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麵比吃飯更容易胖? 營養師公布「正確答案」


圖文/常春月刊

許多人愛吃的麵食主要來源是小麥,但市售的純白麵粉是在小麥去了麩皮,甚至連胚芽都被輾掉之後的產物,留下來的只剩下澱粉和蛋白質。其中,澱粉是屬於醣類,約占70%;而蛋白質占的比例依高低不同,由高至低可分為特高筋、高筋、中筋、低筋麵粉,麵粉中蛋白質所占比例不同,也會影響到烹飪後的口感與彈性。

麵食、白米飯 營養價值差異不大

營養師黃淑惠指出,平常吃的白米飯,沒有保留胚芽和麩皮的營養價值。嚴格說起來,吃麵食和白米飯所攝取的營養並沒有太大的差異,都只是醣類(澱粉)與蛋白質。若站在營養的角度,建議選擇全麥麵粉製成的麵食,這跟吃糙米及胚芽米的意義是相同的,因為比較高的營養價值,大多存在胚芽與麩皮中。

但不建議餐餐都吃麵食,因為大多市售的麵食製品多是精製白麵粉所製成,小麥胚芽、小麥麩皮都不存在,都不含維生素B群、纖維質也極少。所以,一天三餐 中,一餐吃麵食就好。

 


愛麵族避免發胖 可從清湯麵下手 

吃麵容易胖嗎?黃淑惠說,會有這樣的說法,全是因為麵食容易吞嚥的緣故。通常吃飯咀嚼的時間會比較久,相對地,吃麵的速度比較快,咀嚼不會很久,一旦吃麵食的速度變快時,無形中就容易吃過量而發胖。

值得提醒的是,白米中所含的澱粉和麵粉中的澱粉相較,麵粉中的澱粉在腸道被 消化吸收的速度比較快,若真的很喜歡吃麵食,建議把大量的蔬菜加入一起吃, 蔬菜的纖維質可以干擾麵粉中的澱粉被吸收。

減重的人若想吃麵食,最好吃湯麵而不要吃乾麵。因為乾麵一定會用油下去拌, 所以,吃麵除了吃進麵粉中的澱粉外,還把油吃進肚,這樣熱量就更高,更容易發胖;反之,如果吃的是清湯麵,不要加油蔥,多加一點青菜,就可以多攝取纖維質,一方面能幫助體重管理,同時也增加飽足感。
 


全麥麵食最健康 考慮烹調方式 

想要健康吃麵食,黃淑惠建議,選擇全麥製品的麵食,市面上可以買得到用全麥做成的麵條,或是全麥麵包、雜糧饅頭等,這些麵食中都含有一些纖維質,可以抑制血糖跑得太快,相對的,熱量也不會攝取過量。

餅乾、蛋糕等高溫烘焙的麵食,也建議少吃,因為經過200~220℃以上高溫烘焙的環境,會讓麵粉中的澱粉進烤箱時先起了「糊化作用」,使澱粉的結構改變, 更容易被身體消化吸收。而這類高溫烘焙的麵食,通常都會加入糖和油,這些都是造成肥胖的幫手。

若是吃一般的滾水煮過的麵食,如麵條、麵疙瘩或刀削麵等,沒有經過高溫烘焙的過程,這些麵食的糊化程度就沒有那麼強,進入腸道後停留的時間就會久一點,不僅消化吸收的速度較慢,同時也會比較有飽足感,所攝取的熱量就相對減少。

黃淑惠強調,選擇麵食同時要考慮它的烹調方式,不要太高溫的烹調,最好是一般水煮的麵食對身體比較好。因此,吃乾麵或炒麵都沒有湯麵來得好,炒麵會將油也炒進去,吃清湯麵則可以避開油脂的攝取,喝湯可以增加飽足感。

 


高筋麵粉 蛋白質含量越高

麵粉分特高筋、高筋、中筋、低筋,差別在於蛋白質的比例越高,就越高筋,相對地,蛋白質含量越高,澱粉的含量就越少,所以,若是吃高筋麵粉所製成的麵 食,澱粉的攝取相對就少。

麵食中的蛋白質含量越高,吃起來就越有嚼勁、Q勁,有硬硬的口感。特高筋的 麵食,蛋白質含量14%以上;高筋麵食的蛋白質含量是11~14%;中筋麵食的蛋白 質含量是9~11%;低筋麵食的蛋白質含量是6~9%。麵粉中的筋,主要由麥穀蛋白與醇溶蛋白構造出麵筋的彈性,其中麥穀蛋白會吸水膨漲,醇溶蛋白則具有延展性。

黃淑惠提醒,對糖尿病患者而言,應該選擇澱粉比例較低的高筋澱粉,像是義大利麵、通心麵、餃子皮,澱粉含量越少,血糖上升速度越慢。

延伸閱讀:

·減重失敗都是澱粉的錯? 誤會大了!是「它」在扯你後腿
·吃冷的食物能減肥?抗性澱粉有哪些? 營養師告訴你為什麼能瘦身、控制血糖及膽固醇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率萬芳醫院深耕「在家住院」有成 劉燦宏拋「醫療人力荒」解方

率萬芳醫院深耕「在家住院」有成 劉燦宏拋「醫療人力荒」解方

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住院不易、照護人力吃緊成為醫療難題。對此,萬芳醫院院長劉燦宏指出,該院引領推動「急性在宅醫療」(HaH),病人可在家完成住院療程,至今已成功執行逾110例,在全台名列前茅;面對快速老化趨勢,國內應儘速研議擴大HaH適用範圍,方可打造永續的高齡照護體系。

2025年07月27日 09:23

從不罵人的暖男院長 劉燦宏談行醫初心:希望媽媽好起來

從不罵人的暖男院長 劉燦宏談行醫初心:希望媽媽好起來

從沒罵過人的暖男劉燦宏,行醫初心來自與母親的深情陪伴。他表示,兒時看媽媽因病坐上輪椅,國中便立志當醫師,希望能親手讓媽媽康復,雖然後來知道母親的病無法治癒,仍選擇投入復健醫學領域,盼用專業幫助更多像媽媽一樣行動不便的病人,盡量讓他們能站起來,可以更踏實過日子。

2025年07月27日 09:24

女生容易睡不好、助眠飲品有幫助?效果「因人而異」先做到一件事再說!

女生容易睡不好、助眠飲品有幫助?效果「因人而異」先做到一件事再說!

對許多台灣上班族與學生來說,早上起床是一場硬仗——鬧鐘一次次被延後、腦袋昏沉、早餐草草應付,整個上午都像在和瞌睡搏鬥。根據日本《ELLE girl》報導,睡眠改善講師兼營養師篠原繪里佳指出,這種「早起困難」並非無解。

2025年08月12日 17:50

耕莘外科名醫遭控手術詐財 院方聲明:內容與事實不符

耕莘外科名醫遭控手術詐財 院方聲明:內容與事實不符

耕莘醫院外科醫師冉祥俊遭患者A小姐向週刊爆料手術詐財,個案因大腸癌後續問題尋求治療,冉祥俊進行4次手術並宣稱切除惡性腫瘤,沒想到後續她因為開刀傷口發炎到感染科就醫,調閱病歷才發現她先前切除為良性水泡、良性腫瘤,得知真相後身心受創。耕莘醫院今日發布聲明指出,相關報導內容諸多與事實不符之處,院方深表遺憾。

2025年08月12日 17:22

男染「流行性腦脊髓膜炎」住院10天亡 國內今年第3例

男染「流行性腦脊髓膜炎」住院10天亡 國內今年第3例

國內再確認本土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死亡病例!疾病管制署今(12)日公布,個案為南部70多歲男性,本身有肺癌等病史,7月下旬因為呼吸喘住院治療,10多天後出現低血氧、心律不整,抽血檢驗發炎指數上升,懷疑併發肺部感染,雖然給予抗生素治療,仍於當日死亡,後經醫院通報並經檢驗確認是感染流行性腦脊髓膜炎,今年已經確認6起流腦,其中3例死亡。

2025年08月12日 16:00

飯前先吃這一口!研究揭「優格開胃」防肥胖、抗老化 還能幫降血糖

飯前先吃這一口!研究揭「優格開胃」防肥胖、抗老化 還能幫降血糖

常聽到健康的飲食順序,採取先吃蔬菜、肉、澱粉,可以控制食量,也可以先攝取蔬菜中的膳食纖維及營養,並減緩後續糖分的吸收,日本研究發現,飯前先吃優格,也能達到與吃蔬菜類似的效果,同志社大學研究證實,優格不只是腸道健康的好幫手,更是預防肥胖和延緩老化的秘密武器。

2025年08月12日 15:16

上班又出包、覺得自己不如人?重建自信心只需2個小習慣

上班又出包、覺得自己不如人?重建自信心只需2個小習慣

在職場中,許多人都曾經歷過因失誤而懊惱、因表現不佳而懷疑自己的時刻。面對壓力與自我否定,若長期無法調整心態,不僅影響工作表現,也可能對心理健康造成衝擊。

2025年08月12日 15:07

屏科大高齡「負重水袋」亮相博覽會 推動老幼共榮USR成果

屏科大高齡「負重水袋」亮相博覽會 推動老幼共榮USR成果

在第二屆高齡健康博覽會現場,屏科大休閒運動健康系蘇蕙芬教授團隊以《老幼共榮、幸福陪伴》計畫吸引眾人目光,從高齡運動、營養食譜到財產安全管理,全方位展現跨域USR成果。首次曝光的「負重水袋訓練模組」更讓民眾親身體驗,感受高齡友善的創新溫度。

2025年08月12日 15:00

男子遊新疆「摸羊馬沒洗手」染布氏桿菌 返台3個月才發病還住院

男子遊新疆「摸羊馬沒洗手」染布氏桿菌 返台3個月才發病還住院

疾病管制署今(12)日公布近10年首例布氏桿菌病境外移入確定病例,為居住北部50多歲本國籍男性,今(2025)年4月至新疆旅遊,曾於動物市集接觸羊隻和馬匹,7月初出現發燒、寒顫等不適症狀,多次前往診所就醫,後續因肝指數偏高轉至醫院,並因發燒及肝脾腫大而住院治療,血液培養之菌株經鑑定為布氏桿菌,經治療後已於日前出院。

2025年08月12日 14:22

4年首見兔熱病!南部7旬婦發燒、無力、頻尿確診「感染源待釐清」

4年首見兔熱病!南部7旬婦發燒、無力、頻尿確診「感染源待釐清」

疾病管制署今(12)日公布自2022年以來首例本土兔熱病確定病例,個案為為居住南部70多歲本國籍女性,本身有慢性病,7月中旬出現發燒、全身無力、頻尿等症狀就醫,血液培養之菌株經全基因體定序鑑定為兔熱病致病菌確診,調查個案潛伏期無國外旅遊史,飲食以熟食為主,亦無從事戶外活動且無動物接觸史,感染源待釐清。

2025年08月12日 14:08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