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養母乳好處多。(圖/123RF)
文/潘懷宗 博士、陽明大學醫學院兼任教授
長期以來,大家都知道,新生兒哺育母乳可以讓小朋友身體健康,頭好壯壯,有著許許多多的好處,在此不再贅述。另外,喂養母乳的產婦媽媽本身,也會因此而得到健康的益處,目前已知,其在一生當中罹患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風險會比較低,由於科學界對於踴躍哺育母乳的婦女,為什麼會降低這些類疾病風險的確切原因尚不十分清楚,所以美國德州理工大學健康科學中心公衛系的助理教授阿皮亞博士(Duke Appiah)和北加州凱澤永久研究中心研究部研究員貢德森教授(Erica P. Gunderson)共同完成了一項研究,期望能夠找出答案。
2021年2月1 日,國際期刊《臨床內分泌與代謝》雜誌上刊登了他們的研究結果,論文題目為“哺乳持續時間與婦女內臟和心包脂肪量之間的關聯性”。讀者應該了解,人身上的脂肪分成三種:白色、灰色和棕色,而內臟脂肪(Visceral Fat)和心包脂肪(Pericardial Fat)則是屬於白色脂肪,如果積聚過多(適當數量可以保護內臟),就會增加罹患疾病的風險,像是心血管疾病、心臟病、第2型糖尿病、中風、乳癌、大腸癌以及阿茲海默症等等。這次的研究對象是針對已經加入成年人冠狀動脈風險發展研究計劃(Coronary Artery Risk Development in Young Adults (CARDIA) study (1985-1986))中的婦女們註1,如果在往後追蹤的25年內,曾經產下一名或以上的嬰兒,而且在懷孕前沒有罹患糖尿病的,就會被列入此次論文的研究對象,最後總共有910位合乎資格。這些婦女相繼在2010-2011年期間,被安排進行電腦斷層掃描,然後詳細計算出她們各自身上內臟脂肪和心包脂肪的體積數量,同時,所有婦女持續累計哺乳的時間也會被精確紀錄在案。
▲研究中,各組婦人的體重增加與內臟脂肪增加有部分相關。(圖/123RF)
這910位女性剛開始的平均年齡(黑人48%,白人52%)為24±3.7歲,實驗結束後,依照累積哺乳的總時間數將她們分成4組,第1組完全沒有哺育母乳(n = 221),第2組哺育時間為1-5個月(n = 306),第3組為6-11個月(n = 210)和第4組的時間超過12個月以上(n = 173)。各組婦女的平均內臟脂肪數量分別為122.0、113.7、105.0和110.1立方公分,心包脂肪數量則分別為52.2、46.7、44.5和43.4立方公分,同時體重的增加也和內臟脂肪的增加有部分相關。
▲研究顯示,婦女可以透過哺乳逆轉懷孕期間的高三酸甘油酯血症。(圖/123RF)
美國每日科學網站上報導,貢德森教授解釋說,先前的研究已經表明,累計哺乳期時間長短與女性發展為第2型糖尿病的相對風險降低有相關性,而且和她們的代謝狀況,懷孕前的體型,社會因素和生活方式無直接相關。同時,婦女因為有哺乳,所以可以透過製造乳汁,用掉體內的脂肪酸,進而防止分娩後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太低,以及逆轉懷孕期間的高三酸甘油酯血症,進而預防婦女將來發生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阿皮亞教授說,當腹部脂肪和內臟脂肪的數量增加時,就會增加胰島素阻抗或葡萄糖耐受不良的風險,而心包脂肪的增加同時會增加心臟的重量,並可能影響其收縮力或搏動方式。這次的研究結果也支持美國兒科學會(ACP)的看法,該協會一般會建議孩子出生後的六個月內以母乳喂養,然後在六個月至12個月內可以將母乳喂養與適合年齡的食物結合使用。但是,ACP還強調,如果可以的話,婦女應該母乳喂養兩年或更長的時間。阿皮亞教授的團隊正在進一步研究與哺乳有關的更多議題,包括哺乳如何影響脂肪細胞素(Adipokines)的分泌和它的作用,以及和動脈斑塊形成有關的細胞因子,以期能更加了解哺乳對媽媽的好處。最後,期望所有的媽媽們,都盡可能的延長哺育母乳的時間喔!
▲內臟脂肪的數量增加時,就會增加胰島素阻抗或葡萄糖耐受不良的風險。(圖/123RF)
註1.由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轄下國家心肺和血液研究所贊助的CARDIA研究計畫,是一項心血管疾病的長期研究,目前已持續監測5,000多位參與者超過30年,期能瞭解成年人罹患心血管疾病早期的風險因素,以及為什麼會增加生命後期心血管疾病的生理機制。參與計畫的女性在1985-1986年同意加入後,每五年就會更新一次她們的測量數據和病史資料,從而使得研究人員都能完全清楚地了解每位女性在整個生命過程中的所有健康資訊。
留言版