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力/模仿原始人「間歇斷食」會發生什麼事?

▲模仿原始人「間歇斷食」,你的身體究竟會發生什麼事呢?(圖/食力 foodnext)

▲模仿原始人「間歇斷食」,你的身體究竟會發生什麼事呢?(圖/食力 foodnext)

圖文/食力foodNEXT
撰文/張越評

每次想減肥的時候,我們也許常會到網路上去搜尋「最好的減肥法」等等關鍵字,無論低醣飲食、葡萄柚飲食、還是吃肉減肥等,都是近期最熱門的討論話題,而其中「間歇性斷食」更是引起許多人的迴響,對於喜愛吃大餐的減肥者們,這無非是一個天大的好消息。

知名「5:2輕斷食」的作法就是在一個禮拜當中隨選2天(不連續)嚴格控制卡路里攝取,男性在禁食日約攝取600大卡,而女性則攝取約500大卡熱量,其他5天則正常吃,這是一種源自於英國的間歇性斷食法,近年美國、歐洲等各地都開始大為流行。

美國國家高齡研究所的神經科學研究員馬克·馬松(Mark Mattson)對此表示,由於大多數人在一天中清醒的時間裡,幾乎無時無刻把食物放進嘴巴裡,但從進化的角度來看,這卻不是人類或動物在遺傳上的正常行為,因此也有人認為這容易讓身體中的肝醣沒有好好被分解消耗的機會。

2011年《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besity 》中一項對肥胖婦女的研究發現,每週選兩天禁食並維持6個月(禁食日仍能攝取約600大卡的蔬菜、水果、脫脂乳等等)的人減少了近13磅,與一個更加傳統飲食的婦女相比,無論體重或體脂肪下降程度都相仿。最近一項2017年5月1日伊利諾大學芝加哥分校(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Chicago)刊登在《JAMA Intern Med》的研究也認為,其實間歇性節食(某幾天吃特別少)比起傳統的每天都少吃一些,減重效果其實都是差不多的。

Mark Mattson認為這不僅不失為傳統減肥的替代方案,間歇性斷 食的模式也更合乎自然,許多間歇性斷食是否改善胰島素受體敏感性、帕金森氏症、阿茲罕默症等相關的研究也正著手進行中。美國南加州大學生物科學教授沃爾特·朗格(Valter Longo)在相關實驗中則曾發現間歇斷食與細胞再生指標數值上升,以及糖尿病、癌症、心血管疾病和老化等因素下降等現象有關。

華盛頓大學聖路易斯分校和義大利布雷西亞大學營養科學教授路易吉·芳坦納(Luigi Fontana)表示,損傷細胞的積累是許多疾病的肇因之一,當長時間未進食的時候,身體可能刺激「自噬」反應,將功能失調的蛋白質、胞器清除掉,Luigi Fontana認為這種清除垃圾和再生很可能是有益的。

Mark Mattson表示,在他的實驗中,禁食的人起初都會呈現焦慮、煩躁,或是偶爾有頭疼等等的情形,但基本上這源自於「Hangry」這種因為飢餓所產生的腎上腺素、可體松、神經肽Y等等,從而導致憤怒的正常生理反應,但是經過約2~4週就習慣了,Mark Mattson如此說道。

雖然很多問題仍未有明確解答,但在禁食力度不那麼極端的情況下,Mark Mattson和Valter Longo都認為,沒有哪種形式的禁食才是「最好的」,所謂的「限時餵食」即是將食物攝入量限制在每天只有幾個小時內,也同樣具有類似效果,但Mark Mattson和Valter Longo兩者也都認同,無論如何人們一整天都在進食的習慣是一項更糟糕的主意。

但是對於糖尿病或其或其他代謝疾病患者,禁食可能引發低血糖或其他危險反應,就要謹慎的考量可行性,根據NHS choice中也建議,執行5:2等輕斷食方法之前,也可先詢問醫師再開始,因為擅自進行禁食也還並未是完全安全的事情!

延伸閱讀
生理學告訴你 肚子餓會生氣是正常的~
大吃大喝後再少吃一點 魯蛇減肥法也許真的有效
英國科學家用實驗找出 7個飲食與瘦身的秘密

參考資料
▶M N Harvie, et al., The effects of intermittent or continuous energy restriction on weight loss and metabolic disease risk markers: a randomized trial in young overweight wome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besity (2011) 35, 714–727.
Dr. Mark Mattson Intermittent Fasting: What is it? Recommend it?
American Council on Science and Health (2017). Scheduled 'Fasting' Doesn't Help With Weight Loss.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郭漢崇化解「排尿障礙」獲國際肯定 「陳偉殷受傷」啟發創新療法

郭漢崇化解「排尿障礙」獲國際肯定 「陳偉殷受傷」啟發創新療法

美國史丹佛大學日前公布「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榜單,台灣知名泌尿科專家、花蓮慈濟醫院泌尿部主任郭漢崇再次入選。對此,他坦言原本不知有此榜單,並未在意,但後來發現在國內醫師中,他有多年名列前20傑,對於默默耕耘台灣後山已久的他來說,這才感受到珍貴肯定。

2025年10月18日 09:23

從帶領醫學生罷工到堅守花蓮 李明哲用「熱血」打造全新雙和醫院

從帶領醫學生罷工到堅守花蓮 李明哲用「熱血」打造全新雙和醫院

雙和醫院在去年通過醫院評鑑,成為台灣最「年輕」醫學中心,而國內知名器官移植專家、一般外科醫師李明哲,也在同年接任院長,如何帶領醫院呈現不同風貌,各界都矚目。他表示,他性子較急,該做的事都想趕快做好,將敦促醫療團隊保有「助人」的心,也希望自已的熱血能感染同仁,一起讓醫界更好。

2025年10月06日 09:23

秋老虎害「秋燥」 醫推保養重點:多按2穴位緩解

秋老虎害「秋燥」 醫推保養重點:多按2穴位緩解

就中醫的觀點上,認為我們的身體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我們的所作所為也受到外在環境的影響。例如在冬天的時候,溫度下降冷颼颼,影響到身體的循環,手腳特別容易冰冷。

2025年10月19日 02:01

網曝台大住院醫師申請排行 「婦兒急」錄取率100%醫嘆沒人要來

網曝台大住院醫師申請排行 「婦兒急」錄取率100%醫嘆沒人要來

國內醫療環境惡化,近年來年輕醫師逃離急重科別,內外婦兒急診等科「五大皆空」,近來網路上盛傳明年度台大醫院住院醫師申請排名,倒數前三名為小兒科、婦產科、急診科,錄取率高達100%,急診醫師感嘆這實際上反映出的是這些科別已經「沒有人要來」了;台大院方則低調表示,該數據不完全正確。

2025年10月18日 18:51

加熱菸全下架「業者說數量難估」 國健署長撂重話:看到就罰

加熱菸全下架「業者說數量難估」 國健署長撂重話:看到就罰

加熱菸昨日開賣就因包裝未標示尼古丁含量遭勒令下架,但是今(18)早網路上有網友分享還能購入。衛福部國健署長沈靜芬強調,昨晚已經緊急通知業者下架,今日中午更正式函文通知菸商與販售業者,後續只要發現不合法產品就會開罰;遭下架的8品項加熱菸要再次上市前,需先通過國健署評估,否則不得販售。

2025年10月18日 17:52

微波食物有毒? 中醫師揭真正風險來源:2地雷才是關鍵

微波食物有毒? 中醫師揭真正風險來源:2地雷才是關鍵

微波加熱食物會致癌?中醫診所院長羅珮琳醫師闢謠,微波加熱屬非電離輻射,不會產生放射性或致癌,但可能破壞部分維生素與抗氧化物質。她也強調,健康風險主要來自超加工食品與不合格容器,建議正確加熱並選用玻璃器皿以確保健康。

2025年10月18日 14:59

加熱菸上架首日即下架!石崇良喊追業者責任:送審樣本與出廠不同

加熱菸上架首日即下架!石崇良喊追業者責任:送審樣本與出廠不同

加熱菸因為8品項包裝都未標示尼古丁含量,上市首日即遭下架。衛福部長石崇良今(18)日表示,該款加熱菸業者申請,檢附樣本有標示尼古丁含量,但是出廠上架的菸品和送審版本竟然不不一致,後續會繼續追查業者責任,同時檢驗該批加熱菸尼古丁含量是否符合規範。

2025年10月18日 12:48

台灣女性8成為「高密度乳房」 醫建議篩檢方式要分齡選擇

台灣女性8成為「高密度乳房」 醫建議篩檢方式要分齡選擇

10月是「國際乳癌防治月」,根據國健署統計,乳癌多年來持續位居台灣女性癌症發生率首位,111年就有超過17,000名女性被診斷罹患乳癌。醫師指出,台灣女性的乳房密度普遍偏高,約8成屬於「高密度乳房」,X光影像中呈現白色實質組織,容易與腫瘤影像重疊,影響判斷精準度,建議乳房檢查要分齡,不同技術搭配互補。

2025年10月18日 11:27

一堆人誤會隔夜菜了!專家點名「這4類食物」放一晚細菌暴增

一堆人誤會隔夜菜了!專家點名「這4類食物」放一晚細菌暴增

不少民眾對「隔夜菜」心存疑慮,一聽到這三個字便聯想到亞硝酸鹽、致癌風險等,甚至視為「健康殺手」,只要過夜就堅決倒掉。然而,根據《搜狐網》健康專欄指出,只要保存得當,多數隔夜菜並不會對健康構成危害,真正應避免隔夜的,其實是海鮮類熟食、半熟蛋、涼拌木耳與豆漿這4種高風險食物。

2025年10月17日 22:17

快訊/國健署下令8品項加熱菸「未標尼古丁含量」即刻下架

快訊/國健署下令8品項加熱菸「未標尼古丁含量」即刻下架

加熱菸全面下架!加熱菸今日才在超商通路開始販售,雙北陸續查獲包裝標示違規,國民健康署今(17)日晚間宣布,經與販售通路確認,某業者8品項菸品容器均未標示尼古丁含量,已通知販售業者全面下架。

2025年10月17日 21:59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