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便秘會引口臭!拚命刷牙不夠 還要做到4習慣



圖文/常春月刊<

你也有便秘、放臭屁的困擾嗎?一名林姓女子,平常需喝優酪乳才容易解便,近期感到腹部悶脹竟然排出硬便伴鮮血,原以為是生理期,沒想到並不是,因為從這日開始,往後排便都伴有鮮血,因此開始疑懷自己有痔瘡,加上舌頭紅腫、長口瘡,同事還提醒她留意口中異味,至醫院求診後,才終於解決秘、口臭等困擾。

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中醫科醫師賴博政表示,中醫認為便血多屬胃中積熱或濕熱蘊結,一般因過食辛辣食物,導致熱積於胃,積熱上擾,會使口腔有口苦或口臭,若積熱向下則會影響腸胃消化吸收,嚴重者損傷腸胃的血管,血液隨大便而出而為便血,或是過度食用高熱量高脂肪的加工食品,導致消化功能失常,濕熱結於腸道,而導致便血。

常見症狀有:便血鮮紅、大便黏膩或解便不淨、腹部悶脹、口乾苦、自覺身體濕熱沉重、舌苔黃厚膩等,在治療上以清熱瀉火、涼血止血以及利化濕濁為原則。

而痔瘡好發於中年男性,以45歲至65歲比例最高,目前認為是肛門周圍的結締組織、小血管以及平滑肌等纖維因為排便不易,解便時不斷反覆摩擦,牽扯周圍的襯墊所造成,常見的症狀有大便時間變長且較不易解出、解便時伴有鮮紅色的點滴狀出血、肛門口搔癢疼痛、肛門口自覺或有異物下墜感。

另外,體重過重、平時沒有運動習慣、長時間久站久坐、懷孕婦女也是痔瘡的好發族群。不過,賴博政指出,若解便看到的血是暗紅色,並且排便習慣有改變、體重急遽下降,則建議儘速就醫做進一步檢查,由醫師評估是否需做切片檢查來排除大腸癌的可能性,但一般來說,並不需要因為一兩次的血便而擔心罹患大腸癌。

賴博政提供「加加減減4招」,趕走長期便秘、口臭,還能預防痔瘡:

1、「增加」膳食纖維與飲水量

多食用含有較多膳食纖維的蔬果,如蘋果、芭樂、水梨、柳丁、橘子、香吉士。空心菜、地瓜葉、菠菜、韭菜、青椒、花椰菜、芹菜、筊白筍、芥蘭等,及補充適當的飲水量,能幫助通便潤腸,並進而改善口臭。

2、「增加」運動機會

增加適量的運動量,尤其是活動下肢,增加骨盆腔血液循環。若是因工作而長時間久站或久坐者,可每半小時伸展一次,透過控制體重也可以降低痔瘡發生。

3、「減少」忍便的習慣

有便意時強忍會造成便秘更嚴重,因為忍便而便秘的主要原因,就是糞便中的水分持續被大腸吸收,導致糞便變的乾硬,因此當下次便意來時,解便就更加困難。而在肚臍周圍順時針按摩可幫助排便,也可用清水沖洗和溫水坐浴的方式增加血液循環並避免因痔瘡產生的疼痛,不過,若能慢慢養成每天固定排便的習慣會更好。

4、「減少」油炸辛辣飲食


減少食用或盡量不食用含有辣椒、胡椒鹽、蔥、洋蔥、薑、米酒、大蒜調味的食物,及燒烤煙燻炸物、麻辣鍋、咖啡、酒等,而改以汆燙、水煮食物取代,能改善腸胃積熱、排便便秘的困難。

延伸閱讀:
嘴破不一定是火氣大 可能是免疫系統出問題
天天刷牙還是有口臭? 日常6原因都會造成你口氣差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台灣緊急心導管治療重要推手 黃瑞仁用拓荒者精神翻轉逆境

台灣緊急心導管治療重要推手 黃瑞仁用拓荒者精神翻轉逆境

國際知名的心臟內科專家黃瑞仁醫師,在接掌輔大醫院滿2年前夕回首來時路,笑說,他一直都喜歡挑戰,骨子裡有股拓荒者精神,不論是當年將緊急心導管治療觀念帶回台灣,或推動台大雲林分院脫胎換骨,或如今率領輔大醫院升級醫療,雖都有辛苦難處,但他始終相信耕耘過後,嚐到的果實將會更為豐碩、甜美。

2025年07月05日 09:23

醫界3典範形塑風格 黃瑞仁以「僕人式領導」打造幸福團隊

醫界3典範形塑風格 黃瑞仁以「僕人式領導」打造幸福團隊

經營一家醫院並不容易,而黃瑞仁醫師根據過往的成功經驗,認為帶好團隊有一大關鍵,就是要對任何挑戰都抱持樂觀心態,「不要只是覺得難,還要告訴自己做得到」,同時和團隊保持良好關係,如此許多問題都可迎刃而解。

2025年07月05日 09:24

喪屍煙彈再爆3款相似物質 食藥署預告列二級管制藥

喪屍煙彈再爆3款相似物質 食藥署預告列二級管制藥

俗稱「喪屍煙彈」的依托咪酯類毒品犯罪俗稱「喪屍煙彈」的依托咪酯類毒品犯罪快速攀升,已經列為第二級毒品。為配合法務部增列相關的新興濫用物質,食藥署預告修正「管制藥品分級及品項」,新增三項與依托咪酯相近的物質列為第二級管制藥品,生效後這些物質僅限科學用途,相關學術單位須申請登記及許可,違反規定依法最高可處30萬元罰款。

2025年07月09日 15:53

為什麼膽固醇正常也會血管硬化?醫師揭開動脈硬化的「隱形殺手」

為什麼膽固醇正常也會血管硬化?醫師揭開動脈硬化的「隱形殺手」

心肌梗塞是沈默的心臟殺手,根據衛生福利部103年死因統計,心臟病是國人第二號殺手,以往都認為罹患心血管疾病者、年長的長輩及肥胖等族群才是心肌梗塞的高風險族群,但你是否曾疑惑,明明膽固醇檢測都正常,平常也盡量避免油膩飲食,怎麼還是被醫生告知有動脈硬化的風險?

2025年07月09日 15:02

溺水意外勇消「還有1人加護搶命中」 院方:非常擔心缺氧過久

溺水意外勇消「還有1人加護搶命中」 院方:非常擔心缺氧過久

新北市新店區廣興橋昨發生溺水意外,勇消獲報前往救援時船艇意外翻覆,今日中午傳出第二名消防員殉職,台北慈濟醫院今(9)日下午出面說明,殉職消防員因腦部缺氧時間太久、受損嚴重且多重器官衰竭,經家庭會議決定撤除維生;最後還有一名義消仍在搶救中,同樣面臨缺氧過久,比較擔心腦部狀況,目前瞳孔稍有反應,後續觀察重點在於腦部神經功能是否恢復。

2025年07月09日 14:28

跟風超慢跑!復健醫「1錯誤跑法」痛到不行:足底筋膜炎了

跟風超慢跑!復健醫「1錯誤跑法」痛到不行:足底筋膜炎了

「超慢跑」是近年來爆紅的一種養生運動,強調低強度、適合所有年齡層,且沒有時間與空間限制。對此,復健科醫師王思恒就分享,他也曾嘗試過「超慢跑」一段時間,但是以赤腳、在硬地板上跑,沒想到某天醒來下床時,發現腳底相當疼痛,才知道是患上「足底筋膜炎」。

2025年07月09日 14:24

睡太多也會傷腦? 研究:睡超過9小時認知能力恐下降

睡太多也會傷腦? 研究:睡超過9小時認知能力恐下降

睡得越多就是越好嗎?董氏基金會提醒,適量睡眠才能有效守護大腦健康。根據2025 年4月發表於《阿茲海默症與失智症:阿茲海默症協會期刊》的研究指出,每晚睡眠時間超過9小時,可能會出現認知能力下降的情況,這情形在憂鬱症患者更加明顯。

2025年07月09日 14:21

看病太難!門諾啟動偏鄉醫療零距離 募1273萬為偏鄉續命

看病太難!門諾啟動偏鄉醫療零距離 募1273萬為偏鄉續命

花蓮地形狹長,出門總得翻山越嶺,交通不便讓看病變得困難,許多偏鄉長輩無奈地說:「不是不想看病,而是看病太難。」門諾醫院聽到這些呼聲,日前在院內舉辦「偏鄉醫療零距離.讓愛無限延伸」勸募啟動以及健保30偏鄉醫療影像巡展記者會,正式啟動今年度偏鄉醫療計畫,向社會各界募集1273萬元經費,持續深入部落、海岸與山區,將醫療送進最需要的地方。

2025年07月09日 13:08

頻聳肩發怪聲!中藥+針灸神助攻 11歲妥瑞氏童找回快樂童年

頻聳肩發怪聲!中藥+針灸神助攻 11歲妥瑞氏童找回快樂童年

11歲的小六生張小弟弟,平日不時出現搖頭、點頭、聳肩等動作,甚至還會不自覺發出怪聲音,這些症狀不僅讓他在學校遭遇同儕嘲笑與排擠,也影響了他的學習表現與自信心。經精神科診斷為「妥瑞氏症」後,家長帶著他求助門諾醫院中醫科主任楊成湛醫師,透過中藥與針灸的調理治療,孩子的症狀有明顯改善,重新找回學習的動力與開朗笑容。

2025年07月09日 12:54

研究:右側躺促進大腦排毒 3特殊情況需另調整睡姿

研究:右側躺促進大腦排毒 3特殊情況需另調整睡姿

根據多項研究觀察,側睡在多數情況下被認為是對健康最有益的睡姿。相較於仰睡可能造成打鼾、呼吸不順,或趴睡對頸椎的壓迫,側睡有助於維持呼吸道通暢、減輕脊椎壓力,進而提升睡眠品質。

2025年07月09日 12:48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