高出許多。」

推測這可能是因為消費者的收入增加,因而會尋找更高價值的海鮮產品,而人口的快速增長也代表對於食物的需求不斷地增加。同時,我們也面臨世界人口快速增長以及環境變遷的問題,都將使我們的糧食系統受到衝擊。

過度捕撈其實對於海洋生物的永續發展是一個非常棘手的問題,有些魚種甚至因而瀕臨絕跡,而在不過度消耗自然資源以及傷害海洋生態的情況下,魚類的永續發展對我們來說是一項大挑戰!為了生態環境能夠永續發展,我們其實還有更多的努力要去做,並對日益減少的海洋生物做出改變!而肉類替代品的快速崛起,或許就是解方之一!

延伸閱讀
2040年,我們吃的肉有60%不會是屠宰肉!
幾可亂真的人造肉當道!波蘭小企業反其道而行 贏過比爾蓋茲投資人造肉公司!
來自實驗室的人造和牛,能否完美複製?

參考資料
Fish replacement may be the next big wave in alternative protein development
Wild Type Debuts New Cultured Salmon in Largest Tasting of Lab-Grown Meat
FISH TO 2030 Prospects for Fisheries and Aquaculture
Meet the team bringing lab-grown salmon to the market
Good Catch
Wild Type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台灣緊急心導管治療重要推手 黃瑞仁用拓荒者精神翻轉逆境

台灣緊急心導管治療重要推手 黃瑞仁用拓荒者精神翻轉逆境

國際知名的心臟內科專家黃瑞仁醫師,在接掌輔大醫院滿2年前夕回首來時路,笑說,他一直都喜歡挑戰,骨子裡有股拓荒者精神,不論是當年將緊急心導管治療觀念帶回台灣,或推動台大雲林分院脫胎換骨,或如今率領輔大醫院升級醫療,雖都有辛苦難處,但他始終相信耕耘過後,嚐到的果實將會更為豐碩、甜美。

2025年07月05日 09:23

醫界3典範形塑風格 黃瑞仁以「僕人式領導」打造幸福團隊

醫界3典範形塑風格 黃瑞仁以「僕人式領導」打造幸福團隊

經營一家醫院並不容易,而黃瑞仁醫師根據過往的成功經驗,認為帶好團隊有一大關鍵,就是要對任何挑戰都抱持樂觀心態,「不要只是覺得難,還要告訴自己做得到」,同時和團隊保持良好關係,如此許多問題都可迎刃而解。

2025年07月05日 09:24

19歲男大生爆肥得糖尿病 醫點名4大兇手:很多人天天吃

19歲男大生爆肥得糖尿病 醫點名4大兇手:很多人天天吃

過去常被視為中老年人疾病的糖尿病,正悄悄朝年輕族群蔓延。內分泌暨新陳代謝專科醫師周建安指出,現代人飲食精緻化、生活型態不良,導致糖尿病患者年齡層下移,他更分享一個年僅19歲的大學生,因為每天攝取過多含糖飲料,加上缺乏運動,竟在青春年華就被診斷出罹患糖尿病。

2025年07月15日 22:37

飯店赤腳洗澡恐染HPV!腳底冒顆粒「非老繭」 醫示警:具傳染性

飯店赤腳洗澡恐染HPV!腳底冒顆粒「非老繭」 醫示警:具傳染性

有媒體報導指稱,在飯店或健身房等場所赤腳淋浴可能引發病毒感染。家醫科醫師鄭名琁在其FB粉絲團發文表示,許多民眾在手腳出現硬塊時,常誤以為是老繭或雞眼,實際上那可能是由人類乳突病毒(HPV)引起的「疣」。這類病毒性皮膚增生並非單純的角質堆積,不僅會傳染,還會擴散至其他部位,甚至變成整片。

2025年07月15日 17:43

孕婦受菸害將引發DNA甲基化異常 恐讓胚胎與胎兒都異常

孕婦受菸害將引發DNA甲基化異常 恐讓胚胎與胎兒都異常

除了基因會影響胚胎與胎兒的發育是否正常之外,DNA甲基化的表觀遺傳調控也至關重要。台中茂盛醫院遺傳基因實驗室李月君主任指出,如果DNA甲基化異常,即使胚胎基因正常仍會造成胎兒發育異常。生殖醫學科羅偉哲醫師說明,備孕夫婦及孕期婦女都會受到煙害、不良飲食而引發DNA甲基化異常,故建議夫妻要一起戒煙。

2025年07月15日 17:10

同床竟變惡夢?伴侶「分房睡」崛起 一人一床反而更甜蜜

同床竟變惡夢?伴侶「分房睡」崛起 一人一床反而更甜蜜

枕邊人不是敵人,但每晚一起入眠卻變成一場修羅場?在國際兩性議題引起共鳴的「睡眠離婚(Sleep Divorce)」話題,每隔一陣子也會在台灣社群熱議。根據日本《Women’s Health》報導,許多專家正重新定義「好關係」的必要條件——不一定是一起睡,而是睡得好!

2025年07月15日 16:53

老公搶吸奶頭「會影響母乳成分嗎?」 醫師解答!一票爸爸笑了

老公搶吸奶頭「會影響母乳成分嗎?」 醫師解答!一票爸爸笑了

媽媽親餵母乳時,寶寶的唾液會透過乳頭進入乳腺,刺激母體分泌相應的免疫成分,這稱為「乳腺-寶寶交互作用(乳汁回流)」。就有人妻求問,這段時間若老公也吸吮她的乳頭,是否會影響母奶的營養成分;對此,婦產科醫師蘇怡寧做出解答,而大票網友也洗版留言,直呼「這篇拯救了很多爸爸」、「長知識了」。

2025年07月15日 16:40

法國知名「芥末醬」二氧化硫超標 越南栗香地瓜農藥違規

法國知名「芥末醬」二氧化硫超標 越南栗香地瓜農藥違規

衛福部食藥署今公布最新邊境查驗不合格產品,其中有2批由輸入業者「河洛企業股份有限公司」輸入產地為法國的「芥末醬」,被檢出二氧化硫濃度超標。另還有4批輸入產地為越南的「栗香地瓜」,在邊境被檢出殘留農藥不合格,必須退運或銷毀。

2025年07月15日 15:39

台中女6m高墜落...爆炸性骨折險癱 醫用「千斤頂」恢復神經功能

台中女6m高墜落...爆炸性骨折險癱 醫用「千斤頂」恢復神經功能

台中一名51歲劉姓婦人日前不慎從自家約6公尺高處墜落,當場重摔至地面,被緊急送至烏日林新醫院,劉女當下不覺得有明顯疼痛,但檢查發現其全身多處嚴重骨折,之後出現下半身麻痺,僅剩腳趾尚能活動,甚至無法控制大小便等情況,險些癱瘓,所幸經過骨科醫師緊急施行「微創脊椎千斤頂復位手術」治療,成功解除脊髓壓迫恢復神經功能,劉女在手術三個月內奇蹟般恢復行走能力。

2025年07月15日 15:34

再爆4起M痘!都是30多歲男中招 疫情到9月都處活躍流行期

再爆4起M痘!都是30多歲男中招 疫情到9月都處活躍流行期

國內再爆M痘病例!疾管署今(15)日公布上周新增4起M痘病例,都是30多歲男性且皆未接種M痘疫苗,其中3例為本土(北部2例及中部1例),1例為自中國境外移入,7月上旬發病,因身體陸續出現皮疹、水泡、膿疱等症狀,經醫師評估後採檢通報,經疫調發現皆為散發病例。

2025年07月15日 15:05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