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所有中暑都能刮痧!「陰暑VS陽暑」處理原則大不同

圖文/常春月刊

天氣愈來愈熱,光是坐著不動,可能就能熱出滿身大汗,很多人都覺得自己好像中暑了,但是在西醫的角度卻會說:「這不是中暑。」可是明明就覺得混身乏力,但醫師又說這不是病,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中醫診所院長張家蓓表示,可能得了「陰暑」了。中醫的中暑和西醫略為不同,可區分為「陽暑」和「陰暑」兩種,一般如果是在大太陽底下曝曬太久、出現類似西醫熱衰竭的症狀,就屬「陽暑」。

不過,在現代都市裡,除非是在學校上課或士兵出操,以及要在烈日下工作的重工作者,一般真正屬「陽暑」的人並不多,大部分人得的幾乎都是「陰暑」。陰暑的症狀不像陽暑那樣劇烈到快要致命的程度,往往是會覺得全身微微地發熱但無汗,會覺得胸悶而有氣短的現象,也會昏昏沉沉地,感覺非常疲倦及身體有沈重感,特別是常覺得兩個肩頸痛得很,因此,只要一刮痧、流汗,症狀就會大為緩解。

特別是很多女生,平常怕熱、怕流汗,很少運動而對冷熱調節能力差,以及經常得跑進跑出,出入冷氣房的上班族或是業務員等職業的人,很容易因一下曝露在室外高溫,一下又進到冷氣涼風爽爽的冷氣房中,大開的毛孔一下子緊閉起來,雖然覺得很舒服,但卻「陰寒襲人者快而莫知」引起。

針對不同的中暑症狀,有不同的處理方式。張家蓓說,陽暑是屬於受熱後,急速傷津耗氣所致,所以在處置時,通常會以清熱、補氣為主,夏天常喝的綠豆湯,就是很好的陽暑清熱食材。

至於陰暑的處置則不同,因為陰暑通常是「因暑而受寒」引起,所以,不能一直喝綠豆湯,否則反而會更虛弱。治療陰暑最好用幾片薑片煮紅糖水飲用,或使用紫蘇等藥材,利用「辛溫解表法」來處置。

而現在大家常用的刮痧,其實也是防治陽暑很好的方法。張家蓓提醒,由於刮痧後會使汗孔打開,將邪氣外排,因此會消耗體內的津液,所以,注意刮痧後一定要喝杯溫熱開水,不只是補充津液的作用,還能促進刮痧後的代謝產物加速排出。

很多人中暑熱時會有頭痛及頸部疼痛,除了刮痧之外,也可揉捏頸部枕骨下、大筋外側凹陷處的風池穴,而太陽穴的位置可用小小的刮痧器具稍微刮痧,或在太陽穴用指腹揉壓,也有疏風清熱及止痛的作用。

延伸閱讀:
熱到快中暑 刮痧解暑人人都適合嗎?
有擦防曬就不怕長斑? 8生活習慣都NG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北醫打造「光譜兩端友善醫療」 施俊明:出院要比生病前更健康

北醫打造「光譜兩端友善醫療」 施俊明:出院要比生病前更健康

台灣快速邁入超高齡社會,許多醫院逐步強化高齡醫療,不過心臟內科專家、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北醫)院長施俊明認為,醫療體系對於「光譜的兩端」、也就是老人和兒童皆應提高貼心照護,並強調現代醫院的目標不應只有治病,而是「走進醫院治好病,走出醫院時,要比沒生病前更健康」。

2025年09月13日 09:23

北醫院長一家4醫師 施俊明曝密技:大姊課本劃滿重點

北醫院長一家4醫師 施俊明曝密技:大姊課本劃滿重點

國內不少校長級、院長級醫師出身醫生世家,家族多人行醫,而北醫院長施俊明的手足也都是醫師,但包含父母在內的整個家族並無其他醫師,對此他笑說,兄弟姊妹都能當醫生的關鍵在「大姊的課本」,因為書中所有重點都被大姊註明清楚,弟妹拿來複習格外受用,一家子的醫學路就這樣自然而然展開。

2025年09月13日 09:24

高中生烤肉趴「還沒熟就塞嘴裡」悲劇了 高燒39度急診住院3天

高中生烤肉趴「還沒熟就塞嘴裡」悲劇了 高燒39度急診住院3天

中秋連假還沒到,烤肉悲劇先上演!台中一名17歲男高中生,與同學嗨辦「中秋前哨戰」烤肉趴,看著炭火上的肉片、海鮮滋滋作响,一群人飢腸轆轆,顧不得食物是否全熟,便上演搶食大戰,不料貪快一口竟讓他付出慘痛代價,腹痛狂拉到險些脫水,還高燒到39度,住院整整三天才撿回一命。

2025年10月03日 13:40

花蓮募款達8.4億!賑災基金會破除3謠言:花蓮縣慰助金非來自善款

花蓮募款達8.4億!賑災基金會破除3謠言:花蓮縣慰助金非來自善款

善款突破8億!衛福部賑災基金會今(3)日公布「0923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災害專案」募款最新統計,至10月02日止累計收到捐款24萬5,811筆,募得款項達8億4,752萬2,641元。近來網路上流傳捐款相關不實訊息,賑災基金會今也特別澄清三大謠言,例如網傳「花蓮縣府發給每戶5萬元,其中4萬來自賑災基金會」,事實上花蓮縣慰助金並非來自賑災基金會。

2025年10月03日 13:30

流感疫苗2天55萬人搶打!大S效應延續「左流右新打氣翻3倍」

流感疫苗2天55萬人搶打!大S效應延續「左流右新打氣翻3倍」

流感疫情已經進入流行,今年秋冬公費流感疫苗、新冠疫苗10月1日開打,根據疾管署最新統計,流感疫苗昨日接種數為28萬5,750劑,兩天下來共有55萬200人接種;新冠疫苗昨日接種接種數約7萬3,023劑,累積接種達16萬2,573劑,這兩種疫苗接種皆為去年同期的三倍,打氣相當踴躍。

2025年10月03日 13:07

男子車禍無外傷兩天後才就醫 一查「脾臟破裂」險喪命

男子車禍無外傷兩天後才就醫 一查「脾臟破裂」險喪命

一名50多歲男子騎車和機車碰撞,當下只覺得左胸劇烈疼痛,因無明顯腹痛或頭部外傷所以沒有就醫,2天後左胸仍痛就醫,檢查竟然發現左側第6至第9根肋骨骨折併有氣胸與皮下氣腫,進一步檢查除胸腔損傷外,腹腔內竟有大量出血,情況一度危急,經過緊急處置才幸運撿回一命。

2025年10月03日 11:51

科學證實甜鹹風味害人吃更多鹽 專家點出「蜜汁、照燒」隱憂

科學證實甜鹹風味害人吃更多鹽 專家點出「蜜汁、照燒」隱憂

鹹鹹甜甜的料理雖然美味,但其實潛藏健康風險。食品專家楊世煒(韋恩)在臉書分享日本最新研究,當食物加入糖與鹽,人對鹽味的敏感度會下降,容易導致攝取過量食鹽;研究團隊提醒,這對慢性腎臟病(CKD)患者影響大,減鹽必須注意「甜味掩蓋鹽味」的風險。

2025年10月03日 10:22

每天半碗花椰菜可降罹癌風險26% 醫:清蒸3分鐘吃最理想

每天半碗花椰菜可降罹癌風險26% 醫:清蒸3分鐘吃最理想

每天吃半碗花椰菜,就可以有顯著防癌效果。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放射腫瘤部主治醫師廖志穎在臉書分享,根據國外知名學術平台BMC發表的研究,習慣每天至少吃半碗花椰菜的人,比起不吃者,罹患癌症的風險最多可降低26%,建議用「清蒸」方式料理,可保留較多營養素,也能維持一定口感。

2025年10月03日 09:35

流感雙病毒共存「H3N2小弟竄起變大哥」 專家:快打疫苗

流感雙病毒共存「H3N2小弟竄起變大哥」 專家:快打疫苗

流感疫情進入流行且持續升溫!疾管署監測顯示目前A型流感N3N2佔比已經超過H1N1,處於兩型共存且可能出現主流轉換,10月可能都是疫情相對高點。專家示警,經過新冠疫情之後病毒排序大洗牌,H3N2可說是「小弟竄起變大哥」,且H3N2臨床症狀較嚴重、免疫逃脫機率高,恐讓脆弱族群容易發生重症與死亡,呼籲民眾施打流感疫苗,覆蓋率需達7成才有足夠保護力。

2025年10月03日 09:27

「門診打抗生素」解急診壅塞 馬偕實施後每日多釋出3床收重症

「門診打抗生素」解急診壅塞 馬偕實施後每日多釋出3床收重症

為了緩解急診壅塞,健保署今年8月祭出「門診靜脈抗生素注射(OPAT)」相關給付,讓部分感染症患者從住院轉門診接受治療。馬偕醫院早在今年1月實施院內計畫,累計至今已達325人次,平日每天可釋出3張急性病床,轉為收治更為嚴重需要住院治療的病人,確實有效減少輕症患者在急診待床與急診病床的使用率,病人滿意度也高,顯示成效良好。

2025年10月02日 19:06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