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不著沒關係!中醫調理雙管齊下 輕鬆幫助入眠



圖文/常春月刊

上班族趕在放假前加班將手邊的工作完成,回到家已經十點過後,簡單梳洗後,躺在床上,明明已累壞了,翻來覆去,卻怎麼也睡不著,想到明日成堆的工作,更加難眠,好不容易入睡,可能已經是午夜時分,早上鬧鐘一響,仍要拖著疲累身軀起床迎接一天的挑戰,日復一日,每天都在這樣的惡性循環中。

長期下來,失眠帶來的疲倦、憂鬱、脾氣暴躁、意外風險甚至是肥胖問題逐漸影響著生活。一般人第一印象知道可求助西醫身心科,中醫其實也能有效解決,甚至達到「不藥而癒」。

失眠問題分三種類型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李維哲指出,常見的失眠問題可分成入睡困難、續睡困難及過早清醒三種類型,背後的原因包括環境、飲食、藥物、生理與心理…等因素;而關於失眠,中醫典籍《黃帝內經》提到:「衛氣不得入於陰,常留於陽。

留於陽則陽氣滿,陽氣滿則陽蹻盛,不得入於陰則陰氣虛,故目不瞑矣」,說明了「目不瞑」失眠的核心概念在「陽不入陰」,因此臨床上常見患者主訴睡不著時思緒紛亂,腦袋不停轉動,很累卻無法入睡的情形,如機器空轉無法靜止,中醫介入的手段會選用收斂安神的中藥「引陽入陰」,或針灸相關的穴位,目的在於放鬆身心理,避免神經訊號過度活化。



對證下藥才能藥到病除

李維哲表示,上述常見的壓力型失眠,與中醫典籍「傷寒雜病論」中的「金匱要略」書中原文「虛勞虛煩不得眠,酸棗仁湯主之」類似,可參考使用,但臨床上仍需視患者氣血虛實寒熱做調整,如心火熾盛型易口破、口苦,平日喜歡涼飲,處方上就要以黃連這類清熱瀉火的藥為主,虛證的患者,則要選遠志、茯神這類具滋養作用的藥物。

針對服用西藥後反應不佳的患者,建議可轉往中醫門診尋求協助,或許會有意想不到的療效。臨床上曾遇一位服用西藥十多年的長期失眠患者,睡前吃了四至五種西藥,仍入睡困難,常需等待兩到三小時方有睡意,嚴重時甚至整晚無法入睡,轉至北市聯醫中興院區中醫科求診,經過醫師診斷及辨別體質,加入中藥調整,兩個月後已能一小時內入睡。

針灸治療也能幫大忙

若對中西藥效果不佳或想減少對西藥的依賴,可嘗試以針灸治療,選用穴位以百會和四神聰為主,再依據患者的氣血虛實狀況,搭配特定經脈穴位,如心經與肝經,若平日久坐工作,肩頸酸痛,以頸項局部取穴為主,常取風池穴與完骨穴放鬆局部緊張肌肉,也有助於晚上一覺好眠;需注意的是,停用西藥,需循序漸進,不可驟然停藥。

養成5大好習慣幫助入睡

李維哲提醒有失眠困擾的民眾,除了醫療上的處置外,培養良好的睡前衛生習慣也是治療重要的一環,須注意以下事項:

1.規律作息,自我生理時鐘,每天上床的時間儘量固定,避免相差至一小時以上。

2.中午過後禁咖啡和茶類飲品。

3.睡前三小時內不吃過多食物。

4.睡前一小時可聽輕音樂、靜坐深呼吸或閱讀輕鬆的書刊幫助放鬆,避免持續滑手機、看電視或進行耗腦力的工作。

5.睡前避免以飲酒方式助眠。

延伸閱讀:
吃安眠藥仍失眠怎麼辦? 精神科醫師給「加藥or減藥」建議
壓力大到失眠?小心自律神經失調! 醫師公布「3大症狀」...你有嗎?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北醫打造「光譜兩端友善醫療」 施俊明:出院要比生病前更健康

北醫打造「光譜兩端友善醫療」 施俊明:出院要比生病前更健康

台灣快速邁入超高齡社會,許多醫院逐步強化高齡醫療,不過心臟內科專家、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北醫)院長施俊明認為,醫療體系對於「光譜的兩端」、也就是老人和兒童皆應提高貼心照護,並強調現代醫院的目標不應只有治病,而是「走進醫院治好病,走出醫院時,要比沒生病前更健康」。

2025年09月13日 09:23

北醫院長一家4醫師 施俊明曝密技:大姊課本劃滿重點

北醫院長一家4醫師 施俊明曝密技:大姊課本劃滿重點

國內不少校長級、院長級醫師出身醫生世家,家族多人行醫,而北醫院長施俊明的手足也都是醫師,但包含父母在內的整個家族並無其他醫師,對此他笑說,兄弟姊妹都能當醫生的關鍵在「大姊的課本」,因為書中所有重點都被大姊註明清楚,弟妹拿來複習格外受用,一家子的醫學路就這樣自然而然展開。

2025年09月13日 09:24

助台大急診轉診逾3700人 北市聯醫:樂見共同執業、跨院照護

助台大急診轉診逾3700人 北市聯醫:樂見共同執業、跨院照護

台大醫院急診壅塞是常態,規劃和北市衛生局、北市聯醫討論「共同執業、跨院照護」模式。對此,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今表示,與台大醫院急診已合作逾十年,合作延伸至住院病房,中興院區每月平均接收16位病人,和平院區則收治於一般病房,每月平均接收6.5位病人,只要病患願意接受轉診,成功媒合率可達9成。

2025年09月18日 10:21

吐司咬不斷!高雄女靠舌頭撕食物 第一次用門牙咬斷超感動

吐司咬不斷!高雄女靠舌頭撕食物 第一次用門牙咬斷超感動

高雄一名40多歲黃姓女子,從小因為含奶嘴到7歲才戒掉,導致牙齒嚴重「前牙開咬」,上下門牙完全無法咬合。她回憶,自己多年來連吐司、玉米這類日常食物都沒辦法咬斷,只能靠後牙或用舌頭頂碎,直到接受林詩詠醫師安排的3年隱形矯正,她終於能用門牙順利咬斷吐司,感動直呼:「這是全新的人生體驗!」

2025年09月17日 18:28

北榮找出「黃斑部皺褶」視力惡化關鍵 看東西扭曲變形當心

北榮找出「黃斑部皺褶」視力惡化關鍵 看東西扭曲變形當心

「黃斑部皺褶」是常見的眼底疾病,會導致視力模糊、扭曲變形,嚴重者生活品質大受影響,得接受手術治療,然而卻有約2成患者視力改善有限。台北榮總今(17)日發表最新研究成果,研究團隊首度破解黃斑部皺褶視力惡化的關鍵,證實若皺褶中的「膠質細胞」密度越高,患者手術後視力恢復就愈差,也因此,黃斑部皺褶的早期介入變得更加重要。

2025年09月17日 18:17

1成兒童患ADHD僅1%完整治療 醫揭迷思:腦中像10個喇叭播放

1成兒童患ADHD僅1%完整治療 醫揭迷思:腦中像10個喇叭播放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常被誤解為單純的「好動」或「不聽話」,醫師指出,ADHD其實是一種神經發展障礙,影響腦部的功能,在台灣約有9%的兒童受到影響,但僅有1.6%接受正式診斷,真正接受完整治療的比例更僅約1%,意味著許多孩子未能及時獲得支持,導致學習、人際及情緒發展受阻。

2025年09月17日 17:22

21歲女性尿液檢查驚見潛血 醫:定期追蹤是關鍵

21歲女性尿液檢查驚見潛血 醫:定期追蹤是關鍵

一名年僅21歲的黃小姐,近日在公司年度健檢中,意外發現尿液檢查結果為「潛血陽性」,雖然平時生活規律、運動習慣良好,且沒有出現頻尿、解尿灼熱或血尿等症狀,但異常數據仍讓她十分不安,因此前往嘉義榮院家醫科門診進一步檢查,經醫師陳加判斷黃小姐屬於「鏡下血尿」,建議複檢後數值已恢復正常,考量其年紀輕、無抽菸史與家族病史,無需過度緊張,但仍建議民眾持續可透過定期健檢追蹤,了解及掌握自己的健康。

2025年09月17日 17:05

不吃澱粉也瘦不了?減重失敗「十大雷區」你中了幾個

不吃澱粉也瘦不了?減重失敗「十大雷區」你中了幾個

減肥路上常常卡關,到底問題出在哪裡?營養師珊珊在臉書粉專「愛健康營養師 珊珊」提醒,問題往往不在努力不夠,而是踩進了「隱形減重陷阱」,並點出「10大地雷」要特別注意!

2025年09月17日 17:04

再生緣細胞生技攜手台灣隊長陳傑憲簽約成品牌代言人 以「健康全壘打」與「再生八寶」守護生命中的每一局

再生緣細胞生技攜手台灣隊長陳傑憲簽約成品牌代言人 以「健康全壘打」與「再生八寶」守護生命中的每一局

再生緣細胞生技股份有限公司於9月15日舉辦盛大簽約記者會,正式宣布邀請世界棒球12強冠軍台灣隊長 陳傑憲 擔任品牌代言人。本次合作以「健康全壘打」與「再生八寶」為主題,象徵運動精神與細胞醫療的跨界結合,並傳遞「守護生命中的每一局」的核心理念,將全壘打精神從球場榮耀延伸至守護生命健康。

2025年09月17日 15:21

這些美食「蟑螂都不吃你還吃」 權威影片瘋傳?醫1句神破解

這些美食「蟑螂都不吃你還吃」 權威影片瘋傳?醫1句神破解

胸腔外科醫師杜承哲表示,近日Threads瘋傳一段影片,內容指出「蟑螂都不吃,你還狂吃」、「看完這集,也就不難理解台灣為啥有這麼高的洗腎率、大腸癌患者」的內文,這讓他感到匪夷所思之餘,更一句吐槽「不是啊兄弟,你又不是蟑螂!」

2025年09月17日 15:18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